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能源轉型的ABC:做綠能就是能源轉型嗎?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4/22世界地球日,經濟部跟環保團體會談之後,提出了「2050淨零碳排」的宣言。不過到底什麼是「淨零碳排」?做綠能就是淨零碳排嗎?又該如何達成?
小英前天提到的只是一個宣言。真正要擬出政策,是非常複雜的。必須要分部門,分階段 (六個五年計畫?)進行。而且涉及30年的跨度,一定需要跨黨派合作。首先必須要澄清一點:淨零碳排並不是零碳排。淨零碳排的意思,其實類似碳中和。因為 自然的生態系統原本就有一定程度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只要人類活動排出的二氧化碳可以小於或等於自然的吸收量,那就算是淨零碳排。並不是說完全不排。否則不管是綠能或 是核能,其實都還是會排碳,只是量相對比較低而已。因此,淨零碳排其實就是把台灣生態環境的吸碳量估算出來,然後減碳到小於環境負荷的程度。
這個過程牽扯到能源的生產、運輸、儲存、調度跟使用。而不只是發電方式而已。一般我們把它稱為能源轉型
有關能源轉型的進程,我們可以先看這張圖: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zbR2YN
圖裡面講到了能源轉型的幾個階段。台灣2019年綠能比率達到5.9%,正式跨入第二階段,到了 2025年預計可以跨入第三階段。而隨著轉型進程不斷往前,我們會需要很多「發電」以外的改革。至少得包括四個部分:發展綠能、尖峰管理、儲能設施、總量管理。

一、發展綠能:綠能有天花板嗎?比你想的還要遠

雖然綠能常常被批評有不穩定的狀況。但這其實早就已經不是問題。在能源轉型的初期, 可以用燃氣來調度,綠能發多一點,燃氣就關小一點;綠能發少一點,燃氣就開大一點。 這也是為什麼2025年前的能源政策要提高燃氣比率的原因之一。等到綠能佔了更多比率之 後,再用其他方式來做調控(下述)。
類似的規劃,台灣並不是孤例。包括英國、愛爾蘭、西班牙等等成功發展綠能的國家。不管他們有沒有廢核,都是先拉高燃氣以待綠能跟上。同時隨著綠能的進展來減煤。值得一提的是英國跟愛爾蘭,他們並沒有跟歐洲大陸電網直接相連。是很值得台灣參考的案例。
英國的歷年電力來源比率
愛爾蘭的歷年電力來源比率
傳統上認為,在沒有儲能設施的情況下,綠能大概在N%左右會達到一個天花板。不過這跟總量事實上沒有關係,而是要看你綠能發電的瞬間功率是不是會超過瞬間需求量。也就是殘載(residual load)小於零的狀況。所謂「殘載可能小於零」,大概像是下圖這個樣子: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pmN1Zl
如果我們把能源轉型的各種工具都納入考量,就會發現那個N%的天花板比想像的還要遠。 當綠能的總量不斷接近上面那段提到「天花板」的同時,如果能夠同時發展節能跟儲能的量能,上面那道「天花板」就會被不斷往後推。儲能、綠能跟節能,三者一起發展,可以發揮相乘的效果,遠大於他們獨自對於電網的貢獻。對於穩定供電非常有幫助。
有興趣可以參考底下這篇文章,它分析了綠能、儲能跟節能設施,經過最佳化,如核能夠達到更大的貢獻:
打個比方。就好像dota遊戲裡面,如果大家都選刺客,那這個隊伍就無法應對太多狀況。但如果是一個包括坦克、刺客、法師等等,相對均衡的隊伍,彈性就會高很多。

二、節能:尖峰調度

節能事實上包括兩個概念:尖峰管理跟總量管理。短期內,對於綠能的發展比較有幫助的 是尖峰管理。但長期來說,總量管理也是必要的。
尖峰管理簡單的說,就是透過智慧電表來實施時間電價,讓用電需求跟綠能的發電時間趨於一致。在綠能的發展初期,尖峰管理的目標是「削峰填谷」,抑制尖峰,鼓勵大家在離峰時段用電。這樣就能減少新蓋更多的傳統電廠。也能夠降低備轉/備用容量率的壓力。
削峰填谷的調度概念
隨著綠能的發展,之後有可能反過來。如果台灣的綠能已經多到會有負的殘載值,到時候 可能鼓勵大家在中午用電(消耗過量的太陽能)。如果可以讓用電的曲線跟綠能發電的曲線盡可能的吻合,那就可以延後上述「殘載小於零」情況的發生,讓我們達到更高的綠能比率。
而不管是尖峰調度或是總量管理,都有一個共同的前提:漲電價。合理的價格才能有效引導使用者的行為。而以台灣長期補貼電價的程度來看,這個漲幅可能會不小。這絕對是整個能源轉型過程當中最大的政治門檻。

