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NASA
楊建榮接到通知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居然接到最夢幻的工作邀約 "NASA的尼比魯星調查小組",這比得到威利旺卡的巧克力工廠參觀券還要令人難以置信。
楊建榮抱著忐忑的心情,申請了半年的留職停薪後,馬不停蹄的就趕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一進入調查小組的辦公室,收到通知的元朗就朝他走來:「你好,歡迎你的到來,你一定就是那個發現尼比魯星的楊建榮先生,我是尼比魯星調查小組的組長。」握過手之後,元朗便開始介紹組員。
加入調查小組的有曾經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凱媞包蔓(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後研究員);一樣參與"事件視界望遠鏡EHT"的浅田圭一博士 (台灣中研院副研究員);地質檢測專家施卡懷特博士;飛行船駕駛光·蘇魯(企業號駕駛員)。
簡略的招呼過後,便開始進行第一次調查會議的討論。(以下已進行翻譯)
元朗:「感謝各位加入本調查小組,相信大家在尼比魯星降臨後,就大略做了調查,還請各位交換一下截至目前個人手邊的研究資訊。」
凱媞包蔓:「我與浅田博士一致認為,這個尼比魯星是距今500光年前從黑洞裡甩出來的物質。
我們今年4月多拍攝到了黑洞異常活動的照片,表示那些被黑洞撕裂並進入吸積盤環繞黑洞的物質,實際上有 90% 最後又隨著黑洞噴流被強行吐出去,重新成為星際介質和下一代新生恆星的養分,真正只有 10% 物質走向不歸路,進入事件視界。」
浅田圭一:「我們重新運算了尼比魯星的運行軌跡,認為這是唯一合理的解釋。」
元朗:「我當時推算撞擊點時,也回推了一下尼比魯星的運行軌跡,發現這個軌跡不是從一開始就有,是半途出現的,甚至迄今還畫不成一個圓形。這下用黑洞來解釋,就說的過去了。」
施卡懷特:「我用圖像組合的方式重組了尼比魯星的地形。」他秀出了平板上的4D結構圖。「我懷疑這個尼比魯星曾遭受強烈的撞擊。現在在我們頭頂上漂浮的這個尼比魯星可能是原本星球的五分之一大小。另外,請看這邊。」他指著4D結構圖的較平滑面,「這裡可能是原本星球的地表,還能看見曾經有水侵蝕陸地的痕跡。我推測原本的海平面應該是這樣。」他秀出加上海平面的模擬圖。
「咦?」
楊建榮原本抱持著忐忑的心情參加會議,在看到加上海平面的模擬圖時,突然發出驚呼聲。
「這不是.......,不可能啊!」
他看著熟悉的地形圖,疑惑地皺起了眉頭。一回神,發現大家都盯著他看。
元朗:「楊先生是有甚麼特別的發現嗎?」她關切的望向他。
楊建榮看著大家的一臉關切,紅著臉遲疑地說:「我覺得這個地形看起來很熟悉,這裡像是台灣、東南亞、印度、非洲、馬達加施加...。」他如數家珍地指著地形圖報出一堆熟悉的地名。語畢,他望向大家呆滯的臉孔。「嗯...我也覺得是我想太多了,但就是覺得很像...。」
元朗:「被你這樣一說,是真的有點像,我們可以記錄一下做個參考。」
接著她望向其他施卡懷特:「懷特先生,還請你幫我們找個適宜駐紮的地點,我們還需要做實地的探測。待確認好駐紮地後,我們再來討論後續行程。」
一週後
施卡懷特:「我與浅田博士、包蔓小姐根據行星運轉的方式,暫訂了三個適合降落的位置。」他將平板拿了出來,地形圖上已做了紅色記號。
一個記號在地形圖的最左側倒三角形的陸地區塊上「這是個高原區,最靠近我們發射點的時間是下週一。」
另一個記號在地形圖中間的倒三角形陸地區塊上「這個區塊有豐富的地形,有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就是範圍有點大,不太建議作為初次探勘的地點,最靠近發射點的時間是下週三。」
最後一個記號在地形圖右側一個番薯型的島上「這個島是我最建議的初勘地點,這個島的北端是盆地的地形,很適合作為基地,小島也有豐富的地形,如果要做模擬海底的探測的話,這裡是最佳的地點,最靠近發射點的時間是下週六。」
光·蘇魯:「我也贊成第三個地點,盆地進可攻,退可守。在我們還不能確定這個星球有沒有生物的情況下,盆地是個作為基地的好地點。」
元朗:「那麼,在沒有意外的情況下,我們就先暫訂第三個地點作為我們初勘的位置了。」
楊建榮一看到這個地點就開始祈禱,希望能在這個點作為基地,畢竟這個島長得跟他住了二十幾年的小島相似度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很有親切感。最後決定在這裡駐紮,他絕對是舉雙手雙腳贊成。
浅田圭一也很高興最後決定是這個地點,對他來說這裡也是個很有親切感的地方。
凱媞包蔓:「對了,另外還有一件事。我們發現這個星球有都市的殘骸,推測這裡曾有生物活動且文明度很高。」
元朗:「那我們還要準備生命探測儀才行。還有一週的時間,到時候包蔓小姐與浅田博士留守地球,其他人將需要的物品準備準備,下週六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