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介紹《人類大歷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人類大歷史

從野獸到扮演上帝

作者: Yuval Noah Harari (哈拉瑞)

Published Date 27/8/2014

很早就買這本書,但現在才完整看完,這是人類三部曲的第一部曲,作者哈拉瑞陸續寫了《人類大命運》、《21世紀的21堂課》,我認為這三本書肯定可以看很多次,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歷史書籍,真希望國中時期就有這本書,或許讓我當時上歷史課會產生更大的興趣。純粹講述舊有印象部分內容,這本書含金量極高,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買來看,很值得看,也歡迎和我借閱。

從七萬年前智人(Homo sapiens)的出現所產生的大腦認知革命,經過狩獵時期到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革命,讓我們產生耕作的概念,渴求更多,到人類的融合統一,產生金錢、交易、宗教,不再是以家庭、社群為概念,而是有了帝國的概念,接著五百年前的科學革命,二百年前的工業革命,有了許多思想的意識形態,資本主義、共產主義、自由主義。


人類大歷史

人類大歷史


第一篇章的部份說到地球上擁有很多不同人種、魯道夫人、匠人、直立人、尼安德塔人,有些論述說這都是經過演化後產生的線性發展,匠人→直立人→尼安德塔人最後變成智人,不過事實上這些人種都是同時存在地球的,我們身為智人並不是那麼神聖偉大。智人20萬年前在東非開始演化,其實我們所有的祖先都來自非洲。經過不斷的傳播智人遍佈全地球,而成為唯一存活的人類物種。


第二篇章的部分農業革命,我們最一開始馴化的植物就是小麥、稻米、玉米、大麥等等到現在完全並沒有什麼改變,其中有一段內容我認為讓我對世界有不同的觀點「有學者稱農業革命是人類的大躍進,被視為人類演化的一大成功事蹟,但農業革命所帶來的,非但不是輕鬆生活的新時代,反而讓農民過著比採集者更辛苦的生活,食物的量增加不代表吃得更好,而是造成人口爆炸,而且產生一群養尊處優、嬌生慣養的菁英分子,耕作比採集更為辛苦,農業革命是不是一場騙局?」想想看,過去人類的採集生活,每個人都有食物可以吃,對動物、植物野草的瞭解更是充足,現在為了農耕,必定更多人會餓死,因為土地的劃分、天災的發生導致糧食不充足,飲食均衡性也大大降低。而農業革命的受害者,就是這些豬、雞、羊、牛各種動物,各種家禽家畜的雄性將面臨到閹割,只因為具有鬥性以及沒有經濟利用價值,經過不間斷的馴化,我們的豬隻、牛隻、雞隻越來越符合所謂的”經濟效用”這些動物完全不符合天性,自然壽命與實際死亡年齡相差甚遠,種種畜牧業的行為應該不需多做解釋,身為農業科系的學生多少都瞭解,如果從牛羊的觀點、而非畜牧者的觀點來看農業革命,就會發現,農業革命真是一場大災難。農業革命後,"未來"的重要性非常高,過去狩獵採集時期,不需去思考保存食物或是累積財富,而農民要去擔心”未來”思考未來幾個月幾年的事情,以後所謂的智人是否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另外一種物種興起,看似進步的革命,但對於人類是場大災難? 我們從農業革命能學到的最重要的一課:「物種演化上的成功,並不代表個體的幸福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所有的帝國、朝代或是國家,都只是由想像所建構的秩序,這都導致個人主義的興起。雖然對於多數人很難接受自己的生活秩序是虛構的想像,但事實上我們一出生就在這些想像中、連你的慾望也是,個人慾望也就成為虛構秩序最強大的守護者浪漫主義說,為了要盡量發揮潛力,就必須盡量累積不同的經驗,我們要嘗試不同情感、不同的關係、品嘗各國美食,欣賞不同風格音樂,跳脫原本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體驗各種事物。消費主義告訴我們,想要快樂,就該去買更多商品滿足自我,買新車、房子、衣服,買什麼連鎖商店推出的新產品,其實我們全世界都是由浪漫主義+消費主義所組成的,這並不是你個人的慾望,其實你不需要,而是深深堅信浪漫消費主義。古埃及人不會因為跟老婆吵架就帶她出國度假吃好料。

作者也提到”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e)的現象,你無法讓自己的慾望跳脫出這個由想像建構的秩序,你要改變,你得說服數千萬的陌生人和你合作,由想像建構的秩序並非個人主觀的想像,而是存在於千千萬萬人共同想像之中。

