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關於電影|《遊牧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遊牧人生》以帶著情感的流動敘事;以套著詩意的濾鏡抒情,它就像一首影像詩,將角色的故事、心境都融進廣袤的自然景象裡,也將生命的片段性、間歇性表達的切實深刻,我們能看到命運的無常、流浪者的無依,還有絕望但摻著溫暖的反抗;我們能看到旅人時而行駛時而停頓、人群偶爾相聚偶爾獨身,還有持續不斷的相遇和隨時的告别。片中其實沒有一個人刻意展示他的悲傷,也沒有一個人刻意突出他的失去,但在觀看時卻是感覺被籠罩在一種很深沉的壓抑感與孤獨感之中,然而其間藉由那些對白中寧靜、舒朗的人生觀,我們卻也能獲得一種對生命更加通透後的治癒與輕盈。直接擊中淚點的是電影最終一句「Dedicated to the ones who had to depart. See you down the road.」,我覺得這句話的力量在於它讓我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迷茫的靈魂,而當我們不得不孤身上路,其實也能懷抱期待,因為那些相遇又分別的人們、那些經過又遠去的風景,在盡頭都終有重逢。

raw-image

從孤獨中治癒,因孤獨而自由

遊牧人的上路擁有各不相同的原因、承載各不相同的傷痛、抱持各不相同的希冀,他們過著相似的生活卻有著不相通的悲喜,相互理解卻不一定彼此感同身受,他們終究是孤獨的。然而透過一次次圍著篝火交換人生的故事與情感的溫度,我們看到的是這個群體對孤獨的互相照見、對生命的尊重和包容、對自我的尋找和拼湊,所以這樣的孤獨其實不是一條悲傷虛無的路途,而是一個治癒的過程。我們會感覺到,掙扎和美好是可以並存的,就像電影中幾個場景:無邊的荒漠中有日出的饋贈、無窮的黑夜中有星光的指引。

而電影中有很多鏡頭是Fern目送其他人駕車漸漸遠行,也有許多鏡頭是觀眾看著Fern的車子在漫長的公路上向遠駛去,這些畫面彷彿在告訴我們,一切的相遇是難得的、一切的相聚是愉悅的,但最終每個人還是要走上自己的路,就像我們總是在尋找依靠,卻免不了面對在時間之前日漸離去的生命;卻免不了感受在相異之下日益遙遠的距離,最後會發現一直跟隨前行的,無非自己而已。然而即便孑然一身,雖然始終孤獨,我們依然能熱烈地走過,就像生活時常是一連串的妥協,但在妥協之下我們還是能過得精彩,所以特別喜歡隨著時間拉長,Fern漸能在流浪生活中為自己創造一些儀式感的這種變化。比如我們跟著Fern一起經歷了兩次新年,第一次她獨自待在車裡慶祝,第二次她則是點起煙花走向了夜幕下的營地,向面前的一片空曠喊出了新年快樂的祝福,於是她又向自由走近了一點,而我們也能明白,當一個人心中有了接受孤獨的從容,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與自如、才能真實感受自由的遼闊。

raw-image

何以為家?

Home, is it just a word? Or is it something that you carry within you?

Fern在亞馬遜打工時一位同事拋出了這個問題,而電影給出的解答讓我們得以對家的概念有新的想像:家可以是流動的,所謂的家不是空間本身,而是心的棲息之處。現代社會常以資產的擁有來劃分富足或幸福與否,所以我們會執著於構築一套視之為根的房子,也很容易被具體存在於地圖上的那一個點束縛,然而透過電影中的游牧者我們知道,即使沒有根我們也能為自己建立一塊精神領地,房子是個能安身的實體,卻終究不是漫漫人生的終點,而心安之處是個看似虛幻的情感集合,卻能夠是靈魂最終歇息的歸宿。這種價值同樣體現Fern的身上,比如當她為房車賦予名字並讚許它的強韌,當她講述身邊各個物品的故事,當她仔細黏合父親給她的破碎盤子,當她念起做為自己婚禮誓詞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我們都能從她的眼神和笑容中看見一種情緒的豐滿,於是會明白Fern為什麼以「I'm not homeless. I'm just houseless.」來闡述自己的狀態,因為她的家,是放在心裡的那些人事物、是心靈上的所依。

raw-image

生命一直在路上,而你可以自己選擇旅途的方向

「這部電影匯聚了很多人的熱情、努力,甚至是他們自己的人生故事,希望通過他們的故事,你會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生活,成為自己人生故事的作者。」—導演趙婷

很喜歡導演呈現這部電影的角度,她並非在哀嘆這一群人的漂泊、不是在歌頌浪跡天涯的生活,也沒有過度批判當前的社會背景,只是以一種「平視」的角度在表達一種生活的方式,而這種方式沒有所謂的對錯,它就是一種選擇。Fern有過幾次重回穩定生活的機會,但她依然選擇繼續上路,因為她終於知道自己的歸屬為何,這樣一種「你需要什麼,便走向什麼」的精神展現,讓我們更明白生活從來沒有標準答案,能夠自洽便是最好的,因此若你的生活無法稱心,其實你是可以去創造另一種生活的。

