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歷史關鍵字|劉銘傳鐵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6月9日的這一天,是所謂的「#鐵路節」。鐵路節的訂定,是為了紀念中國的第一條鐵路─唐胥鐵路的開工日,同時也是鐵道之父─George Stephenson的生日。
然而,這些對於台灣人來說相對有點距離,因此,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關鍵字,便是呼應鐵路節的「台灣第一條鐵道」─劉銘傳鐵路。
◆第一條鐵路
光緒13年(1887),劉銘傳接下首任台灣巡撫的工作,力圖將台灣推行現代化,其中最大的指標,便是鋪設了鐵路。
1887年,成立全臺鐵路商務總局負責鐵路業務,以大稻埕為出發點,並於次年完成基隆到台北的路線,1893年11月,雖然劉銘傳已去職,由邵友濂接任,但台北到新竹的區間仍舊完工通車。
當時這條鐵道雖是落成,卻存在著許多問題。撇開後來被日本專家批評的路線與鐵道設計不說,在營運管理與搭乘感受上也不佳。據曾經見證台灣民主國誕生的美國記者禮密臣(James W. Davidson)的記載,有些人只買了二等票卻跑到頭等車廂;有人會帶一堆小雞、小豬以及許多蔬菜豬肉與各種包裹上車;而且車子在走了幾英里後就搖搖晃晃的,車速加快後更為誇張。
◆沿線有哪些車站?
這條最早的鐵路,從基隆起,沿線經過八堵、水返腳(汐止)、南港、錫口(松山)、台北、大橋頭、海山口(新莊)、打類坑(迴龍)、龜崙嶺(龜山)、桃仔園(桃園)、中壢、安平鎮(平鎮)、頭前溪、大湖口、鳳山崎、新竹。
其中台北車站位在大稻埕南側,也就是如今聯合醫院中興院區附近,當時還有著因為大稻埕大拜拜而增加班次,但到過年、中秋,反而會停駛的獨特現象!
◆鐵路大轉彎
甲午戰爭後,日本拿下台灣,同年6月9日,日軍於基隆到台北間試驗火車的運轉;並在14日由總督樺山資紀親自搭車前往台北,沿途卻狀況不斷,被隨同士兵形容這是一條「肺病鐵道」。
到了日本領有台灣三個月後,專業的工程隊也到了基隆,開始探勘替代線路的可能性。最終它們決定放棄台北、基隆間的獅球嶺路段,改走平坦的三坑,並貫通隧道至八堵。至於台北以南的部分,則以台北至桃園間的變化最大。
原本走海山口(新莊)、龜崙嶺(龜山)至桃園這段,因坡道太陡,而改成了如今經板橋走鶯歌到桃園的路線,這也造成沿線聚落的興衰,改變了這些地方的命運。
◆那,這條鐵路還在嗎?
雖然我們如今搭的鐵路大多是在日治時期完工的,但在北部一些地方,仍然能找到劉銘傳鐵路的遺構。如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的「獅球嶺隧道」,就在基隆的安樂區山林間;而走過龜崙嶺那段的鐵道橋,也位在被改為公路的台1甲線沿途幾處陸橋下方。
此外,讓人會大為驚奇的是,現今的捷運中和新蘆線,從大橋頭到迴龍這一段,幾乎就是走原本劉銘傳鐵路的路線呢!(只是變成地下化,不用擔心地勢險峻的問題)
以上,就是這次台灣第一條鐵道的分享。希望大家會喜歡!如果好奇的話,也可以去聽聽敘事圈很早以前的Podcast單集喔!(ep.3)
◆本次的敘事圈關鍵字系列就到這邊,你有什麼想知道的關鍵字嗎?讓我們一起從一組組的關鍵字中,發現台灣,看見世界!

