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被怒轟作秀的林昶佐,恰巧是因他該作秀時沒作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還記得三天前,全台第一個透過自我篩檢後確診的案例嗎?她就是在環南市場擺攤,發現自己沒被匡列到才自己去買篩劑。

還記得一個多禮拜前,有個新聞是攤商女兒確診,但同棟父母卻未被匡列繼續到市場擺攤嗎?那也是環南市場的攤販。

還記得柯文哲自豪的「暴力性圍堵」,市場全面打疫苗嗎?有別於屏東將楓港、善餘兩村居民全面PCR篩檢且隔離確認陰性後才施打疫苗,北市府只用快篩當證明,結果就是昨日環南市場 40 例確診中就有 30 例曾在上週跟其他攤販群聚打疫苗,當地社團稱打疫苗的熱鬧亂象就像「大拜拜」。

依照市府的統計,環南市場在6月21日前就已確診 22 人,當時 2800 位攤販卻只快篩了不到 30%。而根據環南市場自治會長林勝東的說法,環南市場的確診第一例其實早在5月9日就出現,他也坦承,這一例並未列入北農確診者足跡或環南市場的確診統計中。

為什麼林昶佐會在柯文哲面前生氣?因為確實匡列與疫調、公布確診足跡、擴大市場篩檢與完善疫苗施打程序,這些都是他不斷反覆強調的事,但最終他等到的是環南市場的疫情爆發、是不作為的市府與柯文哲事後面對疫情的一句:「預料中的事」。

林昶佐作為中央民代,他在柯文哲前就已去函指揮中心要求讓市場攤販接種疫苗。更早之前,他要求增加高風險熱區分配,使雙北多獲得10%的疫苗。他與陳時中合作重訂疫苗施打原則,讓鄰長也納入第一線得以接種。他無法指揮防疫,但募集了數萬防疫物資捐贈給當地醫院跟弱勢家庭,並協調座位與遮陽帳給排隊施打疫苗群眾。前陣子人人聞萬華色變時,他在立院質詢時力抗歧視,讓電視台對使用「萬華病毒」道歉。在北農群聚爆發的第一時間,他就聯合多位議員一起呼籲指揮中心進駐,如果北市府從善如流,疫情絕不會沈淪至今。

在暴怒的林勝東面前啞口無言,不是因為他無法反駁,而是已經這麼努力的他,無法被理解的辛酸跟無奈。

對有在關心疫情發展的人來說,誰在做事、誰在擺爛清清楚楚,但對一般民眾來說,他們並沒有那麼多時間了解細節。林勝東過去的專訪中透漏他常一天睡三小時,女兒都見不到他,從他的聲明中也看得出,比起釐清從而解決問題,一般民眾更在意的是政治人物面對自己時的道德姿態,所以林昶佐的發言才會變成「內容只為檢討台北市政府,而非在乎環南市場攤商,本人感到痛心並悲憤難忍」。

自由派政治人物常常認為藉由更多、更清楚的資訊,人民就能做出相對理性的選擇,但民主作為一種群體對未來想像的表達方式,其中包含了許多道德層面的問題,而自由派常常忽視集體道德想像的重要性。侯友宜至今仍是民調最高的市長,不是因為他防疫做得好,而是他(很悲哀地)符合多數人對樸實良善的印象。特權疫苗成為柯文哲的致命傷,也不是因為實際上造成多少人染疫,而是在於人民無法接受其背後的道德缺失。

自由派常覺得道德論述是保守、落伍的政治手段,他們覺得確診數量跟縣市防疫對比,筆筆清楚的數字就足以讓人民做出正確判斷,但民主政治絕不僅是數字。台灣在 2020 年能兼顧防疫跟經濟成長是不可思議的成就而非常態,如今我們跟其他絕大多數國家一樣都必須在防疫跟經濟間作權衡,其他諸如環保、人權或分配正義等議題,困難點都在於這不是數字能解決的事,而是整體人民必須決定我們想生活在什麼樣的土地上。

林昶佐黯然神傷的模樣令我心痛,因為我知道他為萬華付出了多少,更明白做到流汗嫌到流瀾(lâu-nōa,流口水)的委屈。但對不那麼關心政治的大眾來說,他們想要的立委不只要會做事,也要會做人,要滿足他們對好人的想像。在民眾身陷染疫、生計甚至形象的多重危機而緊張時,他們不想要你分析問題,他們想要的是你感同身受;就像我們對生活總有許多抱怨,但多數時候我們不需要朋友告訴我們為什麼,也不想聽什麼大道理,我們只想要一點點的支持跟安慰,陪伴我們度過這次難關。