電影中還有一個場景讓我深深領會到如何從自己的選擇為生命打造一個圓滿的歸處,是當Fern遇見一位因為罹癌而時日無多的游牧者Swankie,Swankie向Fern娓娓道來曾經在皮艇上經過的那些風景:愛達荷州的麋鹿一家、懸崖前飛過的上百隻燕子、科羅拉多湖面上漂浮著的燕子蛋殼,親眼見過這些場景讓她此生無憾,因此她選擇離開家和醫院去探尋生命剩下的旅程。這一段描述令人感受到,我們生命中最終讓人體會到滿足、幸福、不枉此生的,或許不是那些永遠也比較不完的資本,而是你邂逅過的人、目睹過的美景、經歷過的故事,所以說你如何理解自己的生活尤為重要,而如何創造你活過一遭的真實富足,完全取決於你的選擇。

raw-image

既然不能與沉重的傷痕切割,那就與它相擁

And out here, there’s lot of people our age. Inevitably there’s grief and loss. And lot of them don’t get over it either. And that’s okay.

電影進入後段,我們終於得以了解對丈夫的眷戀與對回憶的執著是Fern不得不出走的原因,她說她花太多時間在記得了,她說她無法整理好思緒繼續前進,對此我很喜歡Bob淡然地向Fern表示無妨的態度。我們常為了活得更輕鬆正向而選擇聽信忘記過去才能向前的心靈雞湯,或選擇刻意忽視過去那些沉重的一切,但其實我們是可以帶著過去一起前行的,就如《以你的名字呼喚我》裡一句台詞所說的:「當下,你所經受的悲傷和疼痛,不要輕易扼殺掉,因為與之相連的,是彼時純粹的快樂。」生命是每時每刻的過程累積,經歷過的人和情感都是構成我們的一部分,那麼既然無法停止緬懷失去、無法起始割捨過往,就好好地與傷痕擁抱、共存。Fern和Bob之所以選擇與逝去並肩,是出於對愛的溫習,但他們同時也是在為舊的回憶疊加上新的情感,於是對於分離與消逝我們似乎獲得了一種紓解,如果連結的開端帶著真實,那麼它的結束就不是永恆的黑暗,所以我們是可以就這麼將它放在心中繼續細水長流的,一直到下一次的重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ECEMBER 的沙龍
11會員
13內容數
這裡的文字關於電影、戲劇、閱讀、音樂,願能與你分享我從作品中看見的世界。
DECEMBER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4/08
本以為《再見機器人》會是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看了才發現它更像是對成長中一種必經的刺痛的提醒,它談論的其實不是少見的題材,但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所詮釋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沒有一句對白,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更專注於畫面與配樂,於是不論是Dog與Robot相伴時的歡快,抑或是他們分離後的傷感,一些簡單的情緒與
Thumbnail
2024/04/08
本以為《再見機器人》會是一部溫暖療癒的電影,看了才發現它更像是對成長中一種必經的刺痛的提醒,它談論的其實不是少見的題材,但我特別喜歡這一部所詮釋的感覺。或許是因為沒有一句對白,在觀影的過程中我們得以更專注於畫面與配樂,於是不論是Dog與Robot相伴時的歡快,抑或是他們分離後的傷感,一些簡單的情緒與
Thumbnail
2022/09/11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韓國電影,雖說是與過去作品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是枝裕和的平緩溫柔一如既往,帶著觀眾藉著溫和的角度直視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矛盾,並透過參與一場尋找嬰兒買家的公路之旅,捕捉到家庭、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導演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到,這是一部結束後才開始的電影,確實對於故
Thumbnail
2022/09/11
《嬰兒轉運站》是是枝裕和的第一部韓國電影,雖說是與過去作品不同的語言和文化,但是枝裕和的平緩溫柔一如既往,帶著觀眾藉著溫和的角度直視現實的殘酷和人性的矛盾,並透過參與一場尋找嬰兒買家的公路之旅,捕捉到家庭、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導演曾在一次訪問中說到,這是一部結束後才開始的電影,確實對於故
Thumbnail
