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胡適按個讚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取自網路

圖片取自網路

胡適生長於民國初年舊式家庭,青年時期到了西方接受高等教育,回國之後開啓風氣之先,促進社會改革,提倡白話文運動,與晚清提出之「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一脈相承。胡先生有很高的學術成就,有許多後代學者研究他的著作思想,一代鴻儒無庸置疑,但這裡要説的只是他的婚姻現象。

胡先生幼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婚姻是由母親決定的包辦婚姻,娶的是比他長一歲的遠房親戚江冬秀,他至始至終都維繫與原配的婚姻直到最後。不像許多同輩人在留洋之後就放棄原配,結交新人。即便不離婚遺棄的,也形同陌路,更多的是假愛情至上之名,假自由戀愛之名,要求原配離婚,以方便自己再娶新人,風流倜儻,自命不凡, 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胡先生曾針對自己的婚姻,在日記中寫道:「假如我那時忍心毀約,使這幾個人終身痛苦,我良心上的責備,必然比什麼痛苦都難受。」,所說的這幾個人,應該是指他的母親,夫人,及子女。

這當中不論他內心有無掙扎,他終究是把持住了那該把持的,有所承擔,自始至終,用實際行動完成一世的承諾。這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是不凡的成就。在他葬禮上, 蔣先生為他送來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之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堪稱中允。

