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長輩不打AZ疫苗,該怎麼勸?(作者:前台大小兒科醫師 胡殿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本文原作者胡殿詮醫師現服務於城林小兒科診所,經本人同意將FB原文轉貼於此)

關於疫苗,最近發現一個令我驚訝的事情:資訊完全不對等!有些在醫生界早已變成常識的事情,結果民眾完全不清楚,仍然被錯誤的媒體資訊帶著跑。結果接種率越來越低,這實在不是件好事。我決定,來寫一篇簡單澄清文好了。

長輩迷思1:「我好怕AZ副作用,想等莫德納或BNT。」

呃,其實啊,
AZ副作用絕對小於莫德納或BNT!而且小超多!
raw-image

上圖選自指揮中心二月的公告,資料來源也列在圖下方,這可是來自WHO的鐵證。基本上,那些嚴重副作用,什麼AZ可能血栓啦、莫德納可能心肌炎啦,長輩通通不用管,因為幾乎都發生在年輕人身上。

那麼,這張圖最重要的資訊是什麼呢?老人如果有慢性病,發燒可能會造成心肺代謝的負荷忽然升高,造成一些慢性病惡化的疑慮。之前世界各國施打的經驗,都已經很清楚:

  1. 老人發燒機會比年輕人低。
  2. 就算要比發燒機率,AZ根本就是BNT或莫德納的一半!!一半!一半!

所以,要是我家長輩,我寧可趕快幫他們打AZ,效果比年輕人好、副作用又比其他牌小,畢竟世界各國也都是這麼建議:老人優先打AZ。

至於,那些「打完疫苗猝死」的新聞呢?好像很可怕耶?嗯,相信長輩們這麼熟知世故,應該不會輕易被媒體騙了。目前做了26例解剖,沒有一例證實相關,就是巧合而已。難道,打完疫苗吃東西嗆到,也要怪在疫苗頭上?

長輩迷思2:「AZ效果差耶,莫德納和BNT比較好啦。」

呃,其實啊,這種說法應該是錯的!
已經有資料證實,AZ效果跟BNT一樣好,而且若只打一劑,可能更好!!更好!更好!

下圖選自Nature Medicine今年六月的paper。簡單說呢,就是英國這個國家不太爽:之前各家疫苗進行三期實驗,時間、地點、遇到的變種病毒都不一樣,那把這些實驗結果拿來直接比較,真的沒問題嗎?想想看,夏天實驗可以跟冬天比嗎?原種病毒可以跟變種比嗎?

於是英國發狠,做了一個前所未見的研究。這個研究超重要、在醫生界已經廣為流傳,但我挺訝異其實大眾不知道。簡單來說,英國在同期同地同族群,分成兩組:一組打AZ,一組打BNT,然後捉對比較,看哪個好。這張圖的每個綠圈裡,上面AZ、下面BNT,然後看不同時間,黑點越左邊越好。你分得出來,哪個比較左、哪個比較右嗎?分不出來!結論就是:AZ跟BNT一樣有效!

raw-image

如果長輩們還不相信,下面引用自「臨床筆記」臉書專頁,是台大醫院記者會黃立民教授的發表:

如果只打一劑疫苗,保護效果多少?

  1. 輝瑞/BNT一劑:52%。
  2. 莫德納一劑:69.5%。
  3. AZ一劑: 76%!!!

以現在台灣疫苗供貨情形,您確定打得到第二劑?這樣的話,要不要搶一個「效果最好的第一劑」來用用?

長輩迷思3:「我有慢性病,年紀又大,我不能打疫苗啦,我相信不會這麼衰得到新冠肺炎的。」

呃,其實啊,
新冠肺炎死亡率第一相關的就是年齡,年齡越大死亡率越高。
然後,有慢性病的老人死亡率就更高、更該打疫苗。

疫苗對新冠肺炎的保護力,自然是不用說了。沒打疫苗,就是完全沒保護力,一旦不小心染上,老人有極高機率發生重症、甚至不幸身故。台灣死亡率目前一直徘徊在4%左右,目前還看不見下降趨勢。

就算僥倖逃過一劫,有件事情恐怕新聞都沒提:多少患者即使康復後,仍然被「終生吃不到食物味道」、「肺纖維化一直喘和胸痛」所困擾。想像一下,你吃火鍋像喝水,你吃鹹酥雞像嚼蠟,這種人生好過嗎?打了疫苗,不能保證您絕不會得病,但至少這些併發症、後遺症,全部都大幅消失。

