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愛珠:蘆洲中山市場的最後身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蘆洲中山市場的建築物就要拆除了。圍籬封閉前五天,《新北市文化》季刊(本刊)跟著在地寫作者洪愛珠,探訪店家,留下這一批珍貴的影像紀錄。
撰文=洪愛珠 攝影=陳敏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1970年落成的中山市場,鄰近蘆洲湧蓮寺,
今年二月底,這座老市場熄燈,準備改建。
中山市場是座民營市場,1970 年落成,位於蘆洲中山二路、中央路和成功路會合處。此區臨近湧蓮寺,百餘年來一直是蘆洲的核心地帶。建物二、三樓是中山戲院,除了播電影,紅極一時的藝霞歌舞劇團也曾來此巡演。七〇年代是中山戲院的全盛時期,我的媽媽和阿姨,小時候讓家裡的長工牽著手,走過半個蘆洲的竹林和田埂,到鬧街上的中山戲院看台語片。
戲院建築的一樓,當年規劃為進步的現代化室內市場,招攬原在湧蓮寺前的路面攤販進駐。我二、三歲始隨外婆上中山市場,現在自己也在此採買,已三十多年。
中山市場僅是廟前這個巨型市集的一部分,蘆洲開發早,人口多,此市集幅員遼闊程度,在新北市都數一數二,貨色豐盛,庶民價格。鄰近區域五股、三重、新莊,乃至於八里,都有人喜歡來此購物。
歷時五十年的中山市場建物,樓上戲院歇業都三十年,一樓繼續營運的市場內部空間陳舊幽暗,像是不能更老了。兒時行過海鮮禽肉區域,地面濕漉帶腥,小孩內心無比抗拒。今日成為一世故婦女,對四周已能面不改色,甚至起了依賴之心的時候,它竟走到終點。
市場攤商裡,有日據時代至今的本地肉舖;有雲林西螺北上的一家人開設的米糧雜貨店;有四十年來幾度搬遷,未曾離開過中山市場的涼茶老店……
在中山市場最後的時光裡,準備遷移的攤商,忙著張貼告示聯繫熟客;有的攤商照舊在打烊後的市場,拉幾張椅子湊著坐下來喝點小酒;有的攤商則開始打包撤離,將與這座半世紀的老市場同時熄燈。
進駐中山市場40 年的日泉商店
——市場結束,這家店也跟老顧客說再見
記憶中的經典傳統雜貨店應該是什麼模樣:整齊排列的醬料和罐頭和酒,吃粥配的麵筋,排骨湯裡的花胡瓜罐頭皆全,營業時間從清晨五點到夜間九點,可視為便利超商前身,還多了濃濃的人情。
日泉商店是一家四十歲的什糧行,市場內雖暗,也掩不住它那份整齊清爽。
一家經典的什糧行是什麼模樣,很可能是日泉商店這樣的。全店層架整齊排列的醬料和罐頭和酒,吃粥配的麵筋,排骨湯裡要的花胡瓜罐頭皆全。店舖前排幾口醬缸是腐乳、蔭冬瓜等漬物,亦銷售蝦乾、魷魚、香菇、昆布等乾貨。第一代林爸爸經營時,營業時間從清晨五點到夜間九點,還賣菸,電池、肥皂毛巾一類家用品,可視為(更佳版本的)便利超商前身,老輩人勤力,還兼顧鄰里。
現在的老闆林來賓是第二代,原本是電子計算機專業,因為是獨子,中年以後回家繼承了這間父親的雜貨店。林家來自雲林西螺,老家與大同醬油廠比鄰,故貨架上頗有一些大同的稀有版醬料,西螺水質好,馳名的除了西螺米,就是純釀造黑豆醬油。許多老字號由於產量有限,成本又高,好些產品不在連鎖通路流通,僅供直購或由日泉這樣的地方商店代售。
日泉商店進駐中山市場約四十年,恰是一個台灣南部人北遷的社會切片。雲林在過去四十年人口外移的厲害,其中不少在新北市落腳。比如我老家的資深工廠廠長來自嘉義番路鄉,每年一定回鄉參與紫雲寺的祭祀活動;有十幾位阿姨透過同一位媒人,從雲林元長鄉嫁來我庄;中央路上棉被店,門口常零星擺著幾袋散裝西螺米,應是老家仍有人務農。
林爸爸從西螺北上,借十分的高利貸,方能買下兩個店面來做生意,兩間店花費共新台幣八萬元,彼時一碗麵只要幾角。市場內這類事並不罕見,一豬肉攤賣了家鄉三分地,才換得當年一萬八一個攤位的經營權。今地主照價歸還一萬八和八萬元給攤商,就要將地收回,都幾十年過去,八萬怎能還是同一個八萬呢?林媽媽胸中不平,可能不單在帳面,還有人情的失落。