作者解釋了 客觀主觀互為主體性這三者的不同。

客觀: 事物的存在,不受人類意識及信念影響,例如: 地心引力,地心引力是本來就會發生的事情,而因為牛頓發現了這個物理現象而發明出了這個名詞而加以解釋他,讓所有人類都瞭解這個現象及原因,即使他沒發現,這個物理現象還是存在於這個星球上。

主觀:事物的存在,靠的是某個人的意識和信念,像是某種意識形態,小孩都會想像有個自己看的到、聽得見的朋友,這個想像的朋友存在孩子的主觀意識,等他長大,不再相信,就消失了。

互為主體性: 許多個人主觀意識之間的連結網絡,即使有個人改變了或是死亡並不會影響,但如果整個集體產生變化,或許就會因此改變,歷史上許多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法律、金錢、神、國家。


金錢制度的出現,你是個種蘋果的農夫,鞋子壞了,請鞋匠幫你修理後,你們二個很苦惱究竟要花多少蘋果和你交換,而又有小麥農夫、養豬的農夫,到底要如何和你交換商品,而假設你當時沒有這些物品的需求怎麼辦,你想要剪頭髮但是修理鞋子的客人是種蘋果的,錢就出現了,而這個錢不一定是美金紙鈔,或是台幣硬幣,而是某種物品由整個社群體系的人”相信”的東西,我們現在的錢也是這個意思,全球金錢總和大約為幾百兆美元,但實際所有硬幣和鈔票加起來不到10兆美元吧,都只是顯示在電腦上的數字而已,不過是你”相信”這樣東西,而這個東西被所有人的相信,「人人都想要」就是金錢最基本的特性。金錢並不是物質上的實現,而只是心理上的想像。你願意每天朝九晚五,付出勞力,當工程師,拉保險,是你相信著這樣東西帶給你後續的物質上的享受。建商願意拿你的錢,把房子賣給你,他再拿你的錢去買地、買他的車子,因為她始終相信錢這個東西可以讓他得到更多資源,金錢正是有史以來最普遍、最有效的互信系統。

我不會說金錢是萬惡的根源,而是他有時打破了所謂的榮譽、忠誠、道德、愛。雖然金錢能建立起陌生人之間共通的信任,但人們信任的不是人類、社群或某些神聖的價值觀,而只是金錢本身、以及背後那套沒有人性的系統


宗教是第三種讓人類一統的力量,前二種分別是金錢、帝國,正因為所有的社會秩序階級都只是想像的產物,所以也十分脆弱,宗教必須同時具備「普世特質」和「鼓吹特質」,是一種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體系,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之上,作者也解釋多神教、一神教、泛靈信仰者,這邊我認為很深奧,很值得自己品味,我還無法簡單論述自己觀點,其實自由主義、共產主義、資本主義、民族主義和納粹主義這些新型的自然律宗教信仰也是宗教信仰的一種,雖然他們稱這是某種意識形態,但這都是人類的規範及價值觀的系統,建立在超人類的秩序中


接下來作者講述到科學革命,科學革命的回饋循環,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進展,更需要科學、政治、經濟彼此相互強化。如果沒有政治和經濟組織提供資源,科學根本不會這麼成功,然後科學研究也為贊助者帶來新的能力,讓他們能取得新的資源,而科學的前提就是要承認自己很無知,而科學革命最大的成就就是減少死亡率,平均壽命大幅增長,同時講到一個叫作打敗死亡的吉爾伽美什計畫,某個基因工程師已成功將秀麗隱桿線蟲的平均壽命延長6倍,是否可以發生在人類身上呢? 我們或許可以達到長生之狀態,但恐怖無法不死,因為能有意外而造成的致命性傷害,我們以為現在是一個科技時代,有了科學就有未來,但作者認為科學研究之所有能進行,多半是因為有人認為,這些研究有助於達到某些政治、經濟或宗教目的,美國、俄國研究核武是為了什麼? 是為了得到更高的政權,還是要壯大自己的國家,科學家純粹為了求知而研究,但真正控制他們的或許不是他們,科學不會假裝自己知道未來一定會出現什麼;只有宗教和意識型態會聲稱自己知道這些答案,科學研究一定得和某些意識形態聯手,才會有蓬勃的發展

