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的眼淚》-在職人劇與消防員訴求之間的「憨直」戲劇性

更新於 2021/05/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大員市同安分隊的大家庭,是在「替消防員發聲」的宣教框架下,仰賴演員們的演技與默契,成為《火神的眼淚》有血有肉的核心。
看了《火神的眼淚》,會開始想像聽到救護車聲音的那台車裡面的急救人員跟家屬之間的緊張是消防隊工作的日常,這樣相較於一般人朝九晚五的上班可能早就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例行公事(除了像目前疫情的特殊狀況)。
《火神的眼淚》這樣帶有某種窺視的奇觀性,卻並非像許多類型電影那種特殊情況可以讓觀眾置身事外,而是就在我們生活之中,如同時常聽到那早就不足為奇的救護車或消防車聲音,以及在路邊遇到救護車,頂多只是禮貌性的讓路,也不能多做些什麼。
這樣稱作「職人劇」特殊性,同時跟老百姓息息相關的安全與生命的「界線」,卻又不像警察那樣,執行律法規範的職責與權力以至於許多警察故事的情節往往早已是社會與政治上的衝突矛盾。亦或是醫護人員,同樣也是拯救生命,但在醫療體制與生命存亡之間,戲劇上早就不是完全在描述醫療人員的辛苦,更是背後更複雜,卻更有戲劇性,或許更貼近現實的無力感,讓人傷心、憤怒的時刻。
逼真的火災場面,讓不在場的觀眾更有身歷其境的恐怖感,也替台灣職人劇執行水準增添更多的信心。
也許是議題上的「新」,也就在這樣的「單純」,與某種揭露消防員不為人知的辛苦的「善意優先」之下。也就不難想像《火神的眼淚》會是某種變相的政令宣傳(propaganda)鑲嵌在職人劇的戲劇性當中,明顯「功能性」的劇情安排與結構關係,俯拾皆是的例子:像是第一集中,由劉冠廷飾演的「羚羊」在救火時對民眾說「裡面還有人,不能亂射水啦」,卻在事後受到民意代表的質疑。消防隊員在情節中受到委屈,卻又經由新聞報導的方式得到平反。這類故事都像極了政府機關製作的微電影,會看到背後有個教育民眾的意識形態。而《火神的眼淚》呈現火災現場真的會出現無知的群眾,也引起網友好奇為何不能噴水,並藉由媒體的討論中獲得新的消防知識。
這些或許都是田野調查的現實事件,但就戲劇的藝術性來說往往並不是呈現甚麼樣的現實,而是「如何」呈現「真實」。不過自己也並不是將觀看心態放在看藝術電影或者美術館的錄像藝術,那樣有多麼關心影像的藝術性是甚麼。而是在意《火神的眼淚》反而藉由我們周遭現實的關懷去體恤消防員辛勞的「正確性」,這樣帶有電視劇的社會責任,又並非像上述如莒光園地那樣僵硬的宣教。也許就如同過往王小棣的戲劇般,盡量呈現現實人物的真實,這有賴於這些演員自然的演技,並營造一個消防分隊大家庭有歡笑有淚水的真實性。
林柏宏飾演消防員張志遠,利用心理劇幻象拉出過去的創傷,並在親眼目睹自殺女子跳樓成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但因為結構上為多線敘事,無法深入探討其面臨「活著如果更加痛苦?」的存在疑問。
從這樣不忍苛責的「關懷」,如何去看藉由反映現實,危害到戲劇中消防隊員的安全,從而讓入戲太深的觀眾感到憤怒(或是早就知道了?)同樣是劇中俯拾皆是的例子,不斷出現的刁民讓人越看越生氣。或是劇情描述市府預算不足,無法更換新的裝備,卻導致接下來救火現場發生狀況。又或者同樣預算不足,無法聘請心理醫生替壓力過大的消防隊員免費諮商,另一方面又鋪陳其中一個隊員的成長經驗與職業的雙重創傷造成精神疾病,乃至於影響到出任務而出現非常危險的狀況,種種替消防員「發聲」的方式構成了這樣「憨直」的劇情。
又或是十足正義感「羚羊」兩次的明顯態度轉變,一個是指責酒空流浪漢不值得救援,卻又在後來發現他另有隱情。另一個是「氣姑」鄭志偉飾演算是唯一分隊中微反派角色,身為學長的他倚老賣老、性別歧視、酸言酸語,讓「羚羊」看不下去,卻在發現學長內心埋藏很深的創傷之後,「羚羊」看待學長轉折的方式已經不只是十分生硬的功能性了,甚至那個表現「羚羊」眼神的鏡頭都變得有些憨呆的好笑。(尤其是要般無法走路的病患下樓梯,脊椎有問題那一段)
這樣「壞」學長「變好」的平反,以至於這樣讓所有的消防分隊員如此「無害」的設定,相對於並不感到意外的官商勾結組成的「壞人陣線 」。用這樣刻板印象去表達「做為基層消防人員總是被犧牲」。乃至於到最後,以每個活生生角色面臨死亡關頭的戲劇性去表達真實消防員的「訴求」。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7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拉特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收到一個新的環保稽查任務,目標是調查新北市的自助餐/便當店內用餐具的回收和使用情形。看似簡單的工作,因為疫情關係添加了許多變數,但現階段是想賺點外快所以接受了邀約。
