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圖是個簡單好用的工具,我自己也很常使用。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會用心智圖來歸納與整理資訊的脈絡,然後再製作為全息圖。為什麼?主要有兩個理由。
① 心智圖是樹狀結構的一種,能呈現的資訊關聯性有限。
看似結構化的形式,很多時候只是將接收到的資訊逐一條列下來,如果完整資訊本身沒有結構化,那麼所呈現出來的只是時間流的脈絡、而不是有結構的資訊脈絡。
若是沒有進一步調整結構,或是使用更合適的圖解方式,像是矩陣圖、文氏圖或流程圖,就不容易看出全貌與資訊點之間的因果關聯、層級順序。關於不同圖解方式的應用,可以參考《
高產出的本事》一書。
② 心智圖是協助思考的工具、但不適合做為表達媒介。
心智圖是屬於個人思考、理解與消化資訊脈絡後的產物,往往自己懂就好了,就像個人筆記一樣;如果要拿到會議討論或做為書面報告使用,並不是一個好的視覺化溝通方式。因為對於觀看者來說,每個人理解與認知到的訊息和順序可能都不一致。
所以,我會將心智圖轉換為全息圖,不僅在視覺上能維持一致性,在訊息傳達上也能提供結構性、層次感與視覺化的優點;此外,全息圖也能涵蓋更多資訊結構,我可以運用圖文、圖表與圖解來精準地呈現出資訊彼此間的關聯性。
將心智圖轉換為全息圖的關鍵在於:如何在最少的元素下,讓人掌握最大的資訊量?
一張心智圖往往涵蓋相當多、甚至是所有的資訊,也可能有多個概念同時存在;但在全息圖中,我們只要清楚地呈現一個核心概念,所有的資訊呈現都是圍繞著這個核心概念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