2022/07/15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
Thumbnail
2022/07/15
平淡、緩慢、沉悶是《我的出走日記》呈現給觀眾的直接感受,然而當你越往它的內裡看下去,會發現若僅以戲劇張力和亮點的角度來看待它是對它最大的誤解,因為它雖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卻能或隱晦或坦承地反射我們所處那種現實虛空的狀態,並剖析我們所懷有那些無可奈何的心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藍灰的冷冽色調、簡短精鍊的對話,視覺和聽覺上充分留白,沖泡出濃郁的寂寥感。如果你怕悶,就不要去看。如果你要去看,推薦你一個人去看,最能感受這部片想傳達的,關於相處與獨處,關於人與人、人與自己的課題。
Thumbnail
藍灰的冷冽色調、簡短精鍊的對話,視覺和聽覺上充分留白,沖泡出濃郁的寂寥感。如果你怕悶,就不要去看。如果你要去看,推薦你一個人去看,最能感受這部片想傳達的,關於相處與獨處,關於人與人、人與自己的課題。
Thumbnail
對於金錢的追求已經成為人的束縛,人人都想過得好,更多的是別人看到的自己過得好,想要受歡迎,想要過得精采,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穿最好的,想要突出自己的那份虛榮心成為一個人的枷鎖,這枷鎖讓人不再自由。
Thumbnail
對於金錢的追求已經成為人的束縛,人人都想過得好,更多的是別人看到的自己過得好,想要受歡迎,想要過得精采,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穿最好的,想要突出自己的那份虛榮心成為一個人的枷鎖,這枷鎖讓人不再自由。
Thumbnail
《遊牧人生》改編自2017年潔西卡·布勞德(Jessica Bruder)的報導文學《遊牧人生》,講述了一個女人離開自己的小鎮,在美國中西部地區遊歷的故事。
Thumbnail
《遊牧人生》改編自2017年潔西卡·布勞德(Jessica Bruder)的報導文學《遊牧人生》,講述了一個女人離開自己的小鎮,在美國中西部地區遊歷的故事。
Thumbnail
人生很奇妙,每當覺得生命不該活成自己現在的樣子時,總能拾起一塊塊拼圖,一邊走著、撿著,就逐漸拼出答案的樣貌。 「游牧人生」就是一場及時雨,讓乾涸的心靈土壤長出新芽的好片。 全片步調偏慢,但在我心中是一部價值觀的戰爭片。 不帶著批判、褒貶,純粹又真實的刻畫沒有房子以車為家的游牧族 對工作與人生不同感悟
Thumbnail
人生很奇妙,每當覺得生命不該活成自己現在的樣子時,總能拾起一塊塊拼圖,一邊走著、撿著,就逐漸拼出答案的樣貌。 「游牧人生」就是一場及時雨,讓乾涸的心靈土壤長出新芽的好片。 全片步調偏慢,但在我心中是一部價值觀的戰爭片。 不帶著批判、褒貶,純粹又真實的刻畫沒有房子以車為家的游牧族 對工作與人生不同感悟
Thumbnail
游牧是種選擇嗎?有房族得到固定的歸處,也為了相應的生活型態而不得不持續工作以維持經濟收入,連帶擁有穩定的生活圈與人際關係。對照來看遊牧族,當在路上成為常態,便代表生活各層面都將面對脆弱議題。
Thumbnail
游牧是種選擇嗎?有房族得到固定的歸處,也為了相應的生活型態而不得不持續工作以維持經濟收入,連帶擁有穩定的生活圈與人際關係。對照來看遊牧族,當在路上成為常態,便代表生活各層面都將面對脆弱議題。
Thumbnail
      《遊牧人生》以帶著情感的流動敘事;以套著詩意的濾鏡抒情,它就像一首影像詩,將角色的故事、心境都融進廣袤的自然景象裡,也將生命的片段性、間歇性表達的切實深刻,我們能看到命運的無常、流浪者的無依,還有絕望但摻著溫暖的反抗;我們能看到旅人時而行駛時而停頓、人群偶爾相聚偶爾獨身,還有持續不斷的相
Thumbnail
      《遊牧人生》以帶著情感的流動敘事;以套著詩意的濾鏡抒情,它就像一首影像詩,將角色的故事、心境都融進廣袤的自然景象裡,也將生命的片段性、間歇性表達的切實深刻,我們能看到命運的無常、流浪者的無依,還有絕望但摻著溫暖的反抗;我們能看到旅人時而行駛時而停頓、人群偶爾相聚偶爾獨身,還有持續不斷的相
Thumbnail
-無法給予定義的電影- 用平淡來形容這部電影,是在適合不過的了,太客觀的描繪美國貧窮銀髮族的露營車生活,就只是把一種只能住露營車的生活型態,單純的搬到你面前呈現而已。明明是個沒得住、又沒錢沒工作的貧窮游牧族,卻把它拍的沒有那麼悲觀,但也絕對稱不上樂觀等這種客觀。
Thumbnail
-無法給予定義的電影- 用平淡來形容這部電影,是在適合不過的了,太客觀的描繪美國貧窮銀髮族的露營車生活,就只是把一種只能住露營車的生活型態,單純的搬到你面前呈現而已。明明是個沒得住、又沒錢沒工作的貧窮游牧族,卻把它拍的沒有那麼悲觀,但也絕對稱不上樂觀等這種客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