我要給胡適按個讚👍🏼,為他的信守承諾,始終如一! 為他切實體現了新思想與舊道德並不衝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雲媒體的沙龍
2會員
10內容數
經典是經過時間的淘煉留下的東西,如果你沒有時間看所有的東西,你可以跟我一起看經典。
雲媒體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03
曾經有過一個化石的挎肩包,設計簡單古樸,真皮材質,那時以為它是以販售皮件製品為主的,諸如皮包,皮夾,皮帶,等等。後來在機場的商業街,看到他的專賣店,店內除了皮件和服裝之外,還有手錶與時裝搭配,予人復古,帥氣,簡潔的時尚感。後來才知道,其實化石集團是以手錶起家的。
Thumbnail
2021/08/03
曾經有過一個化石的挎肩包,設計簡單古樸,真皮材質,那時以為它是以販售皮件製品為主的,諸如皮包,皮夾,皮帶,等等。後來在機場的商業街,看到他的專賣店,店內除了皮件和服裝之外,還有手錶與時裝搭配,予人復古,帥氣,簡潔的時尚感。後來才知道,其實化石集團是以手錶起家的。
Thumbnail
2021/07/29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是美國2007的年度大片,改編自卡勒得·胡賽尼(Kahled Hosseini) 發表於2003年的同名小說。這是第一部以英文書寫的阿富汗人的故事,也是為數不多,為阿富汗人發聲的暢銷書,因為這部小說,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阿富汗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種族議題。
Thumbnail
2021/07/29
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是美國2007的年度大片,改編自卡勒得·胡賽尼(Kahled Hosseini) 發表於2003年的同名小說。這是第一部以英文書寫的阿富汗人的故事,也是為數不多,為阿富汗人發聲的暢銷書,因為這部小說,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阿富汗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種族議題。
Thumbnail
2021/05/24
說起西方的文藝復興,不能不提到美第奇銀行家族,他們以經營銀行起家,逐漸成為城邦的統治者,從祖父「開創者」柯西莫(Cosimo de Medici) ,到父親「痛風者」皮耶羅(Piero de Madici),羅倫佐(Lorenzo Medici,1449-1492) 是美第奇家族的第三代,
Thumbnail
2021/05/24
說起西方的文藝復興,不能不提到美第奇銀行家族,他們以經營銀行起家,逐漸成為城邦的統治者,從祖父「開創者」柯西莫(Cosimo de Medici) ,到父親「痛風者」皮耶羅(Piero de Madici),羅倫佐(Lorenzo Medici,1449-1492) 是美第奇家族的第三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徐志摩,一位生於民國的著名學者與詩人,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才華洋溢的徐志摩不僅創作了許多驚世的作品,就是那不受傳統制約的思想,勇敢追求理想愛情的行為,延至今天依然被世人討論和嘲諷,說他一生只有..... 人們說徐志摩狠心。 徐志摩狠狠地切斷捆綁他和妻子張幼儀的枷鎖,結束了他們不愛的痛
Thumbnail
徐志摩,一位生於民國的著名學者與詩人,他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才華洋溢的徐志摩不僅創作了許多驚世的作品,就是那不受傳統制約的思想,勇敢追求理想愛情的行為,延至今天依然被世人討論和嘲諷,說他一生只有..... 人們說徐志摩狠心。 徐志摩狠狠地切斷捆綁他和妻子張幼儀的枷鎖,結束了他們不愛的痛
Thumbnail
文帝死後,已經持續了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政策仍在釋放著強大的慣性。 因為他將「黃老之術」交棒到了他的皇後,即後來的竇太後。 竇太後不像當年的呂太後那樣強勢,她對於政策的影響力是依靠持續教育獲得的。 老太後在皇室辦起了黃老培訓班,要求所有宗室子弟都必須學習並深入實踐黃老理論,並以此為指導思想治國。 從中
Thumbnail
文帝死後,已經持續了近四十年的休養生息政策仍在釋放著強大的慣性。 因為他將「黃老之術」交棒到了他的皇後,即後來的竇太後。 竇太後不像當年的呂太後那樣強勢,她對於政策的影響力是依靠持續教育獲得的。 老太後在皇室辦起了黃老培訓班,要求所有宗室子弟都必須學習並深入實踐黃老理論,並以此為指導思想治國。 從中
Thumbnail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他據此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全書 12 篇,10 餘萬字,1919 年出版。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
Thumbnail
胡適早年留學美國,在哥倫比亞大學撰寫博士論文<中國古代哲學方法之進化史>,回國後他據此寫成《中國哲學史大綱》。全書 12 篇,10 餘萬字,1919 年出版。 北大校長蔡元培說: 我曾細細讀了一遍,看出其中的幾處特長:證明的方法、扼要的手段、平等的眼光、系統的研究。將三千年來一半斷爛,一半龐雜的哲學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史華慈教授如此評價嚴復:「周振甫(筆者按:《嚴復思想述評》的作者)聲稱嚴復是從I895年的“全盤西化” 逐漸穩定的倒退為年老的“反動傳統主義者”。但我認為嚴復卻一直關注思想的實質內在之連貫性。他在《法意》的評論、《老子》的邊旁注釋、及 1895 年的論文中都明顯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決裂。」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史華慈教授如此評價嚴復:「周振甫(筆者按:《嚴復思想述評》的作者)聲稱嚴復是從I895年的“全盤西化” 逐漸穩定的倒退為年老的“反動傳統主義者”。但我認為嚴復卻一直關注思想的實質內在之連貫性。他在《法意》的評論、《老子》的邊旁注釋、及 1895 年的論文中都明顯與中國傳統價值觀決裂。」
Thumbnail
在讀大學中文系時,有一位個性很硬很堅持的胡教授,他的專長是中國古文和文學史,然後一邊教我們的時候,自己又在念台大中文系博士班,博士論文,是佛經中最難的「楞嚴經」。 當時女同學和學姐們,聽到胡教授講得重話,很多舊醒悟,返過頭去和男友未婚夫重修舊好,不再迷戀帥又有文學氣質的方同學。
Thumbnail
在讀大學中文系時,有一位個性很硬很堅持的胡教授,他的專長是中國古文和文學史,然後一邊教我們的時候,自己又在念台大中文系博士班,博士論文,是佛經中最難的「楞嚴經」。 當時女同學和學姐們,聽到胡教授講得重話,很多舊醒悟,返過頭去和男友未婚夫重修舊好,不再迷戀帥又有文學氣質的方同學。
Thumbnail
上完高三國文的第一堂課,林宏蔭就在前座回過頭來對我說:「這位老師絕對是我們山東棲霞縣人。」 葛老師永遠有一幅笑咪咪的表情,言談風趣。他身材矮胖,經常不理髮,稀疏的幾根頭髮就掛在額頭前。某日葛老師剃了一個大光頭,精神煥發的進了教室,見到同學們在紛紛議論,他大聲的說: 「這叫做寧缺勿濫。」
Thumbnail
上完高三國文的第一堂課,林宏蔭就在前座回過頭來對我說:「這位老師絕對是我們山東棲霞縣人。」 葛老師永遠有一幅笑咪咪的表情,言談風趣。他身材矮胖,經常不理髮,稀疏的幾根頭髮就掛在額頭前。某日葛老師剃了一個大光頭,精神煥發的進了教室,見到同學們在紛紛議論,他大聲的說: 「這叫做寧缺勿濫。」
Thumbnail
胡適生長於民國初年舊式家庭,青年時期到了西方接受高等教育,回國之後開啓風氣之先,促進社會改革,提倡白話文運動,與晚清提出之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一脈相承。胡先生有很高的學術成就,有許多後代學者研究他的著作思想,一代鴻儒無庸置疑,但這裡要説的只是他的婚姻現象。
Thumbnail
胡適生長於民國初年舊式家庭,青年時期到了西方接受高等教育,回國之後開啓風氣之先,促進社會改革,提倡白話文運動,與晚清提出之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一脈相承。胡先生有很高的學術成就,有許多後代學者研究他的著作思想,一代鴻儒無庸置疑,但這裡要説的只是他的婚姻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