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後十哩路~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感謝 Niseema Tsai / 文章

九宮的流浪的情懷,在步入人生最後十哩路,突然憶起喝夢婆湯前那個靈覺意識,為何選擇中文體系華夏文明作為此生的流浪驛站,那個靈覺說:這個文明,特點非常多,如果非要挑幾個出來說,可以是下面這幾個:

第一個最大的特點是:

我問,是說痛則不通的通嗎?

靈覺說:是的,此文明最大的特點是通達、懂得在『』的總領之下『變通』,窮則變,變則通,這個通達,幾乎成為了華夏炎黃文化對人的基本要求,我們講一個人偏執倔強一根筋,就是說他:你怎麽這麽說不通,想不通。

一個人想不通,很危險,一個民族想不通也很危險,一個國家想不通,更加危險,儒釋道三大家百法明門,幾千年來,都務求從國到家到個人,都最好是通達的,怎麽通,就是不要有什麽障礙,人要做事,要活著,不能有太多的障礙,當然這個文明的老祖宗也很愛立規矩,但是規矩之下,通融,卻成了一種智慧的需求了。

具有通達德性的人,無所不包容,一切都依自然大道 而行


其實,只要你從小到大,從這個文化裡浸過來,你不得不通,你不通的幾率會很小。不通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古書,不能怪聖賢說的不對,而是自己沒有讀懂。一旦讀懂了古書,怎麽可能不通呢?

我說:你說的通,聽起來是不是有點油滑,有點和稀泥,所以我們出產不了高端科技,通是通,但都是通在自己心裡,科技時代沒有搞通透啊,所以技術發展不起來。祂說:你不要學人家的評判,潮流技術發展不起來和文化關係不是很大,和歷史進程關係大,古舊文化同樣是可以催生出科技時代的,只是恰好西方先出來了,你恰好後了一腳,正因為如此,我們要更好的去梳理我們自己的文化,把它真正的珍寶拿出來好好用,去激發和助益未來世界大同的大時代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人性本性,清靜如水,
赤子真人,無善無惡。
可欲污染,如水被污,與其淨水,不如淨性。
保護環境,愛護生態,不如歸根,保護人性。
人性自然,清清靜靜,見素抱樸,少私寡慾。


通,是從易經文化衍化下來的特點,易經是偉大的文化,它是源自,也就是它是源自宇宙的真諦,基本上從最根本出發,萬事萬物的變易,都在它的體系裡可以搞得ㄧ清二楚。所以這個文化一開始就是通的,它往下走,又正好對接上早期最通達的儒釋道文化,可以說四體匯流,激蕩出了這個文化的浩瀚大海

這個海是通海。我問:你老是說通,到底通什麽?

他說:通,往上通的是窮極萬物之初的本元、往下通的是萬物演化的狀態,也就是說,通天地通人,天地人都通,這才是三才通,是全通。所以古人做學問,一個人務必要搞通天地人,三樣都要通,才算的上治國之才

你不通,做人就偏執,做事就有局限,就有危害。通之下,就有智巧,有對機遇的把握和引導,可以說,一個人辦事,如果有通的特點,這個人可以說是典型的華夏文化人格的人。


第二個最大的特點是:

  • 這個文化的大特點,還有一個字,和。這個和是和光同塵的和,什麽是和,和最早是一種尊重和接受的意思,是共贏的和,是共和的雛形。這個和,慢慢演化出來的意義就非常多了,但是他卻深深紮根在我們的文化基因裡面。

『和』尊重和接納異己的東西,黃帝是我們的祖先,黃帝建立一個大的聯盟國,希望大家搞共和,唯獨蚩尤不服,才不得已和他打仗。故從黃帝那個時代開始,和的精神 ,就開始寫進了華人的基因

這種和,到了儒家那裡,就是與人為善的人性憧憬,於是有了禮,禮是為了和而產生的。到了下層百姓心理上,變成了家和萬事興,變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好像一個普通老百姓簡單的心願:我作為ㄧ個普通人,其實就想和和善善圓圓滿滿好好地過日子。這其實是一種和諧共處不喜歡撕裂、分歧和攻擊

這在佛教裡叫做六和敬,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這六個和,其實就是華夏文化衍生在佛家的東西。其實是可以應用在任何場景的,尤其是家庭場景,即使我們有分歧,我們還能和而不同。

和,後面是善,和善,往往我們形容一個人很親切很NICE,就叫做和善,可是,和,不容易實現,往往需要付出流血死人的代價。和,其實是來自易經文化和道家文化,是這兩家的陰陽文化,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因為陰陽和諧平衡,才有可能發生。

