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幕行動》(雷): 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劇情大綱-

古巴飛彈危機危在旦夕,蘇聯GRU上校奧列格(米勒尼尼茲 飾),為了預防蘇聯與美國的飛彈大戰發生,與英國商人格雷維爾(班尼迪克康柏拜區 飾)裡應外合,一起把蘇聯飛彈情報洩漏給英國M16與美國CIA,兩人即使冒生命危險,也要防止這場空前的核戰危機。

-班尼迪克康柏拜區超犧牲的演出-

繼《諜影行動》、《模仿遊戲》、班尼迪克康柏拜區第三次演英國諜報片,其表現上依舊亮眼,雖然沒有入圍奧斯卡,但是以一個戰亂時期的偉人故事來說,一定不輸模仿遊戲的偉大與情操,一樣真人真事,一樣感人肺腑。康柏拜區甚至為戲犧牲,讓自己瘦成皮包骨,去演一個在監獄受虐的囚犯,敬業精神實在佩服,猶如《緝魔》的張震,又剃光頭、又要裸體的,算是她演藝生涯很犧牲的一次。盧比卡監獄的虐待戲,還有一點《DAU 娜塔莎》的味道。

-什麼是英雄? -

這當然是一個戰爭英雄片,而且這戰爭英雄很偉大,等於像是阻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就像圖靈、或是戴斯蒙杜斯,不用靠什麼情操、修養、面子、只為堅守自己為人犧牲的使命感,對自己有害的也要去做,就算不被別人接受、被迫害、被虐待,也要對得起自己。對旁人來說這很像是他們屬於自己的使命感,但以他們自己的角度來說,這不像使命的感覺,而是單純的面對自己。
套一句圖靈說的 : 「有時候被人遺忘的人,才能成就世人無法想像的事,」那種真正偉大的人,在做的事情往往都是被質疑、被反對的那種人,死後大家才終於明白他的用心良苦,當然圖靈是如此,然而這次電影主角奧列格與格雷維爾當然也是如此。
米勒尼尼茲飾演的奧列格,一個蘇聯GRU上校,真實事件上因叛國罪被處死,實際上是冷戰英雄,自己國家想發動戰爭,為了防止戰爭發生,把自己國家情報洩漏給美國英國,這種行為猶如不久前上映的《間諜之妻》、只是變成日本人出賣日本、而這部是蘇聯人出賣蘇聯。當然奧列格的格局比間諜之妻那一對還要大多了,他的地位、他的身份與權力,別於間諜之妻只是平民百姓而已,他等同是在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這點可以看出,只要是危害百姓的事情,就算是自己的國家,也不會被自己國家的人接受,愛國主義也遠不如良心的重要。而奧列格就只憑一個良心把持就足以成為英雄,也分辨得出為什麼我叛國不是不對的行為。
格雷維爾以現代來說,也是個冷戰英雄。但他並沒有什麼偉大情操,就單純只是為了拯救奧列格,而回到蘇聯,冒死相救。他本身是不太想捲入冷戰,可是就為了救一個曾經通牒過的叛國蘇聯上校奧列格,讓自己陷入監獄18個月,當初老婆、自己線人通通反對,但他還是去了。關出來之後,蘇聯飛彈撤回,才發現原來自己在做這麼偉大的事。看到他這種行為,讓我知道原來英雄不需要什麼口號、或是想救國這念頭,僅靠人人能做到的幫助別人行為,看到別人有難而去幫,這樣子簡單的動機,足以成為英雄。
可見英雄在現實中,要被處死、要被關。

