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N的貿易利益,落入台灣人誰的口袋?【美台貿易/系列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EPN對台經濟的整體影響

前一篇文章談到台灣協助美國削弱中國發展可能,就算沒有經濟利益,只要美國坐穩老大哥位置,或可更確保台灣安全。然而,在美國設廠、停接中國訂單並不見得真的符合台灣產業的利益。因此我們要認識到,美國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是利弊互見,不是台美互動更深,就什麼都是利多。

短期來說,為了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美國政府會推行政策誘導廠商轉單他國,在此變化下,台灣廠商可能因此受益,例如因為中國的中芯被美國制裁,客戶轉單給聯電。但與此同時,在美國圍堵中國,協調盟友限制出口關鍵零組件到中國的戰略下,台灣也將失去部分中國市場,例如台積電需停接華為訂單。

長期而言,美方要降低半導體跨國供應風險,自然需要台廠協助美方建置產能。目前,台積電已規劃在美國設廠,明年2月動工。台積電赴美,也自然帶動上下游同行。或許未來台廠將更與美國半導體上游結合,但一旦美國半導體中下游產能建置充足,可能回過頭來替代台製半導體。

半導體與藥品產業擴張

在短期內,美國產能建置的替代關係不會馬上浮現,現在可看到的是替代中國產品轉單效應。依照《中國工作小組報告》,半導體、醫療用品甚至藥品的成分都是美國的關注重點,因此也是台灣潛在可藉轉單獲益的產業。而且要強調的是,這不是貿易談判犧牲某產業所換來的,而是短期內地緣政治所產生的經濟利益。

2019年,半導體所在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雇用人數為62.6萬人,佔製造業雇用人數22%,為製造業中最大的中行業別;藥品材料所在的「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雇用人數為3.3萬人,佔製造業1.2%。製造業佔所有就業人數約26.7%,換言之,因為轉單可能影響到產業目前約佔總體雇用人數5.7%。

在製造業所有中行業別中,2008–2018年「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銷售額增加40%,與「飲料及菸草製造業」、「汽車及其零件製造業」成長幅度相當,且其雇用人數增長46%,代表該產業成長可有效帶動就業人數增長(見圖a);「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銷售額增加13.6%,雇用人數增加13.7%,就業成長與銷售同步(見圖b,圖中圓圈大小反映雇用規模)。

對所得分配的影響:各產業不同

轉單帶來外銷增加,在文獻中外銷增加常伴隨著分配惡化,包括附加價值的分配集中於資本利益。這也應該納入成本效益分析之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在這幾年間確實存在外銷比重越高,受雇人員報酬佔附加價值比重越低的狀況。換言之,在半導體外銷越暢旺的同時,最大的受益者是資本所有者(見圖c)。

相對的,「藥品及醫用化學製品製造業」的發展相當有趣,近年隨著外銷比重提升,受雇人員報酬佔比線性提升。這代表後面支撐外銷改善的可能是更充裕的人力、更高的技術密集度,或是更好的勞動條件(見圖d)。

raw-image

小結

簡言之,台美經濟合作關係在疫情衝擊供應鏈、中美對抗下將更趨緊密,這與是否開放含瘦肉精之美豬是不同層面的議題,更可能反應美方自身戰略考量。

在美方長期自建半導體產能,降低跨國供應風險,以及圍堵中國的戰略下,長期或將有損台灣半導體的市場地位。

短期而言,半導體與藥品產業仍受益於轉單效益。該兩項產業產值提升都將有助於就業提升,惟電子零組件業內的勞動報酬佔比可能益趨惡化。換句話講,在短期內電子零組件市況提升之際,或許可更加著重於勞資分配的課題。

