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市場改造案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市場是生活的場域,它並非一個固著的空間,它會隨著城市的擴張、人口的增加與交易的起伏而有所改變,是被城市賦予生命的有機體,或許可以這麼說,市場連結著人與城市,人與城市的關係也影響著市場的變化。

鳳山第一市場「兵仔市」與第二市場「公園仔市」歷次改建,其背後的原因都跟城市現況有所關聯,今天兵仔市與公園市仍是鳳山歷史悠久且具代表性的市場,在歷史的進程當中,它們在不同時期也呈現了不同的面貌,而未來你對於鳳山市場的想像是什麼呢?希望市場依現在的風貌繼續運作下去或是重新規劃設計進行改造呢?不管你心中的答案如何,讓我們先來看看台灣其他市場變身的案例吧!

 

台北市士林區士東市場

士東市場曾獲的許多獎項,像是台北市傳統市場第一名、四顆星優良市集與模範市場等頭銜,士東市場創立於一九九二年,這裡的攤商來自於原士林蘭雅攤販集中場攤販、中山區捷運線旁謙和攤販臨時集中攤販與輔導會與社會局所輔導的攤販。

士東市場是一座兩層樓的建築,一樓為生鮮販賣區,有127攤;二樓為百貨與飲食區,計有128攤,市場內全區都有空調,儘管算是密閉空間,卻沒有明顯市場特有的混雜的氣味,這也是士東市場獲得評選的原因之一。二〇一七年士東獲得企業贊助,由「美好關係」團隊協助進行市場改造計畫,「美好關係是源於對人、事、物因在乎而開啟的一種念想」,進行改造的示範店是士東市場的老字號「123水餃店」,緊接著一個月後,陸續有18個店家加入改造行列。

 

市東市場,2018.05

市東市場,2018.05


市場裡的咖啡店

改造後的市場,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原來傳統市場也可以有這樣子的面貌,到訪士東市場後,在市場的入口有一間名為「café 43」的小小咖啡店,在市場賣咖啡和到市場喝一杯咖啡,都與印象中的傳統市場格格不入,好奇之下點了杯咖啡,與留著個性鬍子的老闆閒聊,問了老闆在這邊開店多久了,沒想到老闆的回答讓人印象深刻:「5年7個月又28天」,精準的回答開啟了這一次的談天,老闆說因為幾乎每天都有人問,所以他印象深刻,他是在二〇一二年十月進駐士東市場,當初是看到這裡有攤位要出租,家住北投的他到士東只要十分鐘左右的車程,決定來試試看,經過開店初期的磨練後,現在生意逐漸穩定。

愛騎腳踏車的老闆其實與鳳山也有一段淵源,服兵役時就是在鳳山的步兵學校受訓,受訓時放假,為了省去舟車勞頓的時間,以及想要對鳳山這一座城市有更多的了解,老闆會到捷運站附近租用C-bike,騎著腳踏車慢慢地認識鳳山,雖然只待了兩個半月的時間,但是鳳山的生活步調和悠閒的氛圍是讓他最念念不忘的。談起對於市場的印象,他覺得市場應該要有自己的特色,改造後的士東市場充滿設計感,不過也因為這樣有些店家會悄悄的調高價錢,老闆笑說他當初只是單純地想要在這裡存活下來,一開始的價格就是訂得太低了,差點因為這樣而沒有辦法繼續下去,不過堅持薄利多銷的他,如今也在士東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市東市場,2018.05

市東市場,2018.05


台北市萬華區新富町市場&東三水市場

新富市場前身為「綠町食料品小賣市場」,不過綠町市場位處偏遠而且長期經營不善,日治政府決定將市場移往新富町並重新改建,更名為「新富町食料品小賣市場」。一九三五年一月新富市場動工興建,同年六月正式開業,市場內有獸肉、鮮魚、蔬菜、雜貨、菸酒、糕點與食器等30多個攤位。在市場內的攤商與前來的客人包括了台灣人與日本人,是一處台日交融的生活場域。

新富町市場,2018.05

新富町市場,2018.05

距離新富町市場正門僅有幾步之遙的東三水市場,市場的型態與新富町完全不同,不過這兩座市場的發展卻是息息相關,彼此之間際合作應又競爭,在東三水市場取得立案登記後,新富町市場開始日漸衰退,但也因為如此,新富市場完整的保留建築特色,日治時期設立的新富市場,市場建築外觀簡潔富有設計感,尤其是馬蹄形的平面,是全台市場中造型特殊少見,新富市場在二〇〇六年被指定為歷史建築,二〇一三年台北市政府完成修復,隔年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取得九年的使經營權,開始進行舊空間的活化,二〇一七年重新開放,期望將新富市場作為艋舺老城區中的新媒介。

