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的相處之道:看見「需求」,欣賞對方另一面 #好家在我在家

更新於 2021/05/3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他平常下班回家都說不出話來,結果上班和同事視訊講三十分鐘侃侃而談是怎樣?」「他在會議中這麼積極,主動跟主管提案、好多點子,平常在家只會癱在沙發上,連叫他洗碗都叫不動,他是故意的嗎?」
 最近因為疫情,許多國內外公司將上班方式改為「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常簡稱WFH),導致眾人在家的時間突然大幅增加。生活方式劇變,家人、伴侶被迫長時間同時、同地相處,一些過去看不到的關係問題浮上檯面,一些過去就常吵的導火線更容易快速引爆。
 讓我們透過釐清工作與家庭的「角色需求」及男女習慣的「處理衝突模式」,來探討如何在長時間相處的狀態下,減少引爆的頻率,理解自己惱怒背後的原因,也理解對方工作時就像換了一個人的原因,進而找到彼此在家工作的相處之道。

Q:在家工作的另一半這麼積極、會聊天,平常在家這麼軟爛是故意惹我嗎?

A:不~對方不是故意的,從「跨角色衝突」理解每個人在「工作VS家庭」需求本來就不同

 工作和家庭之間的衝突,現在才出現嗎?不是的!其實工作和家庭之間的拉扯平衡,是日常的課題,因為這關乎人們對「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期待」。而彼此有時會看不慣對方,也是正常的,因為這一切都來自於工作VS家庭中的「角色需求」本來就不同。
 台灣研究整理並定義工作與家庭衝突,是屬於「跨角色」衝突的一種形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試著把一個人所擁有的能量,想像成一個固定大小的圓餅圖,每個人生活中的每個角色都有各自佔比。由於能量有限,當我們在工作上付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即會壓縮了家庭角色的比例,就可能無法扮演好伴侶角色。
 舉例來說,在工作中必須扮演員工,會有在公司、組織場域中,綜合同事、主管和公司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而在家庭裡,當我們扮演伴侶的角色時,也會被另一半加以要求,成為對方期待的樣子。
  回到前面個人能量的圓餅圖,因為能量有限的個人,面對工作、家庭需求不同或是需求重疊度低,個人內在就會進行拔河比賽,雙方爭奪能量;而衝突本身會帶來壓力,影響人們變得不快樂、討厭現在的狀態,甚至討厭另一半。
但其實,我們需要釐清的是:我們不是真正討厭另一半、另一半也不是故意要惹我,而是來自於彼此在工作與家庭雙角色之間的切換,及各自的需求落差所帶來的衝突。

Q:忽略內心不滿就不會吵架了?是個好方法嗎?

A:憋著不吵反而不好!留意彼此需要的「衝突模式」

 伴侶間處理衝突常常看到一方比較強勢、會主導決定、生活瑣事,另一方也就較為配合退讓,不會有太多意見;或是一方容易表現生氣難過的情緒時,另一方則需要去因應對方的情緒,安慰他、理解他。
 在我國研究指出像上述情境中互補型的互動模式,很多伴侶為了要維持表面和諧,可能出於非自願而做出一些配合,雖然這些互動模式有助於當下解決衝突,但不等於創造平衡,不見得對關係有實質幫助。
 另外,有趣的是不同性別在關係衝突時,態度亦不同。在衝突中,男性較容易選擇退縮的互動模式,而女性則傾向於選擇要求的互動模式,像是女性常會比男性先覺察到關係的問題或是衝突,並會提出改變要求。
 這些都是可以先澄清的盲點,在面對角色衝突時,我們都會期待自己的需求能被滿足,但是也同時要重視另一半的需要,不強迫對方接受所有意見,以平等之姿態來處理角色衝突所帶來的問題。
相關推薦:白癡公主-跟男友吵架,最後總是哭哭?原來跟男生溝通要用這招