(轉載編輯自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通訊第145期(2020.09)與桃園市產業總工會通訊第147期(2020.11)文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共力研究社的沙龍
3會員
17內容數
2021/08/13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2021/08/13
隨著國內COVID-19疫情趨緩,7月27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終於將持續2個多月的三級警戒調降為二級。在各項社會活動有條件迎向復甦的時刻,日前主計處公布今年6月失業率為4.8%,創下10年來新高,因疫情而放無薪假與減班的人數也大幅增加,而防疫期間的種種限制更使得服務業受到極大衝擊。
Thumbnail
2021/07/04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少存在「門檻過高」、「補貼過低」、「忽視兼職」等問題。
2021/07/04
隨著疫情暴起,政府推出紓困4.0方案,其中部分用於補貼企業的勞動成本,讓勞工在工時可能減少的情況下能繼續拿到一定比例的薪資。然而,與先進國家的政策相較,台灣的薪資補貼政策儘管基本理念類似,但目前方案至少存在「門檻過高」、「補貼過低」、「忽視兼職」等問題。
2021/05/03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2021/05/03
近日因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使台鐵是否公司化的問題再度甚囂塵上,要進入公司化的論辯前,過去台鐵與他國歷史可供借鏡。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台積電會到美國設廠其實我還蠻意外的,還記得在以前高中地理課本有一張產品圖,上面都說歐美各國只做研發跟設計,為了降低成本而將生產基地移往亞洲地區,而如今因為半導體地緣政治的出現,正在逆轉這個趨勢,「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會回到歐美本土,除了因為產線自動化,不需要像已往僱用大量勞工外,在已開發國家生產
Thumbnail
  台積電會到美國設廠其實我還蠻意外的,還記得在以前高中地理課本有一張產品圖,上面都說歐美各國只做研發跟設計,為了降低成本而將生產基地移往亞洲地區,而如今因為半導體地緣政治的出現,正在逆轉這個趨勢,「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會回到歐美本土,除了因為產線自動化,不需要像已往僱用大量勞工外,在已開發國家生產
Thumbnail
台積過去十多年來是一間「非常本土化」的公司,超過七成的產能都由台灣產出,所以不需要到各國攻城掠地,單單只要守住台灣就可以成為霸主。但面對地緣政治的變化,台積被迫走出台灣落地於美國,而正當美中對抗日益激烈之際,在政治下又要能顧全商業考量的最好出路就是到日本。
Thumbnail
台積過去十多年來是一間「非常本土化」的公司,超過七成的產能都由台灣產出,所以不需要到各國攻城掠地,單單只要守住台灣就可以成為霸主。但面對地緣政治的變化,台積被迫走出台灣落地於美國,而正當美中對抗日益激烈之際,在政治下又要能顧全商業考量的最好出路就是到日本。
Thumbnail
大綱: 1.台灣亡國論 2.抗美救台嗎? 3.政府怎麼說? 4.大家怎麼看? 5.世界的台積電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Ipgw8S 1.台灣亡國論 參考新聞2020-05-25,新聞,司馬亮觀點:從台積電赴美設廠,再談台灣亡國論,2020/06/12
Thumbnail
大綱: 1.台灣亡國論 2.抗美救台嗎? 3.政府怎麼說? 4.大家怎麼看? 5.世界的台積電 語音網誌: https://sndn.link/willyfc5566/Ipgw8S 1.台灣亡國論 參考新聞2020-05-25,新聞,司馬亮觀點:從台積電赴美設廠,再談台灣亡國論,2020/06/12
Thumbnail
#V大時事調查局 #半導體 #晶片荒 #商業智慧 從台灣過去這些年半導體出口不斷快速成長與民間半導體投資激增的情況,毋庸置疑地,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尤其過去這兩年疫情期間全球的「晶片荒」,更突顯了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甚至有人喊出「得半導體者,得天下」的口號。 👉晶片法案:
Thumbnail
#V大時事調查局 #半導體 #晶片荒 #商業智慧 從台灣過去這些年半導體出口不斷快速成長與民間半導體投資激增的情況,毋庸置疑地,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經濟命脈」,尤其過去這兩年疫情期間全球的「晶片荒」,更突顯了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甚至有人喊出「得半導體者,得天下」的口號。 👉晶片法案:
Thumbnail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特別安排會見了台積電(TSMC)董事長劉德音,這次的參訪引起了兩岸之間的軒然大波,現在中國的軍事演習還圍繞著台灣島。如果把制高點拉高來看這個局,台灣只是中美較勁下的犧牲品。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政治智慧 (圖片來源/美聯社、外交部提供)
Thumbnail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問台灣,特別安排會見了台積電(TSMC)董事長劉德音,這次的參訪引起了兩岸之間的軒然大波,現在中國的軍事演習還圍繞著台灣島。如果把制高點拉高來看這個局,台灣只是中美較勁下的犧牲品。 #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政治智慧 (圖片來源/美聯社、外交部提供)
Thumbnail
儘管台積電晶圓代工業務已經是領導者,在去年底的統計中以市佔52%,遙遙領先第二名18%的三星及7%的聯電,在高階晶片訂單需求已經上看到2025年,儘管前途看似光明,但仍有許多隱憂更需投資人注意。
Thumbnail
儘管台積電晶圓代工業務已經是領導者,在去年底的統計中以市佔52%,遙遙領先第二名18%的三星及7%的聯電,在高階晶片訂單需求已經上看到2025年,儘管前途看似光明,但仍有許多隱憂更需投資人注意。
Thumbnail
美中對抗由貿易戰開始,強調要保護智慧財產權,中共全力抗爭,於是美國持續加壓,引出科技戰,開始打華為,這當然因為華為是中國國企當中的指標企業。為了打擊華為的手機業務,美國於是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
Thumbnail
美中對抗由貿易戰開始,強調要保護智慧財產權,中共全力抗爭,於是美國持續加壓,引出科技戰,開始打華為,這當然因為華為是中國國企當中的指標企業。為了打擊華為的手機業務,美國於是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
Thumbnail
美中對抗由貿易戰開始,強調要保護智慧財產權,中共全力抗爭,於是美國持續加壓,引出科技戰,開始打華為,這當然因為華為是中國國企當中的指標企業。為了打擊華為的手機業務,美國於是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
Thumbnail
美中對抗由貿易戰開始,強調要保護智慧財產權,中共全力抗爭,於是美國持續加壓,引出科技戰,開始打華為,這當然因為華為是中國國企當中的指標企業。為了打擊華為的手機業務,美國於是切斷華為的晶片供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