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小樂的數位行動銀行APP使用體驗」這篇文章中,書寫了自己使用幾個數位行動銀行APP的感受,而這篇文章主要是綜整一下我認為這些行動銀行帳戶的優點,以及未來可行的優化方向,提供給讀者參考。
底下我們來聊一聊這些數位行動銀行APP有別於傳統(網路)銀行的優勢在哪裡?
一、行動服務,隨時上線,打破時空限制。
眾所周知,傳統的銀行服務,很多都需要本人準備相關資料至實體分行辦理,且有營業時間的限制,如果申辦時又遇到尖峰時段,還可能需要排隊等待,這會是使用者的一大痛點。而透過手機下載使用銀行的數位帳戶APP申請各項服務,可以說極大的降低時間成本。另外由於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肆虐,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面臨改變,而透過App開戶的數位化趨勢,也正符合減少群聚的防疫趨勢。根據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銀行局統計,「截至2021年3月底,銀行數位存款帳戶數跨過700萬大關,累計達728.3萬戶,相比去年底646.3萬戶,季增12.68%;相比去年同期415 萬戶,年增幅則高達75.5%。」可見數位存款帳戶的相關服務廣受一般民眾的青睞!
二、高利存款、換匯優惠、免費轉帳提款額度,造福小資族。
由於數位銀行帳戶與實體銀行相較,節省了人力相關成本,銀行便可以將這些省下來的成本回饋給用戶,提供更多的優惠。例如以往需要定存一年以上才享有的利率條件,這些數位銀行帳戶則提供了從1%到2.8%不等的高利活存優惠。雖然各家數位帳戶均設有滿足高利存款相關的規定或條件限制,但整體而言,多數的條件不難達成,用戶可以視個人資金的多寡或需求申辦。再則,以往民眾有兌換外幣需求時,都必須到實體銀行開立外匯帳戶,透過數位帳戶的申請,用戶可以輕鬆換匯,也能享有一定的優惠。另外,小資族可以善用數位帳戶提供的跨轉、跨提免優惠,若是有大量跨轉帳、跨提需求的小資族,就能善用數位帳戶的優惠省下手續費,積少成多也是一筆可觀的數字。個人認為,透過數位銀行的革新,可以達到普惠金融的目標,每個用戶都可以享有個性化的服務。
三、以使用者角度設計簡潔易用的介面。
銀行業雖是歷史悠久的產業,但是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以及BANK4.0的到來,各家數位銀行APP也發展出風格各異的使用介面。我認為,這些數位帳戶的設計核心就是以使用者為本,讓用戶能夠直觀運用APP上所提供的各項服務。我曾聽過一句話說:「好的產品設計就是讓使用者能非常容易的就知道如何使用你的產品。」所以,我心目中優質的數位銀行帳戶也應該符合這樣的特點。
四、多元的服務場景
除了基本的存提款、換匯等功能,各家數位銀行帳戶也都提供了如小額信貸、線上理財商品等服務,也有跟商家或第三方合作的點數優惠、商品折扣等。我想,未來的金融服務正如銀行創新教父 Brett King《Bank 4.0》一書總結金融服務不只是要變成數位形式,還要無所不在,嵌入各種生活場景。因此銀行的角色從金融服務、商品的主要提供機機構,轉而變成了支持各種場景、諸多產業、商家共生體系的經營者。想像一下:我們透過數位銀行APP內建的支付工具進行消費並獲取商家的折扣碼或優惠,銀行則透過使用者的消費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提供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服務或產品,建立一個銀行、使用者、商家共好的良性的循環。
以上簡述了數位銀行帳戶的四個優點,下面小樂則提供思考未來這些數位金融服務可以優化的方向:
一、讓銀行不只是銀行:
前面說過,銀行透過數位科技的運用,為客戶打造多元的服務與體驗場景。因此銀行業者不要侷限於本身行業的舊思維,應該在確保客戶良好使用體驗的前提之下,提供更多元跨域的服務。而政府也應該對於金融科技有著更為前瞻的思維,適度鬆綁某些法令限制,例如讓其他非金融產業,也能共享(提供與取得)來自金融市場的資料,讓金融服務更容易進入其他場景,例如電信業、醫療業、電商、智能建築、車用科技、社群媒體中來貼近消費者提供服務。
二、優先重視用戶資料安全性:
我們享受數位銀行APP的方便性,許多用戶也會關注帳戶安全性的問題。現行的數位銀行帳戶提供了帳號密碼登入機制、生物辨識等功能,甚至也會請用戶綁定主要使用的手機設備做認證。例如利用APP進行轉帳時,透過綁定的手機提供OTP作雙重認證,避免被駭客盜取或冒用身分。除了結合銀行端資安等級的提升與多重認證機制,用戶只要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例如離開APP記得先登出、不要點選來歷不明的網址或訊息,相信對於安全性的保障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三、金融服務線上化之後,如何提升用戶滿意度?
傳統的銀行業習慣透過對客戶面對面的接觸而了解客戶、提供更為深入的服務資訊。未來在數位金融擴大影響力的時代,業者要如何運用大數據、AI等科技工具來發現用戶的需求與痛點,真正打造出讓其有感的服務體驗,提升其滿意度,也是金融業者必須深思的問題。未來,我認為傳統的銀行業人才必須具備更為前瞻的思維,與科技領域的人才密切合作,才能開創出金融科技的新局面來!
最後,小樂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金融科技促使銀行業不斷轉變的時代,各家金融業者也持續優化數位銀行的服務體驗。另外,政府監管單位也應該思索如何在兼顧個人隱私與開放資料的安全性前提下,給予業者更多的發揮空間,如此才有機會邁向BANK4.0所描繪的普惠金融,讓金融服務無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