-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

現實中的英雄是很可憐的,我想這部電影很明白表現出這觀點,沒有漫威英雄那般有趣。我不入地獄? 誰入地獄? 是我看完這部電影後,對英雄的一個定義,英雄出眾不是靠強大能力,是靠入地獄勇氣,因為沒人敢入地獄,但你敢替那些不敢入的人入,光憑這樣就是出眾英雄了。而不是表面上金光閃閃,一天到晚喊口號、一直受人尊重的那些人,那些都是百姓喜歡成為的,是大眾思維。
出眾的思維,別於一般人的想法,那種人就是英雄,而這種人往往都是放低自我、並抱著一心一意為利益他人的想法,並且默默無名、受人質疑、受迫害、不被接受、不被看得起,每天過地獄般生活。這種人到死後,才會被別人發現是英雄,而表面上的那些高權力,自私自利的人,最後才是真正的一般人。
這場戲最後,康柏拜區與米勒尼尼茲最後相見,真讓人感動。就明明沒人叫他們叛國? 為什麼要去叛? 格雷維爾最後的冒死相救,不但老婆反對、自己的線人也反對,但依然要去,明明自己不久前還是個自私不想救國的人,就因為一個幫助別人的想法,讓自己在獄中受虐也不抱怨。幫助別人這想法似乎不需要透過教育,大家與生俱來就會,所以做英雄很簡單,每個人天生就具備特質了,看有沒有勇氣為利益大眾去步入地獄的差別而已。
對了,怎有一股現在也在飛彈危機的感覺T_T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會員
174內容數
犧牲自己的人生時間,跑去別人的人生裡面看,你以為你的人生延長三倍了,但其實沒有,因為每次兩小時的都在犧牲自己的時間。看電影而日損,不日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人文筆記|當我隻身走近殘酷卻絕美的戰地:Richard Flanagan《行過地獄之路》本書最精彩的探問,是文學作為一種文明之美,是否也是一種華麗的欺矇?日本俳句在本書中扮演的重要位置不僅是作者深厚文學素養的取材對象,同時也是人類文明反思的載體:如果當我們認定戰爭是汰弱擇強,粗魯狂霸,卻如果那些日本軍官與受虐的杜里戈同樣都在文學中看到晶瑩與美,暴虐與邪惡的標籤是可以這麼被輕易標記的嗎?
Thumbnail
avatar
喬記洋行
2021-01-06
2020台灣國際女性影展《初次見面》:或許我不能成為你的誰台灣國際女性影展(以下簡稱女影)是創辦於1993年的台灣影展,由台灣女性影像學會在每年十月舉辦,透過國際間女性主題的交流與觀摩,拓展女性的創作視野。此外,台灣國際女性影展是亞洲首個女性主義電影的影展,同時也是台灣僅次於金馬國際影展的第二個影展。
Thumbnail
avatar
LBB 嚕嗶啵
2020-12-16
《你的行為決定你是誰-塑造企業文化最重要的事》- 不說空話,教你成功打造企業文化的教戰手冊本.霍洛維茲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當老闆不在時,公司如何做出各式各樣的決定,就是員工每天用來解決問題的那套無形概念,以及他們私下的行為。 包含是不是要長時間加班?出差該住什麼等級的旅館?是贏比較重要還是原則比較重要…,這些未必會有明文規範的事,都是企業文化會產生影響的範疇。 那,你要建立怎樣的企業文化?
Thumbnail
avatar
我是老查
2020-12-16
接納失序的不安——讀鮑伯.米格拉尼《我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 「你知道,有人會以為我在這裡是要解答他們的疑惑,但我的任務是做你身邊那個固執的人,幫助你問自己正確的問題。」
Thumbnail
avatar
河野若悠
2020-12-05
《我決定我是誰》:跟世界不一樣不需要感到抱歉在youtuber還沒這麼盛行的2012年,因為一首《煎熬》爆紅的鍾明軒,受到前所未見的注目,卻同時接收了來自全世界的惡意。從《我決定我是誰》這本書學到:我們不用活在別人嘴裏,也不要從其他人的嘴認識別人。因為只有自己可以決定我是誰,而我們不需要為跟世界不同感到抱歉。
Thumbnail
avatar
daymaker Lin
2020-01-27
《大監獄行動》--- 黑牢暗處不勝寒,喪屍殺戮無極限! 北大西洋外海聖倫納德島(St. Leonards Island),一座關著多國男女死囚無從逃離的孤島,一名從小失去雙親,被栽贓殺人的特種部隊女兵,也被送進這詭譎陰暗的...
Thumbnail
avatar
輕煙飄過
2020-01-10
李柏翰|假如我誰都不是——《日惹原則》十週年,然後呢?<p>「介於」A與B的狀態,既非常態卻無法脫離常態——強調兩極之間、兩者之中,反證了兩極與兩者的存在及其正當性。雖意在攪亂框限卻加深了界線的意義。於是,當針對常態提出質疑時,往往又會導向逐漸確定而僵化的答案。</p>
Thumbnail
avatar
法律白話文運動
201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