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宏者」羅倫佐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說起西方的文藝復興,不能不提到美第奇銀行家族,他們以經營銀行起家,逐漸成為城邦的統治者,從祖父「開創者」柯西莫(Cosimo de Medici) ,到父親「痛風者」皮耶羅(Piero de Madici),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1449-1492) 是美第奇家族的第三代,從小他就展現無比的機智,品味和非凡的記憶力,羅倫佐是被精心培養的家族接班人,由於父親有痛風的病史,加重了他肩頭的重擔。父親熱愛藝術,母親是詩人,且喜歡參與藝文活動,父母對他的養成教育有諸多影響。就是在羅倫佐這一代,從管理銀行跨度到管理城邦,成為僭主,開啟美第奇家族在佛羅倫斯(Florence) 綿延兩百多年的政經勢力。
1469年,他二十歲接掌家族事業,1472年,很快就迎來掌權的第一個考驗,由於天候不佳,導致突如其來的飢荒,羅倫佐當機立斷,進口大量糧食(在那個時代),羅倫佐的起手式是拯救全佛羅倫斯城的人,使免於飢荒,也贏得了人民的信任。
由於長期控制著佛羅倫斯的政治與經濟,美第奇家族成為其他強大勢力的眼中釘,1478年的復活節的禮拜,同樣經營銀行的帕奇家族,得到教宗西斯篤四世(Sixtus IV) 的默許,發動暗殺,史稱「帕奇陰謀」(Pazzi conspiracy ),羅倫佐的弟弟,年輕英俊的朱利亞諾,被刺十九刀,當場死亡,而羅倫佐身受重傷,但逃過一劫,事件之後,羅倫佐對帕奇家族展開毀㓕性的報復。
1479年,反對勢力再度向美第奇家族發動第二波攻勢,包含教宗西斯篤四世和拿波里大公費迪南一世(King Ferdinand I of Naples) 向佛羅倫斯宣戰,羅倫佐才剛剛九死一生地逃過帕奇刺殺事件,為了使佛羅倫斯免於戰爭,他置個人生死於不顧,以無比的膽識,輕裝簡從,親赴拿坡里議和。他乘船沿著義大利西部海岸,走了將近一個月,在當年聖誕節前夕抵達拿坡里,帶著金錢,禮物,和膽識。他冷靜地為費迪南大公分析半島局勢,認為分裂的義大利半島只會消耗整體的實力,無異於給予他國侵犯的機會,陷人民於水火。並允諾以佛羅倫斯的財力和文化,極力幫助友邦共同抵禦外敵,他的努力,成功地贏得費迪南大公一世的認同與友誼,而將拿波里拉入己方陣營。當他回到佛羅倫斯的時候,居民夾道歡迎,也就是在此時,民眾給予他「恢宏者」(The Magnificent) 的稱號(註一)。此外,他還與當時頗有勢力的奧圖曼土耳其帝國維持友誼及貿易,保持半島和平的均勢。
關於羅倫佐的藝術品味,我們可以從他留下的詩作以及門客的畫風中窺探出端倪,在他一首以「勝利」為名的詩中提到「青春雖好,但歲月它匆匆催人老,今朝有酒今朝醉啊!明日愁來,明日再愁吧!」(註二)。羅倫佐是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開辦藝術學校,積極培養藝術人才,對於門下的藝術家們非常尊重,並給予豐厚的待遇,他尊重藝術家各自發揮創意,不加干涉,而藝術家們,受到雇主的品味及生活方式的影響,畫風作派也以自身的贊助人的喜好為依歸。當時的風氣是以古希臘羅馬的風格為尚,畫家,雕刻家競相大膽地歌頌人體的祼體之美。米開朗基羅的「大衞像」一鎚定音,為西方立下千古美男子的形象,波地切里的「維那斯的誕生」,「春」,「維娜斯與戰神等」則為人們想像當中的女性柔美浪漫優雅氣質,塑造具體的形象,當時的佛羅倫斯是引領風潮的時尚之都,一如十九世紀的巴黎或二十世紀的紐約。
後來,羅倫佐的身體狀況不佳,死於1492年,在他死後,隨著法國國王查理八世的入侵佛羅倫斯,美第奇家族就被逐出佛羅倫斯。1497年,在道明會修道士,薩佛那羅拉(註三)的引領下,發起點燃「虛榮之火」的運動(The Bonfire of the Vanities),大規模地將凡是象徵愛慕虛榮,以挑逗感觀為目的的藝術品,畫作,華服,手飾等一律焚毀,以消除罪惡。許多羅倫佐贊助過的藝術家們,也紛紛地受到影響,將他們的作品投入火中銷毁。可惜薩佛那羅拉的嚴厲不能為佛羅倫人持久接受,在1498年,他失勢被捕,人們又將美第奇家族成員迎回,繼續統治佛羅倫斯。
高瞻遠矚的羅倫佐似乎預見未來,透過家族經濟優勢,藉由賄賂,聯姻,長期的政治佈局,在他的精心擘劃之下,將兩位家族成員送到羅馬,接受教宗養成教育,成就後來的教宗李奧十世(兒子),教宗克萊蒙七世(姪子),繼續延續家族的政治勢力。這些容後再說。
羅倫佐無疑的是個出色的詩人,政治家,外交家,藝術贊助人,人文主義者,開辦藝術教育,鼓勵發明創新,充實藝術收藏,但是他不是好的企業管理者,在他死後,美第奇銀行就一蹶不振,從此消失於歷史的煙霧之中,再沒了聲息。然而,因為他的贊助,為後世留下的藝術作品,應該是後來的人們永遠都無法超越的。
~~~~~~~~~~~~~~~~~~~~~~~~~~~~~~~~~~~~
註一:The magnificent, 很多翻譯為「華麗者」,但我覺得「恢宏者」更貼切。
註二:詩的英譯:Youth is sweet and well ,But doth speed away! Let who will be gay, Tomorrow, none can tell。
註三:薩佛那羅拉(Dominican monk,Savonarola)是道明會修道士,講道著重宣揚末世論,宣揚摒棄人世間財富,追求耶穌基督的精神救贖,反對文藝復興,反對現世的享受,主張刻苦修行。