新富町市場,2018.05

新富町市場,2018.05

新富市場外的東三水市場,在二〇一六年與水越設計合作,進行「親子市場計畫」,目的是希望讓小朋友能重新愛上市場,在他們成長後依然可以持續的走入市場,分為第一階段的「市場小學計畫」、第二階段的「親子市場計畫」與第三階段的「國際觀光市場」,透過市場改造,市場社區的溝通連結以及市場的改造計畫,改造後的市場不僅是吸引觀光客前來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市場也是連結居民、社區與學校的地方,市場也是一個教學的場域,在新富町市場中,掛著一面寫著「市場豆知識」的看板,上面就是在市場中小的知識,而市場中的每一樣商品都是學習的媒介,透過生活學習,讓小朋友可以培養出對市場的樂情與興趣,讓逛市場不再是大人的事情,而是親子共樂的生活場域。 

位於艋舺舊城區的新富町與東三水市場的重啟與再造,希望可以將市場重新為做一個媒介,過去市場市人與城市、產品與產地的媒介,現在因為超商與賣場的崛起,買賣淡了,不過市場仍是連結著人與城市最重要的媒介,若是重新定義這一關係,市場除了是日常消費的地方,也可以是一個認識社區、探索城市的地方。

東三水市場,2018.05

東三水市場,2018.05


雲林縣西螺鎮東市場

西螺東市場起源早在清朝時期就逐漸成市,東市場的形成與西螺的發展可以說是環環相扣,西螺引為緊臨濁水溪,早期中部地區以鹿港作為對外貿易的主要港口,不過當鹿港吞吐量較大時,就必須藉由其他河港進出,再藉由陸上運輸運往鹿港,濁水溪上的西螺就是做鹿港的外港,港口貿易興盛,人潮聚集的地方五軮容易形成市街,西螺東市場的雛形就由此開始,而這裡也是西螺發展的源頭。

初期於現今市後街一帶,後來擴大到延平路街面,到了日治時期,東市場興建了市場的建築,包滑了巴洛克風格的水泥立面與木構造的隔間。隨著城市的發展,商業發達、人口聚集,東市場遂成為西螺最繁華的市中心,食衣住行育樂應有盡有,生活機能健全,可以說是帶領西螺發展的火車頭,西螺也成為當時台灣中部富有盛名的城市。

西螺東市場,2016

西螺東市場,2016

一九五三年後,西螺大橋通車,西螺的經濟生活圈慢慢西移,再加上高速公路通車,南來北往的旅客不再駐足西螺,東市場商機逐漸流失,人口開始外移,攤商也相繼離開,沒有人的市場,建築物開始鏽蝕,曾經西螺東市場一度被列為危險建築。戲劇化的是在怪手前來拆除市場的那一天,因為居民的緊急通報,讓東市場得以保存下來,二〇〇九年修復完成之後,經由地方政府與民間討論後決議,西螺已經存在西側的市場,在鎮內也有全台交易量第二的蔬菜批發市場「西螺果菜市場」,那麼就不再需要再度恢復一個傳統販賣蔬果魚肉的傳統市場,而轉型成為將一間一間小店作為特色店面的文化市場,配合老街區的再生計畫,重新修復後的東市場除了作為特色市集外,也成為了街區的公共空間與展演空間,在這裡除了可以逛逛市場,也可駐足喝杯咖啡欣賞表演,市場再度凝聚了人與社區。

西螺東市場,2016

西螺東市場,2016


市場可以市採買的空間、飲食的空間、連結社區的空間也可以是學習的空間,每一座市場都有自己的歷史和發展的過程,每一座市場對於城市的意義也不盡相同,市場的修復與改造,也都需要考量著當地的歷史脈絡與文化想像,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市場空間怎麼定義,老市場如何重生,未來我們將邀請大家一同來集思廣益,想想鳳山的市場可以怎麼樣。


