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第五章 傑出的卡達克舞者

本章節介紹七位具代表性的舞者,前四位為勒克瑙派、第五及第六位為齋浦爾派、第七位為將印度舞蹈推上國際舞台的烏達亞香卡,不屬於任何舞種派別。

1. Maharaj Bindadeen 賓達丁 瑪哈拉吉

在卡達克古典舞的領域,「賓達丁」無疑是最受尊敬的一個名字。他是勒克瑙派舞者杜爾迦Durga Prasad最年長的兒子,賓達丁原名維達萬Vridavan Prasad,生於1838年,並於1918年仙逝,享年八十歲。
圖片來源:https://lucknowobserver.com/bindadin-maharaj/
賓達丁九歲習舞,在頭四年他僅僅專注於四個音節的腳步:Tigdha digdig,每天12個小時,不間斷地練習踏地。在這樣堅實的訓練下,讓他從幼年就具備了與當時頗有聲望的低音雙面鼓手庫達辛 Kudau Singh共演的能力,借自低音鼓的Paran小段對賓達丁來說,更是信手捻來便能作出一個。
我們在第三章的流派介紹看到賓達丁編作了1500首以上的敦木里Thumri、並帶入坐姿舞蹈Bhava Batana的形式,從這些創作中對於賓達丁在「情感Bhav」的掌握度可見一斑。除此之外,賓達丁更在朱紅色的色粉上以腳步畫出圖案(影片一),在釘子、刀子、或白糖餅(Batasha 註1)上跳舞(影片二),然而這些新鮮的嘗試都沒有留到今天的卡達克古典舞。
畫出獅子圖樣以敬獻杜爾迦女神的Simhanandini曲目(另外還有描繪孔雀的Mayura Kautvam與描繪蓮花的Mahalakshmi Udbhavam)可見於庫奇普迪Kuchipudi的古典寺廟舞蹈中
在宗教活動於釘針上跳舞的民俗舞蹈舞者
賓達丁的貢獻甚鉅,有Veggeyakar(梵文,意指詞曲兼具)的美稱。他一生編作出的敦木里,據後人伯居 瑪哈拉吉表示,若加上沒有留下記錄的,應有五千首左右。同時,身為一位說書人舞者,賓達丁更將這些深情款款的敦木里以他傑出的情感與演技演繹得使人如痴如醉;當時知名的樂手,包含谷哈爾Gouharjan、喬哈羅Johra Bai等都曾於他的門下學唱敦木里。(註2及註3)
他是一位相當虔誠的克里希納信徒,儘管身處於伊斯蘭統治下的勒克瑙,充斥物慾與奢糜氛圍,賓達丁奉行嚴謹的印度教規,過著身心都奉獻給藝術的生活,與他的弟弟.迦爾卡一同潛心於卡達克舞蹈,兩兄弟在當時被譽為「卡達克舞中的羅摩與羅什曼Ram-Laxman」。尼泊爾國王、(今日中央邦的)博帕爾Bhopal大君與許多貴族顯要,都曾賞賜給他可觀的財富與寶物。他終生未娶,沒有子嗣,除了教導弟弟的兒子們外,也穿梭於宮廷與貴族家中,以教授舞蹈。
註1:白糖餅Batasha是一種簡單的家庭甜點,也是在許多祭祀儀式上常見的宗教飲食之一。製作方式類似焦糖,用白糖或粗椰糖(Gudh)和水煮至濃稠,再作成金幣般的圓餅狀,冷卻成形。這種白糖餅在秋天的九夜節Navaratri中最為常見,也會被作成各種形狀當作排燈節的點心。據傳這種白糖餅十分受到蒙兀兒帝國的第四任皇后努爾賈汗Noor Jehan的喜愛,在富人們為香料與糖一擲千金的年代,白糖便成為豐盛與繁榮的象徵,在這層象徵意義的約定俗成下,白糖餅最常出現的型態便是硬幣般的圓餅狀。
註2:許多在今天頗受歡迎的敦木里歌曲,都是賓達丁的創作,例如Jhoolat Radhe Nawal Kishor、Niratata Dhanga、Shyam Chabbi Ati Bani、Kahe Chedd Chedd Mohe。
伯居 瑪哈拉吉所演唱的「年幼的克里希納為羅陀推鞦韆Jhoolat Radhe Nawal Kishor」
2002年的《寶萊塢生死戀Devdas》曾用「羅陀不願再受你捉弄 Kahe Chhed Mohe」為插曲。1967年的《Chandan Ka Palna》曾用「牧牛女們眼中的克里希納Niratat Dhang」作為插曲。此為電影片段
註3:Kishor、Shyam都是克里希納的名字。這些敦木里皆以阿瓦迪語Awadhi寫成,目前阿瓦迪語流行於阿瓦德地區Awadh,此地又與羅摩(與克里希納同為毗濕奴的化身)的故鄉.阿約提亞Ayodhya關聯密切。阿瓦迪語及克里希納的出生地.布爾吉Braj使用的布爾吉巴薩語Braj Bhasha,都是主要用來書寫詩歌與神話故事的語言。



