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宮裡的魔術師》當疫情與魔術融入了查案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社:皇冠
《迷宮裡的魔術師》
前陣子天橋裡的魔術師》討論度好高喔!——所以本文想談一下《迷宮裡的魔術師》讀後感,會不會轉得很硬(笑)?無雷。

■ 心理建設

迷宮裡的魔術師》是我讀的第 11 本東野圭吾作品,所以事前「心理建設」已經做的很好,什麼意思呢?
首先,東野圭吾是位多產型作家,而且題材、風格丕變。也意味著作品良莠不齊,或者這麼說吧!讀他的作品就好像是你的生日派對,眼前堆砌一座小山,依序把它們拆開。似乎掉進「間歇性變量獎勵」(Intermittent Variable Rewards)的把戲裡,心想這回他又要挑戰什麼新嘗試——最後,總有幾份「禮物」有點尷尬,而你報以不失禮的微笑,繼續往下探。
東野圭吾的作品被改編成影劇無數,也是暢銷榜、借閱榜的常客,很有「票房魅力」。貌似引來推理品味的「文人相輕」現象?論解謎,被批評說不夠 本格;論寫實,被詬病為社會批判不夠深入。
以上是我的事前認知,但我還是很想「拆禮物」啊!因此,小說上架後沒幾天,還是忍不住購入了。

■ 心得:當疫情與魔術融入了查案

Photo by Rhett Wesley on Unsplash
小說中套上新冠肺炎(COVID-19)作為背景,為故事注入一股既視感(親切感?)。而且不是表面功夫,疫情是真正浸入故事裡,衝擊了角色們的生活,對於「查案」也有影響,像是「線上喪禮」的橋段,有點意思。
這次陪我們還原事件原貌的主人公,既不是 加賀恭一郎,也不是 湯川學——既不是警探,也不是科學家——而是一名魔術師,運用這個職業特有的洞察人心、妙手空空與精巧道具,融入在查案過程,不曉得讀者買不買帳?我覺得挺新鮮的。
另一個新鮮的設定,在於這次查案的 CP 變成「叔姪配」,叔姪倆常拌嘴。魔術師自然是指叔叔——神尾武史——充滿社會歷練的年長者,而姪女——真世——給我的感覺挺像是日劇《天才伽利略》裡的內海薰,更「菜」一些,有著同樣迷人的堅持。
關於魔術師的過去,書中著墨不深⋯⋯喔不!應該說完全是個謎。他在海外的那段歲月經歷了哪些?又基於什麼原因返國?還低調經營小酒吧?不知道這些未竟之事,會不會是東野圭吾埋下的一條線,未來的作品,還有機會再看到魔術師登場?

■ 尾聲:像極了名偵探柯南

本書登場的角色不少,真世的同學們就佔了多數。我在閱讀時,一直很擔心有些人變成跑龍套——《正常人》給我的夢靨還記憶猶新——幸好每個人都「各司其職」,各有各的懸疑性,鬆了一口氣。
目前,我還 get 不到這本書的「中心思想」。或許壓根兒沒有想包裝什麼議題在裡面,倒是像極了《名偵探柯南》的升級版/疫情篇/劇場版的味道在——畢竟有魔術師的人設,很適合改編成影劇作品。
對了,犯案的動機不是很能說服我哩!只比「鼻屎大的動機,汪洋般的殺意」再好上一些些。綜合以上所述,《迷宮裡的魔術師》我給中,甚至是中下的主觀評分。
但我還是會繼續「拆禮物」。

謝謝各位看到這邊,隨文附上我的〔讚賞公民 2.0〕〔圍爐〕〔其它平台〕鏈結,歡迎來坐坐、拍拍手 ❤️。
🌱 成為我的讚賞公民 👇
https://liker.land/leo7283/civic 免費獲邀進圍爐

🌱 追蹤【中書神經系統
廣播資訊不漏接/好書金句/書市快訊/心智圖(Mind Map)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MastodonMattersMediu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0.1K會員
628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