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傳奇:更始稱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新莽地皇四年,正月。
荊州綠林軍,以劉縯劉秀兄弟為首,攻下了宛城周邊各大要地。

劉縯聲名大振,宛如西楚霸王再世,自號為「柱天大將軍」。

王莽收到戰報,又驚又怒。
一個多月前,泰山那邊才傳說,看見了彗星,往東南方前進。

王莽篤信讖言。
當時民間流傳:「劉氏當興,李氏為輔。」並非空穴來風。

朝廷中也有觀星者論:「星孛掃宮室,劉氏當復興。」
星孛就是彗星。

而今,劉氏真的出現在他腳底下了。

王莽下令懸賞,能擒殺劉縯的人,封五萬戶,賜黃金百萬兩,位上公。
更要求各地官署,張貼劉縯的畫像。
每天早課,就是拿劉縯畫像當箭靶子。

很傻很天真?

王莽當了幾十年首席執政,這種小把戲耍耍就算。
重要的是,他立刻要求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率領百萬大軍……其中四十二萬是正規軍這樣,從潁川出發增援荊州。

劉縯的威名,不只震懾了皇帝王莽,也讓綠林軍起了不小的騷動。
當時綠林軍因故分為三支,原是各自為戰。

在劉縯劉秀兄弟的努力下,這才團結一心,擊退新朝的十萬大軍,佔領宛城。
荊州流民聞風而來,想要加入我大綠林軍,一起為推翻王莽而戰。

但這時候,新市軍跟下江軍就鬧啦:誰?才是真正的盟主?
都說劉氏當興,怎麼也該共推一個劉姓子弟出來吧?

下江兵大當家王常第一個贊聲:「劉縯最適合。」
此話一出,南陽士人跟軍官那是紛紛叫好。

但新市平林軍哪這麼容易放過?
劉縯現在風頭正健,下江兵又是他拉攏回來的。

這兩股勢力一合,以後打前鋒送死的任務,那可不是又回到新市平林的手上。

萬萬,不可。

但新市跟平林頭領不急著出聲表態,下江軍中,自己就出現了雜音。
正是下江三當家,張卬。

「我覺得不行。」

王常一愣:「張老三,你是什麼意思?」
張卬一擺手,「不是我的意思,是弟兄們的意思。」

張卬的副將朱鮪走了上來:「自古長幼有序,欲立劉氏,當立其長,怎能因為劉縯善戰,就推舉他當皇帝?」
「我是覺得很有道理啦,畢竟我們今天選的,是要治理天下,讓百姓們安居樂業的好皇帝。劉縯很會打仗,當個將軍也就可以了。」張卬接著說。

王常一下子腦袋轉不過來,往旁邊一看,新市王匡面帶微笑,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張卬、朱鮪,本來就是新市派的人。
當初他們帶兵來投靠下江,說王匡不會用兵,跟著他不行,才棄暗投明。
一路上來,大家出生入死,也立下不少汗馬功勞。

王常萬萬沒想到,自己信賴的好兄弟,竟是內賊?
怒道:「舂陵劉氏,若非劉縯為長,何以皆奉他號令?你們要是有更好的人選,不妨提出,少在那邊搬弄是非。」

張卬、朱鮪一下答不上來,王常正暗自得意時,一旁平林頭領陳牧開口了。

「正巧,我軍安集掾劉聖公,也是舂陵劉氏子弟。論輩分,與劉縯平齊,倒是虛長了幾歲……聖公平常對待弟兄不壞,執法更是嚴謹。」
陳牧頓了一頓。
「比起那個像極了西楚霸王,溺愛子弟兵的劉伯升,聖公恐怕更為合適,不知諸君意下如何?」

陳牧輕描淡寫的接過話頭,幾句話間,就讓士人的風向大轉變。
有兄,兄賢……貌似沒有不選擇劉玄劉聖公的道理啊。

「諸君如無異議,那事情就這麼定了?」

陳牧佈下的局,讓王常無力反駁。
便在此刻,營帳門簾被掀了開來。

「且慢,請聽伯升一言。」

沒人想到,劉縯居然及時趕來。
大營之中,氣氛頓時緊張。

劉縯會出什麼招?該如何應對?
這已經超出陳牧等人的算計了。

萬一他要求劉聖公那個草包來對質,事情恐怕要糟。

陳牧、張卬、朱鮪的手,不禁輕輕移向了腰間的佩劍。

「各位將軍,大家打生打死一番,還願意奉我劉氏為帝,劉縯在此謝過大家。」劉縯一拱手,續道:「但是我這裡有些不同的看法,希望大家能聽一聽。」
「山東赤眉軍,起義更早,勢力更大。一旦他們聽說我綠林立帝,想必他們也會跟著推舉皇帝。如此一來,還沒消滅王莽,義軍之間,恐怕就要先行內鬥。」
「我弟……咳,我的看法是,先立王,以號令諸軍。如果赤眉的頭領更優秀,我們跟從他們便是……若否,我們離長安更近,先破王莽,再招降赤眉,才是名正言順。」