本文收錄於
2018.06《鳳山好過日》第二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ghuaniau的沙龍
0會員
17內容數
地方刊物、採訪紀錄,藉由書寫,記錄下地方的人事物。
Anghuania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21
一塊黏人的土地,讓人無時無刻都想造訪,她用豐饒的產物、深度的文化以及真誠的人情味,讓台東成為讓人想造訪一百次的地方,這是慢經濟的精神,慢卻深度,慢卻迷人,這樣子的方式,正是台東永續城市社區,發展慢經濟的方式。
Thumbnail
2023/08/21
一塊黏人的土地,讓人無時無刻都想造訪,她用豐饒的產物、深度的文化以及真誠的人情味,讓台東成為讓人想造訪一百次的地方,這是慢經濟的精神,慢卻深度,慢卻迷人,這樣子的方式,正是台東永續城市社區,發展慢經濟的方式。
Thumbnail
2023/08/16
市場,是生活的風景,也在是在地文化的縮影,許多人到國外旅行,總喜歡安排「逛市場」的行程,在市場,可以看到最在地的生活樣貌,這些日常的樣貌,對於旅人來說總是新奇的,攤位上來自鄰近漁港的漁獲、在地飼養的獸肉與當地特有的蔬果以及生活在此地的人,這一幅幅的景象,構築的便是在地的常民百態,而這樣的風景在鳳山,
Thumbnail
2023/08/16
市場,是生活的風景,也在是在地文化的縮影,許多人到國外旅行,總喜歡安排「逛市場」的行程,在市場,可以看到最在地的生活樣貌,這些日常的樣貌,對於旅人來說總是新奇的,攤位上來自鄰近漁港的漁獲、在地飼養的獸肉與當地特有的蔬果以及生活在此地的人,這一幅幅的景象,構築的便是在地的常民百態,而這樣的風景在鳳山,
Thumbnail
2023/08/16
閱讀,讓我們透過書本逐步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了解那些不曾知道的事,增廣見聞,也豐富了知識,而閱讀除了書本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Thumbnail
2023/08/16
閱讀,讓我們透過書本逐步建構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了解那些不曾知道的事,增廣見聞,也豐富了知識,而閱讀除了書本之外,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他俐落地掀開蓋在紅茶攤上厚重的綠色帆布,以勞動揭開日復一日的生活,腳下踩著的膠鞋隨著移動而發出啪、啪、啪的聲響,踩響每一個當下。 這座位於台北西南隅的小鎮是由三條河流沖刷、匯聚而成。這三條河流不僅帶來沃腴的土壤,同時也藉由一艘艘航行於上的商船帶來了人潮與錢潮,但等潮流去後,只剩下兩排紅磚老街屋形
Thumbnail
他俐落地掀開蓋在紅茶攤上厚重的綠色帆布,以勞動揭開日復一日的生活,腳下踩著的膠鞋隨著移動而發出啪、啪、啪的聲響,踩響每一個當下。 這座位於台北西南隅的小鎮是由三條河流沖刷、匯聚而成。這三條河流不僅帶來沃腴的土壤,同時也藉由一艘艘航行於上的商船帶來了人潮與錢潮,但等潮流去後,只剩下兩排紅磚老街屋形
Thumbnail
市場是生活的場域,它並非一個固著的空間,它會隨著城市的擴張、人口的增加與交易的起伏而有所改變,是被城市賦予生命的有機體,或許可以這麼說,市場連結著人與城市,人與城市的關係也影響著市場的變化。
Thumbnail
市場是生活的場域,它並非一個固著的空間,它會隨著城市的擴張、人口的增加與交易的起伏而有所改變,是被城市賦予生命的有機體,或許可以這麼說,市場連結著人與城市,人與城市的關係也影響著市場的變化。
Thumbnail
《貢丸湯》雜誌21 期曾提及西元1900 年「新竹市場」成立,為今日人潮絡繹不絕的東門市場前身。曾經,販售雜糧與種子也是新竹市場一門大宗的產業。自1950 年代開始,市場周遭陸續成立許多專營種子販售的店舖,連結附近屎溝巷(中央路57 巷)的農具店,東門市場嚴然成為桃竹苗地區農夫們採購生產工具的商圈
Thumbnail
