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有機生命系列:病毒的馴化

更新於 2021/08/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果說地球有機生命的歷史始於海洋酸鹼環境的不平衡(相關文章:米歇爾的質子梯度),那麼,病毒(基本上就是一段有機分子)在地球生命演化史中扮演的角色自然令人好奇。
然而,微生物的世界龐雜,分析不易,加以善變,本就難以摸清其底細,加上其中一些確有少量即可令人致命的毒性,因此,要理解人類應當如何與微生物相處,自然也成為現代醫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這讓免疫學的發展始終充滿了意外,而且如果沒有完美構思的實驗能夠解決歧異,往往會淪入各式各樣的爭議。
然而,既然近代醫學界的重點在發展藥物,自然在研究時也就是放在如何消滅微生物了。這讓免疫系統在多數科普文章中被形容為身體的防禦機制,為抵抗外來病原而努力。
基本上,這些被指認出的免疫細胞就如同各式各樣的英勇的戰士,在錯綜複雜的網路中採取各式各樣的措施來消滅這些細胞和病原體。在這種情況中,用一般的邏輯來想,除惡務盡,消滅病原體就必須像消滅癌細胞一樣,想辦法將他們清理得乾乾淨淨,讓數據在相關指標上顯得漂亮,才算盡到醫療人員的義務。
畢竟,面對頑強抵抗的對手的一般戰略準則多是要小心「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啊!
不過,這雖然是一般主流意見的看法,但還是有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觀點。其中,與評估疫苗效果最有關的,應該是西元2004年,生物學家 Graham Rook 所建議的「老友假說」 ---- 「健康的免疫系統是透過暴露在古老的病原體下調教我們的免疫系統,知道在病原體攻擊下,何時得穩住陣腳、冷靜觀察,何時需進擊追殺。 」如果以資訊處理的觀點來說,我們的身體其實需要一些古老的病原體當免疫細胞們的資料庫,作為病毒入侵時的參考。
人類細胞基因組的龐大資訊可作為這種假說的佐證。人類基因的數量其實相當有限,在人類基因組計畫剛開始的時候,科學界認為人類基因組中基因數量大約十萬個,後來漸漸發現人類的基因數比實際上少很多,大約在一萬九到兩萬之間,而剩下的基因數大多是由古老病毒感染的殘骸所組成。這些古老病原體有些什麼都沒做,有些可以在特定條件下觸發癌症,還有一些已成為胚胎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關鍵。也就是說,人類在演化過程中確實借助了感染的病毒改造自己。尼采所說的「那擊不倒我的,將使我更強大」其實也可用在病毒和人類的互動上。
以這脈絡觀之,就可以理解「疫苗」在人類防護自我角色上所扮演的角色,有一部分就是幫助人類免疫系統與新出現的病毒互動。所謂新的病原體,自然就是自身的免疫系統不知道如何處理的「新資訊」,因此資訊量基本上不能太多,這樣才能讓免疫細胞學習如何處理這些新資訊。
從這脈絡思之,我們大概就可以形容疫苗是人類馴化自然界新病毒的重要發明。但疫苗與一般化學合成藥物不同,疫苗使用出自一度活著或者仍舊活著的生命體成份,然後訓練免疫細胞發展出免疫力,削弱疫苗中的活病毒。
這是現代醫療體系發展疫苗的基本邏輯。
然而,讓菜鳥接受磨練一般,因為不了解菜鳥的身體狀況,所以訓練過程中,總是會出現各種狀況,因此,接種者接種新疫苗時總會發生開發者無法預料的狀況。
某些人接種後數日卻發生確診的狀況大概是很難避免的。
所以,面對來勢洶洶的病毒,如新冠變種,一般民眾是否應該接種新開發的疫苗呢?
