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你的孩子,你願意付出多少?」《誰是被害者2》的核心主旨,也是一切悲劇的開始……(有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0年的電影《告白》中,女老師森口悠子的四歲女兒意外陳屍在學校游泳池中,經過她私下調查,發現兇手是班上的兩位學生。接下來,她開始進行一系列縝密的復仇計畫。計畫中的一部分,是她來到其中一位學生的家中,當著他母親的面,說出他殺害幼童的事實。

看到這裡,我原本以為這位母親會哭著跪在老師面前,祈求她的原諒。沒想到,她竟然萬分憐惜的看著兒子,喃喃自語:「可憐的孩子。」--她口中的孩子,並不是老師的女兒,而是自己鑄下大錯的兒子!

這一幕,應該讓不少觀眾看不下去,很想把這位溺愛兒子的母親從螢幕中抓出來打一頓。如同我們時常在社會新聞上看到的那些在外面闖了禍的孩子,他們的爸媽在第一時間通常不是關心受害者,而是堅稱「我兒子都是被帶壞的。」聽到這句話,總是令網友爆氣。

以前的我,同樣很不諒解這類不負責任的父母。然而,自從當了爸爸,我逐漸體會到:

當子女發生重大事故時,無論是被傷害還是傷害別人,為人父母的在第一時間往往義無反顧的站在孩子這一邊,可置理智、道德、規範於度外,可拿名聲、操守、性命來交換--這種不理性的行為模式,源自於親子間純粹天然的情感,但卻可能走火入魔。

最近在Netflix上架的台劇《誰是被害者2》將這個現象發揮得淋漓盡致--

林景瑞身為資深鑑識官,卻在兒子誤殺同學後,毫不猶豫動用鑑識技術,將兩具屍體布置成情殺後自殺的現場,過程中還狠心的在已經死亡的蕭家穎太陽穴上補上一槍;接著濫用職權在證據上動手腳,並說服方毅任草草結案,為兒子撇清嫌疑--為了兒子,林景瑞拋棄職業操守,還知法犯法,嫁禍給無辜的蕭家穎。

蕭家穎案發生後,鑑識官方毅任本來應該仔細檢查恩師林景瑞在結案報告中的各項證據。碰巧女兒受傷住院,情況危急,方毅任在林景瑞的慫恿下,明知案件有疑點,卻連看都沒看便簽名結案,然後趕往醫院。所幸女兒無大礙,但別人的女兒蕭家穎不但背負殺人罪名,還曝屍荒野--為了女兒,方毅任拋棄了職業操守,錯失了幫蕭家穎平反的機會。

悲傷的母親蕭敏君,本來值得同情,可是在女兒蕭家穎死後,內心的控制欲和恨意扭曲變形,踏上復仇之路。首先,她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將自己整型為法醫薛欣寧;接著,她不只一一布局殘忍殺害共犯(一同出遊的同學),還將死者的器官寄送給他們的家長,甚至為了詐死,殺害一名和此案全無關聯的路人甲頂替自己--為了女兒,蕭敏君完全黑化,成為冷血的殺人魔,且毫無一絲悔意。

平心而論,為了子女做出上述三種行為都是不被容許的。不過,在子女遭逢重大變故時,理智極有可能失守,被情感吞沒。就以我來說,除了自己缺乏蕭敏君的那種犯罪頭腦,不可能復仇到這種地步外,孩子假如受傷住院,對我來說職業操守又算什麼?再說,當孩子鑄下大錯的當下,還沒有其他人發現,要是我擁有和林景瑞一樣的技術、職權和人脈,有很大的機會能夠瞞天過海,我會不會做出跟林景瑞一樣的事呢?我不知道。

當真相大白,一向維護林景瑞的方毅任不得不承認看錯了恩師,他在幻想中質問林景瑞。林景瑞沉默了一會兒,反問方毅任:

為了你的孩子,你願意付出多少?

在我看來,這是全劇最核心的一句話,這三位家長的出發點都是在為孩子付出、都是為孩子好;但他們的好意,卻成為施加在下一個被害者身上的惡意,陷入惡性循環,葬送了一條又一條的生命。

「為了我的孩子,我願意付出多少?」說真的,沒有遇過這些重大變故的我,實在說不準,當然也沒有資格批判這種走火入魔的愛。話又說回來,這三位家長之所以甘願為孩子付出這麼多,有一部分是不是來自於對子女的虧欠(林景瑞和方毅任疏於關心子女、蕭敏君過度控制女兒),因而這麼賣力的彌補呢?