《貢丸湯》雜誌21 期曾提及西元1900 年「新竹市場」成立,為今日人潮絡繹不絕的東門市場前身。曾經,販售雜糧與種子也是新竹市場一門大宗的產業。自1950 年代開始,市場周遭陸續成立許多專營種子販售的店舖,連結附近屎溝巷(中央路57 巷)的農具店,東門市場嚴然成為桃竹苗地區農夫們採購生產工具的商圈
Thumbnail
嘉義市垂楊里仁愛市場,曾為鳳梨罐頭工廠,當地居民稱「鳳梨會社」。過去因產業變遷,數十年來市場內空間無人管理,環境髒亂不堪,成為吸毒者犯罪溫床。自2016年起,里長黃琮榮四處奔走,取得居民土地產權授權同意與共識,和同樣關心地方發展的團隊合作,向市府申請專案補助,進行分年分期的改造計畫,盼再現市場榮景。
Thumbnail
嘉義市垂楊里仁愛市場,曾為鳳梨罐頭工廠,當地居民稱「鳳梨會社」。過去因產業變遷,數十年來市場內空間無人管理,環境髒亂不堪,成為吸毒者犯罪溫床。自2016年起,里長黃琮榮四處奔走,取得居民土地產權授權同意與共識,和同樣關心地方發展的團隊合作,向市府申請專案補助,進行分年分期的改造計畫,盼再現市場榮景。
Thumbnail
蘆洲中山市場的建築物就要拆除了。圍籬封閉前五天,《新北市文化》季刊(本刊)跟著在地寫作者洪愛珠,探訪店家,留下這一批珍貴的影像紀錄。 撰文=洪愛珠 攝影=陳敏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Thumbnail
蘆洲中山市場的建築物就要拆除了。圍籬封閉前五天,《新北市文化》季刊(本刊)跟著在地寫作者洪愛珠,探訪店家,留下這一批珍貴的影像紀錄。 撰文=洪愛珠 攝影=陳敏佳(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我們常說的傳統市場,其實出現在台灣也才約一百年的時間喔!市場和日治時期帶來的衛生觀念息息相關。現今的東門、南門市場,皆是沿襲自日治時期所建的消費市場。而今日的士林市場及關東市場,則是戰後出現的眷村市場,因此也販售許多如麵食早點、臘肉香腸等眷村特色美食。
Thumbnail
光明街商圈又稱為林仔街商圈或員林站前商圈 民國42年(1953年)的光明街的攤販種類多元,從販賣魚肉果蔬和各種小吃到修改衣服、製作麵條、刻印章、賣衣服、唱片行等應有盡有。
Thumbnail
光明街商圈又稱為林仔街商圈或員林站前商圈 民國42年(1953年)的光明街的攤販種類多元,從販賣魚肉果蔬和各種小吃到修改衣服、製作麵條、刻印章、賣衣服、唱片行等應有盡有。
Thumbnail
我們在10月9號舉辦一場市場議題沙龍,邀請新富町文化市場、天母士東市場、宜蘭音樂米、市場處科長,討論近年市場學興起的熱旋風。
Thumbnail
我們在10月9號舉辦一場市場議題沙龍,邀請新富町文化市場、天母士東市場、宜蘭音樂米、市場處科長,討論近年市場學興起的熱旋風。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但是台南早晨仍然炎熱,太陽把路面曬出蒸氣。在到處都是老街的中西區,友愛街有一處菜市場,攤販不多,魚檔、肉檔也是近乎沒有。在靠近行人路的一側,不少攤販都在販售熟食,肉粽、湯焿、牛肉湯、意麵…老攤販各自守在自己的王國,等待顧客光臨。
Thumbnail
雖然已經過了中秋,但是台南早晨仍然炎熱,太陽把路面曬出蒸氣。在到處都是老街的中西區,友愛街有一處菜市場,攤販不多,魚檔、肉檔也是近乎沒有。在靠近行人路的一側,不少攤販都在販售熟食,肉粽、湯焿、牛肉湯、意麵…老攤販各自守在自己的王國,等待顧客光臨。
Thumbnail
對比活了八十多年的第一公有市場(1935年建造),1972年才蓋好的第四公有市場,反而成為被員林人給遺忘的存在,還有許多年輕人幾乎沒聽過第四市場。 在第四市場蓋好之前,就已經在路邊賣青草的勝安青草行,見證了市場是如何被遺忘與產業因消費型態改變造成的衝擊。
Thumbnail
對比活了八十多年的第一公有市場(1935年建造),1972年才蓋好的第四公有市場,反而成為被員林人給遺忘的存在,還有許多年輕人幾乎沒聽過第四市場。 在第四市場蓋好之前,就已經在路邊賣青草的勝安青草行,見證了市場是如何被遺忘與產業因消費型態改變造成的衝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