在家工作的優勢:看見不一樣的另一半

 看到這裡,可能原本下周要在家工作,都改變心意,想申請回公司上班了吧!其實在家工作對伴侶、家人關係也是有正面影響,而工作和家庭也並非只有衝突。
 前陣子臉書粉專「翻譯: Tony Tsou」分享了推特上討論另一伴在家工作的趣事,有幾則留言讓人印象深刻,像是「我老公原本還在客廳裡晃來晃去,說自己是隻『要去買東西的恐龍』然後過沒五分鐘,他竟然就聽起來超專業地在主持會議。這一切令我感到好困惑」「對!我有一次也是聽到我老公很有耐心地在跟別人鉅細靡遺解釋一件事情,讓我嚇到以為家裡有陌生人闖進來!」
 在家工作能讓我們看見另一半不同的面貌,研究發現工作與家庭互相有優勢,像是當小孩能看見爸媽對事情投入的熱忱、工作態度與做人處事的道理,進而對爸媽產生認同感,即是正面影響。這樣的認同感歷程,也可以類化到親密伴侶和其他家人中,利用彼此在家工作期間,留意另一半的工作樣態,也提供重新了解的機會。
 解決衝突、創造平衡的過程中,工作和家庭的角色互動也能對彼此產生優勢、正面的影響。在家工作,工作與家庭角色同時在一個空間出現,除了好好審視兩個角色的需求與衝突,也有機會看見伴侶在工作上的表現,或許能提升對於另一半的認同感,覺得對方很有能力!
點我看防疫居家相處專區
文/雞湯來楊宜臻
校稿/雞湯來了陳世芃、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賴彥如、張潔如及吳瑞蘭(2011)。工作與家庭跨角色衝突多構面之量表發展。明新學報,37(1),177-191。
陳秉華 、林美珣及李素芬 (2009)。人我關係協調之伴侶諮商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0(3),463-488。
王玉珍(2014)。雙生涯成人工作家庭角色衝突與優勢經驗之探究。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39,151-18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2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雞湯來了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新同事又很誇張,做事都我在做,功勞都她的......約好會議她還大小姐給我忘記,怎麼會遇到這種人啊」 「你知道她是新人還不熟,你就好好教她......」 「啊......我不想聽啦,你就附和我一下有很難嗎?」  究竟,為什麼影片中的男友,覺得自己只是在「說道理」,在女友眼中卻是「幫別人說話
從上述影片我們看到有些爸媽常說: 「聽我的就對了」「我難道不是為你好」「你怎麼整天都在玩」 小孩可能回應:「嗯」「我沒有」「我不要」  這樣話不投機感覺有在溝通,其實是各說各話,正是「溝通不對頻
「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活。我不夠好。」-《靈魂急轉彎》22號靈魂  獲得金球獎「最佳動畫片」及「最佳原創音樂」2大獎的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之一「22號靈魂」一直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在地球生活的火花,甚至在化身為黑色迷途精靈時不斷喃喃自語。
 夜市服飾、飾品店外面的「男友等候區」;戀愛交往的不敗辯論話題「男友到底要不要陪女友逛街」.....「女生逛街失心瘋、男友覺得無聊」好像是人們對於「逛街」這件事的刻板印象。但真的是這樣嗎?  又,每當過年大採買,你家是習慣全家集體出動、一起逛街和互相討論,還是分開逛、分工合作也逛得自由自在?