avatar-img
2會員
10內容數
經典是經過時間的淘煉留下的東西,如果你沒有時間看所有的東西,你可以跟我一起看經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雲媒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11年的一天,里昂賓(Leon L Bean )打獵回家,雙腳濕透了,那種感覺很不舒服。由於他本身喜歡從事漁獵活動,針對自我的需求,他找來鞋匠朋友,共同設計出一款輕巧防滑,防雨,防雪的鞋。「鴨靴」(註一)就這麼誕生了。
The North Face 是美國一家知名的戶外休閒用品服飾公司,會稱作北面,是因為所有在北半球的山,面北的那一面都是最冷,最陡,最難以征服的一面,而北面所提供的器材衣物足以應付所有的艱難挑戰。 logo 造型的靈感得自於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著名地標 - 半圓頂山(Half dome),
Forever 21 是美國快時尚的經典品牌之一,二十一世紀初,伴隨著Z世代的成長,那個年代的女孩子們,很多人都是穿 Forever 21長大的。 Forever21 在全美各地的購物中心,占據最顯眼的位置。每到周末,都有很多女孩穿梭其中,為自己挑選美麗的行頭...
~雨天聽雨,雪天賞雪,夏天感受熱浪醺蒸,冬天體驗徹骨嚴寒,用心感受四時的變化,因為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是改編自日本同名小說的電影,導演大森立嗣2018年的作品。劇中典子剛剛大學畢業,正在找尋人生第一份工作。趁著還沒有正式工作之前與表姊美智子一起跟著武田老師學習茶道⋯卻意外發現…
~ 生活是無奈的,我們必須接受它。~ 東京物語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在1953年拍攝完成的作品,故事是說一對住在尾道(註一)的老夫妻周吉和富美去車京看望他們的子女,順便旅遊一下的故事。
山姆.巴蒂(Samuel Paty),一位法國中學的史地老師,因為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討論"表達自由"課題時,展示出查理週刊出版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圖片,而在學生家長群中引發熱議。
1911年的一天,里昂賓(Leon L Bean )打獵回家,雙腳濕透了,那種感覺很不舒服。由於他本身喜歡從事漁獵活動,針對自我的需求,他找來鞋匠朋友,共同設計出一款輕巧防滑,防雨,防雪的鞋。「鴨靴」(註一)就這麼誕生了。
The North Face 是美國一家知名的戶外休閒用品服飾公司,會稱作北面,是因為所有在北半球的山,面北的那一面都是最冷,最陡,最難以征服的一面,而北面所提供的器材衣物足以應付所有的艱難挑戰。 logo 造型的靈感得自於加州優勝美地國家公園內著名地標 - 半圓頂山(Half dome),
Forever 21 是美國快時尚的經典品牌之一,二十一世紀初,伴隨著Z世代的成長,那個年代的女孩子們,很多人都是穿 Forever 21長大的。 Forever21 在全美各地的購物中心,占據最顯眼的位置。每到周末,都有很多女孩穿梭其中,為自己挑選美麗的行頭...
~雨天聽雨,雪天賞雪,夏天感受熱浪醺蒸,冬天體驗徹骨嚴寒,用心感受四時的變化,因為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是改編自日本同名小說的電影,導演大森立嗣2018年的作品。劇中典子剛剛大學畢業,正在找尋人生第一份工作。趁著還沒有正式工作之前與表姊美智子一起跟著武田老師學習茶道⋯卻意外發現…
~ 生活是無奈的,我們必須接受它。~ 東京物語是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在1953年拍攝完成的作品,故事是說一對住在尾道(註一)的老夫妻周吉和富美去車京看望他們的子女,順便旅遊一下的故事。
山姆.巴蒂(Samuel Paty),一位法國中學的史地老師,因為在課堂上與同學們一起討論"表達自由"課題時,展示出查理週刊出版的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圖片,而在學生家長群中引發熱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講到文藝復興、講到佛羅倫斯,幾乎都會聯想到梅迪奇家族。這個家族縱橫商界、政界、宗教界,對14世紀佛羅倫斯經濟、政治、藝術、文化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家族憑藉著大量財富及影響力,左右了佛羅倫斯前後長達三個世紀,也為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大量的藝術品。
Thumbnail
佛羅倫斯,詩人徐志摩曾給它起了一個浪漫無比、也是比較接近其義大利原文Firenze發音的譯名「翡冷翠」,是托斯卡尼大區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歷史、商業與文化中心。文藝復興在此誕生、期間催生了許多學者、文學家、藝術家與建築師....
