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國際認證日、中華民國鐵路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遺產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今天焦點─鐵路在台灣
1887年 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1836~1896),在台北大稻埕主持從台北到基隆蒸汽火車鐵路開工典禮,次年再動工興建從台北至新竹鐵路,3年半後完工通車,是台灣第1條,中國第2條運轉的客運火車,台灣陸路運輸從千百年來的步行、牛車和馬車時代,進入歷史性的空間革命時代,同時走進全球趨勢的現代化潮流中。
台灣鐵路發展與祖國中國大陸具有密不可分的關聯性。靈魂人物劉銘傳雖然出身土匪,但隨著淮軍四處征戰,不僅見多識廣,且極具視野,尤其是在太平天國作亂期間,指揮淮軍在上海作戰時,親眼目睹英國戈登(Charles G. Gordon,1833~1885)的常勝軍,武器精良,戰無不勝,更留下深刻印象,重新踏進仕途出任台灣巡撫後,決定追隨恩師李鴻章在台灣推動現代化運動,最能大顯身手的莫過於興建鐵路。
劉銘傳滿腔熱情決心在台灣推動興建鐵路,但面臨興建經費困難,靈機一動比照李鴻章在上海推動相當成功的「官督民辦」模式自籌資金,但籌資過程極不順利,卻仍硬著頭皮蠻幹到底,造成巨大的財務黑洞,幾乎拖垮台灣財政,工程也面臨重重困難,5年後因涉及基隆煤礦舞弊案被迫掛冠而去時,仍無法見到台灣蒸汽火車通車的歷史性時刻。
繼任台灣巡撫的邵友濂,在向福建省借款彌補劉銘傳留下的財務黑洞後,繼續推動鐵路興建工程,於1891年10月20日主持台北至基隆段通車典禮,1894年1月23日台北至新竹通車,全長106.7公里,運轉17個月後,台灣被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大清帝國割讓給日本,成為日本的第1個殖民地。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當局依照劉銘傳留下的興建鐵路藍圖,往南擴建到高雄,歷經21年施工,於1908年4月20日全線通車,台灣鐵路進入另外一個發展階段。
劉銘傳以「官督民辦」模式興建台灣第1條客運鐵路,百年後被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延用,以BOT的新名詞興建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同樣栽個大跟頭,造成更為巨大的財務黑洞,累積虧損達中央政府年度總預算的28%,歷史再度重演,無情的嘲諷人類何其愚蠢,永遠翻不過歷史教訓的一頁。(延伸閱讀1:火車快飛~台灣鐵路的故事~大清帝國及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延伸閱讀2:火車快飛~台灣鐵路的故事~中華民國統治時期);(延伸閱讀3:火車快飛~台灣南北高速鐵路);(延伸閱讀4:人物台灣~劉銘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29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吳僑生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焦點─伊斯蘭教與佛教的宗教衝突  2012年 中南半島國家緬甸(Myanmar)西部的若開邦(Rakhine),爆發洛興雅族(Rohingya)穆斯林與佛教徒之間種族宗教流血衝突,雙方兩敗俱傷,近2,600棟住宅遭縱火焚毀,超過3萬名失去家園的佛教徒和穆斯林流離失所,至少21人死亡,21人輕重傷
今天焦點─慈禧太后的下場  1928年 中國近代軍閥混戰年代的北洋軍閥孫殿英,假借演習之名率領武裝部隊,以炸藥爆破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乾隆皇帝和他的孫媳婦慈禧太后的陵墓,將陵墓裡的金銀財寶洗劫一空,且將兩人的屍身破壞的面目全非,屍骨無存,兩位生前呼風喚雨的顯赫權貴,身後雙雙莫可奈何的成為大時代洪流
今天焦點─諾曼第登陸  1944年 以美國和英國為主力的同盟國出動15萬多名官兵,橫渡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登陸法國諾曼第(Normandie),展開歷史上最大規模也最成功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扭轉第2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局,開啟納粹德國覆亡,同盟國贏得歐洲戰場勝利的大門。 諾曼第
今天焦點─雷根與找不到生命出口的阿茲海默症  2004年 美國現代史上聲望最高的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1911~2004),因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併發肺炎,病逝美國加州洛杉磯近郊的寓所,享壽93歲。 雷根在年近70高齡時登上全球最有權勢總統大位,格外珍
  今天焦點─共產黨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  1989年 共產黨中國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下令出動包括坦克車在內的武裝部隊,血腥鎮壓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靜坐爭取民主的學生運動,造成慘重死傷,爆發震驚全球並引起高度關注的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也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這場武裝部隊屠殺手無寸鐵平民百姓的
