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探險記 - 在大蘋果的青春愚蠢年代 (part 1):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愚人節的暴風雪
果然是愚人節
離開了迪士尼的生活,來到了紐約這個的世界金融中心,Danielson 在 2003 年的四月一號抵達了紐約 (沒錯,就是愚人節,今生似乎跟愚人節脫不了關係,還記得 Danielson 前往丹麥哥本哈根的日子也是愚人節當天 (莫非我真的是個愚人)。四月份不是已經春天了嗎? 但抵達紐約當天竟然是暴風雪天 (在開玩笑嗎? 果然是愚人節啊!),雖然那不是 Danielson 第一次親眼看到雪,但那卻是我第一次親身經歷暴風雪啊 (雖然照片看起來不像暴風雪,但那是剛抵達時,沒一會兒,雪已經積得有半公尺高吧!)。紐約,你也真的是讓我在這個繁華都市的生活,有了個深刻印象的開始。
為什麼會來紐約呢? 那是因為 Danielson 找到了一份夏天遊艇飯店的工作,一個剛畢業的外國人,當時能在美國找到一份工作其實真的很開心,所以就這樣毅然決然地飛往大蘋果。
開心見到老朋友
10 年不見的黑珍珠
從 10 幾歲就認識的這位美女,她是一位台美黑人混血 (但卻只有台灣籍),身材高挑的黑珍珠,她以前可是台灣知名模特兒公司 "凱渥" 旗下的麻豆呢! 記得第一次見到她時,是在桃園的教會前,它當時講了一口流利的國語,我和幾位朋友便在一旁咬耳朵,猜她是哪裡人 (沒辦法,人的好奇心使然),之後彼此比較熟識後,講起這段往事,她說: 當時她心裡就在吶喊 "我是台灣人啦",現在想想其實當時自己真的很沒有禮貌。
後來 Danielson 去傳教時,她就選擇到美國去闖蕩,之後就留在美國紐約,我們也因此大概有 10 年沒見,當時抵達紐約再見面時,真的是超級開心的 (因為她的媽媽其實很像我們這群屁孩的乾媽一樣),而且也感謝她收留了 Danielson,暫時借宿她家幾晚。
因為從沒去過紐約,除了知道紐約是世界金融中心,有著世界知名舉辦跨年慶祝會的時代廣場,金融市場的華爾街,象徵民主自由的自由女神像以及在 911 壽終正寢的世貿中心雙塔外,從沒去過紐約,以前的資訊平台又不如現在發達,對於紐約的地理和生活毫無概念。當時對於很期待的那份工作地點一無所知,後來這位好朋友告知 Danielson 找到的這個工作地點 "Montauk" 是在紐約長島的最尾端 (蝦米啊?! 看了地圖才知道真的是世界的邊端耶,真的很邊耶)。
到了要去公司報到那天,這位朋友特地請她先生一起開車載 Danielson 去 Montauk,只記得車子越開就越荒涼,漸漸遠離印象中所謂的繁華紐約市,那車程少說也兩個半小時以上吧 (平常如果是要出遊就會很開心,但那天完全開心不起來)?!
一到那裡,我一看到那 "小" 鎮,心都涼了,當時要下車時,還問朋友可以載我回去紐約嗎? 但朋友自己在紐約苦過,她知道一個外國人在美國要找到工作多麼不容易,因此她很堅持地告訴我要留下,給自己一個機會,努力試一下,當下我也只好目送朋友們驅車離去,但心裡在滴血。後來朋友才說,其實當她頭一轉,她的眼淚已經掉下,因為她覺得很不捨 Danelson 一個人在那樣荒郊野外的地方生活。
我看了看周遭的環境,是的,很自然,很美麗,真的是所謂的好水好景好無聊,我真的無法想像自己如何在這樣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待下來,我連當下要找間餐廳吃午餐都找不到,看了一下火車時刻表,我的老天爺啊,回紐約的火車一天只有兩班,而且週末還不行駛 (這要我死比較快吧!!)。
於是我當機立斷,朋友們前腳一走,我後腳趕緊找了個公共電話亭,播了個電話給一位住在長島上的美國朋友 (比較靠近紐約市那頭的長島),請他來帶我離開這個地方。他當時有事,但很熱心的請了他的室友幫忙來接我,Danielson 馬上把宿舍鑰匙交還給管理室,一秒都不想再待在這個地方 (當時也沒有覺得一定要留在美國,所以沒有那麼堅強),就這樣,等待著朋友一路開車來到 Montauk 帶我回去他們在長島的家 (當下真的覺得有種遠離非洲的感覺),那等待朋友的幾個小時真的很漫長,而那也是我這一生中唯一去過這個渡假聖地的機會,但一點都不愉悅啊 (那時才知道,原來紐約州很大,平常我們聽到看到的就是繁華的紐約市而已啊,鄉巴佬形象再次浮現)!