科學革命將推動帝國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進行。而作者提到為什麼歐洲是過去世界霸主,幾乎都是由歐洲崛起,統治了大部分的國家,是因為歐洲人早已習慣用科學和資本主義的思考方式,比起西方,我們東方缺少部分的思考模式,即使歐洲已經不是世界統治者,但科學和資本主義已經成為全球化下的集體思想。


作者提到資本主義教條的發生,書中有段很精采的範例,主要是在說有A銀行家、B建築承包商、C想開麵包店的小姐,B先生剛完成一筆案子將100萬元存進A銀行家裡,然後C小姐為了要開麵包店,他向銀行A貸款100萬元,請B先生完成工作,他開了支票給B先生,B先生在將100萬元存進A銀行家。此時銀行只有100萬現金,但是B先生的戶頭有200萬元,後來B先生告知C小姐因為原物料上漲,費用需要再增加100萬,而C小姐為了繼續完成開麵包店而再次向A銀行家借貸100萬元,而交給B先生後,B先生總共戶頭有300萬,但實際銀行裡只有100萬元,看起來很扯,很像龐氏騙局,但還是如同前面說的,「信任」是世界上絕大多數金錢的唯一後盾,銀行A因為信任C小姐的投資是正確的,深信為了換賺錢,連本帶利還給銀行A(別忘了銀行也是要賺錢),這個運作就是信任著一種想像的未來,基本上你現在做的很多事都是一種信任,所以現在銀行都會有看你個人的「信用」,決定是否信任你交付給你一筆金額,古代為何發展那麼慢,只是因為你不信任他,他也不信任你,沒有人相信明天會更好,大家都覺得資源是固定的,沒有想到這塊餅會隨著發展而變大。亞當斯密在《國富論》提到人類全體財富的基礎,就在於希望增加個人利潤的自私心理


作者也提到荷蘭會一度變成世界強國是因為東印度公司的霸業,哥倫布會成功是因為他說服了西班牙的伊莎貝拉女王投資他,哥倫布見了葡萄牙國王、義大利、法國、英國等投資者都失敗,而伊莎貝拉女王因為相信他,然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讓西班牙人征服了美洲,而後續的故事大家也都略有耳聞,十六~十九世紀,大約有一千萬非洲奴隸被運到美洲工作,只不過為了讓歐洲人可以吃到糖、能吃到甜點,奴隸貿易背後的黑手不是國家也不是政府,而是經濟本身,民間販奴公司在阿姆斯特丹、倫敦、巴黎證交所上市,出售股份。一些投資人覺得是個好機會投資賺錢,靠著這些錢,公司得以買船、雇用水手和士兵,購買奴隸,在賣給美洲的莊園園主,接著園主得到的收益可以在如法炮製一次,然後資本主義也殺害了幾百萬人,其實歐洲人對非洲人沒有什麼種族仇恨,而是那些買股票的投資者,管理奴隸貿易公司的經理,他們不把非洲人當作一回事,他們只認為他們是個商品,屬於資產的一部分,可以讓他賺取更高的金錢。


接下來就是工業革命,作者說工業革命的核心就是能源轉換的革命,世界缺的不是能源,而是能夠「駕馭並轉換成符合我們的所需」,書中提起許多例子和數據,像是萬有引力,因為受到地球與月球相互吸引而形成的潮汐作用。另外一種說法是工業革命其實就是第二次農業革命,看看現在的蛋雞,若一出生為公的,馬上會被放進輸送帶絞爛,因為公蛋雞並不會生蛋,沒有經濟利用價值,過去養雞不會飼養在如此狹小的空間中;工業化後的養豬場,母豬被關在一格一格的夾欄中,仔豬出生後經過一連串的SOP後飼育成肉豬;乳牛也是,大西洋奴隸貿易並非出於對非洲人的仇恨,而現在畜牧業也同樣不是出於對動物的仇恨,這二種背後都是冷漠而已,不會關心他們的內心狀態,工業化農業的悲劇在於,它一味強調動物的客觀需求,卻忽略了他們的主觀需要。但我知道近期全世界越來越多國家和人類都注意到動物的心靈狀態,開始強調動物福祉的部分,但說來很諷刺,當你意識到過去的作法有所出入時,你很難回到過去,你開始想簡單的時候你就無法簡單了,你想讓它感到快樂時它已經無法快樂了(這有點哲學)