日泉商店見證市場與人的衰老,客人從自己來,到外傭推著,後來不來了。如今市場要拆掉改建大樓,日泉也決定結束,拍攝當天,店面貨物多已裝箱,整齊的店舖空蕩了很多還是整齊。問林來賓未來打算,他說先歇一會兒,生意做久,難得才有幾天自由自在的日子。
只賣八里黑毛豬的昌記
——日據時代至今的四代老攤販
如何發現傳統市場裡的厲害肉攤,通常是別人攤子還有肉可以選,它卻無肉可賣。蘆洲中山市場的這家肉攤就是如此,如果要買他們家的肉,建議早上八點就到現場,或者,加老闆的Line,事前預定。
這家肉攤是老目叔公告訴我們家的,我實在不願意告訴別人。
老目叔公是我外公從前一個老友,就住市場邊上。時常騎單車來找我外公喝酒,喜歡熱鬧,一切廟會都有他身影。叔公乾瘦矮小,整個人獼猴似的一張皺臉。叔公死了好多年,我老記得他的抬頭紋。據說老目叔公曾在淡水開過切仔麵舖,對豬肉自有見解。他告訴我阿姨,阿姨轉告我,說,這家的肉最好。
我買了幾回,也試試別家,肉果然好。比較麻煩的,是這家肉厲害的事不僅我知道,其他人似也發現了。故若沒先預約,上午十一點左右,攤上光坦一片已無肉可賣,露出亮油油的木頭案板。肉販的案板都要訂製,昌記的案板分內外,內場要切剁的,採用鐵木,十年一換。外場展示豬肉的,用楠木,巳用上四十年,潤澤深深。
老闆林東富先生是第四代肉販,曾祖父、祖父、父親都賣豬肉,自己也十幾歲就入行。他說若不是長輩不擅存錢,四代賣豬,身家上億都是可能的。每天清晨四點親自挑豬,不讓屠宰場決定。平常宰一到兩頭豬,遇大節或過年,則宰三到四頭。
昌記只賣黑豬肉。其肉色澤比一般紅亮,遠遠看上去倒像牛肉,整座市場,只有他們家的肉是這種顏色,因為養足十四個月,吃的是熟廚餘。同樣是黑豬,有養十一個月的,風味和顏色就比較清淡,有的是在廚餘裡混一點飼料的。我每回買昌記豬肉,可以湊到鼻尖來聞,不渾不腥。一回滷大鍋肉,昌記的肉不足,只好湊一塊別家的黑豬,不料回家拿出包裝,腥氣就飄開來,我沒敢下鍋,免得把一鍋好肉給壞了。
昌記因為是日據時代至今的老攤販,在中山市場初期就進駐,他們將移址到附近,這一天我們拍攝完,林老闆就要將招牌拆下,拿去新址安好,讓老客戶可以循線找去。新址明亮通風,也在三角窗位置,老客人上門,都很高興,終於找到彼此。
堅持使用台灣草藥的怪老子青草茶
——不捨兩代心血告終,繼續營業
怪老子青草茶,是中山市場四十年老舖,它的老顧客很多,過去在市場外圍的攤位,許多人騎著機車跨坐在車上點杯涼茶來喝,幾口用盡,像極了義大利人早晨在街邊小館喝濃縮咖啡。
怪老子青草茶是四十年老舖,搬過三次家,皆沒離開過中山市場周邊。照片中的原址,在中央路上,拍攝期間,熟客連來。本地婦女機車不熄火,人跨坐在車上點杯涼茶來喝,幾口用盡,玻璃杯擱下,付錢,揚長而去。攝影師陳敏佳一旁觀察,說簡直像義大利人早晨在街邊小館喝濃縮咖啡。
第一代店東姓許,怪老子是暱稱,今已82 歲退居幕後,由兩位女兒接手。怪老子一家,原是彰化大城鄉人,隔濁水溪與雲林相望。怪老子對涼茶的理解和本事,是在彰化老家旁的雲林西螺拜師學來的。西螺有七崁,以武術聞名,習武人多,就有跌打損傷和草藥需求。
蘆洲原來是農村景觀,八、九〇年代後才大幅開發,早年怪老子所需藥草,如咸豐草、黃花蜜菜,都在蘆洲本地採集。後來才改跟供應商叫料,不過至今仍堅持使用台灣草藥,且只採乾藥草,因濕藥草不易保存,熬起茶來風味也不同。從前怪老子也零售草藥,古代就醫不便,先輩人多具備基本草藥知識,身體不適,就到田裡採點草藥吃,或到青草店買藥草自用。
涼茶我喝的不少,但由於涼茶舖的配方一般不外傳,不容易知道自己喝了什麼。能知道的是,外頭有些涼茶寒氣重,一下肚,身體即起反應,連打幾個大噴嚏,嚴重地瀉肚子。怪老子的涼茶,拿掉了最寒的幾味藥草,我喝了很能下火,身體也平安無事。此舖且特別老實,物價飛漲,四十年來只調過三次價,七元漲至十五元,容量還更多。
怪老子一家移居蘆洲五十餘年,親眼見證中山市場平地起樓,市場樓上的戲院,全盛時期演過歌仔戲、知名歌舞團和向娃等大明星都來作過秀。後播起電影,市場邊的小孩,有過不少歡樂的劇院時光,最後幾年播二輪電影,生意不見起色,戲院才歇業。
中山市場拆除前開始斷水斷電。許小姐本也想過不做了,可是兩代的心血,本地老主顧又捧場,仍捨不得,於是將店舖搬到成功路126 巷內的舊倉庫位置。地點較隱密,擔心常客找不到,四處張貼告示。有美術背景的許小姐將整間店整理得爽俐,她親手裁切新招牌,自己曬網版,網印茶包包裝上的字樣。
