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實踐」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雖然世俗,但多以「名」、「利」或是「五子登科」,是否有專業聲譽聲望、財富足以享受奢華,更完美的是一對才藝與學業兼具的好兒女,可是也有另一種思維提示「幸福並不是單一框架」,如何正確自我認知實在是模糊抽象的概念。
讀完《窮查理的普通常識》,讓我感動的,不是查理蒙格驚人的事業成就,是他堅信「普世智慧」:道德與知識,能夠讓人走向正確且富足的生命道路,他這樣稱巴菲特:「他賺錢不是為了炫耀,而只是想把波克夏默默地扶植成一個巨人」查理蒙格的「普通常識」並不普通:強調終身學習、跨領域能力、道德操守與心理學認知,是要用一生去執行的行動,查理蒙格真正的財富是他對家庭教養的守護與社會責任的意識。
用「思維模型」建立「檢查清單」
查理蒙格認為簡單檢視自我的方式就是「逆向思考」,但「逆向思考」又必須建立在「跨領域」「多元思維」的知識基礎之上,才能客觀地檢視思考,突破單一框架。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羅列一個投資者該有的基本學科能力:數學、工程、生物學、心理學、會計,尤其以生物學的概念來檢視微觀經濟、用心理學來思索人性。
所以查理蒙格也很直率地批評學院科系的方式割裂與簡化了現實世界的真實狀況,但基本學術訓練對於思考是十分有助益的:決策樹理論、基本排列組合、圖表,皆能有效提升判讀能力。而知識與智慧的提升,實質上也是要靠自身閱讀去淬鍊。
查理蒙格認為投資要建立在足夠的自我認知,他不輕易投資科技股,因為他認為科技股在他能力圈範圍外,例如IBM是各方面皆嚴謹的好企業卻因為科技轉變而從浪尖跌落。「知道適合自己的擊球區才出擊!」知道適合自己的機會是什麼,是一種智慧。
用「心理學」客觀認知「人性」
查理蒙格認為投資者必須對心理學要有認知,因為如果對心理學極度無知,容易淪為貪婪忌妒懷疑......,被種種人性擺弄,也可以更客觀檢視自己的處境與企業的狀態。
查理蒙格認為投資金購過多的衍生性商品,是貪婪心理,形成風險;激進會計法粉飾財報,導致破產;華而不實的促銷與繁華形成泡沫,如果不重視人性,會走向偏誤進而墮落。當然激勵機制、從眾心態,甚至忌妒,會刺激生產消費,但如果沒有道德約束,甚至讓「惡行」成為「獲取利益途徑」,形成「效應」,正直的人會被仇視。
查理蒙格認為最好的制度是「信任」,真正有價值的是「勤奮與節儉」,真正值得投資的是「高品質企業股」,「誠信」是在關鍵時刻真正的資本,查理蒙格說,1991年所羅門公司違規投標國債事件,能夠度過危機的原因就是勇於擔當的「誠信」,「重點不是輸贏,而是如何把手上的牌打好」,「忌妒是在意別人賺錢比較快」,客觀地認知心理,是每個人都該探求的普世智慧。
品格與教養是真正的財富
有時面對財富與資源的分配不公,難免有「因為他有好的家世」,這般自怨自艾或是忿忿不平的情緒,查理蒙格確實是有好的教養的幸運兒,他真正的財富也是因為堅守了這教養給他的信念,1924年出生的他,在1930年代,看見擔任法官的祖父熱心地幫助家族度過經濟難關,他堅守了互助與責任的信念,確實查理蒙格是一個富有的人,那源自善良正直的教養,讓他面對詭譎人世、誘惑橫行的金融世界,得以堅守道德、有耐心等待與思索,他也有足夠的體認,讓他人生走向富足、幸福、獨立的道路,真正的財富是美德與知識,終身學習、道德修身、獨立思考,這些不都是「普通常識」嗎?而種種普通常識「道德、知識、愛」,因為堅持,才得以積累成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