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水尾天皇尋尋覓覓數十年,找到比叡山陵線的絕佳角度,設計完成借景庭園。
時間來到江戶時代,幕府(將軍)和朝廷(天皇)依舊維持融洽的大吵小鬧,老樣子朝廷爭不贏幕府定律。
後水尾天皇(1596-1680)經歷紫衣事件,以及幕府派身分卑賤、無官位在身的乳母春日局拜見,忍無可忍徹底被激怒,一聲不吭閃電傳位給年僅5歲的女兒。
退位前不忘隔空甩袖幕府巴掌,突如其來的女帝繼位引來一片錯愕嘩然。
此後他抽身朝局轉而將心力投入作庭,本就精通琴棋書畫,深具文人雅士素養,1639年設計建造幡枝御殿,1678年(延寶6)後水尾天皇之子靈元天皇的乳母(圓光院文英尼公= 左大臣園基任三女)請願,由妙心寺第10世住持景川宗隆禪師開山,將改建尼寺,本尊供奉定朝所作聖觀世音,圓通寺為靈元天皇的勅願寺,便是現在的圓通寺。
借景比叡山的額緣庭院,後水尾天皇親自配置的40塊庭石深埋土中,樹木、山景及庭石遠近高低、自成一格入畫。
後水尾天皇高齡85歲駕崩,歷經戰國時代到江戶時代、古代最長壽的天皇,墓所位於泉湧寺的月輪陵。
圓通寺地理位置偏僻,最近的公車站也要走上數十分鐘的斜坡,親眼一睹借景比叡山、天皇揮毫的大器畫作庭園,山中道遠也值得。
近年高樓大廈興起,多虧景觀保護完善,京都市眺望條例規定下,附近建築高度到屋頂樣式都有嚴格限制。
京都人高傲難搞(劃掉)費盡心思保留文物景觀,是要留給下一個千年,從不是為迎合當下的誰,願能永不失去這份驕傲及骨氣。
百年前後水尾天皇坐在此處欣賞比叡山,靜心忘卻政權紛擾,百年後的至今有幸眺望與當年相同的景致。
踏入寺前人員會再次提醒「除了庭園一律禁止攝影」
進入堂內後更加感受深刻,沿著迴廊「禁止攝影」的書法貼滿整牆,入木三分的筆勢。
「三連休都是關東人,關西的沒半個。」在入口和住持閒聊,聽他感嘆。
「很可惜,明明真的是很棒的庭園。」我跟著惋惜,冬日落入特別快,慶幸關門前趕到。
快步入內坐定位後,熟悉的廣播介紹緩緩道來。
「借景庭園保存下來的越來越少,這裡是修學院離宮的原型。」
從東眺望比叡山形同富士山,後水尾天皇又稱「都之富士」作為靈山尊崇,挑選絕好視角建造御殿,可惜由於是古墳遺跡缺乏水脈,難以設計池泉而轉移到山麓,建造了有名的修學院離宮。
再看遍佈苔上那片落楓,猶如夕照的紅色,數十種筆挺的杉木、檜木遠距錯落,書院的木柱形成重重畫框,營造庭園宏闊拓展的視覺。
後水尾天皇在政治權位角力落下風,負氣拂袖離去,在前庭中憑空而現「無」的空間,失意中而沒有過多裝飾的樸實無華。
京都有維護市容這檔法規
京都有日本第一嚴苛要求的景觀條例,為維護木造町家視覺和諧,「屋外廣告條例」鉅細靡遺規定照明、彩度及面積,違者除了強制拆除,一年以下拘役或最高50萬日圓罰款。
世界遺產仁和寺更加苛刻,附近的小七乾脆直接扒成黑白兩色。
管你是星巴克、麥當勞還是便利超商多大的連鎖企業,想來京都作生意就按規矩辦事。
由於不少特別有家教的遊客,劈頭一頓抱怨痛批京都店家「招牌不清不楚害老子各種花式迷路delay行程」!!
特別是噴到激動處,完全不聽人話或說明完繼續鬼打牆,恨不得有三層樓高的電子螢幕外加七彩霓虹燈為他指引明路。
神遊天外想著,日新月異值得感謝,但也必須謹記所謂時代、並非事事便捷就是好。
結論:跑到京都還不忘滿大街招牌都在互相較勁誰更醒目,東京大阪更歡迎你、左轉不送唷!(笑 )
京都屋外廣告條例參考:
*寺院神社莊嚴之地,務必遵守參拜禮儀,嚴禁喧嘩及飲食,卡位以及拉扯摘取花木*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