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新聞那樣報我不敢打疫苗 聊聊媒體對疫苗議題影響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篇文章已是約莫兩周前寫下的,作為此平台地一篇發表的文章。
可喜可賀疫情至此已逐漸明朗🌞,疫苗率覆蓋率提升、死亡率也較前期低許多!會想分享這篇文章,單純因為前陣子非常不認同新聞媒體某部分對於「疫苗新聞的設定與框架」,相信身為理性閱聽眾的你/妳也是感同身受的。
若有興趣不妨看看我六月初在獨立評論@天下的投書:【投書】身為閱聽人我想說,疫情下的資訊生態讓人好累……同樣對於疫情動盪時刻新聞媒體的議題操作做了些評析與建議。

全台疫苗覆蓋率至7/22日已接近25%,但現階段依舊有許多民眾因副作用考量,選擇延遲或暫時拒打,盼等待國產高端或是莫德納疫苗等。
今天想分享,對於疫苗施打近一個月以來,電視媒體、大眾媒體對於疫苗議題設定與報導一些看法。起因部分來自於我的家人,首批開放年長者施打時,基於當時疫情仍未趨緩,我們晚輩非常鼓勵奶奶施打疫苗,沒想到她卻表示:「電視新聞都說打那個會口吐白沫死掉,打疫苗很多人死掉。我不敢。」身為晚輩,除了尊重他們的決定之外,也盡己所能和他們分析,那些新聞較少談論的平衡資訊,包括疫苗近況、施打與否優劣以及疫苗的死亡率其實沒有想像中高。
如下圖,衛福部統計至7/22施打AZ與莫德納疫苗出現不良反應事件通報資料中,計算可知,全台施打300多萬劑AZ疫苗後死亡個案至統計日為429件,死亡率約為0.000134,其實是沒有想像中高的。而莫德納疫苗施打後不良反應與死亡率則更低。
其實,聽到長輩對於施打疫苗的回覆與恐懼,著實讓我震驚,原來電視新聞日以繼夜報導,在某種程度上已引起了閱聽人恐慌,會特舉電視新聞是因為長輩多以電視媒體接收新資訊居多,而不諱言,我自身、周遭親友也不免因新聞各種重複、誇示性闡述而徒增擔憂。
當然,新聞媒體報導疫苗施打狀況、致死率、死因是有其必要性的,不僅能有效監督政府在疫苗議題上政策與作為,也確實提供大眾對於實情的了解與權利。這篇文章希望討論的是,過度報導而未落實平衡報導以及過分描述兩件事情。

| 缺乏平衡報導 大眾媒體對於疫苗議題設定應更有責任心

這些日子以來,太多關於疫苗的死亡個案因媒體驚悚的描述、反覆再製而令人心生惶恐,特別是電視媒體與大眾媒體。倘若媒體詳查疫苗死亡個案加以報導,是基於公開實情義務,那麼是否也應該產製更多平衡報導,如疫苗施打與否優劣、致死率情況等等,來補足閱聽眾對於疫苗「知」的權利呢?
以下搜尋了幾則大眾媒體對於疫苗死亡個案的新聞報導與新聞截圖:
(皆為設有新聞台之媒體/粗體部份是我認為過於刻意、引起不適感的文字敘述)

新聞截圖部分:
(截至TVBS、EBC、年代新聞、三立新聞 各官方Youtube)
截至TVBS、EBC東森新聞、年代新聞、三立新聞 各官方Youtube其中,各家新聞媒體分別用:來不及慶生、喊救命、早就勸別打等意象下新聞標,個人認為過度陳述。
上述關於疫苗死亡相關報導僅是非常小的一部分。
不難預見,主流媒體慣用誇飾、聳動的形容與文字來框架疫苗死亡新聞:猝死、口吐白沫、大體飄異味、家屬自責等(並且加上驚嘆號)。更重要的是,仔細詳讀報導內文,多數案例其實尚未釐清死因,但新聞標題唯恐天下不亂的形容!是多麼容易讓人誤解、驚恐。再者,有多少閱聽人會篇篇確認、詳讀內容理解個案情況或者尚未釐清死因呢?
而上述情形,也容易發生在電視新聞,一條條疫苗死亡標題鮮明、駭人的印在螢幕上,記者只在報導最後5秒說了一句:死因待釐清,就留下恐慌不已的觀眾離去。進而從上述幾篇報導觀察,鮮少新聞會在同篇新聞中提供疫苗相關的參考數字、比率、相對安全性等,而相關獨立的平衡報導也偏少。