​那麼,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會不會為愛走火入魔,然而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用心經營親子關係,避免未來留下遺憾了。

內容總結
誰是被害者2
5
/5
avatar-img
22.4K會員
604內容數
本名洪俊彥。我從不無照駕駛,卻是體制外的小小無照教師,從小學作文到大學寫作--能教就教,不能教就學,學不會就動手寫,寫到有心得再教…… 喜歡書寫飲食經驗、鬼怪短篇、雜感趣聞、叭啦叭啦……等題材。透過我的作品,你將會走訪教育現場、命案現場以及菜市場。歡迎參觀選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鴻雁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新竹南寮漁港附近的槺榔驛,有一條古輕便車道,上面有載客觀光的小火車行駛,非常適合爸媽帶小小孩同遊。除此之外,這裡附近還有二戰遺留下來的碉堡、戰後興建保存至今的老眷村……等景點。輕鬆愜意的半日遊,迅速瀏覽百年來的槺榔演變史。
5/5槺榔驛古輕便車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到目前為止只去過三個國家。但在國內旅行中,由於把握了「精」與「記」兩個要點,因而當下的感受更加精緻,事後的回顧也更加清晰。
網紅七寶媽和兒子一搭一唱訕笑資源班學生的事件,看似是資源班孩子及他們的父母受到傷害,其實他們母子倆射出去的這枚迴力鏢,最後飛回來不只砸傷七寶媽,還有他的兒子--而且這個孩子的傷勢將無比慘重,恐怕一輩子也擺脫不掉這個傷疤。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5/5劉銘傳隧道
「籤變少了,抽到獎的機率提高,所以要加價。」游否希對玩家說明的加價理由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但只要利用一個非常簡單,數學白痴如我都可以理解的機率概念,就可以戳破這個話術……
周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是知道悔改,《晉書》中指出:「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所以他殺虎斬蛟,是經過深切的自我反省,試圖改過自新。然而,陳桂林去追殺林祿和與香港仔,可不是為了贖罪,而是--想紅!再加上他自知活不久,因此--不怕死!這兩者相加,讓他成為三害中最「惡」的一位。
5/5周處除三害
新竹南寮漁港附近的槺榔驛,有一條古輕便車道,上面有載客觀光的小火車行駛,非常適合爸媽帶小小孩同遊。除此之外,這裡附近還有二戰遺留下來的碉堡、戰後興建保存至今的老眷村……等景點。輕鬆愜意的半日遊,迅速瀏覽百年來的槺榔演變史。
5/5槺榔驛古輕便車
我的旅行經驗不算豐富,到目前為止只去過三個國家。但在國內旅行中,由於把握了「精」與「記」兩個要點,因而當下的感受更加精緻,事後的回顧也更加清晰。
網紅七寶媽和兒子一搭一唱訕笑資源班學生的事件,看似是資源班孩子及他們的父母受到傷害,其實他們母子倆射出去的這枚迴力鏢,最後飛回來不只砸傷七寶媽,還有他的兒子--而且這個孩子的傷勢將無比慘重,恐怕一輩子也擺脫不掉這個傷疤。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5/5劉銘傳隧道
「籤變少了,抽到獎的機率提高,所以要加價。」游否希對玩家說明的加價理由乍看之下似乎合理,但只要利用一個非常簡單,數學白痴如我都可以理解的機率概念,就可以戳破這個話術……
周處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正是知道悔改,《晉書》中指出:「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所以他殺虎斬蛟,是經過深切的自我反省,試圖改過自新。然而,陳桂林去追殺林祿和與香港仔,可不是為了贖罪,而是--想紅!再加上他自知活不久,因此--不怕死!這兩者相加,讓他成為三害中最「惡」的一位。
5/5周處除三害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avatar-avatar
格編⭐桑桑
發佈於桑一下
因應方格主題!我推的台灣戲劇跟台灣電影 🎬 連假時一起追劇追起來~
