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茶與料理,重新認識淡水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地文化實踐糸列
位在淡水老街尾端的「之間茶食器」,店裡提供的餐食、飲品都與地方歷史、生活文化有關,是一間以土地創生思維出發的餐館,期望透過茶與料理帶領人們認識淡水。
撰文=吳亭諺 照片提供=翁俊杰(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之間茶室的空間保留了老房的格局,入口層櫃擺放著茶道具和茶葉,特地規劃了體驗正式茶道的榻榻米茶席包廂,曾獲日本Good Design Award 設計獎。
受訪者介紹:翁俊杰
設計師,曾任職於琉璃工房、法藍瓷與The One 南園,2014 年回到家鄉開了「之間茶食器」,空間曾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設計獎。
位在淡水老街尾端的「之間茶食器」,店裡提供的餐食、飲品都與地方歷史、生活文化有關,是一間以土地創生思維出發的餐館,期望透過茶與料理帶領人們認識淡水。
之間茶食器的主理人翁俊杰,是道地的淡水人,從小在淡水長大,家族三代也都生活在此。因為喜歡藝術設計,在復興美工畢業之後,到文化設計產業工作,過程中發現,工作內容與地方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讓他回頭思考自己家鄉的文化脈絡。
幾年前,工作剛好告一個段落,母親又因年長需要人照顧,俊杰回到淡水,思考自己接下來還可以做些什麼。當時正在學茶的他,發現台灣茶產業原來是從淡水開始的,在逐步認識茶之後,決定要開一間以茶為出發點的餐廳。
透過空間設計和主題活動,傳遞文化
取名為「之間」,為的是讓人在空間裡,能夠感受人跟人、人跟物、人跟食物之間的關係,也因此場域的氛圍格外重要。店裡保留了老房的格局,入口的層櫃上擺放著茶道具、茶葉,還有與茶文化、在地相關的書籍。面對入口的吧台一側,放著茶壺及幾個杯子,呈現品茶時的聞香步驟,再往裡走去,還能看見用來體驗正式茶道的榻榻米茶席包廂。由裡而外,皆能看見、感受到「茶」的意象。
「做設計就像翻譯,我們要把眼睛看到的轉進心裡,從有形的器物使用,到無形的背景研究,都是設計的一部分。」俊杰說,就像人們到京都,會被其建築、文化所感動,這並非一蹴可幾,而是經由幾百年的文化累積,慢慢咀嚼過後而成的經典,其實淡水也應具有相當的文化性。
中秋節時會在船上舉辦「河上茶之路」,以淡水河茶運歷史作為基底,讓人們在飲茶、賞月的同時,也感受過往的氛圍。
淡水是北台灣最早發展的區域,聚集來自各地的商人旅客,帶來了文化的豐富性。清領時期,由於歐美對中國茶有很大的需求,英國商人陶德來到台灣,將從安溪引進的茶葉種在淡水丘陵地,並和他的買辦(註:在清末開港通商後,幫助歐美國家與中國進行雙邊貿易的中國商人)李春生開始在淡水發展茶貿易。茶,成了台灣最重要的出口品。
創意料理「黃金南瓜鐵蛋比薩」
之間茶食器從茶開始,與在地有了更多連結,接著也透過食物,介紹淡水的歷史與特色,像是最初來到淡水傳教的馬偕先生,將紅蘿蔔、番茄、高麗菜等種子帶來台灣,他們以高麗菜捲料理的方式,將這些食材重新組合,變成「馬偕博士的種籽」;另外,也將三芝因產業改變而種植的南瓜與淡水名產阿婆鐵蛋,組合成創意料理「黃金南瓜鐵蛋比薩」。
店裡不定期會舉辦活動與茶會,像是中秋節時,在船上舉辦的「河上茶之路」,便是以淡水河的茶運歷史作為基底,讓人們在飲茶、賞月的同時,也感受過往的氛圍;還有在馬偕抵台的三月舉辦「馬偕之路」,將他當年帶來的紅蘿蔔,經過焙炒處理後加入紅茶,變成香甜的茶飲,其他食材則做成馬偕蔬果凍。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蔬果,經過烹飪組合、搭配故事後,就有了不同的意義。
以1884 年清法戰爭為背景的創意料理
去年,之間茶食器因為文化部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和淡水古蹟博物館合作,開發了一系列以1884年清法戰爭為背景的創意料理,而這段歷史與翁俊杰的家族,據說有段淵源:今淡水清水祖師廟供奉的神像,是由一位安溪的僧人帶來台灣,當時在淡水一帶化緣時,就是由翁家接濟,因此後來神像便留在翁家。清法戰爭後,人們認為此仗能獲得勝利,是因當地神明顯靈保護淡水,光緒皇帝便賜了三塊匾額給福佑宮、龍山寺,以及清水祖師爺。
結合歷史與食物的創意料理「馬偕博士的種籽」
之間茶食器以此故事背景,設計了一系列的創意餐食,像是有代表法軍乘船攻台的「法國起司番茄塔佐鐵蛋薯泥」;以焗烤葡萄柚做成香爐造型,呈現淡水香火鼎盛、神明保佑的「護佑淡水柚香焗烤」等等。多種不同的創意料理,完整呈現出清法戰爭的要素,讓人在吃美食之餘,也能更認識過往的故事。
除了將歷史作為餐食設計,之間茶食器也研究當地飲食文化脈絡,發現淡水許多小吃,其實是出自於一顆惜物的心,如阿婆鐵蛋,其實是過去冬天賣不完的滷蛋,經過長時間滷製,加上海邊東北季風的吹拂下,成了現今Q 彈香濃的鐵蛋;魚酥是將賣不完的魚貨,以油炸方式讓它保存;阿給則是將賣剩的食材,放進油豆腐,經過料理調味,變成在地的特色小吃。