| 資訊落差 長者與弱勢族群更容易被單一資訊框架


其實不僅是長者,相信身處偏遠地區、社會中弱勢的人們也可能面臨資訊不完整情況,甚至掉出社會安全網之外。
對於許多長輩、偏鄉家庭、街友等,電視與報紙或許是最主要接收資訊的媒介,長者們多數不太會使用電腦、網路、手機,更遑論查核,而偏鄉或者弱勢族群也面臨數位落差困境,缺乏查證、搜尋更全觀的疫苗資訊。以自身家中奶奶為例,80歲的她不會使用網路也沒有智慧型手機,所有疫苗消息只透過電視媒體獲得。
電視媒體、紙媒對於大眾影響力之大,尤其是那些與科技世代脫離的群眾,他們原就處於資訊弱勢一方,若一昧接收疫苗副作用大、造成死亡的過度報導, 將影響其對於疫苗的態度。此時,身為晚輩的我們、他者試圖鼓勵他們做疫苗施打、分析疫苗之優劣時,可能會造成認知不和諧(Cognitive dissonance)情況,認知失調在心理學上意旨:人們對於對立訊息產生心理上的矛盾,嚴重可能導致他們對於疫苗認知的扭曲與逃避理解,加劇恐慌並影響施打意願。

台灣市場導向的新聞模式已非兩三天,而追求流量、商業利益之前,是否應該優先考慮公眾利益與閱聽眾的權益呢?疫情動盪的時代,大眾對於新聞媒體黏著度更勝以往,身為閱聽人,希望新聞媒體們能更自律,成為疫情時刻下穩定民心、提供正確資訊、公信力高的第四權,而不是造成恐慌的共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2021年 湯姆漢克斯 的新片:《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由同名小說改編,故事敘述了前南軍軍官 基德上尉 在內戰結束後,以收集各地區報紙,並在南德州各處小鎮巡迴讀報給鎮民聽為生;某天在荒野中遇見了流浪的10歲女孩 喬安娜。女孩的命運多舛,幸好被基德上尉找到。
Thumbnail
在準備簡報時,我指的是上台報告,常會遇到一種困擾,那就是該不該熟記報告的文稿或腳本?​背稿或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很大,但脫稿的即興演出可能更會使你頭皮發麻、不確定會發生什麼結果。有些簡報場景,例如銷售或提案,照稿演出也會讓人覺得虛假、不真誠。​​所以,到底該如何做才好?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上海市的舊社區裡,男主角丁思齊與青梅竹馬王俐娜在這裡長大,直到俐娜離開社區到大城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一天,丁思齊找到一個舊茶壺,並從茶壺裡意外的召喚出來一條能夠授予願望的粉色神龍,神龍需要完成主人的願望才能真正上天堂。簡單來說,故事就是一個人與一條神龍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速報,介紹4則消息: 1.以色列總統與總理皆發文悼念英國菲利普親王(伊莉莎白二世之夫),親王生前曾出訪以色列,其母希臘愛麗絲公主更曾是大屠殺期間庇護猶太人的”義人”。然而二戰結束至今,諸多在歐"義人"與其後代仍要活在鄰居的異樣眼光下,反猶的歇斯底里雖已退去,陰影卻仍持續盤旋。 2.伊朗
Thumbnail
「不確定性」才是常態 下一個十年之首即使盪到谷底 但也代表之後不一定會比現在更糟。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作為身處在現今時空的任何人,即使你處於當前時代最糟的時刻,你終究應該要鼓起勇氣前進,唯有如此,生活才能繼續下去,即使夢想暫時停滯,也只是「暫時」,雨會停、暴風也有平息的一刻。