 很多人說,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時候,就想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空洞......但你知道,兒時的「關係空虛」經驗,跟長大有多愛買的「花費額度」有關係嗎?過年過節、促銷特價的年節,是檢視我們消費行為的好時機之一。讓我們一起回味童年的關係經驗,想想現在的花費行為吧! 用消費補足空虛的關係?消費的「情感性」意義  
 家族聚會,凝聚散落四面八方的家人,許久未見的親戚難免閒話家常幾句。學生時期總被問「讀哪裡?」、「念什麼?」、「考試第幾名?」;出了社會則被問「做什麼工作?」、「薪水如何?」、「幾歲結婚?」、「哪時買房?」、「何時生小孩?」只是,有些閒聊話題常冥冥中使人不悅,彼此間瞬間隔了許多道高牆。為何他人的良善
「今天新同事又很誇張,做事都我在做,功勞都她的......約好會議她還大小姐給我忘記,怎麼會遇到這種人啊」 「你知道她是新人還不熟,你就好好教她......」 「啊......我不想聽啦,你就附和我一下有很難嗎?」  究竟,為什麼影片中的男友,覺得自己只是在「說道理」,在女友眼中卻是「幫別人說話
從上述影片我們看到有些爸媽常說: 「聽我的就對了」「我難道不是為你好」「你怎麼整天都在玩」 小孩可能回應:「嗯」「我沒有」「我不要」  這樣話不投機感覺有在溝通,其實是各說各話,正是「溝通不對頻
「我不夠好,我不值得活。我不夠好。」-《靈魂急轉彎》22號靈魂  獲得金球獎「最佳動畫片」及「最佳原創音樂」2大獎的電影《靈魂急轉彎》中,主角之一「22號靈魂」一直不相信自己能找到在地球生活的火花,甚至在化身為黑色迷途精靈時不斷喃喃自語。
 夜市服飾、飾品店外面的「男友等候區」;戀愛交往的不敗辯論話題「男友到底要不要陪女友逛街」.....「女生逛街失心瘋、男友覺得無聊」好像是人們對於「逛街」這件事的刻板印象。但真的是這樣嗎?  又,每當過年大採買,你家是習慣全家集體出動、一起逛街和互相討論,還是分開逛、分工合作也逛得自由自在?
 很多人說,空虛寂寞覺得冷的時候,就想用購物來填補內心空洞......但你知道,兒時的「關係空虛」經驗,跟長大有多愛買的「花費額度」有關係嗎?過年過節、促銷特價的年節,是檢視我們消費行為的好時機之一。讓我們一起回味童年的關係經驗,想想現在的花費行為吧! 用消費補足空虛的關係?消費的「情感性」意義  
 家族聚會,凝聚散落四面八方的家人,許久未見的親戚難免閒話家常幾句。學生時期總被問「讀哪裡?」、「念什麼?」、「考試第幾名?」;出了社會則被問「做什麼工作?」、「薪水如何?」、「幾歲結婚?」、「哪時買房?」、「何時生小孩?」只是,有些閒聊話題常冥冥中使人不悅,彼此間瞬間隔了許多道高牆。為何他人的良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B寶上班的台北榮總收治大批的新冠肺炎病人,媽媽擔心即便防護再小心,也有可能在無意中被感染,再加上宿舍的公共區域人來人往,也有風險,於是就幫她在社區裡短期租了個房子。  我相信全台大部分家長都會像老婆大人般,那麼地謹慎,畢竟正如政府首長提醒我們的,要把身邊的人都當作確診者來提防,所以能夠不出門就不出門
Thumbnail
這是個訪談過程很過癮的一次工作。總監執業超過30年,看盡臺灣商業風景的改變,但他有兩種思維讓我印象很深刻,但因為主題無關,所以沒寫進稿裡。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B寶上班的台北榮總收治大批的新冠肺炎病人,媽媽擔心即便防護再小心,也有可能在無意中被感染,再加上宿舍的公共區域人來人往,也有風險,於是就幫她在社區裡短期租了個房子。  我相信全台大部分家長都會像老婆大人般,那麼地謹慎,畢竟正如政府首長提醒我們的,要把身邊的人都當作確診者來提防,所以能夠不出門就不出門
Thumbnail
這是個訪談過程很過癮的一次工作。總監執業超過30年,看盡臺灣商業風景的改變,但他有兩種思維讓我印象很深刻,但因為主題無關,所以沒寫進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