下圖是各國最近的疫情死亡數目,令人吃驚的是:即使最近delta印度變種在各國肆虐,死亡數仍然一直靜悄悄、完全沒有爬起來,看看AZ大宗的英國,那個曲線被壓到多低。這暗示一件事:打疫苗後,就算碰到新冠肺炎,大概就變成個感冒了。

raw-image


長輩迷思4:「都不打可以嗎?我不要出門就好,全國繼續封鎖我就安全啦。」

呃,其實啊,
您就算不為自己想,也該為您的兒女事業著想,該為您的金孫 著想。因為您不打疫苗的話,台灣一定會有第二波疫情,您小孩的事業學業可能都得停擺。

最近有個荒謬可笑的論調:如果長輩都待在家、足不出戶、絕對不碰任何人,就可以免於新冠肺炎的威脅了。呃,我是不知道您可以關多久啦,但恐怕再怎麼封鎖,您還是得上街買東西,而光是這件事情,絕對就可能染病(看看那些染疫足跡,全聯和市場佔了多少)。況且,再怎麼嚴格的封城、禁閉,總會面臨重新解封的一天,然後解封後不久、第二波疫情就會再起,而且當它捲土重來的時候,絕對比第一波更猛、更慘、更久。下圖就是香港的疫情曲線,第二波比第一波慘,第三波比第二波又更慘。他們後來怎麼避免第四波?答案跟你想的一樣:打疫苗。疫苗絕對是唯一的解藥,這在英國、法國、西班牙、新加坡、韓國,全部都是這樣,台灣沒有理由例外。

raw-image

另外,很多長輩們都有孩子吧?您的孩子應該跟我同輩吧?他們從事什麼行業呢?最近他們的生意好嗎?我不知道您怎麼樣,但我一堆同輩好友,健身教練、餐廳老闆、領隊導遊、服務娛樂業,最近全都苦於「準封城」,每天閒閒在家沒事幹、排隊跟銀行申請紓困,渴求能趕快回去上班、才有錢養家繳貸款。兒童更慘,不能上課、不能上補習班,開學遙遙無期。他們唯一的出路是「解封」,而且解封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家都打疫苗」,但就因為您不想打、卡住接種率,他們的事業和學業全都繼續停擺。請問您忍心嗎?

再提提您的金孫:12歲以下的兒童沒有任何疫苗通過許可,全世界都是這樣。兒童就是沒疫苗可打,毫無保護力的一群人。請問您現在不打疫苗,您敢回去抱孫子嗎?如果您不小心染疫、結果把可怕的新冠肺炎、傳給幼小可愛的金孫……請問您忍心嗎?(這絕不是危言聳聽,多少家戶感染圖就都是這樣)

長輩迷思5:「可是聽說混打比較好耶?而且好多政治人物都在電視上說,不要打AZ耶?」


呃,混打是另外一個議題,目前證據不足、不知好壞。但就算,您真的考慮混打,那先打AZ是您唯一的選項,因為先打BNT或莫德納,之後就不能混打其他牌子了。反倒是,您可先打AZ,之後再補打莫德納或BNT,似乎有初步研究覺得,這樣比兩劑同牌還好,但這還有待證實。

至於,好多名人都說別打AZ耶?這直接看下圖好了。這裡面有些人,比您還有錢還有權勢。這裡面也有些人,即使到現在還一直在唱衰AZ。但他們身體很誠實,早就都想盡辦法、鑽天摩地,去提早搶了AZ疫苗來打。

