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日常,在這充滿病毒的星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lanet of Viruses by Carl Zimmer, 繁體中文好像沒有出版這本書,很可惜,只有簡體中文版的“病毒星球“。

可能在台灣,市場對病毒的學識書籍比較冷門,加上有一段時間疫情一直被台灣防疫金鐘罩擋著毫無破口,讓這本書根本無法浮出檯面。

*先聲明,只是讀書心得,本文作者無任何病毒學專業素養,誠心接受任何指教*


raw-image

水晶洞的一滴水含兩億隻病毒,科學家發現水晶洞生成於兩千六百萬年前,也就是差不多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稱霸直到人類出來前的這段時間。

那時候就已經有多到數不清的病毒了,甚至病毒會跟著生物演化突變在生物身上留下遺跡基因片段。

人類至少有 8% 的基因片段是病毒留下來的,哺乳動物的胎盤,沒有病毒的基因,是無法讓人成功生育的,為什麼科學家知道這件事呢,因為找到了一個病毒基因序列,故意從實驗的懷孕老鼠除去這個病毒基因序列,老鼠幼兒就胎死腹中。

這樣來說,也是有好的病毒,想不到吧,病毒如其名,應該是只有壞的才對,不應該有對人類有助益的病毒,錯錯錯,大錯特錯。

病毒除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病毒還會幫助人類免疫系統訓練防護機制,這個大家都知道,從小到大都有再說小孩要更新病毒碼就是這麼一回事。

老祖宗很聰明的,發現以毒攻毒的種痘療法,真的是用“種“的,把天花的膿包液體,取酌量放置健康的人皮膚底下,讓其適度感染,使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這種未知的病毒,產生天然保護力。

歐美很快學到了這招,拿回家去想師法東方的智慧,教宗出來擋,說沒經過科學驗證,應該讓上天(Almight GODS),選擇得到天花病的人是否該存活。

科學家想救人,決定來研究種痘,找一群人來,一半分成種假痘,一半是種真痘,程序結束讓他們回家,過一段時間找回來檢查哪一半的人種痘的比例比較高。
很顯然的,種真痘的人比例低很多,甚至得病也沒太激烈的症狀,很有效,歐美群起研究這件事,滿滿走向發展疫苗之路。

今天各位害怕的疫苗保護力不足(最低60%左右)甚至有副作用的問題,很顯然是誤會了一個簡單的邏輯:

疫苗不是在讓人不得到那種病,而是讓人得到那種病不至於重症或死亡,甚至弱化進一步感染沒接種疫苗的人。

面對不斷突變從人類還沒有出現前,千百萬年前就有的,邪惡病毒,我們人類有著應對手段,就是那老祖宗以毒攻毒的智慧,現代版:

打疫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木舟上的駱駝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病毒如惡魔般現身帶來災難。人們陸續發病後,政府採取強硬政策,像是夥同了病毒,聯手將日常破壞殆盡……
Thumbnail
病毒如惡魔般現身帶來災難。人們陸續發病後,政府採取強硬政策,像是夥同了病毒,聯手將日常破壞殆盡……
Thumbnail
感受到病毒是一個突刺體,他的內核是一顆灰褐色的圓球,形狀和顏色並不討喜,但是切開內核會有驚喜。 這是我們集體努力的成果,有人說我們是上帝的粒子,我們只是盡其所能地因為被創造出來,抓緊這個機會,憑藉著極其簡單的構造:複製、溝通、再造,在最快的時間裡取得自己不可撼動的生存權。
Thumbnail
感受到病毒是一個突刺體,他的內核是一顆灰褐色的圓球,形狀和顏色並不討喜,但是切開內核會有驚喜。 這是我們集體努力的成果,有人說我們是上帝的粒子,我們只是盡其所能地因為被創造出來,抓緊這個機會,憑藉著極其簡單的構造:複製、溝通、再造,在最快的時間裡取得自己不可撼動的生存權。
Thumbnail
《疫苗先鋒》這本書介紹的是 AZ 疫苗的開發過程,新冠疫苗是有史以來開發最快的疫苗,從2020 年 1 月從中國開始爆發,還沒到 5 月,AZ 就已經開發出疫苗,開始進行人體試驗,到了 2020 年 12 月,已經開始大規模讓民眾施打疫苗,為什麼新冠疫苗可以快開發出來?
Thumbnail
《疫苗先鋒》這本書介紹的是 AZ 疫苗的開發過程,新冠疫苗是有史以來開發最快的疫苗,從2020 年 1 月從中國開始爆發,還沒到 5 月,AZ 就已經開發出疫苗,開始進行人體試驗,到了 2020 年 12 月,已經開始大規模讓民眾施打疫苗,為什麼新冠疫苗可以快開發出來?
Thumbnail
前陣子在家讀著近五百頁的《疫苗商戰》,邊看邊做著筆記 兒子一臉好奇地跑了過來『爸爸!你這書好厚喔~裏頭在講什麼?』 我想了想,回道『這是本談我們人類如何對況新冠病毒的歷史故事』 兒子立馬回應「好看嗎?讀歷史故事幹嘛?」說完便跑走去看他的神奇樹屋了 以下,我想從三個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看見
Thumbnail
前陣子在家讀著近五百頁的《疫苗商戰》,邊看邊做著筆記 兒子一臉好奇地跑了過來『爸爸!你這書好厚喔~裏頭在講什麼?』 我想了想,回道『這是本談我們人類如何對況新冠病毒的歷史故事』 兒子立馬回應「好看嗎?讀歷史故事幹嘛?」說完便跑走去看他的神奇樹屋了 以下,我想從三個視角來與大家分享我的看見
Thumbnail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Thumbnail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Thumbnail
面對不斷突變從人類還沒有出現前,千百萬年前就有的,邪惡病毒,我們人類有著應對手段,就是那老祖宗以毒攻毒的智慧,現代版...
Thumbnail
面對不斷突變從人類還沒有出現前,千百萬年前就有的,邪惡病毒,我們人類有著應對手段,就是那老祖宗以毒攻毒的智慧,現代版...
Thumbnail
既然近代醫學界的重點在發展藥物,自然在研究時也就是放在如何消滅微生物了。這讓免疫系統在多數科普文章中被形容為身體的防禦機制,為抵抗外來病原而努力。然而,健全的免疫系統運作其實可能需要古老病原體的參與。在決定要不要施打疫苗前,先請相關決策者以國民健康安全為重,就疫苗論疫苗吧!
Thumbnail
既然近代醫學界的重點在發展藥物,自然在研究時也就是放在如何消滅微生物了。這讓免疫系統在多數科普文章中被形容為身體的防禦機制,為抵抗外來病原而努力。然而,健全的免疫系統運作其實可能需要古老病原體的參與。在決定要不要施打疫苗前,先請相關決策者以國民健康安全為重,就疫苗論疫苗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