那種特別的當代感,還是在敘事的變化,也就是電影中傑克對於材料的偏執:如屍體運用與殺人方式。導演對於音畫材料的偏執,在於從精神狀態去探索人的存在並向外展現對於神話、宗教的興趣,乃至於他的電影中常常出現類似宗教裡繁雜的符號,到近期偏愛各種美術史的繪畫,但重點還是為了建構出戲劇上胡謅鬼扯的偽神話、偽科學
藝術跟政治背景之間的關係。恰巧把東德時期共產主義如何看待藝術的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描述出來,就現在看來也不只是藝術成為一種政治宣傳那樣簡單。而是從,服務黨與社會的藝術家不能有自我;潛逃到西德後學習現代藝術強調完全自由下的自我;又進展到接近當代藝術,藝術家在社會環境中的自我。
排練與正式演出界線的模糊,並和劇情互為內外,所提醒的,回到身為「一個人」的真實:社會跟家庭成為某種「虛擬」關係的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以至於《歡樂時光》法庭場中那樣排演感的荒謬,與可笑地對現實的「出戲感」,這樣具有某種解放意圖。
說到底 ,自己其實是用西方「前衛」、「當代」觀點在看待電影敘事的「創新」,相對於《南巫》直接展現地方特色的「質樸」。那種不可侵犯的再現,意味著,無法用某些形式去解構,顛覆,甚至表現出浪漫的時間追悼感。
那種「持續的糾纏」,不論是想要報復,或是主角善良到還懷著能不能繼續當朋友的病態,這樣十分讓人不解的劇情想到了台灣八點檔總是會有一位女主角為了找事(或說歹戲拖棚),編劇會安排她常常出現在壞人附近,讓壞人可以持續陷害她,卻在陷害沒事之後總是說出「可以體諒壞人的壞」的台詞
收到一個新的環保稽查任務,目標是調查新北市的自助餐/便當店內用餐具的回收和使用情形。看似簡單的工作,因為疫情關係添加了許多變數,但現階段是想賺點外快所以接受了邀約。
那種特別的當代感,還是在敘事的變化,也就是電影中傑克對於材料的偏執:如屍體運用與殺人方式。導演對於音畫材料的偏執,在於從精神狀態去探索人的存在並向外展現對於神話、宗教的興趣,乃至於他的電影中常常出現類似宗教裡繁雜的符號,到近期偏愛各種美術史的繪畫,但重點還是為了建構出戲劇上胡謅鬼扯的偽神話、偽科學
藝術跟政治背景之間的關係。恰巧把東德時期共產主義如何看待藝術的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描述出來,就現在看來也不只是藝術成為一種政治宣傳那樣簡單。而是從,服務黨與社會的藝術家不能有自我;潛逃到西德後學習現代藝術強調完全自由下的自我;又進展到接近當代藝術,藝術家在社會環境中的自我。
排練與正式演出界線的模糊,並和劇情互為內外,所提醒的,回到身為「一個人」的真實:社會跟家庭成為某種「虛擬」關係的個體看待世界的方式,以至於《歡樂時光》法庭場中那樣排演感的荒謬,與可笑地對現實的「出戲感」,這樣具有某種解放意圖。
說到底 ,自己其實是用西方「前衛」、「當代」觀點在看待電影敘事的「創新」,相對於《南巫》直接展現地方特色的「質樸」。那種不可侵犯的再現,意味著,無法用某些形式去解構,顛覆,甚至表現出浪漫的時間追悼感。
那種「持續的糾纏」,不論是想要報復,或是主角善良到還懷著能不能繼續當朋友的病態,這樣十分讓人不解的劇情想到了台灣八點檔總是會有一位女主角為了找事(或說歹戲拖棚),編劇會安排她常常出現在壞人附近,讓壞人可以持續陷害她,卻在陷害沒事之後總是說出「可以體諒壞人的壞」的台詞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你的「一天」突然憑空消失了,你會怎麼辦? 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的喜劇長片《消失的情人節》上映於2020年,由著名喜劇導演陳玉勳執導,劉冠廷、大霈飾演男女主角,獲得相當優異的票房與獎項佳績。 《消失的情人節》劇情講述一段發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男女
Thumbnail
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是一本不太好解讀,甚至有點晦澀的作品。然而相信每個人在第一眼讀到的時候,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的文字相當優美,並充斥著大量細膩動人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很多地方刻畫深刻,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看地膽顫心驚。 閱讀《畫鳥
