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K研究報告-Big ideas2022-數位錢包篇#16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公司切入金融科技的服務,各種消費者端的金融服務甚至已經開始蠶食傳統銀行的業務,如借貸、轉帳等服務。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科技的發展,接下來就來看看ARK對於數位錢包的研究吧。

歡迎關注我的粉絲專業IG我會不定期分享對於市場/成長/心法的想法,希望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思考角度,享受思考、成長的樂趣!
顛覆傳統銀行業務

顛覆傳統銀行業務

數位錢包的成長

在數位錢包篇當中,首先提到各種支付方式的市占部分,線上的支付部分在2017年數位錢包支付的比例(約45%)超過了信用卡,自此之後便一路拉大差距;而線下支付部分,數位錢包在2019-2020年以約25%的份額超越了現金支付。當然這也是歸功於疫情的影響,尤其疫情後為了避免接觸,現金的使用勢必會更低,在數位錢包的各種支付方式推出後(如感應式支付、QRcode支付),數位錢包的支付應會持續蠶食傳統支付管道的份額。

不論是線上或線下,數位錢包支付逐漸成為主流

不論是線上或線下,數位錢包支付逐漸成為主流

ARK研究也提到,在比較傳統銀行的活躍用戶當中,以J.P.Morgan Chase為例,自1990年到2020年的30年終,該銀行共合併或收購了5間銀行,而其存款戶來到了6千萬。而在2010年後才逐漸興起的數位支付,以Paypal的Venmo錢包及Block(原名Square)的Cash App為例,前者花了11年達到了8200萬活躍用戶;後者更是只花了8年就讓用戶達到7400萬。

數位錢包增速及增數都大大超越傳統銀行

數位錢包增速及增數都大大超越傳統銀行

數位錢包的規模化

數位錢包導入後對於金錢的「數位化」讓支付方式更有彈性,甚至可以結合支付、融資、投資、保險等等的數位服務讓金融科技公司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客戶,不像傳統銀行還需要投資在人員、實體銀行等等的成本,也因此相較於數位金融業者,傳統銀行平均多擁有一位客戶的營運成本將額外增加2500美金;而數位錢包以Cash App為代表則僅需5美金的成本即可多擁有一位客戶。

傳統銀行成本極大

傳統銀行成本極大

ARK預估,當數位錢包市場成熟時,其每位使用者潛在價值達22500美元(現值約10000美元),這其中包含了儲蓄、繳費、融資、保險、消費等等,甚至是web3都算是數位錢包服務的範疇,ARK認為這一塊有1700美元的潛在價值。

最後,ARK認為若2026年以前數位錢包若能百分之百滲透入智慧型手機的話,在美國最多將有5.7兆美元的市場,比起2021年的4000億美元以每年69%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而在全世界,則將以78%年複合成長率成長,並可在2026年由2021年的1.1兆市場價值升至20兆美元。

我的看法

  • 金融科技產業近年發展火熱,從這兩年IPO熱門公司就可以看的出來,如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提供貸款的Sofi Technologies、Upstart、線上支付公司Marqeta,金融科技業務正在吞噬傳統金融的業務,也讓傳統銀行備感壓力。
  • 這從CashApp及Venmo第四季成長就可以看的出來,前者的交易額成長了45%;後者成長約30%,顯示數位錢包仍然維持高速成長,且CashApp開放青少年使用,讓更年輕一輩可以更早接觸金融科技管道(他們甚至可能還沒有銀行戶頭),未來成為社會主要經濟貢獻者後,金融科技的採用將會更加普遍。
  • 雖然ARK認為每一位用戶潛在價值為22500美元,但是我認為這部分可能有點不切實際。ARK假設未來每個人的手機都有數位錢包,且每個人都會用到,這部分應該並非如此,第一,並非所有人都會用到包含融資、買股票、虛擬貨幣等等的功能;第二,就算手機裡面有錢包也不一定會用,例如Apple pay雖然是內建在手機內,但也未必每個人都有用。因此,滲透率並不代表使用者多,更別說能把這部分轉換成用戶價值。
  • 雖然ARK的研究數據一直以來就是被認為太過於樂觀,但金融科技的單位成本低的特性的確是有在打擊傳統銀行,例如高盛已經收購了27家金融科技公司,顯示了傳統銀行也希望能跨足金融科技領域。
  •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再加密貨幣領域,web3.0的大旗吸引了一堆區塊鏈新創的加入,這部分在傳統金融來說是一個比較陌生的領域,也因此機會會更多,也許大部分的區塊鏈新創都不一定能開花結果,但是的確有帶動整體金融科技的成長,並讓這些世界最聰明的金融新創努力的要找尋能夠取代web2.0的殺手級應用。

