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不提要了,有興趣自己往前看。
就說司馬相如領了中郎將一職,要往西南置縣。司馬相如蜀郡出身,又滿腹智計,可不會就這樣傻傻的去。他先派了副使者前去通傳,收了禮金。進而讓人前去西南邛莋,向各部落展現大漢朝的誠意。
等他到了蜀郡,天子使節親至公幹,要幫大家收管西南夷的消息早已傳遍。太守跟郡級官吏紛紛出迎,各縣令也派來了精銳的武裝部隊,等候差遣。
要知道,蜀人本來就在「邊疆」,跟域外民族自有交易往來。但彼此法禮不同,或有爭執,也討不了好去。
今天西南夷置縣,見事報官,整個會方便很多。
油水,更是不少。
蜀地的貴人豪族看到司馬相如這樣排場,更是充滿信心。就連原本看不起司馬相如的岳父大人卓王孫,也是一改鄙視,招呼了臨邛富豪們備牛酒歡迎天使。
卓王孫在宴席上更大聲感嘆,可惜女兒沒有早點嫁給司馬相如這個光耀蜀地大英雄,當場宣布把家產分給兒女。
欸,之前只是勉強給個一百萬喔,這次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卓王孫有一兒二女)。
司馬相如早已打通關節,又得到蜀地父老支援,那是一個順風順水,很快地跟邛、莋、冉、駹、斯榆等地部落談妥,收歸國有。
這種事,不是打個嘴砲蓋個印章就結束了。
史書難得寫明了,司馬相如緊接著要做的,就是撤除原本的「邊關」,蓋新的。除此之外,開山闢田,造橋鋪路連通新領地的活兒,也是半點不能少。
工事建築帶來的經濟運動,就這麼如火如荼的在中國大西南展開。
漢武帝收到報告,自然是一個龍心大悅。
不過,史書從來不是YY小說,假如你看得很爽?那一定是有人藏了什麼,移花接木的結果。(三國演義基本就是這樣幹)
我們稍稍微倒帶一些:司馬相如南來,是因為有一些部落要求臣服。而他們的臣服,始自於唐蒙通南中一事。
這事對蜀地的影響,還記得否?
強徵暴斂,巴蜀反抗,司馬相如先前才來宣旨撫慰,但我們也看了,那就是胡說八道把人給繞暈,權宜之計而已。
司馬相如這次來,靠著鄰接的成都臨邛贊助,收納已經談妥的部落,那是順利沒錯。但擴大來看,問題就出來了。
部落A降了漢朝,就說,那個部落B整天欺負我們,違抗大漢朝,現在我認你當乾爹,你不修理他們嗎?
這就是第一個:有人降,有人不降,西南啟動的不只是工程,也是戰爭。
如果今天是跟有錢有沃土的國家打仗兼修牆,只要打贏,那就是越修越強。大家一開始還想,得到西南夷,道路既通,就要發大財了。哪裡知道這條通往天竺的道路,竟是看不到盡頭。
蜀郡,巴郡,更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得不到足夠的報酬,那麼對他們而言,司馬相如也跟唐蒙沒有兩樣。
御狀可以告唐蒙,怎麼不能告司馬相如?
