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適合帶著散步的書籍,文理兼具的洗鍊文風,柔和了冷硬晦澀的建築樣貌,翻頁之間跟著作者走入街道,他隨手指著民家談笑,解說就在閒聊裡的自然,當你抬頭看得入迷忘了繼續走,又會在前面停步等著跟上,耐心不去催促,走走停停、在午後光影中的悠長。
沒有重要文化財或國寶的頭銜,沒有盪氣迴腸的傳名,漫步平淡中見真章,樸實民家藏有先祖智慧及職人技術,透過不慍不火調性的筆觸,讓人不自禁往下讀,渴望去深入了解,不再只是看起來都差不多的老房子。
介紹的民家不只集中在建築構造,生活空間、職人作業場、與人們的對談,每篇幾百字精簡行文、寥寥數筆道出無盡情懷,有直觀也有側寫,你就能從中感受古老民家呼吸時的軌跡。
我個人因為諸多考量下的習慣,接觸京都相關領域時,鮮少挑選少有作者個人抒情,多以論述書籍為主,雖然這類史料較為艱澀,讀起來有時很累也特別費時,但優點是很扎實客觀,處於快轉的資訊風暴時代,還是喜歡按照自己的讀書步調、循序漸進,就算走的比誰都還要慢。
這本是收藏的書中少數以作者觀點為主,後面附上建築學的專有名詞可以對照,看起來很流暢,有情有理的穿插轉換,但並不具備縝密的解析,照片也是隨手拍,你還要鼻子貼近去猜,搔頭苦惱文中結構到底指的是哪部分,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建築論述。
作者橋本歸一專攻哲學,建築相關的筆調多了人文情懷,我捨不得讀完的一字字專注寫著筆記,出版年紀比我老,當初在舊書店找到時很興奮,捧著古物似的供著,全書很新像是沒翻動過,也可能是上一任主人很珍藏保管,書首頁還有歸一的簽名。
民家參訪會打擾主人,需要通過數次信件及手續,一般人並不容易入內,作者也提及突然造訪很失禮,甚至有的主人被煩到乾脆直接拆掉裝潢內部省事,後果真嚴重啊!我聽了額頭冒汗的記在心裡,這本巡禮也刻意省略詳細住址,只說了概略位置,著重描寫民家故事。
至今沿途再去找也早已物換星移,又或是改頭換面,如同書裡的黑白照片褪色不再,卻依然是窺見數十年前、過往風貌的珍貴資料。
唯一美中不足的也許就是這點了,難免看起來多有缺憾,偶爾也會難過,有時書裡也會提及再訪時主人逝世,或是民家已不在,好在都曾活在他的眼裡,永遠留駐在書頁中。
喜好傾向也希望寫出這樣文情理論兼具的文風,之後會出門走走去作對比,陸續介紹一些書裡提及,個人很喜歡的幾個章節。
*照片文章皆是筆者攝影、撰寫及統整所學,如要轉載請註明專頁名稱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