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十七日大街Straße des 17. Juni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之前申請德國簽證時,要填寫大學的地址,但當時我的德文實在不是很好,學校的信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到底哪一行是路名,簽證官很不耐煩地指了這一行Straße des 17. Juni 135,我才知道原來這是路名不是日期(笑)

新生訓練當天,學生們在主樓(main building/Hauptgebäude)集合,我就深深愛上了這條街,它其實算是一條幹道,寬度大概跟凱達格蘭大道差不多,不過柏林的天氣比台北更舒適宜人,每每走在這條路上都很愜意,也因爲這附近交通方便,我後來申請了這條路旁的宿舍,住了將近三年。

raw-image


上學期間這條路讓我又愛又恨,恨的是因爲尖峰時間時,總是得分兩段過馬路,有時已經晚出門了,還因爲等紅綠燈遲到(哭)愛的是傍晚或晚上經過時,天色都很美很安靜,看著來來往往的車,總會為在這繁忙都市仍能有個落脚之處感恩。


raw-image


raw-image


整條六月十七日大街其實很長(約3.5公里),我常路過的只是小小一段而已。從Ernst-Reuter-Platz,橫穿Tiergarten,一直到著名的景點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前的3月18日廣場(Platz des 18. März)(你看又是一個以日期命名的地方)。

在我常路過的這段,橫亙著一道夏洛滕城門(Charlotten Tor),而這條大街原先的名字就叫夏洛滕堡大街(Charlottenburger Chaussee),對柏林略有所知的人肯定已經聯想到了另一個著名景點夏洛滕堡皇宮(Schloss Charlottenburg,當時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的夏宮,以其妻子索菲夏洛特之名命名),是的,這條路17世紀時,就是從柏林城市宮殿直通到夏洛滕堡皇宮的道路,中間經過的綠意盎然的Tiergarten,是腓特烈一世的狩獵場。


raw-image

到了納粹德國時期,希特勒下令拓寬這條路,打造成連接柏林東西部的軸心路,到了二戰後期,還曾經因爲筆直寬闊的優勢,被當作飛機起降的跑道。

1953年5月冷戰時期,東柏林的工人們進行罷工游行爭取勞工權益,連帶著在東德各地演變成全民起義抗爭,6月17日開始蘇聯進行武力鎮壓,導致多人喪生,上萬人被捕,史稱東德六一七事件。這次事件看似悲劇收場,卻刺激東德人首次公開喊出“統一德國”的呼聲,揭開了東德解體的序曲,一直到1990年東西德統一之前,6月17日都被當做德國的國慶日。統一後的德國聯邦政府爲了紀念這次事件,將這條路改名爲六月十七日大街。

後來每年農工游行,農民們也會將貼有訴求標語的拖拉機開上這條街,數千輛拖拉機占據整條街數個小時,整齊劃一地鳴響喇叭、抗議著德國犧牲本地農業換取低碳經濟的政策。有時游行當天天氣晴朗,我在宿舍都能聽到陣陣喇叭聲。

raw-image

如果你徒步走在這條大街上,會經過很多具有紀念意義的景點:佇立著勝利紀念柱的五角廣場、蘇維埃戰爭紀念雕像、布蘭登堡門等等;周末在夏洛滕城門附近的空地上還會有販賣古玩書畫的跳蚤市場。一年一度的柏林馬拉松,這條大街也是必經的路綫,跨年夜和世界杯足球賽季,也會在特定路段封路、竪起投影幕,讓民衆一起聚集狂歡。

