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釀投稿|影癡限定|《喬瑟與虎與魚群動畫版》:人魚如何能夠奔跑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田邊聖子的短篇小說〈喬瑟與虎與魚群〉,先後有過數種電影翻拍版本,從同樣的文本萌芽,但開展出了各自不同的枝脈與花葉,結下迥然不同的果實。原作只有寥寥數十頁,給了後來的創作者們很大的發想與詮釋空間。「喬瑟」是法國作家莎岡筆下的人物名,莎岡的寫作的風格帶著自我耽溺、虛無之感,田邊聖子將這種風格帶入創作,化成主角個性的基底。2003 年問世,由犬童一心執導的真人版敘事著重現實愛情的辯證,有辛酸鹹辣,有愛的熱烈與淡然、現實的苦澀與懦弱;而 2020 年的動畫版則是把重心放在兩位主角對夢想的追尋及相互拯救的過程,佐以夢一般色彩斑斕的純愛糖蜜,甜軟了牙根。
在 2003 年的真人版中,有著晦暗的色彩,寫實地探究愛情的無常。妻夫木聰飾演的恒夫是個在麻將店打工的大學生,個性輕浮多情,耽溺男女性愛,十足十的現代渣男玩咖形象。池脇千鶴飾演的喬瑟自言生活在漆黑無光的深海之中,看似面無表情,實則暗藏著深深的自我厭棄。
相對於犬童一心執導的真人版寫實地書寫,動畫版的敘事則發揮了以動畫為載體的優勢:能夠夢幻、能夠放下真實,能夠創造一個大家都幸福快樂的世界,能夠誕生一種足以橫越所有苦難災厄的絕對的愛。這個注定缺憾的故事將那些過於殘酷的真實以夢想替換,改寫成新的童話。
動畫版的故事從恒夫像英雄一般、意外救了喬瑟開始。恒夫宛如王子的典型,可以用以下幾個形容詞概括:帥氣、陽光、開朗、認真、勤奮、完美。喬瑟更加天真爛漫,也不像真人版有個像老巫婆一樣的奶奶,動畫版的奶奶不只風趣,更對喬瑟疼愛有加(也合理地解釋了動畫版喬瑟被點滿的傲嬌萌屬性)。喬瑟總穿著飄逸的裙裝,配一頭柔美如波浪的捲髮,更襯得不出世的她仙氣非凡。而下肢癱瘓的缺陷令她像是錯誤地降生於陸地的人魚,對於海洋有極度的渴望及嚮往。
大海是故事裡重要的意象。恒夫童年時在水族箱前對橙色神仙一見傾心,想著要去到墨西哥的海洋,親眼看到成群悠游的橙色神仙;喬瑟有繪畫的長才,她在房間裡用畫筆創造了絢麗的海洋世界。在她遇見恒夫與外面的世界之後,萌發了當畫家的想望。他們的夢想如何從受到囿限的水族箱/房間中,邁向更遼遠的海洋,便成為動畫版故事的敘事主軸。然而殘忍的是,兩人夢想中的海洋藍圖一實一虛,似乎預言了斷離的不可避免。恒夫帶著喬瑟去他打工的潛水用品店,喬瑟卻惴惴不安,急欲離開。那樣的場景太過接近現實,提醒著他們之間有多不同。而電影中重要的轉折──恒夫與喬瑟心靈上的契合與斷離,也都發生在同一片海洋。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08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釀電影:專為影癡而生的媒體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和諧性,是處理音樂時所需要的平衡感。從與對方共用同一個譜架,試著拉奏同一個音符,同樣的力度、弓法、音色、表情,互相聆聽,彼此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是一種聲部之間的平衡感。音樂提供了這種和諧性,這就是超越語言的情感交流,這樣的經驗,正如薩伊德所說「有一組身份被另一組身份給蓋過了。」
片末,眾人們跟隨著韓三明回老家採煤礦掙錢,臨走前他看見遠方高樓處,一名手中拿著竿子的人戰戰兢兢地走在鋼索上,而站在地面上的他們,即將前往另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方討生活,似乎也與站在繩索上的人沒什麼差別。猶如小馬哥口中說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一次是這些人們能夠選擇並且掌握在手中的呢?