2. Maharaj Kalka Prasaad 迦爾卡普薩德 瑪哈拉吉

迦爾卡是賓達丁的弟弟,不僅身為一位出色的卡達克舞者、更精通塔布拉鼓與低音雙面鼓,與哥哥一同上場演出時總是在旁彈奏,被時人譽為天作之合。
迦爾卡個性鮮明、十分固執。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關於那位身材壯碩、皮膚黝黑又滿布痘瘡的舞伎Biggan Bee在他門下學習舞蹈的軼事,迦爾卡對卡達克的熱愛與癡迷,讓Biggan身上的缺陷在他眼裡好像完全不存在,只看得見舞蹈是否被學生優雅地呈現。
他一生敬重哥哥賓達丁、致力於傳揚卡達克舞蹈,效忠蘭普爾大君(當時蒙兀兒王朝已走入末期,英屬印度對各地實施諸侯分治的治理模式,蘭普爾邦國Rampur在今天的阿格拉Agra附近)。晚年先於賓達丁在勒克瑙去世(1842~1910),他的三個兒子:阿吉薔、拉褚與商浦都承繼父輩,成為傑出的卡達克舞者。


3. Achchan Maharaj 阿吉薔 瑪哈拉吉

阿吉薔原名賈格納普薩德Jagannath Prasad,由於他的性格廣受眾人喜愛,有Achhe Bhaiya的暱稱(善良的大哥),也是後來被改稱為阿吉薔.瑪哈拉吉的緣故。
圖片來源:https://www.nrityashiksha.com/pandit-acchan-maharaj-biography-in-hindi/
生於1893年,在母親位於恆河上游的蘇丹普爾Sultanpur村莊長大,在賓達丁與迦爾卡的訓練下學習舞蹈。阿吉薔在舞蹈上的成就太過耀眼,因此有關他的趣聞軼事流傳甚廣。阿吉薔經常旅行,他花了十八年的時間在蘭普爾作為舞者為宮廷服務,也曾到訪其他邦國,如孟買、加爾各答與羅加爾Raigarh等,最終來到他最喜歡的城市.勒克瑙,阿吉薔認為勒克瑙溫和的天候,對卡達克舞者吳儂軟語般的柔婉身段大有助益。是以,他不僅具備掌握複雜節奏的能力,更被稱為優雅與靈巧的化身。
晚年頗受病痛所苦,1946年仙逝於勒克瑙,他留下了一個孩子,對近代卡達克古典舞蹈復興居功甚偉的伯居 瑪哈拉吉Pt. Birju Maharaj。