那,請問......您還在等什麼呢?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雅淳-avatar-img
2021/07/13
謝謝分享
謝謝
蔡伯鑫-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7/02
(代貼胡醫師的回覆) 可以參考這張圖 https://imgur.com/a/Wolu25N 1.防護力本來就會隨時間而變動 2.目前的確認為,兩劑AZ相隔時間10~12週以上較好 3.重症保護力才是重點,而兩劑的重症保護力比一劑好
甘凝恩-avatar-img
2021/07/02
同樣是黃立民所說:「接種兩劑AZ疫苗間隔小於6周,保護效果55%;6~8周保護效果59%;9~11周保護效果63%;12周以上保護效果81%」,如果打一劑AZ就能達到76%,那麼打第二劑的效果並不顯著?
avatar-img
《空橋上的少年》蔡伯鑫的沙龍
63會員
62內容數
這部小說來自一位精神科醫師之筆,描繪一名懼學的十七歲少年,在日間病房裡勇敢跨越恐懼的生命之旅;以及另一名年輕醫師,奔逃至拉達克一路追尋心中渴望的過程。雙線緊密交織,共同探問成長與自我認同的種種困境。
2023/05/26
因為這幾天幾個事件,感慨年輕世代以自由為名而走向虛無的人,或者,是那些正這麼樣感受的年輕世代,請你聽聽剛好也在前幾天正式發行的草東沒有派對的新專輯:《瓦合》。 我必須說,這張專輯本質上就是一張自殺遺族的專輯。 「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草東2016年的首張專輯結束在這句歌詞。有太多人說過…
Thumbnail
2023/05/26
因為這幾天幾個事件,感慨年輕世代以自由為名而走向虛無的人,或者,是那些正這麼樣感受的年輕世代,請你聽聽剛好也在前幾天正式發行的草東沒有派對的新專輯:《瓦合》。 我必須說,這張專輯本質上就是一張自殺遺族的專輯。 「殺了它/順便殺了我/拜託你了」,草東2016年的首張專輯結束在這句歌詞。有太多人說過…
Thumbnail
2023/01/01
一次講座能帶來的是什麼?一門課能讓學生帶走的又是什麼?上週三我受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台大陳重仁教授開設的「醫學與文學」課程,進行兩小時的講座。這是一門通識課,學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不是醫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文學院,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及得知我是這學期唯二的客座講師,前一位是平路) …
Thumbnail
2023/01/01
一次講座能帶來的是什麼?一門課能讓學生帶走的又是什麼?上週三我受邀以客座講師的身份,在台大陳重仁教授開設的「醫學與文學」課程,進行兩小時的講座。這是一門通識課,學生的背景都不一樣,不是醫學生,也不一定來自文學院,從大一到大四不等。在這樣的前提下(以及得知我是這學期唯二的客座講師,前一位是平路) …
Thumbnail
2022/12/02
「等你準備活過來,最後一格就會填上。」 ——《靈魂急轉彎(Soul)》 * 隔了一段時間,終於有空稍微整理上上週五那個夜晚的心得。 那是由科裡學弟陳建鴻醫師主辦、我負責插花說說話的一場電影討論會,就辦在醫院後方的瀞咖啡。不大的空間裡擠進三十多人,大部分是醫生或醫學生。然後,我是現場最資深的那一位…
Thumbnail
2022/12/02
「等你準備活過來,最後一格就會填上。」 ——《靈魂急轉彎(Soul)》 * 隔了一段時間,終於有空稍微整理上上週五那個夜晚的心得。 那是由科裡學弟陳建鴻醫師主辦、我負責插花說說話的一場電影討論會,就辦在醫院後方的瀞咖啡。不大的空間裡擠進三十多人,大部分是醫生或醫學生。然後,我是現場最資深的那一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最無辜的是沒有疫苗可打的小孩,只能靠身邊大人的免疫力來「順便」保護。
Thumbnail
最無辜的是沒有疫苗可打的小孩,只能靠身邊大人的免疫力來「順便」保護。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單純因為對於前陣子新聞媒體「疫苗的新聞的設定與框架」不認同,相信身為理性閱聽眾的你/妳也是感同身受的。 電視新聞對於疫苗死亡日以繼夜的報導,某種程度上已引起閱聽人恐慌,而不諱言,我自身、周遭親友也不免因新聞各種重複、誇示性闡述而徒增擔憂。           
Thumbnail
寫下這篇文章,單純因為對於前陣子新聞媒體「疫苗的新聞的設定與框架」不認同,相信身為理性閱聽眾的你/妳也是感同身受的。 電視新聞對於疫苗死亡日以繼夜的報導,某種程度上已引起閱聽人恐慌,而不諱言,我自身、周遭親友也不免因新聞各種重複、誇示性闡述而徒增擔憂。           
Thumbnail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就認為,疫苗接種後猝死的關鍵「不在高齡,而是衰弱和失能」。挪威醫療當局的專家則建議,為極度衰弱的病人接種疫苗之前,醫師應該先進行完整的評估。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建議:「對於長者要施打疫苗,應該回歸到熟悉病患的醫生來做,醫生照顧長者病患多年,對於長者的身體狀況其實最
Thumbnail