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
電影公司索尼(SONY)曾希望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和導演史派克.瓊斯拍一部恐怖片,兩人不想拍「典型傳統」的恐怖片,為此列舉了他們覺得現實生活中令他們感到恐怖的事物,他們的答案是:死亡、疾病、感情困擾與寂寞。
透過女性主義思潮和公共與私密領域的模糊化,近代愛情哲學已不僅限於感性經驗,而是上至消費社會的窺視,下至實現自我甚至創造人生意義的新型宗教。由此作為前設,即使《綠光》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電影仍然從若隱若現的日落斜光中,窺見愛情甚至人生的虛幻與真義。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和諧性,是處理音樂時所需要的平衡感。從與對方共用同一個譜架,試著拉奏同一個音符,同樣的力度、弓法、音色、表情,互相聆聽,彼此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事,就是一種聲部之間的平衡感。音樂提供了這種和諧性,這就是超越語言的情感交流,這樣的經驗,正如薩伊德所說「有一組身份被另一組身份給蓋過了。」
片末,眾人們跟隨著韓三明回老家採煤礦掙錢,臨走前他看見遠方高樓處,一名手中拿著竿子的人戰戰兢兢地走在鋼索上,而站在地面上的他們,即將前往另一個極為危險的地方討生活,似乎也與站在繩索上的人沒什麼差別。猶如小馬哥口中說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哪一次是這些人們能夠選擇並且掌握在手中的呢?
編導曖昧不清的處理,是否展現過份雄性,甚至擁護厭女的價值觀?這樣的討論自然會觸及到藝術的本任,究竟藝術有沒有責任倡導正確的意識型態?如果有,怎樣的呈現才是正確?由此延伸,《幻愛》處理葉嵐和欣欣的手法,成為了理解電影中性別意識處理的重點。
電影公司索尼(SONY)曾希望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和導演史派克.瓊斯拍一部恐怖片,兩人不想拍「典型傳統」的恐怖片,為此列舉了他們覺得現實生活中令他們感到恐怖的事物,他們的答案是:死亡、疾病、感情困擾與寂寞。
透過女性主義思潮和公共與私密領域的模糊化,近代愛情哲學已不僅限於感性經驗,而是上至消費社會的窺視,下至實現自我甚至創造人生意義的新型宗教。由此作為前設,即使《綠光》已經是三十多年前的作品,電影仍然從若隱若現的日落斜光中,窺見愛情甚至人生的虛幻與真義。
兩部電影中,可以看見近似於古典好萊塢的神話結構:正義與邪惡的對抗,最後正義勝出、被藝術所記錄與保留下來。反之邪惡的歷史被西方價值所忽略、被我們所忽略,因為我們接受了西方的意識型態─納粹、希特勒、共產主義都是邪惡的,毫無價值可言。基於藝術是天真且純潔的,只有正義、和那些展現人類崇高價值的行為被保存下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穆拉托娃經常被問到她的電影究竟在表達什麼,她總是回答「每當我被問及電影的內容時,我都會坦白地說,這就是一切。」誠然,如果說影片的黑白段落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而彩色段落才是影片真正的開始,那麼這部作品始於尼古拉的猝睡也終於他的猝睡,整部電影可說是處於一種寧可昏睡也不願清醒的狀態。因為現實是如此殘敗⋯⋯
Thumbnail
撥開《全面啟動》層層疊疊的夢中夢,擺正《記憶拼圖》順序交錯的雙線,它們都有著簡潔相似的骨幹:男主角對愛妻的逝世充滿悔恨愧疚,活在虛實混亂的狀態中。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男主角都在自己或身邊親近之人所建構出的假象、記憶或夢境裡行動、傷痛、執著,大概因此,讓人感覺夢與記憶並不比現實更虛假,甚至更⋯⋯
Thumbnail
【鬼不見的鬼故事】專題|十五年前壓倒李宇鎮姊弟的悲劇,在於兩個青少年無法承擔他們的愛情所衍伸的災難性力量;十五年後的吳大秀擔心的又是甚麼?為什麼他寧可剝奪美度得知真相的權利、並且用催眠將自己的思緒清空為接近植物人的狀態,來維繫這段愛情,而不是面對真相?