「科學不是萬能,無法解決很多問題。」這是對的,沒錯!只是一些人講這句話的目的,是要來樹立自己所信宗教的價值,或是一吐自己深信的東西被不同信仰者拿科學研究打臉的怨氣,他們的潛台詞,可以化成以下的句子……
如果連某位身心障礙人士一小時前做的事情,我們都盲然無知了,怎麼知道人家前輩子做了哪些好事、壞事呢?何況一個人的因果業報,往往牽涉他人,那位身心障礙者跟照護他的親友,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冤親債主對欠債者的關係呢?是靈性較高者與靈性較低者一同轉世,兩人名為親友,實為師生關係……
Thumbnail
本專欄將提供給您最新的市場資訊、產業研究、交易心法、精選公司介紹,以上內容並非個股分析,還請各位依據自身狀況作出交易決策。歡迎訂閱支持我,獲得相關內容,也祝您的投資之路順遂! 每年 $990 訂閱方案👉 https://reurl.cc/VNYVxZ 每月 $99 訂閱方案👉https://re
Thumbnail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2021年 湯姆漢克斯 的新片:《讀報人》(News Of The World),由同名小說改編,故事敘述了前南軍軍官 基德上尉 在內戰結束後,以收集各地區報紙,並在南德州各處小鎮巡迴讀報給鎮民聽為生;某天在荒野中遇見了流浪的10歲女孩 喬安娜。女孩的命運多舛,幸好被基德上尉找到。
Thumbnail
在準備簡報時,我指的是上台報告,常會遇到一種困擾,那就是該不該熟記報告的文稿或腳本?​背稿或許會讓你感到壓力很大,但脫稿的即興演出可能更會使你頭皮發麻、不確定會發生什麼結果。有些簡報場景,例如銷售或提案,照稿演出也會讓人覺得虛假、不真誠。​​所以,到底該如何做才好?
Thumbnail
故事發生在上海市的舊社區裡,男主角丁思齊與青梅竹馬王俐娜在這裡長大,直到俐娜離開社區到大城市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明星。一天,丁思齊找到一個舊茶壺,並從茶壺裡意外的召喚出來一條能夠授予願望的粉色神龍,神龍需要完成主人的願望才能真正上天堂。簡單來說,故事就是一個人與一條神龍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的中東新聞速報,介紹4則消息: 1.以色列總統與總理皆發文悼念英國菲利普親王(伊莉莎白二世之夫),親王生前曾出訪以色列,其母希臘愛麗絲公主更曾是大屠殺期間庇護猶太人的”義人”。然而二戰結束至今,諸多在歐"義人"與其後代仍要活在鄰居的異樣眼光下,反猶的歇斯底里雖已退去,陰影卻仍持續盤旋。 2.伊朗
Thumbnail
「不確定性」才是常態 下一個十年之首即使盪到谷底 但也代表之後不一定會比現在更糟。 沒有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作為身處在現今時空的任何人,即使你處於當前時代最糟的時刻,你終究應該要鼓起勇氣前進,唯有如此,生活才能繼續下去,即使夢想暫時停滯,也只是「暫時」,雨會停、暴風也有平息的一刻。
「科學不是萬能,無法解決很多問題。」這是對的,沒錯!只是一些人講這句話的目的,是要來樹立自己所信宗教的價值,或是一吐自己深信的東西被不同信仰者拿科學研究打臉的怨氣,他們的潛台詞,可以化成以下的句子……
如果連某位身心障礙人士一小時前做的事情,我們都盲然無知了,怎麼知道人家前輩子做了哪些好事、壞事呢?何況一個人的因果業報,往往牽涉他人,那位身心障礙者跟照護他的親友,究竟是什麼關係?是冤親債主對欠債者的關係呢?是靈性較高者與靈性較低者一同轉世,兩人名為親友,實為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