來蘆洲市場,記得走進巷子裡來,喝上一杯老經驗涼茶,解生活的火。
作者介紹:洪愛珠
老家在五股與蘆洲的界上,從小跟著外婆和媽媽到湧蓮寺拜拜和買菜,旁邊的中山市場,是家族記憶的資料庫。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筆者兒時住在聯勤四四兵工廠附近,記憶中凡外省族群聚集處,周遭必有眷村美食,一看到周芳軍老師的「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祕眷村探索」導覽課,立即眼睛一亮。除了好奇眷村今日風貌,更想知道老字號的庶民麵點館子,老師傅是否將手藝傳了下去,依舊在某個巷口街角生火起灶。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作者從前住在台北市信義區,都去百貨地下室超市買菜。十多年前剛搬來三重時,常懷疑這些開在細巷裡的店,真的有人知道。如今的她,已經無法想像沒有傳統市場的日常生活。 撰文=盧怡安 攝影=陳敏佳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要觀察一個地區的文化和風土民情,飲食是最好的切入點。本期《新北市文化》季刊,與熟知在地生活、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包含生活美食家盧怡安、文史工作者周芳軍等,探索地方美食。透過這些引導,只要你願意走動,就能輕易發現,新北的多樣滋味:如三重傳統市場藏有許多從南部新鮮直送的產物,因為早期三重地區的下港(
許多新北地景被華語音樂創作者寫入歌詞:50年代葉俊麟寫了〈淡水暮色〉,70年代李雙澤和胡德夫在淡水念書也寫了好幾首,80年代吳念真參與創作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一樣的月光〉,新店溪成為在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撰文=馬世芳/照片提供=何紹奇(李雙澤紀念碑).陳敏佳
說起新北的夜市,新莊一定排名一二。但是除了美食,新莊廟街其實承載了無數文化與歷史,光是寺廟就超過十座;而每年一度的新莊大拜拜,更吸引無數信眾與觀光客聚集。 撰文‧ 照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每年年底,做工的人會把工具配件帶到新莊打鐵店維修,然後去買金合和的鹹光餅,等著在遶境的時候吃,以保平安。就算不是祈福, 買一、兩袋放在車上,在冬季下雨又容易塞車的台北,有個甜香的麵餅可以止飢。 撰文=林立青(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人們說「一府二
筆者兒時住在聯勤四四兵工廠附近,記憶中凡外省族群聚集處,周遭必有眷村美食,一看到周芳軍老師的「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祕眷村探索」導覽課,立即眼睛一亮。除了好奇眷村今日風貌,更想知道老字號的庶民麵點館子,老師傅是否將手藝傳了下去,依舊在某個巷口街角生火起灶。 撰文=駱亭伶 攝影=陳敏佳
作者從前住在台北市信義區,都去百貨地下室超市買菜。十多年前剛搬來三重時,常懷疑這些開在細巷裡的店,真的有人知道。如今的她,已經無法想像沒有傳統市場的日常生活。 撰文=盧怡安 攝影=陳敏佳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要觀察一個地區的文化和風土民情,飲食是最好的切入點。本期《新北市文化》季刊,與熟知在地生活、來自不同領域的創作者,包含生活美食家盧怡安、文史工作者周芳軍等,探索地方美食。透過這些引導,只要你願意走動,就能輕易發現,新北的多樣滋味:如三重傳統市場藏有許多從南部新鮮直送的產物,因為早期三重地區的下港(
