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感謝】醫療的進步是無數前人奉獻而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疫情中有什麼值得感謝的事呢?我想到的是公衛體系的進步,而造成的人均壽命延長、並且能好好的被治療這件事吧。
  我還是習慣性地從台灣歷史切入。不過百年以前,西班牙流感的大傳播,讓台灣70幾萬人被感染、2萬多人死亡。我查了一下1915年的人口統計,全島人口約347萬,全島將近五分之一的人感染。
  這還只是日本人統治台灣近20年後,將近代公衛系統引進台灣後才有的結果;早些時代的探險家、調查者或是登島作戰的軍團,皆在這座島上遭受各種怪病的肆虐。看清法戰爭病死人數高於戰死人數即是一例。
  而把時間推得更早,台灣各地也時常記載疫病相關的故事。其中「瘟王信仰」正是過去時代,一般百姓在面對疫情這種看不見的敵人,能夠尋求精神力量的方法。當我們遇到這些故事,是否會想到當今的衛生體系是「演進」過來的,而持著感謝的心情呢?
  想到現在能有一個備有自來水設施、沖水馬桶的家;而我們出門的時候都知道要戴上口罩,並且時常洗淨雙手;生了病可以買藥和看醫生,而不是喝符水的時代……,這無非是歷史的演進,在人類社會中所累積出來的智慧。
  想到這裡,應該也就能放寬心情,用健康的心態去迎接之後的挑戰吧?
惡性感冒流行ノ為作業能率減退ニ付大正八年度引渡數量減額ノ旨,引自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災疫總是無常,在島上的每個人都會體驗到,而我們卻能在不斷的打擊中累積力量。圖為吉野移民村的信仰中心真言宗吉野布教所(今日的慶修院)
台東成功都威部落「霍亂追悼紀念碑」記錄著一段戰後初期的疫情故事,圖引自國家文化記憶庫。
參考與補充資料:
.流感,不只在現在:那場被遺忘的台灣大瘟疫
.臺灣傳染病史中的鼠疫、霍亂與流感(1895-1920)
「1918年起,日本遭遇流感的侵襲,11月8日的《臺灣日日新報》中出現桶棺堆積、火葬場客滿等顯示災情嚴重的報導;至1920年為止,流感的死亡人數便達38萬人,患者有近2千4百萬人。1920年3月16日,日本大藏省專賣局通知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因大藏省專賣局內各煙草工場發生流感,加上淀橋支局工場遭遇火災,導致產能衰退與產量下降,本年度不得不減少供給總督府專賣局的貨量;3月27日,正於日本省親的臺灣總督田健治郎(任期1919至1923年)在日記中記錄其實業家友人林謙吉郎因流感入院的狀況,該友感染流感後轉劇為肺炎,遂入赤十字醫院治療,田健治郎前往醫院探視,並勸告其謹慎靜養,但該友卻於同年8月過世。(圖29,〈田健治郎文書〉,影像號:T0818_01_02-0065;圖30,〈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公文類纂〉,影像號:0010022100000-0275)」
.瘟神「漂白」記——王爺
.洗手的歷史
.防疫要修感謝,心情才會輕鬆
avatar-img
8會員
1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ill L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重新造訪鹿野神社,如同當年一般的安靜。拍完照片後,突然想來找找舊照片,來做個古今比對應該很好玩。   以下是鹿野神社的比對照。雖然鏡頭角度有差,但比對起來還是很有趣。
  上一次石頭營的踏查,旅途中與大冠鷲巧遇了。      一位眼睛很銳利的長輩,指著前方的樹林說:「有大冠鷲!」我找了很久,因為這一片人造林雖種的整齊,但樹枝還是會擋住視線。我變換很多角度,終於在好幾排樹的距離看到他的身影,「天啊,超級巨大」,應該有一隻小型犬的大小吧。   
  這就是石頭營營盤的遺跡了嗎?我想這只有依靠傳說中的觀落陰田調法才會知道了。但這種尋找遺址的過程還真是浪漫啊!