最後作者提到因為工業農業化的發展,讓農業就業人口大幅降低,也不會減少食物的供給,而是越來越有效率的生產食物,開始出現這些辦公室、工廠、科技業,製造業,產生更多鋼鐵、服裝、手機、數位產品、房屋,越來越多商品生產出來後,該問這個問題,你真的需要嗎? 那誰來購買呢? 所以就產生了這個資本暨消費主義的社會,各種五彩繽紛的廣告叫你吃麥當勞、喝可樂、該享受人生一下了吧,不停地說服大眾購買許多商品,即使你不知道這是什麼產品,手機的出現不過是100年以內的事情,而智慧型手機約莫10年而已,很多產品出來你或許還不了解你購買了,靠的是這些大眾心理學、以及洗腦的行銷方式。過去傳統社會中,飢荒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到了現在,肥胖卻成為一大健康問題,而且對窮人的衝擊大於富人,富人可以選擇健康食物,窮人只是吃便宜的垃圾食物,然後肥胖的人因為社會價值觀必須花費買減肥產品、甚至花錢上健身房,這讓我想到說 有錢人可以活比較久,窮人活不久,因為連看病的權利都沒有,有錢人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投資,一般人則是花費,而這相關議題我認為也很有趣,後續可以思考並討論。


最後作者提到生物學革命,也就是我們近幾年發生的事情,又或者是所謂的數位革命,在這之前我們還是得先更認識自己,認清自己,然後用宏觀的視野看整個世界,世界的歷史脈絡非常有趣,所有的問題都不過是幾千年幾萬年的一小點而已,我們何必在乎那麼多,但是以此歷史借鏡,當作自己生活中的價值觀更是極為重要,未來是否會有超人類的出現,會不會因為科技的發展,產生了某些物種將人類滅種,我想當你有這些思考時就有可能發生的,因為連你想不到的事情都會發生了,更何況以人類的腦中已經推估未來將可能發生的事情。當你跟500年前的人說將來你從台灣到美國只要10幾個小時,它會相信嗎? 你跟90歲老人說不用出門轉帳就可以將生活中的帳單都付清他或許還不相信,社會運行的事件千萬別視為理所當然,這二百年發生的變化已經大於幾千年的歷史中,但未來在2000年會如何變化,我不清楚,但我認為很有趣,作者說歷史的鐵則就是:事後看來無可避免的事,在當時看來總是毫不明顯。

我們之所以研究歷史,不是為了要推知未來,而是要拓展視野,要瞭解現在的種種絕非「自然」,也並非無可避免。

很期待想要將第二本書 《人類大命運》以及《21世紀的21堂課》看完,看完這本《人類大歷史》對整個人生觀都有不同的想法,過去學生時期討厭歷史是因為學習的方式以及評量的方式,用哲學觀點以及集體個人之前的角度去了解,就會發現當中的意義,從此中間獲得更多心得,以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真是很棒!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人(從大學買到現在終於看完,但這本看幾次應該都值得)。

