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讀各種漢武帝的歷史故事,出場率最高的人,不是三大將軍。
也不是主父偃、董仲舒、公孫弘這些大學者。
而是東方朔。
漢武帝跟東方朔,就像清代的乾隆跟紀曉嵐一樣,為人津津樂道。
因為很有趣。
漢書的東方朔傳,洋洋灑灑一大篇。
作者班固表示,東方朔像是個搞笑藝人的背後,其實隱藏著大智慧。
後來街頭巷尾很多各種奇怪的傳言,都掛在東方朔身上……所以班固要好好幫東方朔正名一下。
史記的東方朔就很簡單了。
東方朔是東方的齊國人,在漢武帝即位,召募天下賢才時,來到了長安。
人家都是來考試的,東方先生自己帶了三千竹簡入京……儼然就是一個大文豪,大作家。
漢武帝是個實事求是的皇帝(說得我都膩了),硬是花了兩個月的時間,拜讀完東方先生的大作。
然後決定錄取為郎官,留於侍中。
算是近侍文臣這樣。
東方朔很得劉徹喜歡,但他也有著各式各樣奇怪的行徑。
比方說吃飯一定要外帶:沒有塑膠袋他就用衣服裝。
賞賜給他的縑帛,他一肩挑了就走。
等等這個哪裡怪?其實要對應前面,東方朔自己帶了三千竹簡……當時負責轉交的單位,叫兩個人才勉強可以扛起。
是的,東方先生基本上是個天生神力的讀書人。
他有多麼文武雙全,可以看漢書:「年十三學書,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學擊劍。十六學詩書,誦二十二萬言。十九學孫吳兵法,戰陣之具,鉦鼓之教,亦誦二十二萬言。」
「臣朔年二十二,長九尺三寸,目若懸珠,齒若編貝,勇若孟賁,捷若慶忌,廉若鮑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為天子大臣矣。」
這履歷自傳真是把自己吹上天了。
古時候履歷沒照片,東方朔更不忘寫一下自己有多帥。
而皇上賜給他的錢財,他主要拿來「玩」女人。
東方先生專門娶年輕的妹子,一年之後就休妻再換一個。
當時的人們都說他是狂人。
要狂,也得狂得有本錢是吧?
東方朔真正最狂的部分,就是他有學識有力氣又有魅力,但是他不當大官,只想出一張嘴。
而漢武帝也容許他只出一張嘴。
(偶像啊)
有一次朝議大家就拿這件事公幹他(合理)。
東方先生表示:天子無能,大家才需要各顯神通。
現在天下太平,我們專注自己的修養,等待有需要的時候再登場就好啦。
言下之意就是:天子這麼棒,他都沒要我去幹活了,你們念個屁。
就是一個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史記最後再記他兩條預言成功,就沒了。
事實上我們可以注意幾點:
一,東方朔的年紀跟漢武帝十分接近,約莫大了六歲。
二,東方朔隨侍在漢武帝身邊,算是相當的早。
按漢書說,東方朔其實是曾經上書漢武帝,論富國強兵之術,希望能一展長才的。
東方朔的論點,基本上偏法家。
↑
這是班固整理史料之後的感想。
但其實班固摘錄的《非有先生論》中,則看不出東方朔的法家思想。
非有先生,看上去跟東方朔的處境極為相似。
「非有先生仕於吳,進不稱往古以厲主意,退不能揚君美以顯其功,默默無言者三年矣。」
吳王覺得奇怪,找先生來談談,先生表示:「談何容易。」
非有先生論的中心思想,很符合東方朔一貫的想法:「君明則政清。」
然而,君要能明,首先要遠離奸臣小人,修正其身。
嗯,老實說我真的覺得,硬要幫東方朔定個流派的話,應該是莊子派。
《非有先生論》這樣的寓言故事,配上東方朔死前的遺言:「《詩》云『營營青蠅,止于蕃。愷悌君子,無信讒言。讒言罔極,交亂四國』。願陛下遠巧佞,退讒言。」
十分合拍吧?
從這些簡單的記錄來看東方朔,能下的結論也非常簡單。
東方朔認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讓皇帝清醒明白,行正事,走正道。
要達成這個目標,不是提供給皇帝最好的治國方針。
也不是幫皇帝帶兵打仗。
而是要幫助皇帝「遠小人」。
所以東方朔一直,一直待在漢武帝身邊。
以一個耍嘴皮的寵臣身分,對抗所有可能「誤導」漢武帝的人。
這也許是他在中年以後才產生的想法:
如果不能到其他位置為天下效力,那就在這個位子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東方朔終其一生,扮演著漢武帝身邊的弄臣,當真是應了那句:「貪官奸,清官要更奸。」
「比賽耍嘴皮,討好皇上,我絕對不會也不能輸給你們這些『奸臣』!」
東方朔的卒年未有定論,普遍相信落在太初年間之後。
史記上大概只能看出,必然在元狩三年之後(渾邪王率眾降漢事件),並早於漢武帝之死。
東方朔的死,跟漢武帝堂堂進入昏庸期,中間到底有沒有關聯性?
