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代價--看十三個原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因為臉書廣告不斷地推送,<十三個原因>(Thirteen Reasons Why)這部影集的預告,最終我被激起了好奇心,還有因為飾演第一季女主角漢娜.貝克的女星──Katherine Langford實在太漂亮了,想要一睹這影集所講述的故事。或許是因為文化差異的因素,這部影集在台灣似乎並沒得到太多的迴響。而第一季開播的那年,我正在菲律賓馬尼拉的一間國際學校任教,這部影集幾乎是每位老師、學生們不斷討論的話題。
  影集想要探討的議題層面相當廣泛,從校園槍枝暴力、藥物濫用、家庭教育再到性向認同甚至是警察執法過當和美國邊境移民等等,而這些層面都緊扣著最核心的主題──成長,更明確地說是關於青少年的成長。什麼是成長?成長是一個連續不斷地學習並發現自我的過程,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出許許多多不同的選擇,不管是正確的或是錯誤的,我們都必須學著去承受其所帶來的成果或後果,我們會因此感到困惑茫然、害怕憤怒等負面情緒,我們必須從這些可能會令你感到手足無措、走投無路甚至快要窒息的情緒中找到生命的出口然後存活下去,迎接下一次的選擇。
  有人可以教會我們如何成長嗎?答案是否定的,不論是父母、學校師長或是同儕好友,每個人所經歷的所做的選擇都不一樣,旁人所能做的只能是陪伴和引導,就如同第四季那位耐心地傾聽著克雷的醫生那樣,在我們為了成長而不得不付出慘痛的代價時,給予我們支持、鼓勵,以緩解這些必要之痛。而那些理當給予幫助但卻反將我們拖入了地獄的人,我們更應該引以為鑑。
  影集共有四季,而第一季是我最喜歡的,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女主角的關係。不知道原著小說的作者是否讀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的小說<換取的孩子>,因為當我第一次看這部影集時,發現了太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並不是指劇情和小說的故事內容,而是某些抽象的概念和想要傳達的意義。漢娜.貝克用錄音磁帶向克雷.詹森闡述著自己之所以做出這一個無法挽回的選擇的背後故事時,就像是古義人藉著田龜(二人對於錄音機的戲稱)一步步拼湊出那位選擇以自殺結束自己生命的兒時好友吾良,不論是克雷或是古義人,都是從被遺留下來的生者的角度,去看待這兩位已逝去的人;而漢娜的錄音更是再再體現了大江的小說中不斷提及的法國詩人韓波的一句詩:「然而,沒有任何友愛的援手!我該向誰求助?」那般沉重的悲痛。
  在大江的小說中,也提到關於〝謊言〞所造成的餘波盪漾,被眾多新聞媒體報導那個因為色情醜聞而自殺的吾良,和古義人藉由田龜所拼湊出的吾良,真的是同一個人嗎?而身為知名大導演的吾良,對於自己人生中最後的一番話語是不是也進行了〝創作〞呢?影集的第一季,克雷從漢娜的角度出發,一步步去發掘漢娜想要讓我們了解的真相,然而漢娜是否真如自述那般是個百分之一百的受害者?因而在第二季中越來越多關於真正的漢娜被挖掘出來。或許我們都是有意識地選擇「以謊言為糧」並試著存活下來的人之一。
  《換取的孩子》英文書名翻譯作《the Changeling》,是化用自美國一位繪本作家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的繪本故事《在那遙遠的地方》,故事講述著一位受到父親託付的女孩愛達照顧自己的妹妹,卻不小心被哥布林偷偷地以大冰塊掉包換走了妹妹。雖然在故事的最後,女孩順利地將被換走的妹妹救了回來,但是沒人知曉的是究竟愛達帶回來的是不是那個原本的妹妹,抑或是由哥布林假扮的。在<十三個原因>中,漢娜錄音帶中提到的那十二個牽涉其中的同學,在他們父母或是師長這些照顧者的眼中,在某種意義層面上都像是被哥布林偷換過的孩子,因為漢娜之死而喪失了靈魂中某種重要且深刻的東西,並因此飽受著各種情緒的洗禮,在這之中學習著如何成長。而或許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地和哥布林交換我們靈魂中的這些東西的過程,而每次交換,我們必然獲得些什麼但也不免失去些什麼,沒人可以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那些我們所失去的或得到的,究竟是好是壞,而我們唯一能知道的只有──這就是成長的代價。
