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能源系統彈性
能源系統彈性,是指調整供應或需求,來維持系統平衡的能力。
能源系統在不同的時間尺度內要維持供需平衡。例如:數毫秒的電網波動、一天或一週內的尖離峰用電、不同季節的耗能變化、甚至是極端氣候造成某一年能源使用異常。能源供應太多則系統無法承受,太少無法滿足需求。
能源需求隨著時間(早晨晚上、平日假日、冬天夏天...)而改變。傳統能源系統能維持平衡,主要是隨著需求調整化石燃料的供應。例如:用電尖峰增加火力發電輸出、寒流來時增加天然氣供應量以滿足供暖需求。雖然各國化石燃料多為進口,但儲存量可達數天至數週,因應需求上的變化。
要達到淨零排放,化石燃料用量必須減少,同時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因此要有替代技術讓能源系統保持穩定。報告中將系統彈性分成整體系統彈性和電力系統彈性。
整體系統彈性
整體系統彈性是調度不同能源及燃料的能力,包括燃料和電力系統之間的轉換和儲存。例如:電能過剩時轉成燃料儲存起來、電力供應不足時用燃料發電或供暖。報告提出兩個重點:
- 氫能在所有淨零排放情境中,用在季節性的能源供應調節,及增加整體系統的調度彈性。
- 英國在2050年至少要有15-18 TWh的大型儲氫系統(地下鹽洞)。
下圖解釋氫能系統如何運作。氫氣一年內儲存量因來源不同而有所變化,基本上冬天前會儲存足夠的氫氣(圖十一之一)。天然氣製氫因為夏天用量低而降載,並使用氫儲能來維持供需平衡(圖十一之二)。電解製氫隨著電力供需情況調整,電力供應過剩時製氫,不足時降載或停止(圖十一之三)。
隨著再生能源比例提高以及能源使用電力化,電力系統需要更多能在數分鐘至數週內調節的能力。電力系統的彈性可分為需求端彈性和供應端彈性。
電力系統:需求端彈性
個人行為對用電需求影響小,但結合多人改變則能有所影響。需求改變是透過補助或是市場機制來促成。例如:供電吃緊時補助用戶使其減少用電、時間電價來減少尖峰用電。以上方法稱為
需量反應。各種需量反應會相互竸爭,且市佔率隨著技術成本下降而改變。另外,未來電力供應過剩的發生頻率,會因再生能源比例提高而增加,因此適時的增加需求可減少棄電(註:棄電為供電過多時,強制停止部份再生能源發電,以維持電網供需平衡)。
報告中分析了五個需量反應方法:
工商業需量反應是企業依照電力供應情況來調整用電量。在淨零排放情境中,容量預計從現在的1GW增加到8-13GW(圖十二之一)。需量反應市場的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燃氣發電比例減少後,對電網調節的需求增加。另外,智能科技的發展和應用、供熱系統電力化...等,都可使企業需量反應的容量提高。
住家用電彈性主要來自時間電價(電價隨著電力供需而變化)的推行。當多數戶安裝智慧電錶,且電動車和電供暖的使用增加,用戶採用時間電價可節省更多的電費(用離峰電力充電或儲熱)。此外,將充電系統升級至
V2G(車對電網),可透過幫助電網調節而獲得額外的收入。隨著相關技術(家用電池、電動車、智慧住家能源管理系統)的提升和普及,未來住家用電需求會更有彈性。時間電價和V2G的普及率,預計在2050年分別達到50-80%和5-40%(圖十二之二)。
住家供暖彈性來自使用混合加熱器(使用電和氫能)和熱儲能以降低尖峰供暖用電。英國供暖和用電尖峰都在寒冷的冬天傍晚。供暖系統電力化後,對電力系統的負擔也會增加。電力化程度最高的消費者轉變情境(圖十二之三),2050年電供暖(熱泵)用電尖峰達到30GW。混合加熱器可在尖峰時切換成使用氫燃料,來降低尖峰用電至26GW,搭配熱儲能可再降低至18GW。