結論

在近年來各銀行都努力的發展金融科技,甚至有所謂的「純數位銀行」的出現,象徵著數位錢包、金融數位化的趨勢已經是不可逆的,就如信用卡普及後人們慢慢地開始減少現金的使用。而疫情後數位錢包才正要迎來高峰,也讓信用卡的支付比例也開始下滑,產業的發展正處於風口上,相信會有更多的應用推出,未來傳統金融跟金融科技的界線只會越來越模糊,對於傳統金融的依賴性逐漸降低,甚至以後的年輕人只會用金融科技而已也說不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teve觀察筆記的沙龍
124會員
103內容數
自從疫情降臨之後,全世界的網路生態及人們的生活型態就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世界的變遷仿佛被按了加速鍵。 而活在其中的我們應該如何追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又如何不被世界潮流拋之腦後? 本專題所包含的範圍主要為追蹤美國科技股動向,並加入個人觀點。另外,本著希望人們有「成長思維」的觀念,因此不時地會加入心法/成長的文章。
2025/03/17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是一本探討人性與決策的書籍,作者摩根・豪瑟透過精選的故事,闡述即使世界快速變遷,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驅動力卻始終如一的基本法則。
Thumbnail
2025/03/17
《一如既往:不變的人性法則與致富心態》是一本探討人性與決策的書籍,作者摩根・豪瑟透過精選的故事,闡述即使世界快速變遷,人類行為模式和心理驅動力卻始終如一的基本法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探討彼得·林區的經典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分享作者學習心得與啟發。文章整理書中精華,包括如何尋找「贏家」公司、管理投資期望、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克服常見的心理陷阱。作者強調,彼得林區的投資理念即使在當代市場環境下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建議主動投資者學習其投資思維,提升投資勝率。
Thumbnail
2025/02/22
本文探討彼得·林區的經典著作《彼得林區選股戰略》,分享作者學習心得與啟發。文章整理書中精華,包括如何尋找「贏家」公司、管理投資期望、應對市場波動以及克服常見的心理陷阱。作者強調,彼得林區的投資理念即使在當代市場環境下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建議主動投資者學習其投資思維,提升投資勝率。
Thumbnail
2025/02/08
特斯拉20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但能源業務強勁,股價開盤卻上漲。本文深入解讀財報數據,分析電動車、能源、AI等業務表現,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潛力與挑戰,包含FSD、Robotaxi、Optimus機器人等計畫。
Thumbnail
2025/02/08
特斯拉2024年Q4財報營收、EPS低於預期,但能源業務強勁,股價開盤卻上漲。本文深入解讀財報數據,分析電動車、能源、AI等業務表現,並探討特斯拉未來發展潛力與挑戰,包含FSD、Robotaxi、Optimus機器人等計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嵌入式金融是一種引人矚目的趨勢,正在以不可阻擋的勢頭迅速改變商業格局。曾經,每家公司都力爭成為一家軟件公司,如今,我們正迅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每家公司都將成為金融科技公司。將金融服務無縫地融入到生活中。電商、社交媒體都成為金融服務的入口。消費者無需離開自己常用的應用程序,即可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功能
Thumbnail
嵌入式金融是一種引人矚目的趨勢,正在以不可阻擋的勢頭迅速改變商業格局。曾經,每家公司都力爭成為一家軟件公司,如今,我們正迅速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每家公司都將成為金融科技公司。將金融服務無縫地融入到生活中。電商、社交媒體都成為金融服務的入口。消費者無需離開自己常用的應用程序,即可享受到全方位的金融功能
Thumbnail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公司切入金融科技的服務,各種消費者端的金融服務甚至已經開始蠶食傳統銀行的業務,如借貸、轉帳等服務。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科技的發展,接下來就來看看ARK對於數位錢包的研究吧。
Thumbnail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公司切入金融科技的服務,各種消費者端的金融服務甚至已經開始蠶食傳統銀行的業務,如借貸、轉帳等服務。這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科技的發展,接下來就來看看ARK對於數位錢包的研究吧。