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醫師就認為,疫苗接種後猝死的關鍵「不在高齡,而是衰弱和失能」。挪威醫療當局的專家則建議,為極度衰弱的病人接種疫苗之前,醫師應該先進行完整的評估。 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也建議:「對於長者要施打疫苗,應該回歸到熟悉病患的醫生來做,醫生照顧長者病患多年,對於長者的身體狀況其實最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展望理論」確認為人類對「損失」(如死亡)是非理性的敏感─即「損失厭惡性」,所以即使面臨巨大的機率差異,卻會因為微小的死亡機率,即使是十萬分之一,也會冒高風險拒打。臺灣指揮中心宣佈暫緩打疫苗,也算是順應民意之舉。
Thumbnail
作者:陳華夫 「展望理論」確認為人類對「損失」(如死亡)是非理性的敏感─即「損失厭惡性」,所以即使面臨巨大的機率差異,卻會因為微小的死亡機率,即使是十萬分之一,也會冒高風險拒打。臺灣指揮中心宣佈暫緩打疫苗,也算是順應民意之舉。
Thumbnail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
Thumbnail
編輯部 #新冠疫苗接種監測 #疫苗溝通 #罕見副作用 台灣新冠疫苗接種政策忙亂中前進,疫苗遲疑、接種順位、安全性監測等等議題,擠在三個月間攪動社會關注力,也影響民眾對於疫苗的信心。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雷文玫副教授日前在報導者刊載好文一篇〈疫苗怎麼排序才符合全體利益?英美不只機制透明,還有提出證據取信於
Thumbnail
目前台灣共採購了三款新冠肺炎疫苗,分別為 AZ/牛津、BNT/輝瑞、莫德納。 3 款疫苗的適用接種年齡為 16 歲或 18 歲以上,接種劑次都是 2 劑。在台灣疫情警戒升級下,到底要不要施打?要去哪裡申請?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副作用又有哪些?今天咖編一次幫大家解惑!
Thumbnail
目前台灣共採購了三款新冠肺炎疫苗,分別為 AZ/牛津、BNT/輝瑞、莫德納。 3 款疫苗的適用接種年齡為 16 歲或 18 歲以上,接種劑次都是 2 劑。在台灣疫情警戒升級下,到底要不要施打?要去哪裡申請?施打前、後該注意什麼?副作用又有哪些?今天咖編一次幫大家解惑!
Thumbnail
黃瑽寧醫師X柳子駿牧師~雙師相遇特別企劃!防新冠肺炎,到底要不要打AZ疫苗?│ 今天不講理SP【今天五四三】點評:黃瑽寧醫師的比喻「第一劑AZ+第二劑莫德納=被卡車撞兩次」太精闢!14日新增本土案例29例(聯合新聞網),台灣南北部皆傳確診案例,人心惶惶。指揮中心按照慣例,在下午召開記者會直播
Thumbnail
黃瑽寧醫師X柳子駿牧師~雙師相遇特別企劃!防新冠肺炎,到底要不要打AZ疫苗?│ 今天不講理SP【今天五四三】點評:黃瑽寧醫師的比喻「第一劑AZ+第二劑莫德納=被卡車撞兩次」太精闢!14日新增本土案例29例(聯合新聞網),台灣南北部皆傳確診案例,人心惶惶。指揮中心按照慣例,在下午召開記者會直播
Thumbnail
今天在打疫苗時,旁邊的路人說韓國研究 AZ 也有 86% 的防護力,我馬上去查新聞,然後發現這個結果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可能是樣本偏差導致的差異... 「有去打疫苗,也有防疫觀念、落實防疫措施,以致確診率低」,結果說是因為打疫苗降低確診率,這就不一定了,也有可能是落實防疫措施以致確診率低。
Thumbnail
今天在打疫苗時,旁邊的路人說韓國研究 AZ 也有 86% 的防護力,我馬上去查新聞,然後發現這個結果有一些疑惑的地方... 可能是樣本偏差導致的差異... 「有去打疫苗,也有防疫觀念、落實防疫措施,以致確診率低」,結果說是因為打疫苗降低確診率,這就不一定了,也有可能是落實防疫措施以致確診率低。
Thumbnail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世級死亡傳染病 美國CDC決定,只要「疫苗接種有50%有效率」,就允美國政府可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臨床實驗 在做臨床實驗,我們做到的 都是在完美假設下,可控範圍下所得做出來的實驗結果 例如,我們在做臨床實驗,要排除有慢性病患者,太老、太幼小的患者.患者..這些就是「可控環境」.
Thumbnail
當時為了解決這個世級死亡傳染病 美國CDC決定,只要「疫苗接種有50%有效率」,就允美國政府可以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臨床實驗 在做臨床實驗,我們做到的 都是在完美假設下,可控範圍下所得做出來的實驗結果 例如,我們在做臨床實驗,要排除有慢性病患者,太老、太幼小的患者.患者..這些就是「可控環境」.
Thumbnail
韓國流感疫苗死亡事,短短一周增加了13位,最近一直都在增加中。這是韓國政府予的公費疫苗接種。死亡的,幾乎都是大於65歲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們,幾乎都有慢性疾病史。只是死亡案例增加太快,太多了,更何況至今每件的死亡,是不是因為流感疫苗接種有關,解剖相驗結果至今未見有具體相關的因果關係,在真相未大白之前
Thumbnail
韓國流感疫苗死亡事,短短一周增加了13位,最近一直都在增加中。這是韓國政府予的公費疫苗接種。死亡的,幾乎都是大於65歲的老人家。這些老人們,幾乎都有慢性疾病史。只是死亡案例增加太快,太多了,更何況至今每件的死亡,是不是因為流感疫苗接種有關,解剖相驗結果至今未見有具體相關的因果關係,在真相未大白之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