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獨要聞|藍海保育原則,與兩片溫暖水域的近況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各位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天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不忘記向冬天倒數:距離冬至還有15天。
Source: Rani Zerafa/Getty Images

Source: Rani Zerafa/Getty Images

今年稍早為大家報導過藍色自然聯盟」成立的消息。這是新成立的保育組織,主要成員是六個全球性的慈善機構,另有十數個聯盟夥伴,都是與海洋保育有關的專業組織。他們的目標是要在 2030 年達到將全球海洋 30% 的面積納入保護範圍,他們稱這為「30 by 30」計畫。

然而今年 7 月發表在《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這篇論文指出,若真心期望海洋保育不流於地圖上畫幾道線,那就得承認原住民族的權利,正視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

Source: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Source: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保育人士關注海洋,能源開發人士也關注海洋,畢竟有大量財富以能源的形式貯存在大海。近年來海床採礦愈來愈流行,對海洋生態造成衝擊,當然也影響倚賴海洋的原住民。

海床採礦就跟陸地上的露天採礦一樣,在海底鑽鑿開挖,移除大片海床以汲取礦物,甚至可能剷平整座海底山,造成的生態擾動比原油開採更加嚴重。

澳洲北領地的原住民面對這樣的威脅已經很久了,今年 8 月終於迎來一個對他們有利的政策決定——北領地政府永久禁止海床採礦活動。北領地海域生態豐富,全球七種海龜物種當中有六種以此為家,鯨魚遷徙會在此逗留,幾乎已是瀕危物種的澳洲短平鼻海豚、脆弱的儒艮、鋸鰩都居住在這裡。

▼鋸鰩(Pristidae)是魚類的一個科,吻部有如鋸齒,是北領地海域禁止採礦的受益者之一。
Source: Dr David Wachenfeld Auscape/Pew

Source: Dr David Wachenfeld Auscape/Pew

美屬波多黎各同樣擁抱溫暖的海域,最近也展開新的海岸地區強化計畫。根據皮尤研究所(Pew)的概略描述,波多黎各海岸地區共有 240 萬人口,作為觀光旅遊地區而頗具經濟生產力,創造出 70 萬個就業機會,每年收益 200 億美元,因此維護濱海環境不只是維護生活環境,還是維護生財工具。

波多黎各在 1978 年加入美國國會設立、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主責的「國家海岸地區管理計畫」,但這「管理」或「保育」成果令人懷疑。波多黎各致力於發展觀光業,創造「綠色經濟」,將碧海藍天提供給度假旅客,度假旅館等各種設施緊鄰重要的棕櫚海洋保護區(Tres Palmas Marine Reserve),對海洋生物造成一定的威脅,今年更新的管理計畫是否能夠有所矯正還不清楚。

除了造成生態問題,觀光業本身並沒能真的解決波多黎各低收入社群的困境,當然更沒能協助當地的原住民——因為當地的原住民泰伊諾人(Taino)已經在四個世紀之前滅絕了。

▼麋角珊瑚(Acropora palmata)是極度瀕危物種。圖為波多黎各棕櫚海洋保護區的麋角珊瑚,是整個加勒比海地區最健康的麋角珊瑚群。
Source: Olapi Creative/Latino Rebels

Source: Olapi Creative/Latino Rebels


▍參考資料

海洋科學前線|有效的海洋保育能夠提升社會平等,在竭盡土地資源以求經濟利益的開發中國家最能收效。

保育國際|海洋保育與原住民族傳統知識可以攜手合作。

皮尤研究所|澳洲北領地永久禁止海床採礦,這是海與人的雙贏。

皮尤研究所|波多黎各更新海洋地區管理計畫。

▍參考資料

前期原獨要聞|四世紀前的種族滅絕之後,泰伊諾人現在何方?