Danielson 入選方格子的 「vocus Premium」 作者之一,希望喜歡 Danielson 文章的朋友們訂閱 vocus Premium 來繼續支持我的創作。

「沒有訂約 vocu Premium 文章的朋友們,仍然可以閱讀 Danielson 的公開文章,如果喜歡 Danielson 的文章內容,歡迎贊助支持我的寫作, 讓 Danielson 有更多的創作動力」
也可以給顆愛心,或是在下方的 like coin 拍個手鼓勵一下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05 年移居丹麥後,在這裡開始新的生活與學習,Danielson 希望跟大家分享丹麥的生活大小事,丹麥文化,旅遊記趣,我的小廚房自己做料理,大家來黑白講丹麥!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紐約時報】強人領袖遇挫,全球選舉年政治現狀大洗牌?這才是媒體應有的討論,我想以此文為基礎繼續討論。 我想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在上海花1000萬人民幣(4472萬新臺幣)買套100平的房子,上海的首付比例是30%,那麽我就要貸款700萬,還款期限30年,縂還款1261萬,月供35000(15萬新臺幣)。 那麽我的一生還有什麽價值,從我買房的那一刻
Thumbnail
avatar
一起讀新聞
2024-06-07
【紐約時報】中國政府拯救樓市的做法惹惱了誰我認爲西方記者有時候對中國的社會分析不準確,當然這不歸咎于他們。這源自於中國政府長期對外國媒體的防範政策——即外國媒體不可雇傭中國人,又因爲是外國記者直接調查會遭遇重重阻力,導致報道經常失真。 下面我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根據我的社會觀察,對文中的一些“説法”表明自己的看法,其目的是讓新聞更接
Thumbnail
avatar
一起讀新聞
2024-06-06
【紐約時報】「美中關係晴雨表」:香格里拉對話凸顯雙方分歧看標題起得這麽中立,一點進去看内容實簡直要笑死,四囯聯合起來批戰狼。中國國防部部長董軍也是個狠人,四面出擊。臥槽,我要是他的話回去都得駡習近平——“怎麽派了這麽個髒活給我。” 氛圍老尷尬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開看原文,核心問題就是圍繞烏克蘭、台灣、南海問題展開的討論,我下面必須給大家演繹一下。(含
Thumbnail
avatar
一起讀新聞
2024-06-03
【紐約時報】香港「47人案」:14名民主活動人士被判「顛覆」罪成立我認為罵法院和政府已經沒意義了,它本來就是個臟東西,你把它分析得再透徹也無濟於事。在這裏說幾點我對香港民主人士的建議。。 1、香港民運最開始定調的時候就有問題,香港這些年一直在喊獨立,這就不是一個理性的口號。從這點來看,香港的民運系統就缺少可執行的指導思想。。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大陸的左派人士也不能同意
Thumbnail
avatar
一起讀新聞
2024-05-30
紐約紐約 《生活篇》紐約住久了的驚奇之一就是可能會沒有預期的偶遇大明星。我的觀察是會選擇在紐約定居的好萊塢明星大都很處之淡然的溶入人群中。所以有機會到紐約玩的朋友,如果稍微注意一下,也許他們就會像是其中一位老紐約,輕輕的從你身邊走過~ 《電梯驚奇》 職業舞者的生涯中曾經當過中文家教。有一次我去家教一位學生中文。
Thumbnail
avatar
YH 紐約隨記
2024-05-27
紐約貝果小小巡禮|2間貝果店、4顆貝果、4種口味的奶油乳酪抹醬!身為觀光客好像都會點個豪華的燻鮭魚貝果才算有吃到東西。但我目標很明確,我就是來吃吃看紐約的貝果本人口感如何、有什麼不一樣,以及嘗試不同口味的乳酪抹醬,所以我們只買了最能吃出味道的抹醬貝果
Thumbnail
avatar
XinXin
2023-01-04
紐約新地標!哈德遜城市廣場——軌道經濟發展的典範文/張政源 以往論及軌道經濟的發展,多半是以日本及香港做為代表。日本從東京到大阪,北海道到九州,軌道經濟遍地開花,其成果毫無疑問是全球典範。而香港港鐵集團在車站商業和不動產開發上,也有極佳的表現。 世界之都也是軌道經濟之都 異曲同工的華麗轉身 答案竟是原地保留。 兼具文化保存與土地開發 延伸閱讀
Thumbnail
avatar
遠見雜誌
2022-02-10
紐約日記 010 歡迎來到布魯克林(上) As It Becomes Home I11249是全紐約市最性感的郵遞區號。若評審大發慈悲再多開放亞軍和季軍名額。⋯⋯全紐約市——是的,全紐約市。蘇活早已被來往遊客淹沒,崔爾喜的畫廊鑲上資本金箔,中城無聊透頂,東村的聖馬克街比起五年前能量盡失。紐約的美妙,沿著第14街擠進L車隧道,由東河底部呼嘯抵達了對岸。
Thumbnail
avatar
Jamie-May Minjie
2018-10-04
紐約日記 005 流浪的愚蠢(下) The Traveler's Stupidity II⋯⋯二〇一六年夏季,流浪進入尾聲,此時的我,買機票已經像是在超市買衛生紙一樣,眼睛眨也不眨一下。請謹記,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徵兆。那代表著,你已經走出了恐懼起飛的舒適圈。 ⋯⋯除了當街交朋友的習慣要改以外,旅人思維與常人思維的差異之懸殊,猶如精神病患。 ⋯⋯漂泊把我放進一種僅適用於流浪者的生存機制⋯⋯
Thumbnail
avatar
Jamie-May Minjie
2018-06-04
紐約日記 005 流浪的愚蠢(上) The Traveler's Stupidity I⋯⋯獨立與自足,這些事情是如此陳腔濫調。人生終究是自己一個人的,知道歸知道,卻還是揮灑了幾年的歲月,做了個投奔愛人的傻子。在過去四至五年來,我彷彿以為只有找到那一個——對的人,人生才會有個善終。 ⋯⋯自二〇一六年五月起,我培養出一套流浪者的生活模式。六個月內,買了二十幾張單程機票⋯⋯
Thumbnail
avatar
Jamie-May Minjie
2018-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