我們繼續看下去。
-------------------------
光看史記漢書,很難理解東方朔在紅什麼。
但你想,班固之所以要幫東方朔正名,其實就顯示出東方朔這個人,在兩漢之間有另一個形象。
在西漢末年的《洞冥記》裡,東方朔則是一個經常出國的使者。而且他出國不是像張騫那樣,尋求同盟、交易跟進貢的對象。
東方朔雲遊四海,為的是幫漢武帝求取仙藥。
在《洞冥記》中,強調了東方朔對於方術的了解,不管什麼東西,都能被他說得神神道道。
而整本《洞冥記》,其實也就是在講漢武帝對於仙術的追求。
除了東方朔之外,也有不少其他的方術士名列其中。
《洞冥記》的作者郭憲,是兩漢之間的學者。
班固的漢書未記此人,東漢的官修史《東觀漢記》也沒有。
而後漢書則將其分類為「方術士」。
東方朔的定位,其實就牽涉到這個史學家與方術士之爭。
雖然還沒有讀到這裡,我們大概推演一下。
西漢滅,王莽興,劉秀起。這是一段非常混亂的時代,特別是對所謂的「天命」而言。
王莽其實是按照著自古以來的天命興衰說,接受了漢朝的禪讓。
政治正確上是沒有問題的。
但政治管理上卻引發了民怨:這跟秦朝很像。
即使不用研究也知道,東漢必定要幫劉秀打造「神話」,來合理他的逆天改命。
就像劉邦斬白帝啦,天降龍捲風幫他殺出重圍啦……
不要想說讀過幾本書就會唬爛,楚漢相爭的時候我們也說過,「劉邦斬白帝」對於陰陽方術來說,是一個失敗的故事。
簡單點看,說謊高手,那得靠方術士。
而誠實無欺小郎君(自稱),那就是史官了。
實話村跟謊話村的派系鬥爭就對了。
派系鬥爭的核心,不可以看成「討好皇帝」。
而是「掌握權力」。
只是通常討好皇帝就能掌握權力。
《洞冥記》的誕生,非但不會是為了尻洗漢武帝跟東方朔,反而是褒揚讚美。
對於生活在和平盛世的後代人,包括我們在內,批評漢武帝窮兵黷武,民不聊生,是很容易的。
但兩漢之間的人民,其實更會覺得百年前的漢武盛世,是最美好的時代。
最簡單的舉例,叫做希特勒的崛起。
你說現代德國人會覺得什麼日耳曼的驕傲好棒棒嗎?有也是少數。
可是一戰後被打成屎的德國人,對於往日榮光就覺得他媽的超級懷念啊。
《史記》說,漢武帝派出張騫,開啟跟西方的往來,四夷來朝。
《洞冥記》則說,漢武帝派出了方術士,開啟跟西方的往來,四夷來朝。
在方術士東方朔的協助下,漢武帝開創了前所未有的盛世。
言下之意,就是漢光武帝應該也要重用方術士,才能讓大漢再次偉大。
劉秀有沒有這麼做?我看是八成有。
當革命越往農民起義靠攏的時候,消滅領導者是不管用的。
(如果已經發展一段時間,進入真正的組織化之後就管用)
新興的王朝,或者是想要奪取政權的軍閥,也不可能有足夠的財力大灑幣,來消滅他們革命的原因。
最好的招數,仍然是思想控制。當然需要有一些配套。
這個部分你要說唬爛也可以,畢竟史書上通常不顯。
曹操、朱元璋……在傳說中,都進行了宗教上的控制,來讓他們的權力快速穩定下來。劉秀跟他的方術士們,可能也作了一樣的事。
《洞冥記》所提供的,就是一個恢復榮光的願景。
別說希特勒,近的有川普,有韓總,都靠著這種口號來打贏思想上的戰爭。
我不是說《洞冥記》是人手一卷的廣告文宣,那比較像是看了一篇川普的競選文宣,進而窺測他的選戰中心思想。
快到天外天了,拉回來收尾。
在打造恢復榮光的美好願景同時,方術士們不忘推出優秀的方術士代表。
這跟儒家在那邊我們有公孫弘,我們好棒棒一樣。
過去的榮光,由我們協助皇帝完成。
今日的成功,也必然要有我等一席之地。
然後就是每條大街小巷,每個人的嘴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東方朔的故事。
今天幽默滑稽,明天導正君王,後天飛天遁地,韓總都要去當漫威英雄了你說是不是?
班固表示:「翻桌啦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