《黑祭司2:闇黑修女》雖然沿用了《黑祭司》的IP和部分元素,但整體完成度較低,劇情深度和角色塑造不足。就像是iPhone SE,功能齊全卻缺乏高端機型的深度。比起院線,在串流平臺播放可能更加適合。
Netflix 2024年第四季財報亮眼,訂閱用戶和獲利皆大幅提升,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用戶數增加、定價策略優化和廣告營收快速成長。
把想推薦的作品全部擺在一起──替每一部都選個印象色,用色票和顏色名的方式跟大家回顧一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相隔4年正式回歸,首季的主題是藉連環自殺探究尋死背後的理由,繼而帶出人文關懷為想死的人帶來一點希望,第二季的主題是藉連環殺人案的公式套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議題探討,藉陳年舊案的重啟調查與相關人的接連死去,揭開埋藏多年的真相。
Thumbnail
願你得解我迷惑!?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若是為人父母的觀看以下作品時,務必要咬緊牙根,默念三遍,這不過是一齣影視劇!!!然後小心不要砸壞自家3C產品,希望各位強心臟們可以完食整部作品(喂 1.《媽媽別哭》 這是2012年的韓國電影。 女主角在學校被數名男同學強暴,但由於都是未成年,主角媽媽對他們無可奈何,一點辦法也沒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對於殺人犯的了解甚少,更別說連環殺人犯或是極度偏激有心理障礙的人 所以這部戲裡許多要展示心理扭曲的片段其實帶入感或驚悚感是不足的 然而對於母愛或父愛扭曲心態的描繪,那是...刻骨銘心、沒齒難忘 一如第一季的風格,他們用著血腥與令人反胃的畫面刻畫現場的斑駁與不堪 相比所有年長的演員...
Thumbnail
相隔4年正式回歸,首季的主題是藉連環自殺探究尋死背後的理由,繼而帶出人文關懷為想死的人帶來一點希望,第二季的主題是藉連環殺人案的公式套入《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的議題探討,藉陳年舊案的重啟調查與相關人的接連死去,揭開埋藏多年的真相。
Thumbnail
願你得解我迷惑!?
Thumbnail
隨機殺人犯的家屬試圖在輿論指責之下生存、重新開始。 隨機殺人事件的受害者家屬無法走出陰霾,最終導致夫妻間、親子間的關係破裂。 專門替重刑犯辯護的人權律師,因為害家人受到正義魔人死亡威脅,在志業與家庭的衝突中掙扎。
Thumbnail
《雙面女弒親案》,昭顯並非親子關係的危險及脆弱,當然也無關乎疾患或人的先天道德或屬性。那只是一個這方逼迫,那方反抗無能,雙方都被倫理及情感束縛,最終以解放惡意鑄成的悲劇。
Thumbnail
最近又發生了兇殘的虐童事件。為什麼大部分的人會對虐童事件有這麼大的情緒波動?我想因為或多或少,我們都代入了自己童年裡不愉快的經驗。所以聽到這種事件或是看到相關畫面,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孩,會不由自主地把曾經受過的委屈從埋好的地方又挖出來過一遍。 我相信虐童事件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身邊,只是大多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小孩死亡, 小孩造成他人死亡, 哪一個更讓人心碎? 這當然不是數學題,比不出來。 但是,如果小孩是兇手,又自殺, 媽媽的心,不可能還能正常跳動。
Thumbnail
如果是兩個不學好的叛逆孩子互毆造成其中一人往生,社會輿論多半不會在意,因為社會眼光會認為兩個家庭都有問題,無法判斷誰是誰非。甚至會有網友認為,家長不教只好讓社會來教。 如果是品學兼優的孩子被惡少打死,那又是另一種輿論,全台灣都跟著受害者家屬心痛。說穿了,打人跟被打的都只是孩子,是什麼樣的家庭環
Thumbnail
#若是為人父母的觀看以下作品時,務必要咬緊牙根,默念三遍,這不過是一齣影視劇!!!然後小心不要砸壞自家3C產品,希望各位強心臟們可以完食整部作品(喂 1.《媽媽別哭》 這是2012年的韓國電影。 女主角在學校被數名男同學強暴,但由於都是未成年,主角媽媽對他們無可奈何,一點辦法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