  昨日睡前突然回顧起了自己的戰跡研究歷程。雖然之前有寫一篇文章提過,但這一次又是從不同的面向去回顧,我也在那個跑馬燈裡面重新思考了一番。  
  這是一趟關於我在左鎮挖化石的小記事。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重新造訪鹿野神社,如同當年一般的安靜。拍完照片後,突然想來找找舊照片,來做個古今比對應該很好玩。   以下是鹿野神社的比對照。雖然鏡頭角度有差,但比對起來還是很有趣。
  上一次石頭營的踏查,旅途中與大冠鷲巧遇了。      一位眼睛很銳利的長輩,指著前方的樹林說:「有大冠鷲!」我找了很久,因為這一片人造林雖種的整齊,但樹枝還是會擋住視線。我變換很多角度,終於在好幾排樹的距離看到他的身影,「天啊,超級巨大」,應該有一隻小型犬的大小吧。   
  這就是石頭營營盤的遺跡了嗎?我想這只有依靠傳說中的觀落陰田調法才會知道了。但這種尋找遺址的過程還真是浪漫啊!
  昨日睡前突然回顧起了自己的戰跡研究歷程。雖然之前有寫一篇文章提過,但這一次又是從不同的面向去回顧,我也在那個跑馬燈裡面重新思考了一番。  
  這是一趟關於我在左鎮挖化石的小記事。
在一幅又一幅的畫作間駐足,我透過畫家的筆觸回到過去的台灣島。但每看了一幅,我就感慨了一下,為什麼當年我的美術課沒有介紹過這些畫家讓我知道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台灣「醫療照護」連六年世界第一,為何台灣對民眾的老人福利、健保、社福制度,都如此細心呵護?《集體意識|台灣.南宋》系列,用南宋的集體潛意識、靈魂記憶(阿卡西紀錄)的角度來探討。許多身心靈領域,或研究靈魂學的人相信,傳統中華價值被完整轉化到了台灣,反而不是在中國。台灣成為了龍脈精神的方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最近看到「仁醫」這部日劇,片中大澤隆夫飾演從現代穿越回江戶時代的外科醫師,帥氣破表的他,真的給人印象深刻。古代沒有良好的公共衛生系統,飲水、食物,都容易帶有病菌,也正因為如此在當時爆發了俗稱「虎列剌」的霍亂盛行,不少當時的居民都死於這種霍亂弧菌的感染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讓我們看一下霍亂在〈金匱要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生與死,在這個時候,顯得特別的關鍵!生命很寶貴,每當到了這一刻,就要感謝那些為時間賽跑的醫護人員!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台灣「醫療照護」連六年世界第一,為何台灣對民眾的老人福利、健保、社福制度,都如此細心呵護?《集體意識|台灣.南宋》系列,用南宋的集體潛意識、靈魂記憶(阿卡西紀錄)的角度來探討。許多身心靈領域,或研究靈魂學的人相信,傳統中華價值被完整轉化到了台灣,反而不是在中國。台灣成為了龍脈精神的方舟。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當初那霸共管區是在元月十六封城,今日是二十六,已經過了十天。 小強其實對「流行病學」沒什麼研究,只是依稀記得流感的潛伏期三天,感染力會持續到發病後七天。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幾天只剩下零星新發病者就醫,表示疫情的擴散已經獲得大幅控制,該感染的人都感染過。
Thumbnail
歷史是人群在一空間場所之生活經驗的累積總成,......台灣島上政權更迭,統治者輪番登場或下台,島民以「賺食人」的心態活過一代又一代。尤其一百多年來國家機制力量支配力甚強,「公家」(政府)寫歷史教歷史,不管「人家」(人民)的歷史,或只是偉人person的歷史,不是眾人people的歷史。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肺炎鏈球菌已經在台灣銷聲匿跡二十幾年有了!如今好像死灰復燃了?
Thumbnail
最近看到「仁醫」這部日劇,片中大澤隆夫飾演從現代穿越回江戶時代的外科醫師,帥氣破表的他,真的給人印象深刻。古代沒有良好的公共衛生系統,飲水、食物,都容易帶有病菌,也正因為如此在當時爆發了俗稱「虎列剌」的霍亂盛行,不少當時的居民都死於這種霍亂弧菌的感染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讓我們看一下霍亂在〈金匱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