4. Shambhoo Maharaj 商浦 瑪哈拉吉

商浦是迦爾卡最小的兒子,1908年在勒克瑙出生,先後在賓達丁與阿吉薔門下接受古典舞訓練。商浦也向瓦拉納西的聲樂家.羅希穆丁Ustad Rahimuddin Khan學習北印度音樂,特別擅長述說克里希納與牧牛女間浪漫故事的敦木里曲式。
商浦在音樂與舞蹈上皆表現非凡,1952年印度古典樂舞學院Bharatiya Kala Kendra創立之初,便加入負責教授卡達克舞蹈。學院改由印度政府的表演藝術部門Sangeet Natak Akademi接管後,總校搬遷至德里市中心附近,而位於西德里的原址在1955年改名為國立卡達克舞蹈學院Kathak Kendra,專授卡達克古典舞以及相關的音樂學科,商浦便被指定擔任學院中勒克瑙派的創始負責人。
他先後贏得許多頭銜與獎項,如「敘事舞蹈之王Nritya Samrat」、「演技聖王Abhinaya Chakravarti」,又於1956年獲蓮花士勳章Padma Shree、1967年獲表演藝術部門頒發最高獎項Akedemi Award。(註1)
商浦特別擅長八行情詩Ashtapadi(ashtapadi原意為八步,是一種梵文的讚歌體裁,皆由整齊的八句對聯組成。主題圍繞在克里希納與牧牛女的情愛故事。)、敦木里與吟誦式的古典讚歌Bhajan。終其一生,商浦都在國立卡達克學院致力於文化傳承,毫無懈怠,商浦的兩位兒子:克里希納摩汗Shri Krishna Mohan和羅摩汗Shri Ram Mohan與他們的堂兄弟伯居瑪哈拉吉,皆為當代卡達克舞巨擘。
註1:Samrat – 是在古典音樂、舞蹈界中表現出色者的稱號。Samrat為梵文,意指帝王。Chakravarti為梵文chakra與vartin的複合詞,直譯為戰輪所到之處皆不受阻礙,引申為強大的君權,在佛教中稱為轉輪聖王。



5. Pandit Jai Lal 齋 朗爾

齋朗爾是公認的齋浦爾派首席舞者,他生於1885年的齋浦爾,1949年仙逝於加爾各答。師從父親朱尼朗爾、叔叔杜爾迦普薩德、並向勒克瑙派的賓達丁取經。他是第一位受到齋浦爾宮廷正式指派的宮廷舞者,之後也曾到訪久德浦爾Jodhpur、西格里Sikri、羅加爾Raigarh、麥哈Maihar並於當地的宮廷服務。
左側為齋朗爾Pt. Jailal,右側為繼承他的羅摩戈帕爾Pt. Ramgopal Misra。圖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jaipurgharanalegends/
(在照片上掛花圈表示慶賀與尊敬;由於在印度的藝術傳承非常注重師徒倫理,每一場正式公開表演,藝術家都會邀請師父上台接受頂禮、若不在場則頌名,而為了向已不在人世的師尊致敬,都會在面對舞台的右側擺上架高的照片並獻花,取得師父與師尊的祝福演出才會順利。)
當時,羅加爾宮廷的大君.查克拉達Raja Chakradhar Singh對他禮遇有加,齋朗爾在羅加爾待了八年之久,培育出許多知名舞者,如:卡提克Kartik Ram、迦里昂Kalyan Das、費拉杜Firatu Das、巴爾曼Barman Lal等。(註1)
齋朗爾與第一任妻子誕下兒子羅摩戈帕爾Ram Gopal,他從父親那裏習得卡達克,同時也接受卡達卡利舞劇和婆羅多古典舞的訓練,居住並於倫敦發展他的藝術事業,於2003年去世。第二任妻子所出的女兒.齋庫瑪里Jaikumari對節奏的敏銳度相當出色,被稱為Layakari(能吟誦各種節奏的人),優異的踏地和轉圈技巧,在當時無人可與匹敵。
齋朗爾對塔布拉鼓與低音雙面鼓的造詣與舞蹈同樣深厚,各種速度與節奏都能輕易演奏,在古典音樂圈享有盛譽。晚年的齋朗爾住在加爾各答,並於當地的學校持續作育英才。

註1:查克拉德大君的宮廷網羅了來自各地的音樂與舞蹈家,他對卡達克舞蹈十分重視,勒克瑙派的迦爾卡、阿吉薔也都曾受邀來訪。查克拉德大君揉合不同流派的優點創立羅加爾派卡達克。他的名字經常拿來與奧德王朝的瓦吉德阿里夏大君相提並論,兩位大君皆透過自己在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成為發揚古典樂舞最有力的推手。



