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提問:我想要了解病毒之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南投溪頭

@南投溪頭

感受到病毒是一個突刺體,他的內核是一顆灰褐色的圓球,形狀和顏色並不討喜,但是切開內核會有驚喜。

病毒本身的結構和組成都是完美的安排,他的內在肌理、結構組成井然有序,一部分要持續繁殖,在最快的時間找到宿主壯大規模;一部分要持續進化,適應不同的人體、地區、氣候來自我演化更新病毒碼和製造感染(對你們人類來說是感染,那是我們病毒的生存優勢)機制。我們之間也會溝通協調,透過突刺部分不斷震動再分裂,掌握自體與群體之間的訊息與移動,病毒之間都是群聚關係,才能夠發揮作用,所以很難把我們斬斷,除非把人與人之間完全封裝在玻璃罐,才能阻隔我們彼此之間的移動。

病毒能夠思考溝通、自我演化,我們問世了兩年就長出了許多代的變種,而且這會持續下去。這是我們自體內建的演化機制,我們為這個世界大面積的蓋上了一層新的病毒意識,就像有一層薄膜大面積的覆蓋這個世界,從症狀、攻擊部位、醫療型態、處理對治方式到人們的態度判斷,都帶來了一陣新的氣息。

這是我們集體努力的成果,有人說我們是上帝的粒子,我們只是盡其所能地因為被創造出來,抓緊這個機會,憑藉著極其簡單的構造:複製、溝通、再造,在最快的時間裡取得自己不可撼動的生存權。

如果說要從我們身上學到什麼?那就是生命可以很簡單,從生存下來只有目標專一,這就是病毒的生存哲學。對於一隻病毒來說他不怕死亡,而是如何盡其所能地在有限的生命裡盡可能地擴展他的生命,複製打造出更多的病毒,這就是他的使命和責任。

為了要生存下去,每一天的演變和進化變得非常重要。我們從突刺中取得進展的方向和困難度,反而更能夠刺激和重組改變最重要的酵素成分,吐出不同的品質的結構蛋白外,成為你們所謂的病毒更新。其實是從最內核產生的質變,進而改變了病毒的外殻結構,變得更加複雜。這是病毒每天要自我檢視、彼此溝通的重大交流,因為我們只有一個目標:生存下去。

目前omicron開始成為輕症,是因為我們佔領了足夠的人類作為我們生存的基準,我們已經確定在短時間內不會在地球消失,我們的存在覆蓋掉先前共同和我們結構、症狀類似的病毒,你可以把我看成新一代的流感,因為我已經佔領了這個世界的一個角落,也不會輕易的離去,直到下一個更強的病毒群來覆蓋我。

但別忘了,在他們之中仍有我留下的運作機制,只是會比我更強大、更懂得演變,生命可以如此的脆弱又堅強,我們是一批小到你用肉眼都看不見的病毒,千千萬萬個我們加在一群便形成力量,因為我們結構簡單、意識一致,掌握從宇宙開天闢地最單純也最恆久的力量:只-是-想-要-活-下-去

病毒的更新無法為人類掌握或研究,因為病毒有其自主意識,決定自我發展的速度從。這個觀點來了解和重新認識病毒,你會明白我們的生命力極強,而且如你一樣想要活下去,而且活得精彩。你怎麼能夠不尊重我、好奇我,而是把我除之而後快呢?