一件事陰陽只要不平衡,一定出問題。沒有出問題的,都是陰陽在維持著一種平衡

暗世界、暗宇宙。你所未覺察到的自己

暗世界、暗宇宙。你所未覺察到的自己

的第二個深意,就是接納和融合,這是一種同化的力量,外族的文化進來了,不拒絕,還和起來,和著和著,就變成了這個文明的特色了,那到底最後是誰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覺得開心,用起來好用

有個學者分析的好,他說:華人站在教堂裡禱告上帝,和外國人想的不一樣,他心裡想:上帝啊,你要保佑我全家平安健康幸福,最好發大財。這是華人的信仰心理。

我們信仰什麽?我們信仰的是此岸生活幸福圓滿,幸福的內容有很多,平安健康、發財吉祥、生個胖娃娃,沒有小人害,總之是人見人愛,全家樂開花。不管你是上帝還是誰,哪個神仙都好,你必須要保佑我的幸福,我才感恩你。這就是華人的信仰。

用一個字就叫做:和和的第三個深意,就是隨順。這是佛門道門的智慧,一個人能夠做到隨順,隨順什麽,隨順變化,隨順趨勢、這就是大智慧。不和,是隨不了的。所以我們叫做:隨遇而安隨緣


為那些人禱告?

提前二1-2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
raw-image

這是一個我們必須嚴肅面對來自聖經直接的指示,在任何國家中一場屬靈的戰爭正要展開,如果黑暗的勢力被允許來影響及掌控人們,牠們將會控制政府及在高位的人們,這結果將會不堪設想,撇開惡者想要控制操控那些政治人物的事實不說,牠想要控制任何有權勢地位的人。

一、我們必須為那些人禱告?

  • 1. 政 治 家:總統、內閣官員、國會、外交官、反對黨、大使等
  • 2. 法律專家:法官、辨護官、律師、法律顧問
  • 3. 保護單位:警察首長、軍事首長
  • 4. 屬靈領袖:牧師、傳道人、祭司、拉比或其他假宗教的屬靈領袖
  • 5. 教育領袖:老師、學者、教授、校長、督察
  • 6. 文化領袖:在娛樂界及運動界的傑出人士、文化機構的經理人員
  • 7. 商業領袖:商業界的權威人士、商業領袖、經濟學家、銀行家
  • 8. 媒  體:編輯、電台、廣播電台的執行人員、雜誌編輯
  • 9. 市政府官員:市長、員工、執行官員

第三個最大的特點是:

  • 儒家很不喜歡務虛,什麽都要講究個實際利益,有沒有實際作用,有沒有實際效果,這是深層次的華夏文化特點。幾千年的農業文明,讓我們形成了埋頭苦幹的良好傳統,世世代代勤勞,勤勞的原因是因為務實,很充實,有用,家里米缸裡不會沒有米,我們關心的是,今晚有沒有米下鍋。

務實的基因,是我們整個文化的特點,為什麽這麽說,因為你看我們儒家早期的思想體系,幾乎全是致用的,可以拿來治國平天下的,就算不去做大事業,你也可以拿來修身齊家。

一部《論語》,可以說是個入世的工具書,做君子的工具書,和治國的工具書,所以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們沒有什麽哲學思想是憑空自己思考出來的,先秦諸子百家學說,包括邊緣化的鬼谷子學說,都是經世致用的工具書。

這其實是我們這個民族的一貫傳統,從易經開始,就致用,不致用這本東西不會流傳下來。到黃帝內經,也是致用的,養生的工具書。哪怕是道德經,寫的玄乎其玄,大部分是說修道的理論,很多人看不懂,但是對於治國的人,也可以拿來致用,所謂內用黃老外用儒術即是。

即使是佛家的東西,到了老百姓那裡,也是用來保佑自己的。沒有實際效益,華人很少理會。一看,太虛了,先放下吧,先去弄點實際的。所以,實際,是華夏炎黃文化的特點,但是這個實際,這些工具書,有個標準,你要符合天道,有道理,才用,沒有『』理,也是不用的。

祂說:其實啊,還有很多特點,比如山水畫藝術美學,也是追求忘我,天人合一之境的。華夏文化的縱深,八方的頻寬,是說不盡的。


老子vs.賽斯資料-(4)
老子vs.賽斯資料-(3)
老子vs.賽斯資料-(2)
老子vs.賽斯資料-(1)