Thumbnail
美第奇家族權力的遊戲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個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 掌控著權利,財富,名聲的強大家族, 在義大利大喊恢復羅馬榮光後陸續展開爭奪較勁 凱薩琳·德·麥地奇就在這時誕生了,說不知她讓整個宗教中充滿血腥的殺戮   悲慘的童年 凱薩琳父親洛倫佐二世·德·麥地奇,
Thumbnail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區旅行,碰到民國二十年代文學大師徐志摩。
Thumbnail
小時侯...看了改變我一生的一本書「馬可波羅歷險記」。故事講述到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的故事寫成了遊記、讓歐洲、亞洲人得以了解中亞、中國以及歐洲的文化差異,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以其在雕塑、 繪畫和建築等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聞名於世。 以下是他的生平故事以及一些著名的藝術創作: 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3月6日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小鎮卡皮爾訥,他從小就展現出對藝術的天賦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潮流,也對後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全才型的文藝復興大師,他以雕塑、繪畫和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展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大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成長與早年生活的故事。從他出生、父母的社會地位、童年時光,一直到進入維洛及歐的工作坊當學徒,文中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與細膩描寫。
Thumbnail
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從歐洲皇室的白手套,一路發展成信用評等超越法國國家銀行的各國政府金庫;他們還曾是美國民主黨主席和法國總統的雇主,以及發掘音樂家蕭邦、作家巴爾札克的星探收藏家。本文介紹羅斯柴爾德的商業原則、戰爭牟利、政商關係、對藝術文化的投資、教育,以及家族後代對生活的反思。
Thumbnail
講到文藝復興、講到佛羅倫斯,幾乎都會聯想到梅迪奇家族。這個家族縱橫商界、政界、宗教界,對14世紀佛羅倫斯經濟、政治、藝術、文化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該家族憑藉著大量財富及影響力,左右了佛羅倫斯前後長達三個世紀,也為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其中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大量的藝術品。
Thumbnail
佛羅倫斯,詩人徐志摩曾給它起了一個浪漫無比、也是比較接近其義大利原文Firenze發音的譯名「翡冷翠」,是托斯卡尼大區面積最大人口也最多的歷史、商業與文化中心。文藝復興在此誕生、期間催生了許多學者、文學家、藝術家與建築師....
Thumbnail
美第奇家族權力的遊戲 義大利的佛羅倫薩,那個推動文藝復興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 掌控著權利,財富,名聲的強大家族, 在義大利大喊恢復羅馬榮光後陸續展開爭奪較勁 凱薩琳·德·麥地奇就在這時誕生了,說不知她讓整個宗教中充滿血腥的殺戮   悲慘的童年 凱薩琳父親洛倫佐二世·德·麥地奇,
Thumbnail
在義大利托斯卡尼區旅行,碰到民國二十年代文學大師徐志摩。
Thumbnail
小時侯...看了改變我一生的一本書「馬可波羅歷險記」。故事講述到他曾隨父親和叔叔通過絲綢之路到過大元、擔任大蒙古國的揚州地方長官三年。回到威尼斯後,馬可·波羅的故事寫成了遊記、讓歐洲、亞洲人得以了解中亞、中國以及歐洲的文化差異,對東西方的交流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是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藝術家之一,他以其在雕塑、 繪畫和建築等領域的卓越成就而聞名於世。 以下是他的生平故事以及一些著名的藝術創作: 米開朗基羅於1475年3月6日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的小鎮卡皮爾訥,他從小就展現出對藝術的天賦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文藝復興是歐洲歷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涌現出許多傑出的藝術家,他們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領潮流,也對後世的藝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全才型的文藝復興大師,他以雕塑、繪畫和建築等多種藝術形式展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大畫家李奧納多·達文西的成長與早年生活的故事。從他出生、父母的社會地位、童年時光,一直到進入維洛及歐的工作坊當學徒,文中充滿了豐富的故事情節與細膩描寫。
Thumbnail
神秘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從歐洲皇室的白手套,一路發展成信用評等超越法國國家銀行的各國政府金庫;他們還曾是美國民主黨主席和法國總統的雇主,以及發掘音樂家蕭邦、作家巴爾札克的星探收藏家。本文介紹羅斯柴爾德的商業原則、戰爭牟利、政商關係、對藝術文化的投資、教育,以及家族後代對生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