關於敘事圈

看時事、聽故事,就看敘事圈FB→點這裡
美景、美食、生活的每一刻,都在敘事圈IG→點這裡
加入FB社團,一起聽故事!→ 一起聽故事
用耳朵聽故事,敘事圈Podcast在這裡→SoundonApple podcast、KKOBOX、SpotifyFirstory、Mixerbox搜尋「敘事圈」
如果你覺得這個網站很不錯,歡迎贊助,讓我能夠越做越好!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有故事。在此記錄下台灣每個角落的過去、現在,想像可能的未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敘事圈 StoryCircle 的其他內容
昨天我路過有著各式麵包的小舖,忍不住買了好幾款麵包,其中也包含我很喜歡的肉鬆麵包這類的台式麵包。
5/1這天,除了是勞動節,除了是台鐵史上首見的「類火車」替代鐵道運輸外,在台灣交通史上,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南橫公路的全線通車。
受到疫情影響,久未出國的你,是否夢想著能搭上像日本神奈川的江島電鐵列車,享受著電車從蔚藍海岸邊呼嘯而過的風景呢?其實,這樣子海邊的鐵道風景,在台灣也能看見。 這條位在台灣東北角,故事非常悠久的鐵道,沿著北海岸的奇岩與湛藍大海,從礦業小鎮通往黃金山腳。
你吃過「米干」嗎?這個獨特的料理,是傳自於滇緬一帶的美食。在台灣有一個地方,除了可以品嘗到這樣的美味,還能感受截然不同的滇緬文化風情,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文化空間。這裡是桃園的龍岡。
除了阿里山鐵道與太平山蹦蹦車,在台灣各地也有許多曾經使用過,但如今已經廢棄的林業鐵道,靜靜地埋身山林間,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與旅途的驚喜。 本次《敘事圈》Podcast節目,邀請到熱門的旅行Podcast節目《旅行熱炒店》主持人Jerome,由他詳盡的歷史背景介紹與冷門路線分享,帶給我們那些我們所
說到龜山,你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或許會想到龜山島,但對桃園人來說,龜山不是島,而是一個因為很多山,好像沒什麼的地方。 然而,在這次與「桃園回龜山陣線」的總幹事Simon的訪談過後,我才發現,龜山,其實是一個充滿特色,很值得探險的一個所在。
昨天我路過有著各式麵包的小舖,忍不住買了好幾款麵包,其中也包含我很喜歡的肉鬆麵包這類的台式麵包。
5/1這天,除了是勞動節,除了是台鐵史上首見的「類火車」替代鐵道運輸外,在台灣交通史上,也有一個很重要的大事,那就是南橫公路的全線通車。
受到疫情影響,久未出國的你,是否夢想著能搭上像日本神奈川的江島電鐵列車,享受著電車從蔚藍海岸邊呼嘯而過的風景呢?其實,這樣子海邊的鐵道風景,在台灣也能看見。 這條位在台灣東北角,故事非常悠久的鐵道,沿著北海岸的奇岩與湛藍大海,從礦業小鎮通往黃金山腳。
你吃過「米干」嗎?這個獨特的料理,是傳自於滇緬一帶的美食。在台灣有一個地方,除了可以品嘗到這樣的美味,還能感受截然不同的滇緬文化風情,彷彿來到了另一個不一樣的文化空間。這裡是桃園的龍岡。
除了阿里山鐵道與太平山蹦蹦車,在台灣各地也有許多曾經使用過,但如今已經廢棄的林業鐵道,靜靜地埋身山林間,成為一個時代的見證,與旅途的驚喜。 本次《敘事圈》Podcast節目,邀請到熱門的旅行Podcast節目《旅行熱炒店》主持人Jerome,由他詳盡的歷史背景介紹與冷門路線分享,帶給我們那些我們所
說到龜山,你會想到什麼呢?有些人或許會想到龜山島,但對桃園人來說,龜山不是島,而是一個因為很多山,好像沒什麼的地方。 然而,在這次與「桃園回龜山陣線」的總幹事Simon的訪談過後,我才發現,龜山,其實是一個充滿特色,很值得探險的一個所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日本第一條官設鐵道是通車於1872年的新橋橫濱間,不過當時橫濱車站也不在今日的橫濱車站,而是在今日根岸線上的櫻木町車站。五年前時光土場拜訪了這條日本起源鐵道的起點舊新橋停車場鐵道歷史展示室,這次則趁著回台前一晚的空檔來到了櫻木町的商業設施「JR櫻木町ANNEX」,來看當時鐵道開業時期的功勞車。
Thumbnail
麥克阿瑟公路,以紀念美國麥克阿瑟將軍而命名,它是臺灣第一條快速公路,為中山高速公路臺北至基隆段的前身,運用美援款項興築,不僅緩解臺北至基隆交通壅塞的問題,亦有效提升基隆港物資運輸效能。今年適逢通車六十週年,讓我們一同探尋公路的故事,見證臺美友好關係。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林怡
