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型」策展除了前期單元為主要核心,中期的「動線規劃」,更是創造觀展節奏的重要概念。
只是剛好過年後,獲選了文化部的「青年村落行動計畫」,便緊鑼密鼓進行「新莊老街活化共創行動」的企劃執行。
除了四至五月籌辦培力工作坊,七、八月會有街區願景說明會,十一月左右還要舉辦街區成果展。
加上四到五月剛好也是
《新莊騷》地方誌的採訪&編輯期,這三個月事情全都擠在一起,也沒有多餘的腦細胞寫blog了...
所以現在要來趕進度啦!! 少說廢話,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如果把策展比喻為寫小說,展場規畫就是其中的章節鋪陳。
進入「知識型策展」實務面的第二關,就是該如何規劃展示空間的「動線」。
動線,顧名思義,就是觀展群眾移動的行進方向。
說起來很簡單,不就照著設定好的單元順序安排下去嗎?頂多再依據單元需求規劃過道的大小?
但其實,好的動線可不是一條腸子直直走到底就行。
就像是一本小說,隨著章節鋪陳故事,很重要的是閱讀的節奏與韻律感。
如果太過平舖直述,讓人容易猜到過程和結局,或是沒什麼起承轉合,就容易讓人覺得無聊、甚至看到睡著,也不會在眾多小說顯得突出。
鋪陳普通並沒有不對,也沒有什麼錯誤,但絕不會是一本優秀的小說,不會是讓人引起討論、願意推薦口碑給朋友的小說。
因此,了解觀展動線的規劃觀念,也是一門不小的學問。
規劃動線時你就是個指揮家,讓人流像音樂一樣走快走慢、甚至可以停頓下來。
但也就跟指揮樂團一樣,並沒有一個單純SOP或固定公式可以照本宣科。
近年娛樂性展覽非常蓬勃發展,類型風格眾多,因應展品的形式不同、像平面/畫作、立體/雕塑、公仔/藝術裝置,以及光雕投影等呈現聲光影音的展覽,都讓展場的動線規劃延伸出更多可能性。
再加上預算、場地等多重因素,動線規劃是必須得因材施教、也常要隨機應變。
但大家不要灰心(拍肩),我這邊還是依據經驗,統整提出了七個規劃心法分享給大家。
或者,也可以當作「基本檢核概念」,看看自己在規劃動線時,有沒有考慮到這些面向喔!
1.【入口緩衝動線】
在展場的入口、首要單元,通常會是前言沿革,或是人們需花上時間了解的展覽背景。因為需要一點時間閱讀,所以群眾就容易停留在剛進來的第一個空間,造成後方的堵塞,影響整體進場效率。
因此建議在規劃時,入口進場後,可以先提供一個短暫聚集停留的緩衝空間,但又不至於影響其他人前進下個單元的動線,以同時達到人潮聚集與分流。
2.【走廊過道尺寸】
理論來說,過道的寬度最小60公分就能容納一個成人通過。但實際考量兩人以上同行,仍建議至少要有1.2公尺,場地足夠的話最好可達1.6公尺或兩公尺才不會摩肩擦踵。
畢竟現在展覽不只是單純觀賞,大家也都需要拍照,所以在某些亮點單元附近的動線更要注意,得提供多一些讓民眾(展開手腳)好好攝影的腹地。
3.【一眼望穿的動線應用】
現在其實挺流行的,是在有限的空間內,不特別規劃展板隔牆,讓人可以看到接下來的所有單元、甚至是展品。目的通常是為了呈現「大場景」,利用高度穿透性的展場,創造出較為磅礡壯闊的空間感。
在這樣的規劃中若為「單一動線」,缺點是民眾因為能先看到,所以過程上也許會比較無聊;而若為多重動線,讓人可以自由前往要參觀的路徑,或許較能增加一些選擇的樂趣。
4.【視覺阻隔的動線應用】
相較於開放式的空間,阻隔視覺的動線就比較屬於傳統方式。尤其對應到展示單元較多的部分,避免不同氛圍相互干擾,讓人可以好好觀賞當下的內容。
動線上以牆面、布幔或是曲折轉角,讓人看不到接下來的單元,除了能帶出觀展者的好奇心,也較容易設計讓人無法預期的視覺驚喜。
5.【封閉動線應用】
封閉動線顧名思義,就是在觀展過程中,需要展示少量貴重展品,或是提供影片、動畫播映等,讓觀眾進到小房間或暗房內 ,暫時不移動,安靜地欣賞展示內容。
通常也規畫作為動線中的休憩空間、兼具分流功能,並且延伸整體的觀展時間。
6.【多重動線應用】
多重動線基本用於「不用依照時序展示」的單元內容,也會伴隨較多的互動設計。其重點是需確保「進出口明顯」,才不會讓人像是進到一個迷宮。
而且就算有多支動線,卻也不一定要讓人一眼望穿。而是可以有所選擇,有時其功能在於,因應某個亮點單元匯聚了較多人潮後,作為前往下個單元的人流分散機制,才不至於一窩蜂擠進下個單元區域。
7. 【出口印象動線】
前往出口的單元氛圍或動線規劃,往往最容易被忽略, 但就像小說的最後一個章節,其實最好能讓觀眾留下一個良好印象。建議在出口單元的動線規劃上,可以些許拉長、不要太急促,多會以長廊式半開放空間,讓觀展最終可以沉澱一下。
不過,現在很多展覽的結尾,都是直接就銜接到紀念品賣店,著實有點可惜。因為感覺有點倉促就結束掉,又趕著要你買東西,就是少了一種韻味啊!
規劃展場動線真的很需要經驗,因為只是在紙上勾勒幾筆,到了現場卻是非常大的觀展影響。
所以我個人建議,未來你如果去看展,記得要索取一份含有平面圖的DM或手冊。
然後在觀展過程中,如果有覺得很棒(或很糟)的動線設計,就可以對照手中平面圖,了解一下,原來這種規劃會造成這樣子的實際感受。
這篇先分享到這邊,下次就來跟大家分享「知識型」策展後期:展示手法的語彙轉譯,與虛實情境的體驗塑造!
展場動線的規劃,除了讓人安全的行走,也是在創造觀展的節奏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