今天焦點─全球重大鐵路車禍  1998年 德國發生死傷慘重的火車大車禍,一列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鐵路,從漢諾威(Hannover)開往漢堡(Hamburg)的高速鐵路,在艾謝德市出軌車廂撞到鐵路旁的混凝土大橋橋柱翻覆,造成98人死亡,超過300人輕重傷。  這是德國自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死傷人數
今天焦點─伊斯蘭教與佛教的宗教衝突  2012年 中南半島國家緬甸(Myanmar)西部的若開邦(Rakhine),爆發洛興雅族(Rohingya)穆斯林與佛教徒之間種族宗教流血衝突,雙方兩敗俱傷,近2,600棟住宅遭縱火焚毀,超過3萬名失去家園的佛教徒和穆斯林流離失所,至少21人死亡,21人輕重傷
今天焦點─慈禧太后的下場  1928年 中國近代軍閥混戰年代的北洋軍閥孫殿英,假借演習之名率領武裝部隊,以炸藥爆破中國末代王朝大清帝國乾隆皇帝和他的孫媳婦慈禧太后的陵墓,將陵墓裡的金銀財寶洗劫一空,且將兩人的屍身破壞的面目全非,屍骨無存,兩位生前呼風喚雨的顯赫權貴,身後雙雙莫可奈何的成為大時代洪流
今天焦點─諾曼第登陸  1944年 以美國和英國為主力的同盟國出動15萬多名官兵,橫渡英吉利海峽(English Channel)登陸法國諾曼第(Normandie),展開歷史上最大規模也最成功的兩棲突擊登陸作戰,扭轉第2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局,開啟納粹德國覆亡,同盟國贏得歐洲戰場勝利的大門。 諾曼第
今天焦點─雷根與找不到生命出口的阿茲海默症  2004年 美國現代史上聲望最高的總統雷根(Ronald Reagan,1911~2004),因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併發肺炎,病逝美國加州洛杉磯近郊的寓所,享壽93歲。 雷根在年近70高齡時登上全球最有權勢總統大位,格外珍
  今天焦點─共產黨中國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  1989年 共產黨中國第2代領導人鄧小平,下令出動包括坦克車在內的武裝部隊,血腥鎮壓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靜坐爭取民主的學生運動,造成慘重死傷,爆發震驚全球並引起高度關注的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也是中國現代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這場武裝部隊屠殺手無寸鐵平民百姓的
今天焦點─全球重大鐵路車禍  1998年 德國發生死傷慘重的火車大車禍,一列時速300公里的高速鐵路,從漢諾威(Hannover)開往漢堡(Hamburg)的高速鐵路,在艾謝德市出軌車廂撞到鐵路旁的混凝土大橋橋柱翻覆,造成98人死亡,超過300人輕重傷。  這是德國自第2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死傷人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麥克阿瑟公路,以紀念美國麥克阿瑟將軍而命名,它是臺灣第一條快速公路,為中山高速公路臺北至基隆段的前身,運用美援款項興築,不僅緩解臺北至基隆交通壅塞的問題,亦有效提升基隆港物資運輸效能。今年適逢通車六十週年,讓我們一同探尋公路的故事,見證臺美友好關係。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林怡
Thumbnail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
Thumbnail
【鐵道文化園區】 一館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早期的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整修後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再利用,目前被譽為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臺灣民主國 甲午戰爭後,大清國欽差大臣李鴻章代表清廷割讓臺灣給大日本帝國。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的決定,在許多臺灣住民中引起不滿,時稱「紳民奔走相告,聚哭於市」,希望清政府改變態度。1895年5月25日,臺灣人民宣佈脫離大清國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原巡撫唐景崧為大總統、劉永福為大將軍、李秉瑞為軍
相信各位讀者都知道近兩週台灣立法院為了國會擴權法案而爭執不休,很多政治法律學者認為在野勢力得不到行政權,便修法將立法權凌駕於其他二權之上,破壞台灣得來不易的民主,那台灣是如何民主化呢?我們先從台灣的歷史講起。 臺灣歷史 在距今約45萬至19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早期,台灣與亞洲大陸連結的陸橋(今澎湖
Thumbnail
麥克阿瑟公路,以紀念美國麥克阿瑟將軍而命名,它是臺灣第一條快速公路,為中山高速公路臺北至基隆段的前身,運用美援款項興築,不僅緩解臺北至基隆交通壅塞的問題,亦有效提升基隆港物資運輸效能。今年適逢通車六十週年,讓我們一同探尋公路的故事,見證臺美友好關係。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林怡
Thumbnail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
Thumbnail
【鐵道文化園區】 一館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早期的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整修後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再利用,目前被譽為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