Thumbnail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
Thumbnail
【鐵道文化園區】 一館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早期的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整修後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再利用,目前被譽為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台灣縱貫鐵路於日據時期明治42年(1909年)通車;因路線(山線:竹南→彰化)受地形影響,曲線小、坡度大、隧道長且多、列車牽引噸數與行車率大受影響;大正8年(1919年)爆發「滯貨事件」,因而決定興建海岸線鐵路來疏運
Thumbnail
對現代許多臺灣人而言,臺鐵的環島鐵路網就好像打從出生以來一般的理所當然。但是,過去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與台東之間的鐵路是獨立於環島路網之外的存在,而管理這條鐵路的營運中心就在今日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其前身則可追溯到日本時代的花蓮港鐵道出張所。
Thumbnail
日本第一條官設鐵道是通車於1872年的新橋橫濱間,不過當時橫濱車站也不在今日的橫濱車站,而是在今日根岸線上的櫻木町車站。五年前時光土場拜訪了這條日本起源鐵道的起點舊新橋停車場鐵道歷史展示室,這次則趁著回台前一晚的空檔來到了櫻木町的商業設施「JR櫻木町ANNEX」,來看當時鐵道開業時期的功勞車。
Thumbnail
麥克阿瑟公路,以紀念美國麥克阿瑟將軍而命名,它是臺灣第一條快速公路,為中山高速公路臺北至基隆段的前身,運用美援款項興築,不僅緩解臺北至基隆交通壅塞的問題,亦有效提升基隆港物資運輸效能。今年適逢通車六十週年,讓我們一同探尋公路的故事,見證臺美友好關係。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檔案典藏組科員 林怡
Thumbnail
位於基隆獅球嶺下的一條百年老隧道,見證了台灣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鐵路的催生者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如今,這條隧道以劉銘傳之名重見天日,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隧道內部的燈光設計也頗具藝術價值。
2024.03.27 交通部 為推動舊山線鐵道觀光旅遊,交通部王國材部長今日會同立法委員陳超明、苗栗縣長鍾東錦,並率臺鐵公司杜董事長微及觀光署勘查。 今(27)日現勘舊山線勝興車站、魚藤坪鐵橋及大安溪花樑鋼橋等地,經與苗栗縣政府及臺鐵公司現勘討論,指示臺鐵公司就今日所提舊山線發展策略簡報,先將軌
Thumbnail
  「桃園車站遺址」為清領時期台灣巡撫劉銘傳籌建的第1代車站「桃仔園火車碼頭」(1891)之卵石軌跡,與日治時期西移(桃園車站座像朝北,東往台北、西往新竹)的第2代車站「桃仔園停車場」(1898),及因1908年縱貫線通知後,改為「唐博風」造型(用為阻擋因下雨屋頂留下的污水)的第3代車站「桃
Thumbnail
劉銘傳隧道位於基隆的獅球嶺     清朝雍正年間水師進駐基隆後開始有閩南的漳州人由八里坌(八里)、金包里(金山)、瑪鋉(萬里),沿著北海岸移居到雞籠(基隆),在牛稠港落腳,從事漁業捕撈。在崁仔頂集市成街,是漢人在基隆創建市街的開始。     昔日,獅球嶺是基隆到台北交通必經之處,清朝
Thumbnail
【鐵道文化園區】 一館舊稱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早期的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整修後以多元文化休閒園區的概念再利用,目前被譽為台灣僅存最完整的窄軌鐵道基地遺址。
Thumbnail
「羅東林鐵」為太平山林業時期所興建的一條平地線森林鐵路,從太平山土場到羅東鎮竹林車站,全長36.4公里,沿途設有十座車站,1924年全線通車,以五分車運輸木材,也載送旅客,後因太平山林木禁伐、交通發展及颱風破壞等因素,1979全面停駛,結束56年營運,停駛至今已有45年歷史!(參考導覽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