可以說這條路不僅具有歷史紀念和觀光的意義,在柏林人日常生活中,這條路也是宜動宜靜的好去處。這是我最羡慕德國人的地方,懂得享受生活,但時時刻刻他們也不忘那些必須付出代價、共同維護的價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Ragu拉古的沙龍
11會員
36內容數
日常充實自己的筆記,包括外語學習(英語、德語。。。)、外文參考書概念翻譯、留學生活知識等等。
Ragu拉古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6/14
小時候對韓式料理的印象都是泡菜、辣蘿蔔、石鍋拌飯,不太會吃辣的我總是又愛又恨。後來聽説“國民美食”辛拉麵(我封的)標準吃法是加火腿加起司(類似部隊鍋),我才第一次知道韓式料理裏也有起司的存在。 近年來風靡台灣的韓式料理更是變本加厲,辣炒年糕、泡菜炒飯、辣鷄面、韓式炸鷄都可以加上起司,還有“兩餐”年糕
2021/06/14
小時候對韓式料理的印象都是泡菜、辣蘿蔔、石鍋拌飯,不太會吃辣的我總是又愛又恨。後來聽説“國民美食”辛拉麵(我封的)標準吃法是加火腿加起司(類似部隊鍋),我才第一次知道韓式料理裏也有起司的存在。 近年來風靡台灣的韓式料理更是變本加厲,辣炒年糕、泡菜炒飯、辣鷄面、韓式炸鷄都可以加上起司,還有“兩餐”年糕
2021/05/21
第一次知道吉普賽(Gypsy)這個民族,是小時候聽F.I.R.的《Lydia》裏面有段歌詞: Lydia    迷離的眼眶 為何流浪    心碎的海洋 受了傷 連微笑都徬徨 Gypsy女郎   為誰而唱 其實當時那張專輯有很多元素都跟吉普賽文化有關,流浪、放逐、水晶球與塔羅牌,那時候我也因此沉迷了一
2021/05/21
第一次知道吉普賽(Gypsy)這個民族,是小時候聽F.I.R.的《Lydia》裏面有段歌詞: Lydia    迷離的眼眶 為何流浪    心碎的海洋 受了傷 連微笑都徬徨 Gypsy女郎   為誰而唱 其實當時那張專輯有很多元素都跟吉普賽文化有關,流浪、放逐、水晶球與塔羅牌,那時候我也因此沉迷了一
2021/05/05
不曉得大家在學生時期有沒有注意過課本的印刷方式?通常國文課本都是直式右翻書(書本左開往右翻,文字由上到下、由右到左書寫),其他科目如英文、歷史課本則都是橫式左翻書(書本右開往左翻,文字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書寫)。一般報紙的印刷,經常是標題由左至右橫排,内文卻是直排由右至左。而廣受大家歡迎的日本漫畫,也
2021/05/05
不曉得大家在學生時期有沒有注意過課本的印刷方式?通常國文課本都是直式右翻書(書本左開往右翻,文字由上到下、由右到左書寫),其他科目如英文、歷史課本則都是橫式左翻書(書本右開往左翻,文字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書寫)。一般報紙的印刷,經常是標題由左至右橫排,内文卻是直排由右至左。而廣受大家歡迎的日本漫畫,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描寫法蘭克福法蘭克福的老城區,景點之間距離都不會太遠,從法蘭克福中央車站出發,其實是可以用走的玩一天。這裡附近也是地鐵、路面電車、巴士、觀光巴士的停靠站。
Thumbnail
描寫法蘭克福法蘭克福的老城區,景點之間距離都不會太遠,從法蘭克福中央車站出發,其實是可以用走的玩一天。這裡附近也是地鐵、路面電車、巴士、觀光巴士的停靠站。
Thumbnail
自從來到這兒就覺得,波茨坦這城市比起我之前去過的明斯特、漢堡、杜塞道夫等地,要更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蒼白感。這裡的馬路寬大,天高地曠,建築與其說是精緻,不如形容為粗獷。
Thumbnail
自從來到這兒就覺得,波茨坦這城市比起我之前去過的明斯特、漢堡、杜塞道夫等地,要更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蒼白感。這裡的馬路寬大,天高地曠,建築與其說是精緻,不如形容為粗獷。
Thumbnail
「洪教授柏林步道」---從【西柏林】選帝侯購物街到【東柏林】菩提樹下大道,終於亞歷山大廣場,全長10公里,約跨越8個捷運站,絕少(台灣)人這樣刻意走過全程,它讓我發現城市旅遊的新模式。 在一個大都會旅行,不能只駐留(玩)一個點。一個(景)點再怎樣輝煌、熱門,都不能代表一個大都會,我走的這趟10公里路
Thumbnail
「洪教授柏林步道」---從【西柏林】選帝侯購物街到【東柏林】菩提樹下大道,終於亞歷山大廣場,全長10公里,約跨越8個捷運站,絕少(台灣)人這樣刻意走過全程,它讓我發現城市旅遊的新模式。 在一個大都會旅行,不能只駐留(玩)一個點。一個(景)點再怎樣輝煌、熱門,都不能代表一個大都會,我走的這趟10公里路
Thumbnail
德意志的神秘與冷酷,直到我踏進他們的領土,就再也回不去了。
Thumbnail
德意志的神秘與冷酷,直到我踏進他們的領土,就再也回不去了。
Thumbnail
柏林給我的印象太複雜,每次有人要我形容柏林,我若不是答不出來,就是給的答案都出乎自己的意料,每次的答案也都不同。我自己也很掙扎。 大城 柏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很大。 一座碩大的迷宮! 失勢 奇怪的是,這座大都會,人雖多,土地也廣,卻不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馬達。 這城市有意思!有很多內部的矛盾。
Thumbnail
柏林給我的印象太複雜,每次有人要我形容柏林,我若不是答不出來,就是給的答案都出乎自己的意料,每次的答案也都不同。我自己也很掙扎。 大城 柏林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很大。 一座碩大的迷宮! 失勢 奇怪的是,這座大都會,人雖多,土地也廣,卻不是德國最重要的經濟馬達。 這城市有意思!有很多內部的矛盾。
Thumbnail
德國 Wuerzburg Rothenberg 啤酒神救援後,我下山下到古橋邊,望著車水馬龍的車道。微醺的我,晃了晃頭, 有些想法,這次就靠我的顏值,爭取春宵一刻,喔!不是,是爭取順風一車的機會吧。 車輛熙熙攘攘,我手不舉,拇指也不翹,沒有擺出搭便車的標準姿勢,只是默然佇足於路邊,讓路過的駕
Thumbnail
德國 Wuerzburg Rothenberg 啤酒神救援後,我下山下到古橋邊,望著車水馬龍的車道。微醺的我,晃了晃頭, 有些想法,這次就靠我的顏值,爭取春宵一刻,喔!不是,是爭取順風一車的機會吧。 車輛熙熙攘攘,我手不舉,拇指也不翹,沒有擺出搭便車的標準姿勢,只是默然佇足於路邊,讓路過的駕
Thumbnail
之前申請德國簽證時,要填寫大學的地址,但當時我的德文實在不是很好,學校的信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到底哪一行是路名,簽證官很不耐煩地指了這一行Straße des 17. Juni 135,我才知道原來這是路名不是日期(笑) 新生訓練當天,學生們在主樓(main building/Hauptgebäude
Thumbnail
之前申請德國簽證時,要填寫大學的地址,但當時我的德文實在不是很好,學校的信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來到底哪一行是路名,簽證官很不耐煩地指了這一行Straße des 17. Juni 135,我才知道原來這是路名不是日期(笑) 新生訓練當天,學生們在主樓(main building/Hauptgebäude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