Thumbnail
三年前,恩田陸的文字讓音樂之神眷顧了所有讀者,如今,石川慶用畫面讓我們看見世界的鳴響,小說的空間感由電影呈現出來。讓我們親眼看見,不論是親情、驟雨、春與修羅,抑或是演奏家本身,都是一首首充滿人生況味的奏鳴曲。音樂的各種表情都在這 88 鍵上盡情地揮灑,同時也找到了永恆的淡然。
Thumbnail
我總算明白,或許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我們就像是桃花源唯一的闖入者,那些曾經呼喚過我們、令我們深信不疑的人事物,終究只有我們自己看得見。就像 E.T. 在告別的時刻並沒有説再見,只用手指點了點艾略特的額頭,承諾著「我會在這裡」。不需要哭,也不需要向全世界證明──只要我們相信他是真的,他就可以是真的。
Thumbnail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但又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Thumbnail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穆拉托娃經常被問到她的電影究竟在表達什麼,她總是回答「每當我被問及電影的內容時,我都會坦白地說,這就是一切。」誠然,如果說影片的黑白段落是一種象徵性的存在,而彩色段落才是影片真正的開始,那麼這部作品始於尼古拉的猝睡也終於他的猝睡,整部電影可說是處於一種寧可昏睡也不願清醒的狀態。因為現實是如此殘敗⋯⋯
Thumbnail
撥開《全面啟動》層層疊疊的夢中夢,擺正《記憶拼圖》順序交錯的雙線,它們都有著簡潔相似的骨幹:男主角對愛妻的逝世充滿悔恨愧疚,活在虛實混亂的狀態中。兩部電影絕大部分的時間裡,男主角都在自己或身邊親近之人所建構出的假象、記憶或夢境裡行動、傷痛、執著,大概因此,讓人感覺夢與記憶並不比現實更虛假,甚至更⋯⋯
Thumbnail
【鬼不見的鬼故事】專題|十五年前壓倒李宇鎮姊弟的悲劇,在於兩個青少年無法承擔他們的愛情所衍伸的災難性力量;十五年後的吳大秀擔心的又是甚麼?為什麼他寧可剝奪美度得知真相的權利、並且用催眠將自己的思緒清空為接近植物人的狀態,來維繫這段愛情,而不是面對真相?
Thumbnail
三年前,恩田陸的文字讓音樂之神眷顧了所有讀者,如今,石川慶用畫面讓我們看見世界的鳴響,小說的空間感由電影呈現出來。讓我們親眼看見,不論是親情、驟雨、春與修羅,抑或是演奏家本身,都是一首首充滿人生況味的奏鳴曲。音樂的各種表情都在這 88 鍵上盡情地揮灑,同時也找到了永恆的淡然。
Thumbnail
我總算明白,或許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我們就像是桃花源唯一的闖入者,那些曾經呼喚過我們、令我們深信不疑的人事物,終究只有我們自己看得見。就像 E.T. 在告別的時刻並沒有説再見,只用手指點了點艾略特的額頭,承諾著「我會在這裡」。不需要哭,也不需要向全世界證明──只要我們相信他是真的,他就可以是真的。
Thumbnail
每個平行時空的下午,相似又不同的夜晚,既視感像老唱片跳針,在時間推移中拉出一個個畫格,仔細對照,他和她不是她和他,舞伴換過舞伴,每次離別和相聚。但又可能,故事既然是故去的事,會像旭仔之後說的另一個版本:無腳鳥「一開始便已經死了。」電影是一個更大的,未生未死的夢。
Thumbnail
當胸懷世界的日子偏安方寸,當曾經的雲都被還原成了水,當高揚的期許都淋落下來成渾身遺憾,他們是否只能置身天井或床沿,緊抓著他們如今僅有的,形似浮木,名為信仰的東西?他們是否非得採取天問或自問的姿態,暗示自己遭現狀滅頂,坐困愁城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