Thumbnail
  在超人的披風底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兒,為了理想、為了生活,在努力拼命的與世界抗衡。因為他們先是一個人,而後才是一位消防員,而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Thumbnail
一到四集《火神的眼淚》的劇情幾乎都還在台灣消防救護的困境上打轉,看得實在教人難受,忍不住都想大叫:「What the fuck,這是什麼鳥工作,救人還老是要被客訴!這明明不是服務業啊!」
Thumbnail
火神的眼淚 在災難中,他們把任何人的性命背負在身上,「拿命換命」。《火神的眼淚》2021最受期待的台劇,揭開打火英雄的無畏故事和背後不為人所知的艱苦辛酸。 「逆火而行、給我勇氣」,代表著消防員承受著災難現場的危險和內心掙扎,依然勇敢負重前行,這部劇真實呈現消防人員的職場辛酸,讓觀眾進一步思考及了
Thumbnail
「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我們與死亡的距離有多近?如果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你會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你會如何評價過去的人生?這部讓你看生看死的《人生消極掰》,引領觀眾積極「活在當下」,對消極的人生說掰掰。 如同片中諸多對白的幽默詼諧,不由得說取這片名也是絕妙,容易引發話題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p>總是覺得一個有根的民族會活得比較安心,比較駕定。保留並記憶這些過往的事物,並不只是懷舊、滿足自己的鄉愁,而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更是尊重前人們的努力。</p>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如果,你的「一天」突然憑空消失了,你會怎麼辦? 榮獲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的喜劇長片《消失的情人節》上映於2020年,由著名喜劇導演陳玉勳執導,劉冠廷、大霈飾演男女主角,獲得相當優異的票房與獎項佳績。 《消失的情人節》劇情講述一段發生在兩個截然不同男女
Thumbnail
葡萄牙作家莉迪亞.豪爾赫(Lídia Jorge)1998年發表的小說——《畫鳥的人》是一本不太好解讀,甚至有點晦澀的作品。然而相信每個人在第一眼讀到的時候,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的文字相當優美,並充斥著大量細膩動人的景物與心理描寫。很多地方刻畫深刻,讓人彷彿置身現場,看地膽顫心驚。 閱讀《畫鳥
Thumbnail
  在超人的披風底下,我們看到的是一群和我們一樣,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人兒,為了理想、為了生活,在努力拼命的與世界抗衡。因為他們先是一個人,而後才是一位消防員,而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Thumbnail
一到四集《火神的眼淚》的劇情幾乎都還在台灣消防救護的困境上打轉,看得實在教人難受,忍不住都想大叫:「What the fuck,這是什麼鳥工作,救人還老是要被客訴!這明明不是服務業啊!」
Thumbnail
火神的眼淚 在災難中,他們把任何人的性命背負在身上,「拿命換命」。《火神的眼淚》2021最受期待的台劇,揭開打火英雄的無畏故事和背後不為人所知的艱苦辛酸。 「逆火而行、給我勇氣」,代表著消防員承受著災難現場的危險和內心掙扎,依然勇敢負重前行,這部劇真實呈現消防人員的職場辛酸,讓觀眾進一步思考及了
Thumbnail
「明天先到,還是無常先到?」 我們與死亡的距離有多近?如果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你會如何面對生命的終點?你會如何評價過去的人生?這部讓你看生看死的《人生消極掰》,引領觀眾積極「活在當下」,對消極的人生說掰掰。 如同片中諸多對白的幽默詼諧,不由得說取這片名也是絕妙,容易引發話題讓人印象深刻。
Thumbnail
<p>總是覺得一個有根的民族會活得比較安心,比較駕定。保留並記憶這些過往的事物,並不只是懷舊、滿足自己的鄉愁,而是一種感恩的心情,更是尊重前人們的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