就本職工作來說,林昶佐出席了每一次的院會跟委員會,幾乎沒有錯過質詢或法案與預算的審查,立委評鑑成績也一直名列前茅。同時具備能力跟熱誠的他,今天之所以會被怒轟作秀,很諷刺的,正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作秀、何時該作秀,才會在一個該作秀的場合、在拿著麥克風、人民只想聽到他的關心時,卻老實說出疫情真正的癥結點,正是柯文哲本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明-avatar-img
2021/12/28
顆顆
葉承瑄-avatar-img
2021/07/09
作者您好,林昶左站的位置,比農委會主委、經濟部部長站的位置更好,又有人遞麥克風,發言順序在中央前面,柯文哲更是沒有被通知林昶左會前來。我想這一切都是設計好的,林昶左就是被派去批柯文哲,對民進黨來說,林昶左被攻擊對黨傷害不大,他不是民進黨籍,名聲若臭了,就當棄子。以上個人淺見。
avatar-img
林艾德的大腦迷宮
6.5K會員
274內容數
大家好,我是艾德。 最近突然有感,報紙、網路媒體、新聞頻道各有立場,想靠文字評論生活就必須進入他們的體制,無形中也是接受了他們的束縛;方格子則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看看我們能不能擺脫媒體的綁架,透過直接來自讀者的支持,得到真正獨立思考產生的文字,我想努力看看。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5/24
現在有些人開始喊著要衝進立法院,其實從馬英九第二任期一直到太陽花運動佔領立法院,大叔阿姨們都是在街頭上學到何謂「公民不服從」,後來台北法院在太陽花一審無罪判決中,曾給出公民不服從的七大要件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6
根據台北市過去幾年的民調資料,柯文哲支持度最高的年齡層始終停留在20至29歲,他執政8年後,這些柯粉多數應該落在30至39歲,但這個年齡段柯文哲的支持度並沒有提升,而對柯文哲執政表現「非常不滿意」的比例不分年齡皆大幅成長,顯示他始終只能吸引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且這些年輕人幾年後變成柯黑的機率很高。
Thumbnail
2024/01/12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2024/01/12
志氣是恁共阮號的名,阮攏是驕傲的台灣囡仔。 過去兩週我問了幾乎身邊所有的年輕人,其中8成以上都是支持柯文哲,其中真正有政治熱情、深入了解過柯文哲的人不多,大部分人的理由還是藍綠都做過了,台灣也沒有什麼改變,那不如換人做做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Thumbnail
出生在泛藍家庭中,陳時中是我第一個在家族聚會中聽到長輩們稱讚的綠營政治人物。都已年過65的長輩們,一邊討論著那位搬著行軍椅住在辦公室的鋼鐵部長,另一邊不斷點頭說「是陳時中救了我們老命」。就連平常總是充滿衝突的立法院,國民黨立委陳以信都主動獻花給陳時中感謝他的貢獻,成為台灣政壇中難得的溫馨場景。
Thumbnail
去年5月17日鍾小平就在政論節目上說:「板橋說不定也是被萬華連累的,因為板橋地利之便常常來萬華喝酒。」隔天他在萬華分局門口開記者會,說中南部的疫情擴散,可能是萬華的小姐們以看護之名進入台灣,疫情爆發又逃回中南部雇主家所導致。不知道在鍾小平的定義裡,這是幫萬華說話,還是污名化?
Thumbnail
去年5月17日鍾小平就在政論節目上說:「板橋說不定也是被萬華連累的,因為板橋地利之便常常來萬華喝酒。」隔天他在萬華分局門口開記者會,說中南部的疫情擴散,可能是萬華的小姐們以看護之名進入台灣,疫情爆發又逃回中南部雇主家所導致。不知道在鍾小平的定義裡,這是幫萬華說話,還是污名化?
Thumbnail
社群媒體同時追蹤不同「同溫層」的政治人物,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知道,同一個社會議題,不同支持者(同溫層)說的話和強調的方向,有時候是「完全」不一樣。 雖然,短時間內密集看到不同風向,會有人格分裂的感覺,但分裂歸分裂(?),還是傾向多看看不同「同溫層」裡說的話:因為同溫層不僅很容易看不到危
Thumbnail
社群媒體同時追蹤不同「同溫層」的政治人物,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因為大家都知道,同一個社會議題,不同支持者(同溫層)說的話和強調的方向,有時候是「完全」不一樣。 雖然,短時間內密集看到不同風向,會有人格分裂的感覺,但分裂歸分裂(?),還是傾向多看看不同「同溫層」裡說的話:因為同溫層不僅很容易看不到危