65會員
550內容數
人活在自己的語言中,語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說話,話在說人。語言文字為我們建立了一個平行於現實世界的精神家園,於是,不論我們行了多遠的路,靈魂總有可棲之處。 開始享受獨處,培養獨處的能力,張開雙臂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 iamk.cc/WfQ82C 💚🔆 🌷⚘️🌵🌴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熵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佛教的緣空。基督的愛空。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真正的力量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面具」即將掉落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巴夏-瘋子和天才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賽斯思想/架構一I 架構二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社會紀實EP-1|萬華是她們人生的最後一站/茶室女性的故事這本書寫的是十二名堅毅女性的故事。即便多數人無法認同她們的選擇,但是無論生活有多困難仍舊堅持下來,不僅持續面對經濟、生活、愛情以及親情帶來的挑戰,還需要面對遊走於社會黑暗面與灰色地帶的風險。這本書正好能讓我們思考,社會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才會迫使女性從事性工作?以及她們在轉業上的困難等議題。
Thumbnail
avatar
Birdy
2024-01-06
厭世奶奶 佐野洋子人生最後一段時光的日記,《無用的日子》這本書是記錄作者 佐野洋子女士晚年生活的日記,可先前在關於《靜子》的文章中看到其第二任丈夫 谷川俊太郎先生以及兒子的對談,他們都說該書最後母女和解的橋段是虛構出來的,因此這本書的內容或許也不能保證毫無虛假之處。可即便真是如此也無所謂,反正我就是喜歡,如作者在書中所說:喜歡不需要理由,喜歡就是喜歡。
Thumbnail
avatar
安橙
2023-03-15
【書選閱讀#059】與成功有約的最後一堂課:實踐向上心態、追求向上人生,你永遠都可以做出貢獻史蒂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三十年來影響了無數人。我們總會以某種形式讀到這本書;即使沒看過,也會在某些文章或工作場景中聽過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像是以終為始、要事第一與雙贏思維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高效能建議。柯維在這本書中提到抱持「向上心態」是引導我們走過人生幾個關鍵階段的原則。
Thumbnail
avatar
劉奕酉
2023-03-15
人生最後一段可以和一群人一起完成一件事的時光競技啦啦這項運動的目標與其說是贏得什麼或贏過誰,不如說就是贏過自己,贏過那個覺得自己做不到的聲音,然後在比賽後可以驕傲的把影片看好幾次,也能拿出來給身邊遇到的所有人看。
Thumbnail
avatar
純粹想說:年輕世代的教育觀點與學生日常
2022-11-27
︱自己人生最後時刻想吃的點心︱ 獅子之家的點心日是日本作家小川系的作品,剛剛查了一下,台灣好像沒有出版。 故事內容說的是一位33歲的女孩患上癌症,在生命最後一段時光,獨自來到名為獅子之家的臨終療養院,療養院位於瀨戶內海檸檬島,因此女主角被安排到了一個夢想中面朝大海的房間,每天細細品嘗生活裡的每一個小細節,享受每一個今天,也學習接
Thumbnail
avatar
台灣太太在北京
2021-06-03
作為一位教師,是我人生思想最混亂的時候我的人生思想最亂的時代,是我當老師的時期,這是最適合我,或最不適合我的職業。因為他同時具有了我最想做,和最不想做的事情,前者是改變世界,後者是維護建制,即是校規。這先天就是自相矛盾的,當時我的想法也是矛盾的。 當老師,最講的叫「課室秩序管理」,換句話說,老師的工作就是在課室裡維穩。穩定壓倒一切...
Thumbnail
avatar
鄭立
2020-11-05
無法下班的接案人生/09沒有退路的時候最不需要思考的就是退路,而是往前!那年我31歲。從2008年中到2010年底,所有的親友、鄰居都在逼問我或母親:「到底有沒有在工作?」、「是不是在啃老?」我不是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不是剛畢業一個月連一萬塊的穩定收入都沒有的青年了。我成天在腦海裡想著無數次「怎麼辦?」、「我還能做什麼?」、「我到底想做什麼?」……
Thumbnail
avatar
換日線
2020-09-20
[人生最後的24小時] Clue : // Who kill Lady B ?/1. CONVOCATION   四月的某一天,BC省的早春還是非常冷,5號路上的農業區裡有條產業道路遙遠的朝盡頭的大宅院延伸,兩輛黃色的計程車拉著距離順著兩旁的白楊樹從遠方駛來,在潮露的晨風裡吹來了輪胎磨地的塵埃味,通過了柏樹牆所修成的入口,車子直挺挺的煞車,在我腳尖前停下,車門打開,從後座先下
Thumbnail
avatar
桐生茂豫
2020-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