三、儲能設施:電池系統跟氫能

儲能設施、綠能跟尖峰管理,三者相輔相成。台灣目前的儲能設施主要仰賴兩座抽蓄水力 (明潭、大觀)。如果工程順利的話,2034可能會完工第三座抽蓄水力:光明電廠。光靠這三座抽蓄水力,實際上就可以支撐整個能源轉型進程滿長的一段時間。 但如果我們想要往前達到100%再生能源,那就要進一步落實以下兩個技術:
  1. 社區型,甚至家戶型的電池儲能設施
  2. 用綠能產氫來發電(替代原本的天然氣)
要說明一下,100%綠能不一定必要,端看整體碳排放的狀況。如果我們在50%綠能、50%燃氣的情況就已經達到碳中和(可能搭配一部分的碳捕捉技術),那就可以不用(立刻)往下走。但就算如此,社區或家戶型的儲能設施,對於整體電網的穩定性還是很有貢獻的。 可以從學校、公共設施開始布建,逐漸往私人部門推行。
具體的案例就是金門。金門過去常常會因為電力需求的波動而跳電。並不是因為電不夠,而是因為當電力需求跳升的時候,燃煤的塔山電廠往往無法快速增加負載(這就顯示燃煤機組跟燃氣機組的最大差別),然後就跳電了。設置了這個儲能系統之後,就可以用電池來cover電廠來不及升載的情況,跳電的情況減少到幾乎沒有。還可以順便儲存中午的太陽能發電。
而用綠能產製氫氣,你可以視為一種長效、大規模的儲能設備。而且可以用現在的天然氣機組或燃料電池來發電,相當於把綠能的產出變成完全可調控的狀態。如果可 以做到這一步(大規模的儲氫跟氫氣發電),那100%的再生能源將近在眼前。沃旭目前已經荷蘭在進行這項計畫。
而且,氫能將來有可能替代運輸車輛使用的柴油。讓運輸系統完全去碳化。
順帶一提,寫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燃氣電廠在台灣能源轉型的前中後,分別可以扮演減煤、調度綠能跟氫能發電的不同角色。

四、節能:總量管理

簡單說就是減少總體的能源使用。這個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複雜的。
具體的做法就是把工業 、農業、運輸、商業、住宅...各個部門的耗能需求攤開來一一盤點,看分別需要如何節能 。因此很難一次講完。
比如說,住宅部門就要導入建築效能認證。新蓋的建物都要評估耗能等級(在台灣,重點應該是空調、日曬狀況跟隔熱係數)。然後分級管理,表現太差的要額外課稅。既有建物在一定期間內(ex.五年 )完成評級,表現太差的給予補貼去改裝。這牽扯到大量法規的改動,跟如何制定標準、 如何執行的問題。
你可以看出來,光是這一項就超級複雜。更不用說把所有部門都一一列出來評估了。
另外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盡可能的)「全面電氣化」。包括家裡的瓦斯爐改成電爐、瓦斯熱水器改成電熱水器、自小客車跟機車改成電動車、甚至工廠的鍋爐等等。因為電更好管理,更有可能(透過綠電)達成不同部門的去碳化(尤其是運輸部門)。甚至可以搭配儲能系統,配合尖峰/離峰的狀況,在離峰的時候充電,同時落實需量管理。
要另外提醒的是,這些改變不只是「用什麼能源」的改變,而是整個工作型態、生活型態 可能都會改變。比如說為了降低自駕需求,大量提高公共運輸;甚至得要同步改變都市規劃,讓通勤的時間縮短。這絕對不只是「能源」一個部門的問題。
而這部分也同樣需要調漲能源價格。甚至不只是調漲電價,也要調漲油價來抑制燃油車的使用。

五、其他可能的方案:碳捕捉跟核能

像上面提到的,如果台灣要保留一部分常態使用的化石燃料,可能就必須搭配碳捕捉的技 術。但這個部分目前還不成熟(比上述提到的任何一種技術都更不成熟)。因此在規劃的 時候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可靠的選項。
核能被部分的國家視為減碳的方法。不過在很多的研究裡面,都指出他不是必要的選項。 比如這篇文章整理的各個研究。再考慮到台灣目前核電廠、地質安全跟核廢料的處理狀況,我不認為花時間去辯論核電是一個明智的做法。只會延宕發展綠能的機會而已。