之間茶食器藉由這個空間,將這些從淡水土地裡長出來的元素,無論是有形的、無形的都一一呈現,讓歷史、風土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延伸資訊:之間茶食器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中正路330 號
電話:(02)2629-7709
營業時間:11:30-21:30,週二公休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加入官方臉書粉絲團「讀新北 Reading Life」好文章與活動訊息不漏接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道承襲瑞士傳統做法的黃芥末烤雞腿,穿越阿爾卑斯山、澳洲,來到台灣的餐桌上。筆者從友人的家常料理中,嚐到瑞士婆婆的手藝,也看見半世紀前遠渡重洋的身影。 撰文=駱亭伶  攝影=駱亭伶.陳麗秀(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作者跟隨另一半到澳洲生活,固定回台品嚐家鄉美食,沒想到疫情打亂一切!只好自己手做水餃、蔥油餅到燒餅油條,在雪梨餐桌再現台灣家鄉美食。 撰文.攝影= Sabine(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較少人知道,做菜是旅歐攝影師張雍的最愛,他認為攝影與做菜有著戲劇性的相似處。因為在家工作,他每天會親自做午餐給太太和孩子吃,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有時是一盤中西合璧的炒飯,成為他與家鄉味覺、記憶連結的重要儀式。 撰文=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 Anja Suler
    尋找新北的飲食滋味,除了傳遞長輩的味覺經驗, 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讓人懷念的滋味傳遞給下一代。本期封面故事的最後,特地邀請熱愛幫孩子做便當的飲食作家游惠玲分享他們家珍貴的飲食滋味。 撰文=游惠玲 攝影=游惠玲、李俊賢(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留學歐美的學生,總要經歷一段飲食不適期;同樣的,來自南洋的新住民也會懷念家鄉味。社團法人南洋台灣姊妹會自2014 年起,透過一系列的料理課程與訪問,帶領我們去認識美食後頭的歷史、文化,以及那些將食物帶來台灣的人。本期季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菲律賓母女Rose 與Keziah的家。
    一道承襲瑞士傳統做法的黃芥末烤雞腿,穿越阿爾卑斯山、澳洲,來到台灣的餐桌上。筆者從友人的家常料理中,嚐到瑞士婆婆的手藝,也看見半世紀前遠渡重洋的身影。 撰文=駱亭伶  攝影=駱亭伶.陳麗秀(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作者跟隨另一半到澳洲生活,固定回台品嚐家鄉美食,沒想到疫情打亂一切!只好自己手做水餃、蔥油餅到燒餅油條,在雪梨餐桌再現台灣家鄉美食。 撰文.攝影= Sabine(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較少人知道,做菜是旅歐攝影師張雍的最愛,他認為攝影與做菜有著戲劇性的相似處。因為在家工作,他每天會親自做午餐給太太和孩子吃,有時是一碗熱騰騰的白米飯,有時是一盤中西合璧的炒飯,成為他與家鄉味覺、記憶連結的重要儀式。 撰文=張雍 Simon Chang   攝影= Anja Suler
    尋找新北的飲食滋味,除了傳遞長輩的味覺經驗, 更重要的,是把這些讓人懷念的滋味傳遞給下一代。本期封面故事的最後,特地邀請熱愛幫孩子做便當的飲食作家游惠玲分享他們家珍貴的飲食滋味。 撰文=游惠玲 攝影=游惠玲、李俊賢(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9期 | Cover Story:新北飲食滋味)
    台北市民生社區一角,鵝黃色的燈光下,打開門是不尋常的餐館「食憶」。結合了「私廚」、「無菜單料理」、「銀髮經濟」,由57歲到94歲二十多位長輩掌廚,分享家鄉私房菜,於去年集結出版《食憶的家傳菜譜》。本期特別收錄「傳承眷村味的湖北女兒─彭阿姨」的故事,與新北讀者分享。