▍讀報公告

今年 10 月 1 日起,【原獨讀報】開始在「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我們的麥克風」為大家讀報,每期播出後也會上架廣播連結,歡迎大家早起收聽廣播版的獨家內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115會員
283內容數
多元不是言語,而是實踐,若你不得其門而入,且讓我們充作你的領路人,踏進原住民族的世界,遇見不同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學習不同的知識和邏輯。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8
上個月,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發布一項保護區管理計畫草案,丘馬什人主張的,北起坎布里亞南到莫洛灣約 33 公里的海岸線,竟然被排除在保護區外。理由是:全美最大離岸風電開發案將以莫洛灣為中心,而離岸風電與海洋保護區不相容。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10/01
布里布里原住民說,哥斯大黎加沒有告訴民眾原住民的存在。把原住民變成隱形的,這是一種歧視。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2023/09/17
澳洲反對黨原住民國會議員普萊斯批評原住民運動組織「將殖民妖魔化」,養成澳洲原住民「自我厭惡」,並說她不認為殖民對原住民有負面影響。被問到殖民對原住民是否有正面影響,她的回答是:「絕對有。現在我們有自來水,有現成的食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帛琉藍角是世界自然遺產之一,擁有完整的海洋生態。這裡有豐富的魚類資源,包括鯊魚等海洋生物。帛琉政府重視海洋環境保護,創造了無限的生態奇蹟,值得大家學習借鏡。
Thumbnail
聯合國歷經15年的協議磋商,終於在2023/3/4通過保護公海的歷史性協議: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
Thumbnail
聯合國歷經15年的協議磋商,終於在2023/3/4通過保護公海的歷史性協議:公海條約(The High Seas Treaty)。
Thumbnail
澳洲原住民認為,當鯨魚屍體被沖上海灘,意味著鯨魚將屬於海洋的律法送回大地,以維護一種和諧秩序。原住民來到鯨魚所在的沙灘,舉行傳統儀式,就像悼念亡故之人。
Thumbnail
澳洲原住民認為,當鯨魚屍體被沖上海灘,意味著鯨魚將屬於海洋的律法送回大地,以維護一種和諧秩序。原住民來到鯨魚所在的沙灘,舉行傳統儀式,就像悼念亡故之人。
Thumbnail
保護區的劃設對當地原住民來說總是災難,因為「保護」往往意味著禁止人類活動、禁止人類以任何方式取用自然資源。在過去數十年間,這一點幾乎無法挑戰,現在則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這實在是一種矛盾不公的作為,但卻不容易在科學上證明「利用」不影響「保護」。
Thumbnail
保護區的劃設對當地原住民來說總是災難,因為「保護」往往意味著禁止人類活動、禁止人類以任何方式取用自然資源。在過去數十年間,這一點幾乎無法挑戰,現在則有愈來愈多人意識到,這實在是一種矛盾不公的作為,但卻不容易在科學上證明「利用」不影響「保護」。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肇因於歐美工業國家對自然環境的剝削,這些國家的財富也建立在自然環境的衰敗上,如今科學界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對全人類造成衝擊,富裕的工業國家​卻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工業國家稱氣候變遷為(將會發生的)威脅,但對帛琉等島國來說,氣候變遷的惡果就是他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Thumbnail
全球氣候變遷肇因於歐美工業國家對自然環境的剝削,這些國家的財富也建立在自然環境的衰敗上,如今科學界大聲疾呼氣候變遷對全人類造成衝擊,富裕的工業國家​卻沒有真正負起責任。工業國家稱氣候變遷為(將會發生的)威脅,但對帛琉等島國來說,氣候變遷的惡果就是他們現在每天必須面對的現實。
Thumbnail
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Thumbnail
一九九九年底,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時,媒體採訪有管理學之父、趨勢大師中的大師之尊稱的彼得杜拉克,詢問二十一世紀那一個產業會最興盛?結果大師的回答跌破大家的眼鏡:「養殖漁業」,因為彼得杜拉克已從各種實際數據中推論:「二十一世紀海洋的魚即將被人類捕光,因此人如果還要吃魚的話,只有靠養殖的!」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海洋科學前線》期刊的一篇論文指出,海洋保育能否奏效,很大程度上與兩個人群有關,那就是原住民族和保育區的當地居民。然而許多海洋保育計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其保育計畫往往傷害這兩個人群,保育結果造成他們的糧食危機,讓他們生計陷入困難。
Thumbnail
研究者對主流觀點提出質疑,透過研究來檢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地區的原住民與近岸生物的互動,結果顯示,原住民獵捕列為保育動物的海獺,有助於控制近岸海獺族群的數量,也能間接控制貝類生物不被過度消耗。
Thumbnail
研究者對主流觀點提出質疑,透過研究來檢驗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海岸地區的原住民與近岸生物的互動,結果顯示,原住民獵捕列為保育動物的海獺,有助於控制近岸海獺族群的數量,也能間接控制貝類生物不被過度消耗。
Thumbnail
大自然的力量對海洋造成最大的影響,不是我們不要規範人類活動的理由。這一點即使是質疑劃設海洋保護區效用的人也能同意。抱持不同意見者關切的主要不是劃設保護區的行為,而是劃設了保護區以後如何從事保育的問題。
Thumbnail
大自然的力量對海洋造成最大的影響,不是我們不要規範人類活動的理由。這一點即使是質疑劃設海洋保護區效用的人也能同意。抱持不同意見者關切的主要不是劃設保護區的行為,而是劃設了保護區以後如何從事保育的問題。
Thumbnail
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
Thumbnail
原住民的傳統河流捕鮭季節在鮭魚產卵完要返回海洋時才展開,既不會妨礙鮭魚的繁殖,還能獲得即時的鮭魚族群相關資訊。具體的捕魚方法是在河流中設置水中的圍籬陷阱,素材主要是石頭。這樣的石頭魚陷阱也會捕到各種各樣的魚,由前來收取漁獲的漁人負責揀選。漁人只會挑出要煙燻保存的鮭魚,其他魚類就可以回到河流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