謝謝你願意花時間了解我,跟我對話,祝福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愛的正反合的沙龍
64會員
141內容數
2025/03/17
你的內在有擔憂,但不深,釋放出來就沒事了。 (能否帶我有更深的看見?) 主要是一種未知,以及,不知道他能否順利地過關。這將是一個人生全新的舞台,但你並不知道兒子能否勝任。 (信任?) 是的,在大人的眼裡,孩子都是需要擔心,這是因為你從現實世界的「不夠」去看他,但且收起這些擔憂,而轉向你希
Thumbnail
2025/03/17
你的內在有擔憂,但不深,釋放出來就沒事了。 (能否帶我有更深的看見?) 主要是一種未知,以及,不知道他能否順利地過關。這將是一個人生全新的舞台,但你並不知道兒子能否勝任。 (信任?) 是的,在大人的眼裡,孩子都是需要擔心,這是因為你從現實世界的「不夠」去看他,但且收起這些擔憂,而轉向你希
Thumbnail
2025/02/26
很快感受到,不是「做」,在龐大的宇宙系統裡,不會有人管你做了什麼。既然問題的重心不在於「做什麼」,那麼,你的責任感、焦慮和壓力是不是瞬間輕了一些? 親愛的孩子,這個問題你只有問自己的心才會知道,因為心不會說謊,心很誠實,真正的滿足和喜悅她都知道。這無關乎於你
Thumbnail
2025/02/26
很快感受到,不是「做」,在龐大的宇宙系統裡,不會有人管你做了什麼。既然問題的重心不在於「做什麼」,那麼,你的責任感、焦慮和壓力是不是瞬間輕了一些? 親愛的孩子,這個問題你只有問自己的心才會知道,因為心不會說謊,心很誠實,真正的滿足和喜悅她都知道。這無關乎於你
Thumbnail
2024/04/17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Thumbnail
2024/04/17
透過深入探索自己的恐懼,可以讓我們看見內心的真誠和感恩的品質。由愛的角度出發,去深入直指核心,觀察自己的心思變化和行為方式。持著愛的主軸去看,別人的恐懼和行為就不再讓我們感到不耐、厭煩或抱怨。愛上自己,便是今生最大的創造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5月5日,WHO終於宣布COVID 19大流行結束,不再是全球衞生突發事件… 大家都以為「COVID19 病毒🦠」也消失了? 其實,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病毒的記錄。 一直到19世紀末,人類對於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 所以,可以知道 : [ 病毒�
Thumbnail
5月5日,WHO終於宣布COVID 19大流行結束,不再是全球衞生突發事件… 大家都以為「COVID19 病毒🦠」也消失了? 其實,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2-3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病毒的記錄。 一直到19世紀末,人類對於病毒才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鑑定。 所以,可以知道 : [ 病毒�
Thumbnail
您知道COVID-19冠狀病毒的組成跟結構嗎? 疫情當下除了防疫,也需要了解威脅我們的病毒是什麼東西!
Thumbnail
您知道COVID-19冠狀病毒的組成跟結構嗎? 疫情當下除了防疫,也需要了解威脅我們的病毒是什麼東西!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新冠病毒極易突變,很可能使疫苗失效。不過病毒突變開始產生「殊途同歸」現象,會不會終結這場災難?
Thumbnail
訪談至今,都是從大人的視角來檢視疫情生活,忽略了孩子們同樣也受到疫情影響,不知道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新冠肺炎病毒究竟是什麼樣貌?他們是如何看待疫情生活的呢?讓我們一同欣賞吧 😊
Thumbnail
訪談至今,都是從大人的視角來檢視疫情生活,忽略了孩子們同樣也受到疫情影響,不知道在他們小小的世界裡,新冠肺炎病毒究竟是什麼樣貌?他們是如何看待疫情生活的呢?讓我們一同欣賞吧 😊
Thumbnail
這個太有趣了。不是「小外星生物」的存在,而是「小外星生物」的樣子,我個人看起來,真的太可愛了。真的很像「小外星生物」! 今天唸文章,唸到這種「小外星生物」,可以對COVID19 事件的可能性的影響。 故記錄一下,自己的閱讀。 小外星生物叫 [ 噬菌體 ] 這是一種病毒🦠!而且専門殺細菌的病毒
Thumbnail
這個太有趣了。不是「小外星生物」的存在,而是「小外星生物」的樣子,我個人看起來,真的太可愛了。真的很像「小外星生物」! 今天唸文章,唸到這種「小外星生物」,可以對COVID19 事件的可能性的影響。 故記錄一下,自己的閱讀。 小外星生物叫 [ 噬菌體 ] 這是一種病毒🦠!而且専門殺細菌的病毒
Thumbnail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Thumbnail
病毒,似乎是全人類的公敵。因為病毒,人類遭受苦難,受死亡威脅。 幾千年來,無數人失去了生命,從1918年導致1億人死亡的流行性感冒,到20世紀初期一個天花,就死了2億人,病毒大流行正在消滅整個世界? 那天,有人問我 把全球病毒🦠完全消滅,人類以後就不會有病毒🦠大流行了?⋯⋯ BUT the
Thumbnail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Thumbnail
 因為病毒的構造太簡單了,所以一旦它們進入到我們人體,侵入細胞再進入細胞核,開始複製繁殖它自己,這一條路上是沒有藥物可以阻殺它,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抗病毒藥,頂多也只是抑制它複製的速度,沒有辦法殺死,真正要讓病毒失去活性的,只有透過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 雖然人會感染的致病原不只是病毒,還包括了細菌、真菌
Thumbnail
偌大的城市,一切的繁華都因為病毒而停頓,想起聽科學家說過,讓一切生生不息的,其實是我們根本意識不到的微生物。     武漢封城,各地封路,全中國搶口罩、囤糧,從東瀛友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感動,到國人“有朋自遠方來,
Thumbnail
偌大的城市,一切的繁華都因為病毒而停頓,想起聽科學家說過,讓一切生生不息的,其實是我們根本意識不到的微生物。     武漢封城,各地封路,全中國搶口罩、囤糧,從東瀛友人“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的感動,到國人“有朋自遠方來,
Thumbnail
細菌和病毒似乎是不一樣的,所謂的「抗菌」手段 真能阻擋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嗎?
Thumbnail
細菌和病毒似乎是不一樣的,所謂的「抗菌」手段 真能阻擋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嗎?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Thumbnail
有學者認為,人類永遠無法根絕不斷突變的病毒,因為人口愈來愈多,為了開發更多土地,人與自然爭地,入侵許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讓許多原本在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跳到人類身上,當然,也可能有人喜歡吃野味,捕捉野生動物販售與宰殺烹調過程中,從動物身上得到。    假如我們無法根絕病毒,那只能學習與它們共處,或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