Cheers, everyone

Be better, togeth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山姆小弟的沙龍
4會員
41內容數
來自台中,出生於千禧世代末&Z世代的頭 還在迷惘的人生持續積極找尋烏托邦 喜歡分享職場觀察、面試紀錄、人生價值觀 希望能給予多於得到,期待帶著正面影響力給每個世代
山姆小弟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10/08
一場充滿能量的跨界對談活動,參與者透過不同主題的演講,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盲點、社會公義、職場溝通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講者包括媒體人員、社會運動者與教育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經歷和思考,提供年輕人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啟示。透過這些分享,讀者能幫助自我反思人生路徑,理解社會議題,並激勵自己勇於探索與實踐。
Thumbnail
2024/10/08
一場充滿能量的跨界對談活動,參與者透過不同主題的演講,探討了教育體制中的盲點、社會公義、職場溝通以及個人成長的重要性。講者包括媒體人員、社會運動者與教育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經歷和思考,提供年輕人在面對未來挑戰時的啟示。透過這些分享,讀者能幫助自我反思人生路徑,理解社會議題,並激勵自己勇於探索與實踐。
Thumbnail
2024/09/02
在當今社會,生活態度的差異反映了不同人對於公平與工作的不同看法。本文探討了作者在牧場工作的經歷,與年輕同仁在工作態度上的差異,強調努力與心態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同時,分析了臺灣社會中對公平的定義及其影響,鼓勵讀者超越二元對立思維,專注於自我價值的提升。
2024/09/02
在當今社會,生活態度的差異反映了不同人對於公平與工作的不同看法。本文探討了作者在牧場工作的經歷,與年輕同仁在工作態度上的差異,強調努力與心態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同時,分析了臺灣社會中對公平的定義及其影響,鼓勵讀者超越二元對立思維,專注於自我價值的提升。
2024/09/02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轉換職涯後的個人思考,探討了年輕人在職場中的角色與挑戰。作者強調開放的心態、包容不同觀點的重要性,並鼓勵年輕人在職業初期多嘗試和學習。文中還提到對焦慮情緒的擁抱,並寄語學弟妹們在面對未來時保持信心和勇氣。這些體悟不只對職場新鮮人有啟發,也對各年齡層的職場人士有所啟示。
2024/09/02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轉換職涯後的個人思考,探討了年輕人在職場中的角色與挑戰。作者強調開放的心態、包容不同觀點的重要性,並鼓勵年輕人在職業初期多嘗試和學習。文中還提到對焦慮情緒的擁抱,並寄語學弟妹們在面對未來時保持信心和勇氣。這些體悟不只對職場新鮮人有啟發,也對各年齡層的職場人士有所啟示。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最近把《Sapiens》重讀了一遍,回頭去看,源於跟韓國同事的談話時提到這本書,我記得看過,但內容一片模糊,覺得心虛,重新再看,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看完,在記憶模糊之前,簡要紀錄,至少證明走過一遭。
Thumbnail
最近把《Sapiens》重讀了一遍,回頭去看,源於跟韓國同事的談話時提到這本書,我記得看過,但內容一片模糊,覺得心虛,重新再看,花了好一段時間才看完,在記憶模糊之前,簡要紀錄,至少證明走過一遭。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人類大命運:從智人到神人Homo Deus : The Brief History of Tomorrow Yuval Noah Harari  2017 天下文化 作者藉由整理歷史,提出全新的觀點思考人類的未來。
Thumbnail
眾網友推薦,總算入手這本人類大歷史,跟著哈拉瑞來細探智人這物種的過去以及瞻望未來。 以下主要將人類的歷史用不同的革命來分成各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每一次的革命都對地球帶來很大的改變,也讓智人這個物種漸漸地發展成全世界最強的物種,突破先天上的限制,一步步的發展至現在的樣貌。
Thumbnail
眾網友推薦,總算入手這本人類大歷史,跟著哈拉瑞來細探智人這物種的過去以及瞻望未來。 以下主要將人類的歷史用不同的革命來分成各個階段: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革命,每一次的革命都對地球帶來很大的改變,也讓智人這個物種漸漸地發展成全世界最強的物種,突破先天上的限制,一步步的發展至現在的樣貌。
Thumbnail
閱讀時間:2022.9.5 閱讀媒介:實體書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籍來源:股癌書單 https://reurl.cc/D90vxj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1.6.22二版26刷 ISBN: 9789863205449 #世界史
Thumbnail
閱讀時間:2022.9.5 閱讀媒介:實體書 作者:Yuval Noah Harari 書籍來源:股癌書單 https://reurl.cc/D90vxj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時間:2021.6.22二版26刷 ISBN: 9789863205449 #世界史
Thumbnail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Thumbnail
我們不能光用今天的觀點,來看待這幾千年的歷史;我們也應當用的當代人的觀點來看當代,可能更具代表性
Thumbnail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2015年暢銷著作《Sapiens》 【《人類大歷史》讀中感】 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中前幾章,以「雞」為例,解釋了為何物種的大量繁衍,其結果,往往是一隻雞的悲哀。 全世界各地農村,和速食業者經營的大型養雞場裡,所有的雞隻全部加起來,數量大約有250億隻,「雞」力之強,在禽鳥類中
Thumbnail
以色列歷史學家哈拉瑞2015年暢銷著作《Sapiens》 【《人類大歷史》讀中感】 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中前幾章,以「雞」為例,解釋了為何物種的大量繁衍,其結果,往往是一隻雞的悲哀。 全世界各地農村,和速食業者經營的大型養雞場裡,所有的雞隻全部加起來,數量大約有250億隻,「雞」力之強,在禽鳥類中
Thumbnail
從只能啃蝕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亮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為萬物之靈的?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Thumbnail
從只能啃蝕虎狼吃剩的殘骨的猿人,到躍居食物鏈頂端的智人,從雪維洞穴壁上的原始人手印,到阿姆斯壯踩上月亮的腳印。 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生物科技革命,我們是如何登上世界舞台,成為萬物之靈的?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一個答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