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平埔族血統嗎?一段身世的追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工作的時候,訪問了一些南台灣部落的原住民族人。同行的夥伴在向受訪者自我介紹時,常常都是以:「我是某某族」作為開頭。當輪到我的時候,則會變成「我是高雄來的」(還好不是被當場稱作白浪)。


  當這個事情經歷多了之後,我才想到很久之前,我曾經有一個想要研究自己身世之謎的衝動。當時學校曾經教過我們,如何使用日治時期戶政資料。我還跑到壽豐戶政事務所去調資料。(這點真的很感謝電子化的普及。)


  在我阿公家,位於屏東恆春。小時候家人開車經過獅子鄉的時候,我總是覺得路邊的排灣族圖騰相當令人熟悉;但位於更南端恆春鎮的阿公家,基本上就是個祭拜太子、王爺;有著宗祠、上面標著原鄉祖籍的漢人聚落。但我記得,我媽常說這邊的人看起來都像原住民。


  我記得有一次大學報告,我認真想研究這個地方到底有沒有原住民血統,我調了日本時代戶政資料、也去認真搜索史料,我只記得我當時的發現是:「我阿公是車城的漢人、阿嬤那邊疑似有平埔血統,因為他住的網紗聚落曾經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就這樣。


  這個疑問就這樣跟著那一份資料塵封著。而最近,開始看公視的《斯卡羅》,我才得知道原來在清代,社寮原來是「半生仔」(原漢混血)的居住地,這時才又激起我想繼續研究下去的心情。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下次有機會回去走走時,我會想訪問當地,並且記錄當地的拜壺信仰的相關內容。


  話鋒一轉,回到問題最初的源頭:「尋找一個身分,有著什麼樣的意涵呢?」


  其實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其實這些年不停地在移動,我發現我的意識變成了:「我是地球人」。而以後,也應該會產生許多不同的想法吧?


  我在我的大學老師那邊看到一段文字:「……從遺傳的角度言,每一個人的生命來自上一代的父母,若僅算十代,那我們的祖先人數就是2的十次方,即1024人……。」真的要追得很遠,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是親戚了。


  我想我目前只是把這件事,當成一個好玩的偵探遊戲而已。


我家的潘姓親戚。有興趣查閱自己身世的朋友,可以去戶政事務所調閱相關資料

我家的潘姓親戚。有興趣查閱自己身世的朋友,可以去戶政事務所調閱相關資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ill Lu的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Will L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5
太極這個符碼的意義:「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似乎就是在講這樣的道理。 而在這個時代,多多在平交道前停看聽,也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呢。
2021/09/15
太極這個符碼的意義:「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似乎就是在講這樣的道理。 而在這個時代,多多在平交道前停看聽,也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呢。
2021/06/21
祝,度過這段時間後,我們都是帶著滿滿的電,迎向下一個階段的挑戰。
Thumbnail
2021/06/21
祝,度過這段時間後,我們都是帶著滿滿的電,迎向下一個階段的挑戰。
Thumbnail
2021/06/16
  這部差不多是我國中時期的日劇,我竟然在十年後才欣賞到。我是因為有人推薦才看的,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追連續劇很麻煩,相較之下看電影輕鬆多了。但沒想到這部戲,可以給我這段時間這麼美好的生命體驗。   
Thumbnail
2021/06/16
  這部差不多是我國中時期的日劇,我竟然在十年後才欣賞到。我是因為有人推薦才看的,因為一直以來都覺得追連續劇很麻煩,相較之下看電影輕鬆多了。但沒想到這部戲,可以給我這段時間這麼美好的生命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前註: 1.我最近那麼在意台語,原來不只是語言,和它承載的文化而已,是我自己要回到本源啊! ■原來不只是台語而已,是回到本源啊! 最近上的心靈課程,課本一直講到回到「本源」,好像電腦在說的,回到初始設定一樣。看了幾個月的課本後,我突然將它跟台語連在一起了,恢復台語,重新學習台文,不只是台語,或是語言
Thumbnail
我是一名文科班的学生,而历史老师说过文科生必须得喜欢历史,就算只是假装的,也得表现出很爱历史的样子。语毕,她交代我们完成一份作业。 “在了解这世界的历史前,先了解自己家里的历史吧。” “问问看阿公阿嬷吧!他们会告诉你的。” 那一刹那,脑内竟生出了一个想法:我阅读课本,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历史,可
Thumbnail
我是一名文科班的学生,而历史老师说过文科生必须得喜欢历史,就算只是假装的,也得表现出很爱历史的样子。语毕,她交代我们完成一份作业。 “在了解这世界的历史前,先了解自己家里的历史吧。” “问问看阿公阿嬷吧!他们会告诉你的。” 那一刹那,脑内竟生出了一个想法:我阅读课本,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历史,可
Thumbnail
在改姓母姓以前,其實對於自己的認同十分搖擺。在上幼稚園以前住在父輩這邊的老家,曾被一些鄉下人罵過「番仔」,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與憤慨,所以後來我有一段時間認同比較偏向媽媽這邊。
Thumbnail
在改姓母姓以前,其實對於自己的認同十分搖擺。在上幼稚園以前住在父輩這邊的老家,曾被一些鄉下人罵過「番仔」,可能覺得有點莫名其妙與憤慨,所以後來我有一段時間認同比較偏向媽媽這邊。
Thumbnail
「爸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是的,世世代代的傳承家一定也換了不少次,回到源頭就是先祖們了,是他們開疆闢土才有後世子孫的綿延,做人豈能忘本呢?尊重各族群的先祖,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衝突有了磨合才有今天豐富多元的我們啊。
Thumbnail
「爸媽在哪裡家就在哪裡」是的,世世代代的傳承家一定也換了不少次,回到源頭就是先祖們了,是他們開疆闢土才有後世子孫的綿延,做人豈能忘本呢?尊重各族群的先祖,就是因為有了他們有了衝突有了磨合才有今天豐富多元的我們啊。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們一直主張原住民的身分和自我認同之所以存在,是為了對抗國家與歷史不正義,而不是獲取資源的工具。從整體資源分配和保護既得利益的角度出發來考慮身分的原住民,他的認同內涵難道不可疑嗎?
Thumbnail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Thumbnail
  我透過大學的學弟取得一份資料:〈恆春地區老祖信仰奉祀實體觀察研析〉,我從那些已被紀錄的拜壺信仰聚落,驚訝的發現一件事:「原來我的阿公與阿嬤所生長的村莊,都是有拜壺信仰、且祭祀「老祖」的,他們有很高的機會是馬卡道族人!」我也把那份戶籍資料拿出來認真地重看一遍,發現阿嬤那邊有「潘」的親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