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說到搖滾,包括前面所說的對流行音樂的危機,也表現在他對所屬「滾石唱片公司」的態度上。滾石當然是當代流行音樂最重要的品牌之一,關於滾石的談論、介紹太多,出身滾石的大咖音樂人也不知多少,但真正為滾石寫歌的,恐怕也只有陳昇一人了吧。
陳昇寫滾石的創辦人段氏兄弟,寫滾石的搖滾精神,也把自己寫進去,還連唱了兩首,大概是歌壇的異類了。但從這兩首歌裡,我們也可以看到陳昇對搖滾的堅持,儘管自嘲或哀悼著流行音樂時代的消逝,都是充滿了真正的搖滾精神。
這首〈哥哥是英雄〉,收錄在2010年《PS.是的,我在台北》專輯,擺明了向滾石創辦人段鍾沂、段鍾潭致敬。整首歌開場就是一種硬派抒情搖滾的情調,儘管沒有提到「滾石」二字,但明眼人都能看出/聽出他對滾石與段氏兄弟充滿革命情感的敬佩心情:
哥哥 其實我們已經沒有什麽敵人可以在乎
前方已經沒有路 風車你給看成恐龍一樣的怪物
我們肯定是最後的夢幻騎士 只要搖滾不死
許多年以後 我依然還會記得
我的夢像一場華麗的搖滾
光復南路的木棉花在風中
光復南路的搖滾樂在風中
台北光復南路是滾石唱片的所在地,在這首歌裡,也成了搖滾樂浪漫與現實的交錯所在,搖滾樂如同木棉花,炫麗燦爛之後,或許是凋零的開始,卻也是一個時代璀璨不朽的印記。
段鍾潭在2009年第二十屆金曲獎,獲得
「特殊貢獻獎」殊榮,這首歌應該是為了這個殊榮而作,但歌裡卻不是對滾石與段鍾潭的歌頌,而是將滾石的音樂志業比擬為有如唐吉軻德一般的傻勁,向著理想前進,挑戰著音樂極限,「只要搖滾不死」,就有無限的可能。而陳昇也在滾石與這樣的華麗搖滾中,實現了他的音樂夢,對他而言,滾石就是搖滾的代名詞。
只要搖滾不死,音樂就不會死去,因為搖滾就是當代音樂的核心精神。
陳昇在2022年的《麗春》專輯中,收錄了一首〈二毛黑膠〉,看似沒頭沒尾的一串故事,說的正是有關滾石與當前流行歌的荒謬現實。「二毛」是滾石老闆段鍾沂的小名,前面所說段鍾潭的哥哥,這首歌或許是來自陳昇與二毛的某種對話或某次酒後的感慨,聽來令人發覷,也道盡了理想凋落後的唱片業殘酷現狀。
陳昇透過他獨有的嘮叨絮語式的敘事歌曲,唱出他對現世的敏銳批判。這首歌的旋律有點輕快而詼諧,搭配的卻又是殘酷至極的音樂圈生態,簡直是看盡了歌壇百態的二人寫照。
掛在嘴邊的夢想是存夠了錢要開家唱片行
奇怪的是他只要喝酒 不吃魚也不吃青菜
說起流行歌的唬爛歷史 妹妹聽了都覺得老套
妹妹只想知道 誰跟誰在一起 就好不好
演藝圈中的八卦不營養 又偏偏很想知道
你說我們賣的是音樂還是黑膠上面的相片
有沒有聽說過的唱片 聽說他出了四十幾張
大概老覺得自己很帥 到哪裡都是個英才
老唱著悲傷的歌曲 卻又把悲傷留給自己
拒絕了跟世界戀愛 卻又怕失去舞台
這裡的第一段,寫的是經營滾石的二毛,一心想著做出理想的音樂,卻忽略了現實的種種商業考量。他們對著唱片業蕭條所發出的感慨,人們不想要聽歌裡的精神,只想關心演藝圈的八卦和光鮮亮麗的明星外表,叫人無奈又不得不認清現實。
第二段裡,感慨的人換成了陳昇自己,雖說出了四十幾張唱片,人們總只記得「把悲傷留給自己」這樣陳腔濫調的情歌,想要臭屁地走出自己的路,又莫名地害怕失去舞台。
或許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拉拔吧,在音樂理想與現實生計之間不停地擺盪,拼命地想要做出厲害的音樂,卻也顧忌著市場上只在乎情歌與明星臉孔的殘酷現實,這大概也是只有堅持初衷的音樂人才會有的困擾,那些追逐著金錢名利的人們,並不會為此所苦惱。
只是因為會樂器 不小心跌進了流行歌的鬼域
他不負責任也很苦惱 不知道要怎樣去解釋自己的歪理
這首歌提到一個有趣的點,陳昇用來自嘲自己為何走上音樂創作的這條不歸路。他在多個場合都重複提過這樁往事,當年入伍時,因為誤聽老士官濃重口音而將「會樂(yau)器(chi)」聽成了
「會油漆」,就此誤打誤撞進入音樂圈這條路,走著走著就變成了歌手,即便試圖在歌裡放進許多道理與追尋的課題,在這首歌裡卻成了「不知道要怎麼去解釋自己的歪理」。
但那些歪理,不正是支撐著他一路走來的,所謂的音樂初衷嗎?他與二毛之間相互漏氣嘲笑的,沒有人在乎的音樂故事,正是陳昇與滾石眾多音樂人們,始終沒有放棄的搖滾精神吧。
******
從第一張專輯《擁擠的樂園》青澀但誠懇的創作,到年過60仍持續不停的音樂之路,陳昇有許多轉變與突破,歌中也傳達著小至個人、大至土地社會的豐沛情感,四十多張專輯裡無數的歌,或許很難用簡單的規則去定義陳昇的詞曲創作,但我們都無法忽視,他用全部的音樂生涯及個人生命,強而有力地表達了所謂的搖滾精神,即便不是每首歌都鏗鏘有力地吶喊嘶吼,反而更展現了搖滾的豐沛厚度,無歌不是歌,無處不是搖滾不死的精神力量。
陳昇用他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歌告訴我們,搖滾不死,在無歌的時代。或許未來的時代,不再需要像陳昇這樣的歌手與音樂,但因為那些寫過唱過的歌,他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時代該有的骨氣,也寫下屬於他自己的,搖滾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