Thumbnail
卡債風暴讓用戶上了寶貴的一課 近幾年銀行大量發卡 量身打造高回饋吸引用戶 玉山銀、台新銀這樣的中型銀行為何異軍突起衝刺發卡數量?主要是因為他們著重在「數位金融」這個板塊,尤其是看好數位支付,所以加碼許多行銷預算補貼,想要搶占市場大餅,並對目標客群精準行銷。 行動支付改變付款習慣
Thumbnail
卡債風暴讓用戶上了寶貴的一課 近幾年銀行大量發卡 量身打造高回饋吸引用戶 玉山銀、台新銀這樣的中型銀行為何異軍突起衝刺發卡數量?主要是因為他們著重在「數位金融」這個板塊,尤其是看好數位支付,所以加碼許多行銷預算補貼,想要搶占市場大餅,並對目標客群精準行銷。 行動支付改變付款習慣
Thumbnail
Block(原名Square)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的財務報表,這間以cash app及賣家生態系為主的行動支付公司的營收、獲利都擊敗市場預期,盤後股價大漲26%,在成長股一片腥風血雨之下顯然是很難得的畫面。究竟市場看到了什麼,公司未來可能會有怎麼樣的發展,這就是這一篇要跟大家分享的。
Thumbnail
Block(原名Square)發布了2021年第四季的財務報表,這間以cash app及賣家生態系為主的行動支付公司的營收、獲利都擊敗市場預期,盤後股價大漲26%,在成長股一片腥風血雨之下顯然是很難得的畫面。究竟市場看到了什麼,公司未來可能會有怎麼樣的發展,這就是這一篇要跟大家分享的。
Thumbnail
之前我在「小樂的數位行動銀行APP使用體驗」這篇文章中,書寫了自己使用幾個數位行動銀行APP的感受,而這篇文章主要是綜整一下我認為這些行動銀行帳戶的優點,以及未來可行的優化方向,提供給讀者參考。
Thumbnail
之前我在「小樂的數位行動銀行APP使用體驗」這篇文章中,書寫了自己使用幾個數位行動銀行APP的感受,而這篇文章主要是綜整一下我認為這些行動銀行帳戶的優點,以及未來可行的優化方向,提供給讀者參考。
Thumbnail
這篇內容將會先閱讀亮眼2021 Q1的股東信,然後談談Square兩大業務分析師們看到的機會。 Jack Dorsey致股東信: 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們在規模上實現了強勁的增長。毛利利潤同比增長79%,達到9.64億美元。賣方生態系統,第一季度的毛利潤YoY增長了32%。Cash App生態系
Thumbnail
這篇內容將會先閱讀亮眼2021 Q1的股東信,然後談談Square兩大業務分析師們看到的機會。 Jack Dorsey致股東信: 在2021年第一季度,我們在規模上實現了強勁的增長。毛利利潤同比增長79%,達到9.64億美元。賣方生態系統,第一季度的毛利潤YoY增長了32%。Cash App生態系
Thumbnail
忘記比特幣吧,金融科技(Fintech)才是疫情時代的主角! - JP Morgan摩根大通 @ CNBC 2021.02.22 Fintech是2020年疫情下快速成長的領域,其中行動數位錢包街口、Line Pay等快速的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很可惜台灣沒有投投資機會,我們將投資眼光放到美國看看吧!
Thumbnail
忘記比特幣吧,金融科技(Fintech)才是疫情時代的主角! - JP Morgan摩根大通 @ CNBC 2021.02.22 Fintech是2020年疫情下快速成長的領域,其中行動數位錢包街口、Line Pay等快速的便利了我們的生活,但很可惜台灣沒有投投資機會,我們將投資眼光放到美國看看吧!
Thumbnail
說老實話,看久了Square的財報都會覺得是不是一樣不管那麼多,反正我就是投資Jack Dorsey就好了?Square的非線性成長讓人很難掌握,兩個業務部門有時暴衝有時又休息一下,因為毛利率的大差異,財報甚至都不談營收而只談毛利率,都不知道該怎麼判斷了。不管如何,我們還是要來看看大家都很關注的SQ
Thumbnail
說老實話,看久了Square的財報都會覺得是不是一樣不管那麼多,反正我就是投資Jack Dorsey就好了?Square的非線性成長讓人很難掌握,兩個業務部門有時暴衝有時又休息一下,因為毛利率的大差異,財報甚至都不談營收而只談毛利率,都不知道該怎麼判斷了。不管如何,我們還是要來看看大家都很關注的SQ
Thumbnail
2019年,台灣金融界最重要的新聞之一,就是將來銀行、樂天與LINE Bank爭取純網銀執照之戰爭。從原本的三搶二到全數通過的局面,2020年的純網銀之戰會如何演變?業界內都非常關心。相信大家也有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金融業不同於以往冷冰冰的形象,現在已經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靠近
Thumbnail
2019年,台灣金融界最重要的新聞之一,就是將來銀行、樂天與LINE Bank爭取純網銀執照之戰爭。從原本的三搶二到全數通過的局面,2020年的純網銀之戰會如何演變?業界內都非常關心。相信大家也有從日常生活中感受到,金融業不同於以往冷冰冰的形象,現在已經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靠近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