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藍色自然海洋保育:隱藏在廢話中的真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 56 天。

聽說過「藍色自然聯盟」嗎?可能沒有。這是一個上週三才剛成立的組織,主要成員是六個全球性的慈善機構,此外還有十數個聯盟夥伴,都是與海洋保育有關的專業組織。他們的目標是要保護面積廣達 1,800 萬平方公里的海洋(約佔全球海洋總面積的 4.9%),不過這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作,目前專注於其中的 480 萬平方公里,分屬三個不同的海域:斐濟的拉烏群島(Lau Islands)海域、南冰洋以及南大西洋的垂斯坦昆哈群島(Tristan da Cunha)海域。

海洋是重要的自然資源與生物多樣性貯存所,攸關人類社會的存續,這樣的觀念如今已經很普及,於是而有藍色自然聯盟這樣雄心萬丈的組織出現。而一講到海洋保育,大家馬上會想到快速發展的人類經濟生活對海洋造成的種種污染:垃圾與化學廢料流入海洋以外,每年還有多達 64 萬公噸的報廢漁船沉入海中,最後形成面積廣達 160 萬平方公里的「太平洋大垃圾帶」,而且還在不斷的增長。

然而也有人質疑劃設海洋保護區(MPAs)以維護海洋生態的構想及實踐。以大堡礁這個全球最知名也最受保護的海域為例:真正威脅大堡礁的不是人類的活動及污染,而是全球性的氣候變遷。由於海水變暖,大堡礁在 2016、2017、2020 年都出現珊瑚白化現象,包括海龜、鯊魚、海鳥在內的許多海洋生物的繁衍都受到影響。換句話說,氣候變遷導致的海洋暖化才是影響海洋生態的最主要因素。

▼ 圖為 2017 年 2 月澳洲大堡礁的白化珊瑚。

當然,大自然的力量對海洋造成最大的影響,不是我們不要規範人類活動的理由。這一點即使是質疑劃設海洋保護區效用的人也能同意。抱持不同意見者關切的主要不是劃設保護區的行為,而是劃設了保護區以後如何從事保育的問題。

世界各國劃設的海洋保護區當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面積超過十萬平方公里的大面積海洋保護區。我們可以想見這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 在這麼大的範圍內如何從事保育活動呢?
  • 許多這樣的保護區內依舊允許漁業、礦業及鑽油活動,這符合海洋保護區的原意嗎?
  • 但如果劃設了保護區以後就禁止所有經濟活動,豈不等於以某些人的生計為代價來維繫保育的理念嗎?

環境主義、保育主義的思潮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如今常有將保護或保育的本身當作目的的傾向。例如美國 CNN 對藍色自然聯盟的報導就以「五年內要恢復面積七百萬平方英里的海洋」為標題,其中「五年內」和「七百萬平方英里」顯然訴諸一種成效、效率的思維,彷彿只要宣布「保護起來」就已經達成了目標,這也難怪有些批評意見認為,推廣劃設海洋保護區的活動其實漫無目的,且正因為不清楚目標何在,就將劃設保護區的本身當成目的了。

即使在斐濟這樣美拉尼西亞原住民人口超過半數的島國,劃設保護區和人類生計之間的衝突依舊存在,只是衝突的內容和程度可能比全然沒有自我治理權力的原住民低。根據最近的報導,藍色自然聯盟將與斐濟政府密切合作,由斐濟政府劃定拉烏群島的海洋保護區,並限制保護區內的漁業和觀光活動,相關活動所需資金則由藍色自然聯盟籌措供應。據說這對當地原住民有利,因為這些限制措施可以確保當地的食物供給,有助於保護當地的傳統文化。

實情究竟如何當然還有待觀察,不過藍色自然聯盟的保育策略當中包括諮詢原住民意見、與原住民社群合作,至少是個正面的起點,或許可以避免去年緬甸原住民與聯合國之間的那種衝突。

去年的衝突起因在於緬甸的森林流失問題。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在 2010-1015 年之間,緬甸的森林流失程度高居世界第三(僅次於巴西和印尼),每年約流失緬甸森林總面積的 2%。聯合國因而將緬甸納入全球性的「脊到礁計畫」,預計將緬甸南部的德林達依省(Tanintharyi)廣達 14,000 平方公里的陸地、海岸和海域劃設為生態公園。但這個利益良善的計畫忽略了這片土地上不是只有虎、象、貘等瀕危物種,還有 225 個原住民聚落,公園的劃設及管理將會危及他們的傳統農耕與漁獵生活。

▼ 圖為 2017 年緬甸一片遭焚的森林遺骸。

《孟加貝保育新聞》今年稍早的一篇文指出,海洋保護工作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於(1)劃設得當,且(2)有良善持久的管理。這聽起來像是廢話,但證諸緬甸原住民與脊到礁計畫的衝突可知,真理往往隱藏在廢話裡。若是劃設並管理得當,德林達依省的生態公園大可既是虎、象、貘等動物的棲地,也是原住民的家園。若是保護區劃設不當、管理不當,即便藍色自然聯盟能夠提供充裕的資金,拉烏群島海洋保護區依舊可能成為當地原住民社群的災難。


參考新聞:藍色自然聯盟與海洋保護區
讀取新聞|2021 年 4 月 21 日
海洋告急,全球性保育計畫|半島電視台
讀取新聞|2021 年 4 月 20 日
五年內要恢復一千八百萬平方公里的海洋|CNN
讀取新聞|2021 年 4 月 20 日
新聯盟在全球層面上保護海洋|自然保育
讀取舊聞|2021 年 2 月 26 日
海洋生態保護的關鍵|孟加貝保育新聞

參考新聞:礁到脊計畫引發緬甸原住民抗議
讀取舊聞|2020 年 8 月 19 日
緬甸原住民槓上聯合國|外交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對於海洋保育法的認識有多少呢? 又為何海洋保育法會鬧得沸沸揚揚?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海洋保育法究竟是什麼吧❗️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對於海洋保育法的認識有多少呢? 又為何海洋保育法會鬧得沸沸揚揚?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海洋保育法究竟是什麼吧❗️
Thumbnail
聯合國歷經15年的協議磋商,終於在2023/3/4通過保護公海的歷史性協議: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
Thumbnail
聯合國歷經15年的協議磋商,終於在2023/3/4通過保護公海的歷史性協議: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
Thumbnail
保護區的劃設對當地原住民來說總是災難,因為「保護」往往意味著禁止人類活動、禁止人類以任何方式取用自然資源。在過去數十年間,這一點幾乎無法挑戰,現在則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這實在是一種矛盾不公的作為,但卻不容易在科學上證明「利用」不影響「保護」。
Thumbnail
保護區的劃設對當地原住民來說總是災難,因為「保護」往往意味著禁止人類活動、禁止人類以任何方式取用自然資源。在過去數十年間,這一點幾乎無法挑戰,現在則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這實在是一種矛盾不公的作為,但卻不容易在科學上證明「利用」不影響「保護」。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肇因於歐美工業國家對自然環境的剝削,這些國家的財富也建立在自然環境的衰敗上,如今科學界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對全人類造成衝擊,富裕的工業國家​卻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工業國家稱氣候變遷為(將會發生的)威脅,但對帛琉等島國來說,氣候變遷的惡果就是他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肇因於歐美工業國家對自然環境的剝削,這些國家的財富也建立在自然環境的衰敗上,如今科學界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對全人類造成衝擊,富裕的工業國家​卻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工業國家稱氣候變遷為(將會發生的)威脅,但對帛琉等島國來說,氣候變遷的惡果就是他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