  看見板上似乎在第一季之後,就比較少討論了,但覺得這四季的影集都還蠻精彩的。看到克雷和同學們在經歷如此巨變之後,終於能夠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人生的路,真的感到很療癒。可惜的是那幾位再也沒有機會成長的花漾年華的少男少女,雖然他們並不是完全無辜的,但他們仍值得繼續成長!只是──
「死者已矣,忘了吧,就連生者也該置諸腦後;但願你們只把心思傾注在尚未出生的人身上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會員
47內容數
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一些散文隨筆和讀書筆記,以筆會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回憶裡流浪 的其他內容
    成軍至今已經17年的金枝演社,今年推出全新原創劇作《大國民進行曲》,把俗擱有力野台戲搬上國家戲劇的最高殿堂,從今日起一連演出三天,要讓觀眾為金枝演社的金光閃閃台客風格一同瘋狂。
  「阿努尼達!」雖然兩位來自邵族的小朋友,說得有點遲疑,聲音也不大,但這句邵語的謝謝,聽在台下這些拜耳先靈西藥部的叔叔、阿姨們的耳裡,一定倍感溫暖。   
  今天為國學大師錢穆逝世20周年紀念日,上午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的錢穆故居,舉辦一場對大師的追思會,總統馬英九、台北文化局長謝小韞、副市長李永萍,以及許多受到錢穆指導的門生都出席了這場追思會。
   已經連續舉辦八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請到曾獲九座葛萊美獎的爵士大師帕奎多‧德理維拉(Paquito D'Rivera),於8月27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     
   還記得初次閱讀完柯慈的<<等待野蠻人>>,將書本闔上之時,各種鋪天蓋地的思緒襲捲我的腦海,那種久久不能平復的混亂,我試想著要從中理出一些可以透過文字描述的思考卻不可得,桌面上的word文件檔一片空白,開了又關不下數十次,最終我擱置了這個寫作的想法,而這一晃眼,竟過了十年之久。    
  之前,一直很喜歡讀廖玉蕙的散文。近幾年來她的散文集也都有閱讀過,很喜歡她那令人感到很親近的文風,但最近似乎沒看到新的散文集再度面市,覺得有點失落。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關於她父親的<<繁華散盡>>,看了很多次,每次都讓我感到熱淚盈眶。近來因為在教學上遇到的一些事,讓我想起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像我這
    成軍至今已經17年的金枝演社,今年推出全新原創劇作《大國民進行曲》,把俗擱有力野台戲搬上國家戲劇的最高殿堂,從今日起一連演出三天,要讓觀眾為金枝演社的金光閃閃台客風格一同瘋狂。
  「阿努尼達!」雖然兩位來自邵族的小朋友,說得有點遲疑,聲音也不大,但這句邵語的謝謝,聽在台下這些拜耳先靈西藥部的叔叔、阿姨們的耳裡,一定倍感溫暖。   
  今天為國學大師錢穆逝世20周年紀念日,上午在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的錢穆故居,舉辦一場對大師的追思會,總統馬英九、台北文化局長謝小韞、副市長李永萍,以及許多受到錢穆指導的門生都出席了這場追思會。
   已經連續舉辦八年的「兩廳院夏日爵士派對」,今年請到曾獲九座葛萊美獎的爵士大師帕奎多‧德理維拉(Paquito D'Rivera),於8月27日在國家音樂廳演出。     
   還記得初次閱讀完柯慈的<<等待野蠻人>>,將書本闔上之時,各種鋪天蓋地的思緒襲捲我的腦海,那種久久不能平復的混亂,我試想著要從中理出一些可以透過文字描述的思考卻不可得,桌面上的word文件檔一片空白,開了又關不下數十次,最終我擱置了這個寫作的想法,而這一晃眼,竟過了十年之久。    
