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中有白 白中有黑

2021/09/1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FB盛行的這個時代,不知你是否偶爾會去「肉搜」一個人?這邊說的不是那種把人家的身家背景挖出來,然後大肆撻伐的一種行徑。而是有時候偶然認識一個人,你會想要先透過一些網路資料先去了解他,看看他們發文、他的想法、他的立場等等。
  我發現在這個時代,可能是因為資訊量實在太大,而我們的腦袋又跟不上這種進化。當遇到一個陌生人的時候,似乎就會透過最上面的幾則貼文、甚至是他的大頭貼樣式,我們似乎會很直覺的「貼標籤」,在現在的網站留言下方很常看到:
  政治方面的有:「817」、「韓粉」、「白粉」、「小粉紅」、「左膠」、「蟑螂」
  人格方面的有:「肥宅」、「媽寶」、「三寶」、「檢舉魔人」、「假文青」、「慣老闆」
  種種,不勝枚舉的批評,大多是負面的。似乎就像中華一番的洛可,被你烙下了「難吃印」那樣。基本看到這個人,你的心裡就會有一種認定他行為的基準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願意往下多看個幾則文章,你也會有不一樣的看法:
  你討厭的政治人物,做著比大多數人都還要有意義的慈善工作。
  你欣賞的音樂人,實則流露出性別意識低下、言行粗暴的一面。
  你覺得不喜歡的藝人,這次講出了一句實在話。
  你喜歡的作家,因為爆出偽造文章而人設崩壞。
  太極這個符碼的意義:「白中有黑、黑中有白」似乎就是在講這樣的道理。
  而在這個時代,多多在平交道前停看聽,也真的是很重要的事呢。
    Will Lu
    Will Lu
    採集島嶼故事的研究者,喜歡在世界的裡與外旅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