6. Pandit Narayan Prasad 納蘭揚 普薩德


納蘭揚是齋浦爾派.哈努曼普薩德最小的兒子,1908年出生,八歲向父親哈努曼和伯伯哈里學習舞蹈,十二歲開始登台演出。漫長的表演生涯讓舞台成為他重要的導師之一,為納蘭揚涵養了與日俱增的聲望。
1950年進入知名的音樂大學.Gandharva Mahavidyalaya德里分校任教,1957年納蘭揚被總校授予「敘事舞能者Nrityacharya」的頭銜,隔年於德里仙逝。
納蘭揚在古典音樂的才學驚人,無論聲樂、塔布拉鼓、低音雙面鼓皆有傑出成就;身為克里西納的虔誠信徒,他考據相關神話故事,編作大量的詩詞小段Kavita與敦木里Thumri。節奏感強(Layakari)、情感也非常細膩,特別為人所稱頌的是他對情愛主題Shringar Rasa的詮釋。
註1:Vidyala為梵文的學校之意,Mahayidyalaya則指大學。Gandharva 乾闥婆 / 犍陀羅在印度教信仰裡是一群擅長音樂的天人,男性化身為神聖的歌者,女性則化身為神聖的舞者。這個名詞也被用來指稱技藝精湛的古典音樂家。
關於Gandharva與其他和音樂關聯的印度教神祇,請參考這篇文章 shorturl.at/yEHQX
註2:許多古典舞者都獲得了敘事舞能者Nrityacharya的頭銜,參考資料http://www.eiilmuniversity.co.in/downloads/INDIAN_AESTHETICS.pdf


7. Udaya Shankar 烏達亞 香卡

印度舞蹈能站上國際舞台、首度為世界所知,最大的推手非烏達亞.香卡莫屬。
烏達亞生於1875年拉賈斯坦邦的烏代浦爾Udaipur,他的父親.尚姆香卡博士Dr. Shyam Shankar Chowdhary是政府的教育部門顧問。烏達亞早年隨母親於瓦拉納西成長、受教,對音樂和繪畫的資質在幼年時期一覽無遺,1917年被孟買的JJ爵士藝術學院錄取、後又於1920年進入倫敦皇家藝術學院,接受繪畫高等教育(註1)。
在此期間他認識了著名的俄羅斯芭蕾舞者安娜.帕夫洛娃Anna Pavlova,受到安娜的啟發,烏達亞才以舞蹈作為終生志業,並在安娜的舞團工作近兩年時間,1924年烏達亞創立了自己的團體,他們的巡演在歐洲與美國大受歡迎;1929年回到印度,師從香卡蘭Shankharan Nambudari接受卡達卡利古典舞劇訓練、向堪達帕Khandappa Pillai學習婆羅多舞蹈、也嘗試研究曼尼普利古典舞和印度民俗舞蹈的精隨。
圖片來源:https://www.culturalindia.net/indian-dance/dancers/uday-shankar.html
圖片來源:https://www.culturalindia.net/indian-dance/dancers/uday-shankar.html
結合歐洲的戲劇舞蹈技巧與印度的古典和民俗舞蹈,烏達亞在北阿坎德邦成立一所藝術學院Kala Kendra推廣這種創新的融合舞風,可惜該校並未得以存續。
1948年他製作了一部以印度古典舞者為敘事主軸的電影《Kalpana》(Kalpana為梵文字源,意指創造或想像),這部片票房不佳,使他蒙受了經濟上的莫大損失,然而卻從國際上獲得如潮佳評、也為他帶來極高的聲譽。後來烏達亞專心致志於舞劇復興,從羅陀與克里西納、濕婆與帕爾瓦蒂等神話故事,到泰戈爾的文學詩作,或探討勞工與機械的社會議題等等都是他喜愛的題材。
讓印度舞蹈登上國際舞台,烏達亞功不可沒,因此他被尊稱為印度舞蹈之父,1977年於加爾各答仙逝,他身為舞者的妻子持續推廣著烏達亞的融合舞風,在加爾各答成立烏達亞香卡藝術學校,最小的弟弟,是世界知名的西塔琴手拉維 香卡Ravi Shankar。

註1:本書論述烏達亞生於1875年,如此則1920年至倫敦進修時,推算應已45歲;網路資料多記述在1900~1908間,大英百科全書線上資料庫(Britannica online)則記載Uday Shankar生於1900年。此供參考。
讀本系列原為我們古典舞學生的訓練之一,然而我們希望更多人瞭解北印度樂舞文化因此公開分享,歡迎引用,唯請來信告知並註明出處。本系列架構大綱與主要內容來自 Puru Dadheech的Kathak Syllabi,唯因成書較早,些許內容在請示師父 Mahua Shankar 後略有調整,若有不足之處望請海涵並來信指正,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