也許,我們應該多了解疫苗一點。
疫苗
因為,疫苗這項發明完成免疫任務的重點是「讓多數來保護少數」。以新冠疫情為例,似乎病毒影響每個人的方式有很大的變異性。大多人被感染後只有輕微症狀,但對少數人卻似乎會造成極為嚴重的後果。
所以,按照邏輯來說,在評估要如何購買哪一種疫苗時,優先需要知道的是,哪一些人在接種後會產生嚴重的反應,政府就應該請這種人延後施打疫苗。(畢竟接種疫苗就如同接受兵役徵召一樣,是為了國家安全、減少社會整體的傷亡率。)
另一方面,如果免疫系統的感染力確實和人類祖先與病毒交手過留下的資料庫有關,我們也不妨大膽假設有些人是因為「老友基因庫」有缺陷,所以對某些病毒的應對方式不當,以致出現極為嚴重的症狀或後遺症。
這些人應該也是在評估是否要接受疫苗時應該首要考慮「免役」的對象,只是現今一般科學資訊在談及新冠重症的高危險群時多指「老年人、肥胖、糖尿病史」很少提及族群因素。
然而,族群卻是與病毒交手的資料庫資料最有可能高度相關的重要變因。畢竟,族群的形成多半是因為一群人曾經在某一地區共同生活過。
我們都害怕因為接種疫苗而出現意外甚至致死的狀況,可是,既然共同生活在一起,我們就形成一種共同體,必須要與新的致病因素共同作戰才能將疫情降至最低。
讓多數人接受疫苗如果是必要的措施,國家為願意接受疫苗的國民選擇適當的疫苗應該也是對人民最基本的照顧與承諾。
因此,這時候,相關決策者最好還是放下各種政治或商業利益算盤,為國民健康安全,就疫苗論疫苗吧!
avatar-img
52會員
425內容數
曬書天,好奇地。 文圖連播,播出新識界。 紅柿子在這方小天地不只曬書,也曬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脾為倉廩之官,主一身之肌肉。所以,養脾應當從「健身」著手,只是,脾如果不問民生、荒廢職守,恐怕就是天下大亂的徵兆吧!
由「蘭靈秘典論」衍生而出的臟腑論,將人體比喻為一個國家,其中「肺」被視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種說法與現代醫學對「肺」的理解其實不遠,或許這也是「氣功練習」能夠得到漢家皇室青睞的原因吧!
如果用現代醫學觀念檢視「腎乃作強之官」,應當如何理解「腎乃先天之本」這句話呢?「先天不足」之人又要如何「造化」自己呢?
肝曾一度被認為人體最大器官,只是,在現代醫學中,人體最大器官的地位已為「皮膚」所取代,不過,相信大多人不會因此小看肝臟的重要性,不過,肝在人體消化過程中扮演了太多重要角色,釐清不易,不免讓人因此陷入各式各樣的風險。
 心為君主之官,但如何才是正確的「護心之道」呢?一起從心的歷史出發,辨識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以及如何預防心臟疾病吧!
如果,我們借用「泛靈論」的觀點來探索「有機生命」的話,我們其實可以同意,有一些規律隱藏在生命的萬象之後,只是,這種規律,雖然往往觸動我們最深層的好奇,卻難以名之,所以稱「靈」。不過,數學家和自然學家對於「靈」的看法,基本上是不同的。到底有何不同?一起看看吧!
脾為倉廩之官,主一身之肌肉。所以,養脾應當從「健身」著手,只是,脾如果不問民生、荒廢職守,恐怕就是天下大亂的徵兆吧!
由「蘭靈秘典論」衍生而出的臟腑論,將人體比喻為一個國家,其中「肺」被視為相傅之官,治節出焉。這種說法與現代醫學對「肺」的理解其實不遠,或許這也是「氣功練習」能夠得到漢家皇室青睞的原因吧!
如果用現代醫學觀念檢視「腎乃作強之官」,應當如何理解「腎乃先天之本」這句話呢?「先天不足」之人又要如何「造化」自己呢?
肝曾一度被認為人體最大器官,只是,在現代醫學中,人體最大器官的地位已為「皮膚」所取代,不過,相信大多人不會因此小看肝臟的重要性,不過,肝在人體消化過程中扮演了太多重要角色,釐清不易,不免讓人因此陷入各式各樣的風險。
 心為君主之官,但如何才是正確的「護心之道」呢?一起從心的歷史出發,辨識心臟疾病的危險因子,以及如何預防心臟疾病吧!
