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心得:歸途 第一部:納席華(Homepath I: Na Shiva)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歸途 第一部:納席華

raw-image

作者: 子藝
編者:柏斯
繪者:子藝
出版社:海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23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56312
叢書系列:Unique
規格:平裝 / 480頁 / 15.4 x 21.6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閱讀版本:我是作者啊!

雖說是慣例的讀書心得,但寫這本感覺很不一樣,畢竟,我自己是作者啊!

但還是要寫一下,這樣以後我才有引用連結可以使用......

關於歸途,連結裡已經有非常大量的參考資料可以看,會這樣胡來的作者我看也不多就是了,總之,歸途就是這樣一個建構在超量資訊之下的故事,各位看到的,其實只是我腦海裡的一部分內容,一整個完整「法圖」世界,在我編的年表裡面已經有三萬年左右的時間跨距了,說起來故事裡出現的時間也不過幾十年而已啊!

當然,為了不要步入永野護的後塵,話還是不要說得太滿,畢竟我還有工作要忙,不是有閒有錢可以整天創作的人,所以除了歸途我一定會把它寫完以外,其他故事實在很難下什麼保證。

歸途雖說總結起來是一個想要回家的故事,但第一部我們看見真正回到家的人其實是利南,所以下一部主角換他啦!但我們暫時還是只看第一部就好。

雖說出版社宣傳詞強調南島風格的命名,我也先自首,其實第一部裡我用的台灣本土名詞還不是那樣多的(第二部開始則是大量使用)。是這樣的,我預設的世界觀裡,莫那公國「貴族」才會使用台灣原住民詞彙,賽揚大陸則會使用印歐語系的名詞,米亞奧諾斯則用史瓦希里語,至於坤麟或者公國平民,基本上就是用台語(比重不同)。第一部因為主要場景都在公國以西,或者平民階級當中,所以台語成分很多,但台灣原住民的語彙量就不大了。

當然,十多年前剛開始創作的時候,也沒想太多啦!所以最早的人名(席華、札姆納、梗加)就是印度文,基本上是亂套,不過到了利南、庫妮的時候,就有些設計了(庫妮有其他典故,有空再說,他是整部歸途裡第一個被我使用的人名,這個名字跟造型第一次出現是唸高中的時候),最原始版本其實也沒多少地名,而且大多是唸得爽就好,沒想太多。

當然,現在拿給大家看的版本,不少名詞都有修正過,不再是單純亂掰的了。

故事之所以會採用雙時線進行,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很喜歡故事中的小故事,而讓主角一邊回憶小時候的事情似乎是個好主意,只是寫著寫著,童年故事篇幅越來越多,於是我把它抽出來單獨弄一條故事線,倒不是一開始就這樣設計。

但效果處乎意料的好啊!這部分我倒是始料未及,但後來我才了解,應該是受到「點點滴滴的回憶」這部動畫影響,因為我超愛這部作品的,不知不覺用同樣敘事手法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總之,這樣的安排成功讓22萬字的超長篇幅切成兩半,閱讀負擔也小不少,基本上看過的人都覺得「不知不覺就看完,不覺得字數有這樣多」,其實聽到出版社回報頁數逼近500,最驚訝的人是我自己。

跟席華的故事相處快20年,出版算是一個不同的開始,因為這表示我再也不能去更動故事內容了,而我以後的故事也要依照已出版內容去進行。呵呵,本來我在寫第二部第三部內容的時候,只要覺得不方便的,都直接去改第一部的內容,超偷懶的,這種事情接下來就不能亂搞了啊!

但這也表示,席華的人生,已經跟各位有了交集,不再是我個人的了。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故事,他是我很用心去創作的,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因為他是我在尋找生命意義時的思想整理,還不是答案,但三部曲其實也呈現我從年輕到中年人的思考路徑。

也祝福大家也能有機會呈現自己生命,去豐富生命。

對了,出版社現在有作者簽名書可以訂購喔!有興趣的請按下方連結:

海穹文化粉絲團
-------------------------
現在起,可以在全國實體書店,以及下列網路書店找到《歸途》:
讀冊:https://goo.gl/JrBouO
博客來:https://goo.gl/7aXm70
金石堂:https://goo.gl/7C1p2V
誠品網路書店:https://goo.gl/MGV9EB
三民網路書店:https://goo.gl/dVEhK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moge (毛毛牙)的沙龍
204會員
998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子藝(momoge),新書歸途2:駱沙利南2024台北書展同步上市喔!
2025/04/23
說到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我想我的狀況點特殊。 是的樣的,其實我一場都沒玩過,不騙你,一場都沒有,雖然我手邊有各種規則書、手冊、整套的骰子、各種指示物,也自己畫過不少地圖。 很現實的一點在於,我身邊從來都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嗜好,打從前網路時代就這樣,就一個很鄉下的阿宅,貪婪著蒐集找得到
Thumbnail
2025/04/23
說到桌上型角色扮演遊戲(TRPG),我想我的狀況點特殊。 是的樣的,其實我一場都沒玩過,不騙你,一場都沒有,雖然我手邊有各種規則書、手冊、整套的骰子、各種指示物,也自己畫過不少地圖。 很現實的一點在於,我身邊從來都沒有人跟我有一樣的嗜好,打從前網路時代就這樣,就一個很鄉下的阿宅,貪婪著蒐集找得到
Thumbnail
2025/04/22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Thumbnail
2025/04/22
有點沈重的故事,還好最後有個豁然開朗的結局。 從書名就知道故事主軸,這裡講的是出生在高風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被要求負擔家務,還要面對不適任父母的時候,要如何成長的故事。 這真的很沈重。 因為還是小學生的主角「殺了自己」。 所謂殺,指的是扼殺自己的感情,明明只是小學生,還在一個可以撒嬌、貪玩貪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2025/04/15
這本書是參觀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時獲贈的,正好我很愛這種歷史書籍,所以拿到很快就看了,也讓我對於長老教會在台灣的宣教史有更完整的認識。 長老教會在台宣教160年了,不過這當然不是基督教最早來台的紀錄,荷蘭時期自然也有宣教士來台,而且也有進行宣教活動,所以當年其實也有不少人受洗,尤其是平埔族聚落,後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寒假有多一點時間看書了,但很懶惰地一篇心得都沒寫。最近看的幾本書都滿喜歡的,就在月底簡單整理一下好了! (排序是閱讀順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也想學別人打星星但根本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Thumbnail
寒假有多一點時間看書了,但很懶惰地一篇心得都沒寫。最近看的幾本書都滿喜歡的,就在月底簡單整理一下好了! (排序是閱讀順序,沒有什麼特殊意義。我也想學別人打星星但根本不知道從何比較起)
Thumbnail
2012年,我用了《魯拜》這個筆名,完成了《上帝來到納木措》這一本3萬5千多字略帶奇幻色彩的小說,時間荏苒,轉眼10年的光陰就過去了,回思過往,某些心中懷抱的壯志或許已漸歸平淡,不過,認識內在真實自己的渴望卻未曾稍減,可以說是心頭餘火不滅,熾熱依舊。 而外面的世界,我該怎麼描述呢?
Thumbnail
2012年,我用了《魯拜》這個筆名,完成了《上帝來到納木措》這一本3萬5千多字略帶奇幻色彩的小說,時間荏苒,轉眼10年的光陰就過去了,回思過往,某些心中懷抱的壯志或許已漸歸平淡,不過,認識內在真實自己的渴望卻未曾稍減,可以說是心頭餘火不滅,熾熱依舊。 而外面的世界,我該怎麼描述呢?
Thumbnail
這幾天臉書上突然出現有人提出某類型書籍有相似性很高的書籍由不同作者先後產出的狀況,而且好像這幾年已經發生了四次,都是A先出,過幾個月B也出了一本很像的書,因而讓人懷疑B是否故意這樣操作。 更別提連聖經裡都有這樣的方式。 當初我自己發現的時候超級不好意思的,我居然敢說那是我的創意。
Thumbnail