電解製氫彈性可隨供電情況調整用電量,並用大型儲氫設備來調節。電解製氫主要使用風力和太陽能生產過剩的低成本電力,減少棄電且不增加尖峰用電,但會使設備的負載因數(一年內設備實際運行的時間)降至15-24%。電解製氫容量在電力系統達到零排放(2030年左右)後開始增加,於2050年可達53-73GW(圖十二之四)。
電動車充電彈性是由調整電動車充電時間(智慧充電),或逆向對電網供電(V2G)來減少尖峰用電。隨著電動車的普及,電動車充電對尖峰用電的影響越來越大(圖十三)。2050年在無充電限制的情況下,電動車充電可讓用電尖峰增加19-22GW,使用智慧充電後可降至10-13GW。如再加上V2G,對尖峰用電的影響可下降至6GW,甚至是負7GW。也就是尖峰時電動車供電給電網的量,大於充電量。
電力系統:供應端彈性
供應端彈性主要有三個來源:可調度火力發電、電網互聯、大型儲電系統。
可調度火力發電包含傳統的燃煤或燃氣發電,以及零排放的生質能和燃氫發電。英國的燃煤發電機組將在2024年全部除役或轉成生質能發電。燃氣機組發電量從2018年的36%,預計2030年降到13%以下,於再生能源發電量不足時使用。燃氫發電將在2030年後增加,取代燃氣發電作為備用。2050年燃氫發電容量預計為10-20GW,依據情境而不同(圖十四之一和二)。生質能發電為另一個可調度的發電方式。部份生質能發電會搭配碳捕捉來提供負碳排,但為了使負碳排量最大化,這類機組會以基載的模式運行。
電網互聯透過兩個地區的電網連接,增加雙方電力調度的空間,並穩定電價。電力的流向由市場價格決定,從價格低流向價格高的地區。當再生能源比例增加後會更加重要。英國電網互聯容量預計從目前的5GW,2040年前增加到22-27GW(圖十四之三)。英國目前進口電力大於出口,預計2030年左右變成電力淨出口。
大型儲電系統包含傳統的抽蓄水力、近年發展快速的電池系統和V2G、以及發展中且適合較長儲存時間(storage duration)的壓縮空氣和液態空氣儲能系統。以上為原報告中提及的儲能系統,實際
儲能技術有很多種。儲能系統有兩個重要參數:功率容量(單位時間最大輸出量)和儲存容量(能源儲存量上限)。這兩個參數的比例會因技術而不同,造成適合的應用也不同。
目前英國的總儲存容量在40GWh左右(圖十四之四),主要來自抽蓄水力。此容量預計2027-2034年之後才會增加,2050年可達150-250GWh(不含V2G)。圖十五為不同儲能系統在2030及2050年的容量。其中V2G在2050年的容量可達7-17GW/110-240GWh,儲存容量大於其它系統。另外,功率容量最大的為電池系統,可達13-24GW,儲存容量較小適合供應尖峰用電。
各情境的差異和選擇
消費者行為改變較高的情境中(消費者轉變及積極減排),使用者供提需求端彈性的比例較高。系統轉變的需求端彈性比其它情境還低,是因為此情境電力化程度較低、使用更多可大量儲存的氫能、可調節的火力發電裝置容量較高。
現實中,影響各技術使用比例的因素有很多,除了政策方向,更重要的是技術發展和成本降低。英國實行自由市場制度,成本低的技術會取得更多市佔率。政府的工作是建立公平且開放的市場機制(
電力市場、
碳交易)並定下明確的減碳目標(
碳預算),而市場機制讓適合的技術留下來。
結語
英國國家電網每年都會提出《未來能源情境》報告,內容隨著政策和技術發展而有所不同。筆者特別將2020年的報告部份翻譯成中文,除了這是第一份完整淨零排放情境的報告,另外是希望更多人對整體能源系統有所了解,並表達淨零排放可行,但很挑戰。
接下來,筆者打算分析台灣的能源數據並和英國作比較,進一步討論台灣能源系統,要達到淨零排放可能面臨的挑戰在哪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