如果,我們借用「泛靈論」的觀點來探索「有機生命」的話,我們其實可以同意,有一些規律隱藏在生命的萬象之後,只是,這種規律,雖然往往觸動我們最深層的好奇,卻難以名之,所以稱「靈」。不過,數學家和自然學家對於「靈」的看法,基本上是不同的。到底有何不同?一起看看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將探討免疫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深刻聯繫,從人類的進化需求談起,了解現代潔淨生活如何讓免疫系統失衡。接著,我們會深入農場效應的觀察,解釋農村生活中豐富的微生物如何助益健康。寄生蟲也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老朋友」,幫助減少過度反應。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之前我們聊到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造成的疾病,現在要談免疫系統功能不足所產生的問題。 免疫缺陷 人類免疫系統的作用簡單可分為第一線快速非特異性的發炎反應與較高級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前者藉著吞噬細胞、補體和抗體的交互作用來達到防止外物侵入的目的。此類免疫功能可清除內生的變性組織和外來之細胞外生長的病原菌
前幾篇文章介紹了人體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即皮層屏障、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那免疫系統又是如何與侵入者作戰呢?以下篇幅分項詳述之。 細菌與黴菌 當細菌入侵體內,偵測到細菌入侵的組織會產生發炎反應,將嗜中性球與巨噬細胞等吞噬細胞召集至受感染部位,將入侵細菌予以吞噬。在吞噬細胞與入侵細菌戰鬥的同時,,樹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們將探討免疫系統與微生物之間的深刻聯繫,從人類的進化需求談起,了解現代潔淨生活如何讓免疫系統失衡。接著,我們會深入農場效應的觀察,解釋農村生活中豐富的微生物如何助益健康。寄生蟲也可能成為免疫系統的「老朋友」,幫助減少過度反應。
Thumbnail
第二章 : 人類的微生物群:最近發現的器官 過往發現微生物作用的學者,讓大家知道避免接觸並殺死微生物,就能避免某些疾病,因此開始想要消除微生物,並建立的許多措施,雖帶來健康,卻也讓「細菌」開始惡名昭彰,直接與疾病畫上等號。但如此卻忽略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必須在充滿微生物的環境下,才能發展完
Thumbnail
作者 : B.Brett.Finlay;Marie-Claire Arrieta 譯者 : 游懿萱 內容 :第一部,與其說我們是人,不如說我們是微生物 第一章 : 兒童:微生物的磁鐵 過去一個世紀以來,我們體驗了科學進步的優點,減少從小到大發生感染的風險。這些進步包括抗生素、抗病毒素
Thumbnail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環保學家毛杭表示,1970年代,抗生素、疫苗及殺蟲劑的發明,使人類相信自己戰勝了傳染病;然而,1980年愛滋病毒的出現,粉碎了這種樂觀心態。1980年以來,傳染病的數量增長了四倍,其中75%是人畜共通傳染病。隨著全球化,人口快速流動,傳染病傳播速度更快,對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Thumbnail
你知道全球每年有超過250萬人因疫苗而免於死亡嗎?疫苗在現代醫學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你可能未必知道一些有關疫苗的重要事實。本文將揭示5個你未聽過但必須知道的疫苗事實。 1. 疫苗不僅保護接種者,還能保護社區 社區免疫的力量 疫苗不僅僅是為了個人健康,還能夠保護整個社區,這就是所謂的「
講道會破壞免疫系統的病原,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HIV了,但其實並不只有HIV會破壞身體的免疫系統。 伊波拉病毒破壞免疫系統 伊波拉出血熱的病理生理學為醫學界的熱門討論議題之一。伊波拉病毒主要透過黏膜處及表皮傷口入侵宿主身體。它們能在多種細胞內進行高效繁殖,包括: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內皮細胞、肝
之前我們聊到免疫系統過度反應所造成的疾病,現在要談免疫系統功能不足所產生的問題。 免疫缺陷 人類免疫系統的作用簡單可分為第一線快速非特異性的發炎反應與較高級的特異性免疫反應。前者藉著吞噬細胞、補體和抗體的交互作用來達到防止外物侵入的目的。此類免疫功能可清除內生的變性組織和外來之細胞外生長的病原菌
前幾篇文章介紹了人體免疫系統的三道防線,即皮層屏障、先天免疫與後天免疫,那免疫系統又是如何與侵入者作戰呢?以下篇幅分項詳述之。 細菌與黴菌 當細菌入侵體內,偵測到細菌入侵的組織會產生發炎反應,將嗜中性球與巨噬細胞等吞噬細胞召集至受感染部位,將入侵細菌予以吞噬。在吞噬細胞與入侵細菌戰鬥的同時,,樹
Thumbnail
上篇文章介紹了先天免疫系統中的成員與組成,先天免疫的核心就是偵測到病源入侵時會引起發炎反應以召集白血球群聚吞噬殺滅病原體,絕大多數的感染靠表層屏障與先天免疫系統都可以解決,但如果病原毒性太強或數量太多導致第一與第二道防線無法應付時,此時便需要第三道防線—後天免疫系統幫忙了。 樹突細胞 樹突細胞(
這篇新聞Gut microbes can affect COVID vaccine response (https://news.ki.se/gut-microbes-can-affect-covid-vaccine-response)道出,研究人員顯示我們的腸胃菌叢的豐富度會影響到我們身體對於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