這幾天臉書上突然出現有人提出某類型書籍有相似性很高的書籍由不同作者先後產出的狀況,而且好像這幾年已經發生了四次,都是A先出,過幾個月B也出了一本很像的書,因而讓人懷疑B是否故意這樣操作。 更別提連聖經裡都有這樣的方式。 當初我自己發現的時候超級不好意思的,我居然敢說那是我的創意。
Thumbnail
好啦!如果你已經有累積許多文字內容,已經來到足以稱為作品的狀態,那麼你離完成夢想還差最後一步,而且這部份有許多環節不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你得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 當然,因為現在有電子書與自費出版這回事,所以你的確可以從頭到尾自己完成,這不見得就不好,因為自己作品自己做也算一種成就(我目前就在自己編輯
Thumbnail
好啦!如果你已經有累積許多文字內容,已經來到足以稱為作品的狀態,那麼你離完成夢想還差最後一步,而且這部份有許多環節不是你可以自己控制的,你得做一點不一樣的事情。 當然,因為現在有電子書與自費出版這回事,所以你的確可以從頭到尾自己完成,這不見得就不好,因為自己作品自己做也算一種成就(我目前就在自己編輯
Thumbnail
有人說 / 作家終其一生在寫同一本書 / 演員最後扮演的是完整的自己 / 那旅行 / 會不會其實是對於故鄉永恆的追尋
Thumbnail
有人說 / 作家終其一生在寫同一本書 / 演員最後扮演的是完整的自己 / 那旅行 / 會不會其實是對於故鄉永恆的追尋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子穎。 從10/12探路客官方宣布即將關閉至今,我們到方格子新家裡安窩已經快滿一個月了,今天,我想介紹我們共同開設的專題「那一年,我們在探路客的日子」裡的作者群們,共21名,每次分享3位。
Thumbnail
哈囉!大家好!我是子穎。 從10/12探路客官方宣布即將關閉至今,我們到方格子新家裡安窩已經快滿一個月了,今天,我想介紹我們共同開設的專題「那一年,我們在探路客的日子」裡的作者群們,共21名,每次分享3位。
Thumbnail
跌跌撞撞的無意識自我學習階段 好啦!故事來到大學時代,當然就很不一樣,畢竟那是個野百合學運剛過,大學氣氛還很活潑的時刻。 當時我加入卡漫社,還常去電玩社鬼混,而且當年台灣主要電視遊樂器雜誌的攻略大半都是由我們學校電玩社產出,插圖則由卡漫社負責,所以當年我在這邊打工也很正常,也因此接觸更多面向的素材,
Thumbnail
跌跌撞撞的無意識自我學習階段 好啦!故事來到大學時代,當然就很不一樣,畢竟那是個野百合學運剛過,大學氣氛還很活潑的時刻。 當時我加入卡漫社,還常去電玩社鬼混,而且當年台灣主要電視遊樂器雜誌的攻略大半都是由我們學校電玩社產出,插圖則由卡漫社負責,所以當年我在這邊打工也很正常,也因此接觸更多面向的素材,
Thumbnail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
Thumbnail
封面設計跟紙質都滿有質感的,是很好摸的書。而且書名的字體部分有作凹凸設計,剛好跟指頭差不多大小,摸起來很順暢。 雖然筆法有很多時代的氣味,但是比現在那些自稱天才鬼才的傢伙寫的好太多了。至少寫出來的是人話。 當然缺點也是有的,比方說可以看出作者在刻意使用一千零一夜那種模式在寫故事,而且又刻意隱去很多
Thumbnail
分享漫畫的起因是最近參加了許多讀書會,也因此想組織自己的分享空間,可惜的是有興趣交流的同好不好找,有機會還是想繼續辦,如果有興趣一起交流漫畫或動畫作品,歡迎留言回覆。
Thumbnail
分享漫畫的起因是最近參加了許多讀書會,也因此想組織自己的分享空間,可惜的是有興趣交流的同好不好找,有機會還是想繼續辦,如果有興趣一起交流漫畫或動畫作品,歡迎留言回覆。
Thumbnail
歸途 第一部:納席華 作者: 子藝 編者:柏斯 繪者:子藝 出版社:海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23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56312 叢書系列:Unique 規格:平裝 / 480頁 / 15.4 x 21.6 cm / 普
Thumbnail
歸途 第一部:納席華 作者: 子藝 編者:柏斯 繪者:子藝 出版社:海穹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1/23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356312 叢書系列:Unique 規格:平裝 / 480頁 / 15.4 x 21.6 cm / 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