許多新北地景被華語音樂創作者寫入歌詞:50年代葉俊麟寫了〈淡水暮色〉,70年代李雙澤和胡德夫在淡水念書也寫了好幾首,80年代吳念真參與創作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一樣的月光〉,新店溪成為在台灣人的集體記憶…… 撰文=馬世芳/照片提供=何紹奇(李雙澤紀念碑).陳敏佳
說起新北的夜市,新莊一定排名一二。但是除了美食,新莊廟街其實承載了無數文化與歷史,光是寺廟就超過十座;而每年一度的新莊大拜拜,更吸引無數信眾與觀光客聚集。 撰文‧ 照片提供=梁勝欽(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每年年底,做工的人會把工具配件帶到新莊打鐵店維修,然後去買金合和的鹹光餅,等著在遶境的時候吃,以保平安。就算不是祈福, 買一、兩袋放在車上,在冬季下雨又容易塞車的台北,有個甜香的麵餅可以止飢。 撰文=林立青(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tory:在新北拜拜) 人們說「一府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汐止菜市場 描述一個充滿歷史與人情味的菜市場,讓人聯想到過去繁華的街景與熱鬧的集市。這個位於中正路的菜市場,曾經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範圍廣泛,兩旁滿是古老的住家,其中一些仍保留著舊式建築的風貌,而有些則已經改建成現代化的樓房。這樣的對比,讓人感受到時光流逝與城市變遷的痕跡。 重要地點 在過去
Thumbnail
蘭花亭是台北市中正區老字號的涼麵名店,原本位於台北市連接永和的中正橋下,早年一個簡陋擁擠的小店面,持續經營著美味涼麵超過一個甲子,在老客人的記憶當中相當有歷史了。前幾年中正橋拆除改建,蘭花亭涼麵挪址至廈門街繼續為老饕們供應著他們招牌的銅板美味。廈門街蘭花亭新址的店有別於中正橋下的簡陋老舖,乾淨明亮。
Thumbnail
一鴻燒臘位在台北市中山捷運站西側快到建成圓環的南京西路和太原路交叉口上,途經這裡的駕車人應對於常停等此處紅燈時看到的這家大紅招牌不太陌生。而招牌下的這家燒臘店也算是這一帶居民的熟面孔了;用餐時間也常是被老熟悉的面孔排等人潮佔滿,不過待餐上對於燒臘店家而言這家等待的時間確實是久了許多。內用座位就是
Thumbnail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
Thumbnail
鎏金老師的邀約參加#牯嶺街文化小旅行,這次導覽由專業的中英日導覽何良正老師帶領大家走進歴史,他是牙科主任退休,很早就往自己最有興趣的導覽深耕。 ⚜第一站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的歷史,最早成立於1906年,地處日據時代的千歲町。 最初是一座露天市場,如今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 日劇
Thumbnail
拜讀洪愛珠書寫蘆洲經驗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書中專文介紹在地小吃「切仔麵」店家,包括「大廟口」、「添丁」、「大象」、「和尚洲」、「鄭記豬母」、「阿三」、「阿榮」、「鴨霸」、「周烏豬」……等,此外,ptt鄉民也大推「阿郎」。  之前只去過「添丁」和「周烏豬」,五月份陸續至「大廟口」、「阿郎」、
Thumbnail
金獅樓是一家在西門町的港式飲茶老店,提供豐富的港式點心和菜色,店家保有少見的復古懷舊推車文化, ,文章中詳細介紹了用餐菜色和價位,提供了交通和營業資訊,並分享了用餐心得。
Thumbnail
星期六早上,小慧前往市場買菜,與退休的榮叔不期而遇。榮叔是公公的同學及鄰居,一個熱愛工作的人,退休後到把自家種的菜拿去市場販售。後來,榮叔的菜攤多了新成員,林小姐。她又是誰呢?