結論:能源轉型不只是做綠能而已

綠能、節能、儲能三位一體,搭配適合的法規跟商業模式,都是能源轉型當中不可或缺的。 但台灣目前過度聚焦在「發電方式」(或者應該說,連這個部分都還無法處理好),好像只要發很多電,問題就解決了(這是不是用太多核能的後遺症呢),導致我們對於能源問題缺乏整體的視野。
這次小英拋出這個2050淨零碳排,是一個好機會讓大家可以把問題講清楚。
但我還是要murmur一下,我對台灣的環保團體沒什麼信心。看到他們中火三號機上線也要去抗議,假裝沒看到一號機下線保養(為什麼不跟盧秀燕抗議她延宕燃氣機組的建設呢?);或者是上個星期高雄反空汙遊行,要求興達電廠「 即刻除役」,這些論述都讓人覺得他們跟社會脫節,沒有想要把議題推出同溫層,只是炒作議題來累積自己的聲量而已。對一般大眾來說,難道電廠都不用保養輪替嗎?就算我自己不喜歡核能,我也不會說「現在就把核電廠給我停掉!」這種話。用這種「立刻把燃煤給我關掉」的做法,真的有辦法 增加一般人對於議題的理解嗎?我覺得很難。
目前網路上很少有中文的能源轉型知識。有興趣的讀者,我推薦這個系列的文章,但他其實偏難,沒有背景的人可能要比較辛苦才能看懂。而且作者其實沒有系統性的在寫。你可能要一路拉回2019左右的時序,才能看到比較基礎的文章。可以去台大風險中心找他們的報告書來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國際議題|用電需求回升讓燃煤發電復燃,全球碳排放量破新高!台灣能源轉型進度為何? 倫敦的環保智庫 Ember 近日發佈《全球能源轉型報告》,發現儘管 2020 年風電跟太陽能發電的強勢成長讓全球煤電比例下降,然而這只是因為疫情暫時抑制了煤電需求的成長趨勢;截至今年上半年,全球發電產業的碳排放量已大幅反彈,甚至突破紀錄,比疫情前的排放標準還高了 5%。 全球用電需求再次成長,電力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9-11
國際議題|脫碳計畫再加速,能源轉型資優生 — — 德國有機會 2030 全面使用再生能源? 德國近年來在綠色能源的投資上相當積極,也是公認能源轉相當成功的國家。去年德國不僅正式敲定在 20 年內淘汰燃煤,近日執政黨所成立的氣候組織更提出讓德國在 2030 年前成為 100% 使用再生能源國家的目標。面臨能源轉型困境的台灣,或許可以以轉型資優生德國為參考對象,思考台灣再生能源的困境與機會。
Thumbnail
avatar
本住人
2021-07-26
Baron - 轉型為情色按摩的起源店如果有人問淫狐現在到曼谷要去玩什麼,淫狐通常會建議他去情色按摩。雖然說提到泰國的情色行業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是泰國浴,不過相較之下位在交通較為便利位置的情色按摩就成為適合初學者起步的第一選擇。那麼,各位知道第一間情色按摩是那間店嗎?就讓淫狐帶著各位來回憶一下當年這間情色按摩的起源店吧。
Thumbnail
avatar
淫狐
2021-04-19
擁有高殖利率的台泥,不只是水泥!從傳產持續轉型,身兼環保、能源、水泥的事業體!今天要來介紹台灣水泥  大家既定印象都認為台灣水泥只有水泥事業  但其實不然   台灣水泥不只是台灣水泥,而是從傳產持續轉型  身兼環保、能源、水泥的事業體  朝著打造「零廢棄、零污染、零排放」之循環經濟,創造永續企業的新價值!  
Thumbnail
avatar
股海的諾亞方舟
2021-04-17
藻礁公投有解嗎?能源轉型非得做嗎?本篇嘗試著寫出能源轉型的大致路徑,然後也回應了以核養綠及其後續一系列公投案我的想法有哪些
Thumbnail
avatar
你的職涯陪伴者 葉紹平(平哥)
2021-04-10
在海上談台灣能源轉型這幾天在花蓮港內 剛好停著一艘打樁工程的工作平台船 所以我也拿來當成海上解說的素材 "大家有看到那艘造型非常特殊的船嗎 那是進行打樁工程必備的工作船 未來在西部沿岸會很常看到這些船 因為目前政府在西部沿海 正緊鑼密鼓地在發展離岸風電 根據研究,台灣海峽是世界上最好的風場 因此風力發電將有助於台灣能源
Thumbnail
avatar
連竟堯
2020-07-13
台灣能源轉型的困境 2025年不是末日預言,是台灣能源轉型的轉捩點。 其實,台灣能源轉型之路異常崎嶇。 首先,人民在能源問題上是完全分裂的。很大的一群人從日本311海嘯後引發的對核能的恐懼,考量到重大異變的潛在風險,選
Thumbnail
avatar
果殼 Mr. Shell
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