  之前,一直很喜歡讀廖玉蕙的散文。近幾年來她的散文集也都有閱讀過,很喜歡她那令人感到很親近的文風,但最近似乎沒看到新的散文集再度面市,覺得有點失落。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關於她父親的<<繁華散盡>>,看了很多次,每次都讓我感到熱淚盈眶。近來因為在教學上遇到的一些事,讓我想起了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像我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明天的讀書會寫下筆記 CH1. 凱特 1) 12歲是大人還是小孩?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 2) 父VS女。爸爸的思維是什麼呢?爸爸為什麼「心不在焉」? 3) 媽媽呢?「沒有人可以成為凱特的媽媽。任何活著的人都不能。」柯尼莉亞又是誰呢? . CH2. 飄逸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學生時期經歷被性侵的巨大創傷的林晨曦,雖然努力的長大、就業,卻仍然無法擺脫傷痛帶來的壓力,時不時會產生解離的症狀,面對再次遭受的惡意,他產生了嚴重的解離,在解離的世界中慢慢正視了過去的傷痛,並進一步試著跨越沉重的痛苦,展開全新的第二人生。 近期終於把這部2022年的台劇給補完了,劇情以主角林晨曦(
Thumbnail
幾年前我看了好幾部影集,發現主題都圍繞在青少年、成長的議題。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近期觀賞的類似主題影集,劇集皆圍繞青少年成長面臨的種種困惑和挑戰,以及作者對青少年成長階段所面對情感衝擊的看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女主角情感起伏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恨的動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的感情紛亂,以及對愛情的追問。文章內容豐富,情感豐富,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Thumbnail
探討青少女成長時期的心態變化, 非常適合母女,尤其是華裔一同觀看, 對於華裔女性成長歷程有很有趣的轉化過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為明天的讀書會寫下筆記 CH1. 凱特 1) 12歲是大人還是小孩?為什麼很多青少年作品的主角年齡都是12或13歲? 2) 父VS女。爸爸的思維是什麼呢?爸爸為什麼「心不在焉」? 3) 媽媽呢?「沒有人可以成為凱特的媽媽。任何活著的人都不能。」柯尼莉亞又是誰呢? . CH2. 飄逸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一本精彩的懸疑小說,從三個女性角色的故事出發,發展出盤根錯節的劇情,引導出意想不到的結局,也探討了家庭環境對她們的行為和人生選擇的重大影響。
Thumbnail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Thumbnail
學生時期經歷被性侵的巨大創傷的林晨曦,雖然努力的長大、就業,卻仍然無法擺脫傷痛帶來的壓力,時不時會產生解離的症狀,面對再次遭受的惡意,他產生了嚴重的解離,在解離的世界中慢慢正視了過去的傷痛,並進一步試著跨越沉重的痛苦,展開全新的第二人生。 近期終於把這部2022年的台劇給補完了,劇情以主角林晨曦(
Thumbnail
幾年前我看了好幾部影集,發現主題都圍繞在青少年、成長的議題。這篇文章分享了一些近期觀賞的類似主題影集,劇集皆圍繞青少年成長面臨的種種困惑和挑戰,以及作者對青少年成長階段所面對情感衝擊的看法。
Thumbnail
這是一篇描述女主角情感起伏的文章,充滿了愛與恨的動容。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瞭解到她的感情紛亂,以及對愛情的追問。文章內容豐富,情感豐富,是一篇非常具有感染力的文章。
Thumbnail
探討青少女成長時期的心態變化, 非常適合母女,尤其是華裔一同觀看, 對於華裔女性成長歷程有很有趣的轉化過程。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繼續閱讀《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女主角在探討學生自殺的原因時,也回顧起自己在十七歲那年生無可戀,打算在十七歲的最後一天自殺,可是卻遇見一個人,讓她錯過了自殺的時機,不小心長成了大人。 許多年後她跟母親吵架,母親問她盡了什麼女兒的本份,她差點就脫口而出:「活著。僅僅是在這個不屬於我的人生選擇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