Thumbnail
政治評論家溫朗東近期幫國人監督台北市政府防疫措施,但卻遭林佳新等韓粉、柯粉攻訐。林佳新甚至還送喪葬花籃給他,上頭寫著「溫朗東幹你祖嬤老雞掰」,用詞粗鄙下流不堪。對此,溫朗東展現過人EQ,表示尊重林佳新表達政治意見的方式,同時做出6點回應。
Thumbnail
政治評論家溫朗東近期幫國人監督台北市政府防疫措施,但卻遭林佳新等韓粉、柯粉攻訐。林佳新甚至還送喪葬花籃給他,上頭寫著「溫朗東幹你祖嬤老雞掰」,用詞粗鄙下流不堪。對此,溫朗東展現過人EQ,表示尊重林佳新表達政治意見的方式,同時做出6點回應。
Thumbnail
林昶佐今天之所以會被怒轟作秀,很諷刺的,正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作秀、何時該作秀,才會在一個該作秀的場合、在拿著麥克風、人民只想聽到他的關心時,卻老實說出疫情真正的癥結點,其實是柯文哲本人。
Thumbnail
林昶佐今天之所以會被怒轟作秀,很諷刺的,正是因為他不懂得如何作秀、何時該作秀,才會在一個該作秀的場合、在拿著麥克風、人民只想聽到他的關心時,卻老實說出疫情真正的癥結點,其實是柯文哲本人。
Thumbnail
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在記者會上公開呼籲柯文哲「不要再打烏賊仗」,但其實熟知柯文哲人品者都知道,在需要轉移焦點時背叛盟友,在需要負責時追究下屬,利用「選擇性的公開透明」造成輿論混亂後從中脫身,早已經柯文哲習慣的伎倆。
Thumbnail
禾馨醫療營運長林思宏在記者會上公開呼籲柯文哲「不要再打烏賊仗」,但其實熟知柯文哲人品者都知道,在需要轉移焦點時背叛盟友,在需要負責時追究下屬,利用「選擇性的公開透明」造成輿論混亂後從中脫身,早已經柯文哲習慣的伎倆。
Thumbnail
身為精英當然不是問題,但當精英沒有承擔,總是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一般民眾時,這種高傲及背後伴隨的羞辱,就會讓社會的分裂雪上加霜。
Thumbnail
身為精英當然不是問題,但當精英沒有承擔,總是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一般民眾時,這種高傲及背後伴隨的羞辱,就會讓社會的分裂雪上加霜。
Thumbnail
之前不斷嚷嚷缺疫苗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於台北市最近取得5.4萬劑疫苗,目前剩幾劑沒打完?他今天竟然回答「還有6,900劑在醫院」,令眾人嘩然。
Thumbnail
之前不斷嚷嚷缺疫苗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對於台北市最近取得5.4萬劑疫苗,目前剩幾劑沒打完?他今天竟然回答「還有6,900劑在醫院」,令眾人嘩然。
Thumbnail
眼見疫情越演越烈,剛愎自用多日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今(6)日終於宣布將由警方管制市場人流。基隆市長林右昌下午在防疫應變記者會上表示,「柯文哲市長終於肯聽我的話」,把傳統市場這個最大的防疫破口補起來,「雖然慢了一個禮拜,不過亡羊補牢比什麼都不做好」。
Thumbnail
眼見疫情越演越烈,剛愎自用多日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今(6)日終於宣布將由警方管制市場人流。基隆市長林右昌下午在防疫應變記者會上表示,「柯文哲市長終於肯聽我的話」,把傳統市場這個最大的防疫破口補起來,「雖然慢了一個禮拜,不過亡羊補牢比什麼都不做好」。
Thumbnail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下達三級警戒,呼籲國人避免不必要群聚,可惜仍有不肖分子依然故我。政治評論家張宇韶日前便在節目驚爆,桃園中壢萬利市場某葉姓主委不顧防疫舉辦「南部進香團」,還每人收費3,300元。只可惜,張宇韶不小心口誤,再加上藍營使出「打韶救韓」來掩護中壢韓粉,讓此事不了了之,恐形成防疫破口
Thumbnail
武漢肺炎疫情嚴峻,指揮中心下達三級警戒,呼籲國人避免不必要群聚,可惜仍有不肖分子依然故我。政治評論家張宇韶日前便在節目驚爆,桃園中壢萬利市場某葉姓主委不顧防疫舉辦「南部進香團」,還每人收費3,300元。只可惜,張宇韶不小心口誤,再加上藍營使出「打韶救韓」來掩護中壢韓粉,讓此事不了了之,恐形成防疫破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