上馬難,下馬更難。
司馬相如在這樣的困境中,又做了一篇文章給漢武帝,我們一樣簡單翻譯一下。
大漢朝,好棒棒,所以有了這次西征。前面得到了不錯的成果,蜀都的大家也是知道的。但那時就有仕紳耆老共二十七人,前來拜訪我。
他們說:「巴蜀三郡為了打通夜郎的道路,已經花了三年還看不到個頭。大家都是又累又窮,現在要再往西開道,我們認為更難。一旦不能完工,到時使者您也會受到牽連。更不要說想接納那些蠻夷,只怕是徒勞無功。我們都是鄉下人,不明事理,有此一說,還請使者見教。」
(這是第一步,先表示通西南夷有問題是巴蜀長老的意見)
我聽了很是訝異,請他們千萬不要這麼謙虛。他們的說話,就是代表著巴蜀地區的人民想法。我急忙而來,沒能跟大家說清楚天子的意向,就在這裡補充一下。
這個世界上,一定先有非凡之人,才能成就非凡的事業。
非凡的人在進行他非凡的操作時,往往會讓我們一般人感到驚懼害怕,甚至反對。可一旦順利完成,一般人又會覺得這真是太棒了。
(第二步,超凡入聖的漢天子,不是凡人的智慧所能理解)
上古的時候,洪水肆虐,人們不斷遷徙躲避。直到大禹出世,行凡人認為不可能的工程,終於讓天下百姓得以安居樂業。
(然後我就睡著了。司馬相如又開始寫那種極其冷僻繁複看起來很厲害的漢字組合文。)
總之呢,聖賢之君上位,是不會因為過去的或是一般人的常識所限制,所以平服天下在所必行。現在是天子急於完成他的使命,即使百姓需要加班加點,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而且皇上也是很辛苦的,不是在那邊爽著等大家幹活。
懷抱憂慮而來的巴蜀長老們,聽了我這番話,紛紛歡喜讚嘆:「啊,漢天子的偉大志向,這正是我們想要聽到的。雖然很辛苦,也請讓我們當先鋒吧。」
OK,這邊結束。
本質上這篇《難蜀父老》,跟之前的檄文立論差不多:這就是重點。所以才能夠讓漢武帝感到,司馬相如已經盡力去讓巴蜀百姓協助工程。
這時要借坡下驢,也不是司馬相如的錯了。
欸對,《漢書》有說,這時候因為對匈奴戰爭取得新的勝利,正在建築「朔方郡」。
面對巴蜀父老的抱怨,漢武帝派儒家代表公孫弘前來視察。
回去公孫弘是全力杯葛西南十餘縣的徒勞無功,不過漢武帝一開始沒當回事。想來多少跟司馬相如這一記「遇強即屈,借花獻佛」有關。
不過你要知道,公孫弘那個老鬼既然能成為當代儒家第一人,假掰的聖賢之力那是縱橫家也招架不來的。
公孫弘後來跟漢武帝開會,都只講開頭,不表示意見,讓漢武帝自行發揮。幾次下來,讓漢武帝感受到儒者的「高深德行」後,公孫弘便慢慢的成為了「國家之師」。
司馬相如,也大約就在這個時候,失去了官職:有人告御狀說,司馬相如在擔任通西南大使時,接受了賄賂。
如果我沒弄錯,司馬遷也是這次通西南的幹部之一。
先不想是不是他告的,他在這件事上沒有幫司馬相如多說甚麼,反而在前面就說了司馬相如有收錢。
基本上應該真的是有啦。
不過,漢武帝除了拔官,也沒有給司馬相如多做什麼懲罰。
幾年後,司馬相如再次默默地回到皇宮。
畢竟對漢武帝而言,這個人最重要的價值,不是什麼開通宣撫西南,就是他寫得一手好文章啊。
說到這裡,你要知道漢武帝算是很能讀書的人。他在招募天下有能之士時,都是親自對策:自己看人家送來的論文,然後批示發問。
司馬相如的文章,老實說我個人看。寫情寫景都很強,但都太OVER。喜歡用繁複冷僻的單字,寫出優美但不難懂的句子。
這很厲害。
比方你看他寫鳥:「藺玄鶴,亂昆雞,遒孔鸞,促鵔鸃,拂翳鳥,捎鳳凰,捷鵷鶵。」
光是看字你就看到一堆各式各樣形貌各異的鳥類有沒有?這就表示出,司馬相如的「書法」也是很強的。更不要說他的OVER,會把你的成就放大十倍。
而且,有一件事司馬遷故意不強調,但很明顯。
司馬相如是個美男子。這在他參加卓王孫宴會時就寫出來了。
《漢司馬相如美人賦》中更說明,司馬相如是像美女那種,並非美髯客男子漢。
在梁王那邊工作時,同為謀士的鄒陽就曾勸諫梁王,司馬相如太過美艷,不是忠心的模樣。
魏晉時人也會拿司馬相如跟阮籍比較,包括文采,包括相貌。
皇宮中有大事,要寫讚美文;要唱歌玩樂,需要人填詞……司馬相如必不缺席。某些資料指出,他就是漢武帝最喜歡的文人。可能更勝東方朔。
就大致補充一下,司馬相如到底有多討漢武帝歡心,跟區區賄賂之罪,傷不了他的根本。
老話,相對的他肯定很討其他人的厭。
這樣的司馬相如回到皇宮,終究沒有變成一個蠱惑皇帝,禍國殃民的寵臣。也是為什麼司馬遷給這個人的評價,不算太差的原因。
我們下回見(對啦還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