Thumbnail
「你去大稻埕幹嘛?辦年貨?」雅宜問。 「就沒去過。大稻埕是年貨大街?我看youtube是古都老街,歷史街區的感覺。」 「我們家是過年才去啦。」 四年前疫情爆發之前,抽空跑了趟台北走水貨口罩,順便看總統大選。為寫文章翻查對話紀錄,發現那天全程跟雅宜通訊。四年後,朋友圓周因為同樣原因訪台北,我看了
Thumbnail
擁有許多彎曲小巷的舊社區,與新建大樓林立的新北新莊,既有傳承幾十年的美味老店,也有新潮有活力的創意餐廳。本篇文章帶大家一起到新莊吃好料,從早餐、早午餐吃到宵夜、從在地小吃吃到西式餐廳,甚至連咖啡廳、下午茶、素餐廳食都在這篇新莊美食懶人包裡!新莊地區的新莊美食發展始於新莊老街,比如有新莊夜市、宏泰市場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汐止菜市場 描述一個充滿歷史與人情味的菜市場,讓人聯想到過去繁華的街景與熱鬧的集市。這個位於中正路的菜市場,曾經是一個熱鬧非凡的地方,範圍廣泛,兩旁滿是古老的住家,其中一些仍保留著舊式建築的風貌,而有些則已經改建成現代化的樓房。這樣的對比,讓人感受到時光流逝與城市變遷的痕跡。 重要地點 在過去
Thumbnail
蘭花亭是台北市中正區老字號的涼麵名店,原本位於台北市連接永和的中正橋下,早年一個簡陋擁擠的小店面,持續經營著美味涼麵超過一個甲子,在老客人的記憶當中相當有歷史了。前幾年中正橋拆除改建,蘭花亭涼麵挪址至廈門街繼續為老饕們供應著他們招牌的銅板美味。廈門街蘭花亭新址的店有別於中正橋下的簡陋老舖,乾淨明亮。
Thumbnail
一鴻燒臘位在台北市中山捷運站西側快到建成圓環的南京西路和太原路交叉口上,途經這裡的駕車人應對於常停等此處紅燈時看到的這家大紅招牌不太陌生。而招牌下的這家燒臘店也算是這一帶居民的熟面孔了;用餐時間也常是被老熟悉的面孔排等人潮佔滿,不過待餐上對於燒臘店家而言這家等待的時間確實是久了許多。內用座位就是
Thumbnail
「小吃」省時便利又花費不高,而且最能體現當地飲食文化特色。通常歷史越悠久的社區,經過漫長歲月的洗禮,那些具有古早味的小吃就越是可口;尤其做為民間信仰中心的廟宇附近,往往是小吃攤聚集之處,每每形成熱鬧的夜市。已經拆除了的臺北市龍山寺正對面的龍山市場,最是教人懷念。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古稱
Thumbnail
鎏金老師的邀約參加#牯嶺街文化小旅行,這次導覽由專業的中英日導覽何良正老師帶領大家走進歴史,他是牙科主任退休,很早就往自己最有興趣的導覽深耕。 ⚜第一站南門市場 南門市場的歷史,最早成立於1906年,地處日據時代的千歲町。 最初是一座露天市場,如今是台北歷史最悠久的公有傳統市場。 日劇
Thumbnail
拜讀洪愛珠書寫蘆洲經驗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書中專文介紹在地小吃「切仔麵」店家,包括「大廟口」、「添丁」、「大象」、「和尚洲」、「鄭記豬母」、「阿三」、「阿榮」、「鴨霸」、「周烏豬」……等,此外,ptt鄉民也大推「阿郎」。  之前只去過「添丁」和「周烏豬」,五月份陸續至「大廟口」、「阿郎」、
Thumbnail
金獅樓是一家在西門町的港式飲茶老店,提供豐富的港式點心和菜色,店家保有少見的復古懷舊推車文化, ,文章中詳細介紹了用餐菜色和價位,提供了交通和營業資訊,並分享了用餐心得。
Thumbnail
星期六早上,小慧前往市場買菜,與退休的榮叔不期而遇。榮叔是公公的同學及鄰居,一個熱愛工作的人,退休後到把自家種的菜拿去市場販售。後來,榮叔的菜攤多了新成員,林小姐。她又是誰呢?
Thumbnail
「你去大稻埕幹嘛?辦年貨?」雅宜問。 「就沒去過。大稻埕是年貨大街?我看youtube是古都老街,歷史街區的感覺。」 「我們家是過年才去啦。」 四年前疫情爆發之前,抽空跑了趟台北走水貨口罩,順便看總統大選。為寫文章翻查對話紀錄,發現那天全程跟雅宜通訊。四年後,朋友圓周因為同樣原因訪台北,我看了
Thumbnail
擁有許多彎曲小巷的舊社區,與新建大樓林立的新北新莊,既有傳承幾十年的美味老店,也有新潮有活力的創意餐廳。本篇文章帶大家一起到新莊吃好料,從早餐、早午餐吃到宵夜、從在地小吃吃到西式餐廳,甚至連咖啡廳、下午茶、素餐廳食都在這篇新莊美食懶人包裡!新莊地區的新莊美食發展始於新莊老街,比如有新莊夜市、宏泰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