    留學歐美的學生,總要經歷一段飲食不適期;同樣的,來自南洋的新住民也會懷念家鄉味。社團法人南洋台灣姊妹會自2014 年起,透過一系列的料理課程與訪問,帶領我們去認識美食後頭的歷史、文化,以及那些將食物帶來台灣的人。本期季刊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菲律賓母女Rose 與Keziah的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一條清朝時候興建穿越宜蘭縣到台北市的古道。時至西元二零一八年梳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大路網。淡蘭古道中路被稱為民道。行經新北市平溪區十分地區至新北市雙溪區柑腳地區、泰平地區到宜蘭市外澳地區。古代人行經此路吃的、在注腳雙溪工作室重現經典淡蘭飯包,成為懷古的一種餐盒。 淡蘭飯包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除了之前的港口茶, 接下來可以選擇搭配台灣各個高山的風味, 把山林間的鮮甜茶高湯淋上去, 鹹香甘甜,絕妙滋味,只有薈福茶屋這裡才吃得到 加上兩道,我們自家的手路配菜, 我愛台味,台味愛我~ 店址位於台北流行中心附近, 美食配好茶,可IG私訊詢問預約。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這是在田中央的老房子,繼承老一輩的磚房再改造成一間耐人尋味,只有內行人才找得到的茶館。 應著朋友的邀約,參加了南投名間鄉居易茶館的活動,茶館主人難得對外開放,只接受預約的茶館,平日只有熟客前往,這次茶館主人開放給對茶藝有興趣的朋友共同來參與,我們聽了有關茶的藥飲,想不到經絡健康和茶飲也有相關,各色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淡蘭古道一條清朝時候興建穿越宜蘭縣到台北市的古道。時至西元二零一八年梳理為「北路」、「中路」、「南路」三大路網。淡蘭古道中路被稱為民道。行經新北市平溪區十分地區至新北市雙溪區柑腳地區、泰平地區到宜蘭市外澳地區。古代人行經此路吃的、在注腳雙溪工作室重現經典淡蘭飯包,成為懷古的一種餐盒。 淡蘭飯包
    Thumbnail
    好好生活、好好吃飯、好好喝茶,好好是一個空間,以茶相伴於生活中。 這是位於萬華街巷內,一個以茶為載體的生活空間。二男二女以夢想為軸心的嶄新小天地。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除了之前的港口茶, 接下來可以選擇搭配台灣各個高山的風味, 把山林間的鮮甜茶高湯淋上去, 鹹香甘甜,絕妙滋味,只有薈福茶屋這裡才吃得到 加上兩道,我們自家的手路配菜, 我愛台味,台味愛我~ 店址位於台北流行中心附近, 美食配好茶,可IG私訊詢問預約。
    Thumbnail
    大稻埕是臺灣最早開發地之一,擁有許多充滿故事的古蹟,包括仁安醫院、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和新芳春茶行。這三個市立古蹟都是免費參觀,在當地瞭解這座城市的歷史。本文將介紹這三間市立古蹟的特色和參觀資訊。
    Thumbnail
    土地的一切是人類多重延伸的畜養元素,而在新北市坪林區就是個台灣重要包種茶基地。 在新北市坪林區多達九成居民世世代代都以種茶為業, 探索「台灣茶」的無限可能。立基於新北市坪林區這一個百年茶鄉,肩負文山包種茶的再興使命,在坪林的山裡滿佈茶園,茶農間很多是親戚關係。在新北市坪林區高峰期間多達一百多家茶
    Thumbnail
    改編自謝里法原著小說的電視劇《紫色大稻埕》就在這裡取景,戲中可見茶行人來人往的熱鬧景象,以及婦女就著竹篩揀茶梗的忙碌身影。
    Thumbnail
    提起新北市的三峽,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風光旖旎的三峽老街。但除了古色古香的街道,三峽還擁有豐富的茶文化歷史,是台灣最悠久的茶產區之一。這個群山環繞的古老鄉鎮,在茶產業上已有超過200年的發展史。特別是日治時期成立的三峽大豹製茶廠,曾是當時東亞最大的製茶廠,對台灣紅茶出口產生重大影響。到了民國80年代,
    Thumbnail
    這是在田中央的老房子,繼承老一輩的磚房再改造成一間耐人尋味,只有內行人才找得到的茶館。 應著朋友的邀約,參加了南投名間鄉居易茶館的活動,茶館主人難得對外開放,只接受預約的茶館,平日只有熟客前往,這次茶館主人開放給對茶藝有興趣的朋友共同來參與,我們聽了有關茶的藥飲,想不到經絡健康和茶飲也有相關,各色
    Thumbnail
    台灣有句俗諺說:「文章、風水、茶,懂的沒幾個。」 茶葉自古以來往往視為家傳之學,除了傳統產業父子相傳的經濟層面因素,在學科的研究上沒有精細到足以劃分為專門領域的知識系統,這可能也是一個原因。身為茶產業的第四代,先祖的經驗並沒有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來,市場與消費型態隨著時代有相當大的改變,過往的經驗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