諸將聽完劉縯的小演講,紛紛覺得有理。

張卬看這氣氛,只怕接著進一步討論,王位也輪不到劉聖公。
畢竟只是一個戰時領袖,那些大義凜然,比不上實效實用。

不及細想,反正手已按在劍上,張卬霍然拔劍,往地上猛力一斬!
「再多言者,有如此桌……幹錯棚……疑事無功。今天就這麼定案了!」

靠杯,誰知道定哪個案?
不要跟我說什麼新莽時代人哪裡會知道三國事,《後漢書》的作者就是知道啊。

幾天後,綠林軍舉辦了閱兵大典,推舉劉玄為帝。
劉玄雖然也是在外頭混過的,但也說過了,他還沒找到人家報仇就逃跑了。

如今這般大場面,劉玄在台上面紅耳赤,滿頭大汗,結結巴巴的不知說什麼好,只能揮手向大家致意。
反正典禮有王匡陳牧等人打點。

大會上,建年號為更始,故劉玄又稱「更始帝」。
並封王匡為定國上公,王鳳成國上公,朱鮪大司馬,伯升大司徒,陳牧大司空,餘皆九卿、將軍。

劉秀這時候,被封為九卿之一的太常,領老哥的偏將。

劉縯兄弟也沒表示什麼意見,繼續領了兵去進攻最難啃下的宛城。
他們知道,綠林軍仍然是一盤散沙。
想要調用其他人的部隊,根本辦不到。

還好劉縯名氣大,這期間來投靠的新兵、將領,多是指名劉縯的漢軍加入。
甚至新野整座城奮力抵抗平林軍,還表態只降劉縯。

劉縯雖然沒當上盟主,但在綠林四軍當中,已經躍升成第一勢力了。

就在這個時候,收到了王莽百萬大軍將來的消息。

劉縯跟劉秀討論了一下,此刻當務之急,是攻下宛城。
有了宛城,任憑他百萬雄師也擋得住。
更可支援南陽各城。

反之,若主力離開宛城,前去與王尋等人對戰,只怕先前的戰果,全部都要付諸流水。

上駟,對下駟。
原則不變。

劉縯繼續留下攻打宛城,而迎戰百萬大軍的任務,就由劉秀配合其他部隊執行。

劉秀可不屬傻,難道領著自己數千兵馬,上去跟人家硬碰硬嗎?
哥哥劉縯屬孫策,屬項羽。

劉秀,則是屬關羽的!

四月,劉秀攻入潁川,其實也只是拿下邊緣的昆陽、郾、定陵。
就開始轉往山東前進,並沒有直取洛陽。

王莽這邊則開始徵召大軍,準備攻打綠林軍。
大司徒王尋掌軍,大司空王邑則作為管理輔助。

由於兵力號稱百萬,作戰甲士達四十二萬之多,所以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集結。

六月,新朝大軍開始南下,首先必須經過昆陽。
原本的大將嚴尤建議,應該繞過昆陽,先攻打正在圍困宛城的綠林軍主力。

但紙上談兵的王邑不同意,先是進行圍城。
城中綠林軍成國公,開國元老之一的王鳳意欲請降。
王邑仍是不許,非要殺雞儆猴不可。

嚴尤又建議,不然按照兵法,網開一面,他們會從缺口逃跑,再一網打盡。
王邑仍然表示:我大軍我威武,圍死敵人最厲害。

這時候,劉秀帶了援軍來救。

在其他史料中,這段圍城期間,就是流星墜落的時間。
不說劉秀這時人根本不在昆陽,《漢書》也直接不取這個記錄,牛皮都吹破了啊。

劉秀的援軍只有幾千人,王尋跟王邑就撥了一萬兵回頭迎戰。
卻被劉秀打得稀哩嘩啦。

而百萬大軍未得指揮,不敢擅動……讓劉秀搶先殺了王尋。
王邑根本不能打。

昆陽城中知道援軍建功,也跟著殺出來。

百萬大軍群龍無首,開始崩潰。
這跟項羽的彭城之戰,其實是同一個道理:先切斷指揮系統,管你多少大軍都是屎。

死的死,逃的逃。
劉秀大獲全勝,王邑帶人逃回長安。

重點是要說接下來的事情,這是後漢系列所未記的,也就是王莽的反應。

劉秀的作戰風格,其實跟關羽很像。
打游擊,放情報。
敵強不纓其鋒。

劉秀不只在戰爭層面打贏,同時也開始散布流言,說王莽當年毒殺了漢平帝。
這謠言是翟義就開始放的。

只是翟義打輸了,那就是謠言。
劉秀打贏了,新朝朝廷就動搖了。

王莽開大會,又拿易經出來說嘴:「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莽就是王莽嘛。
升就是劉縯劉伯升。
高陵就是翟義他爸的封號。

所以表示易經早有預言這場大亂,了不起三年就會結束啦。

王莽作戲也是做全套,還弄了一群犯人押送,宣告劉縯已經被捕。
不過當時的臣子也不會傻到相信就是了。

這時候,朝廷裡另一個劉秀動起來了。
這個比較老的劉秀,本名劉歆,是劉向的兒子。

由於漢哀帝也叫劉欣,所以他就改名為劉秀,犯諱嘛。
結果後來劉秀稱帝,所以東漢後的史料就還他本名。

劉歆雖得王莽信賴,但他的三個兒子都被王莽處死。
面對這個新朝的危急存亡之秋,劉歆決定順從天意:「星孛掃宮室,劉氏當復興,國師公姓名是也。」

這是一個道士西門君惠的說法,新朝的國師公,就是劉歆。
西施惠……是西門君惠,是把這個讖文告訴了當時的衛將軍王涉。

王涉就找了大司馬董忠,一起去拜訪劉歆。

這三個朝廷頂尖大臣,就這麼準備開始叛變。
不過董忠跟另一個有兵權的孫伋討論之後,事情從孫伋這邊洩漏出去。

王莽半信半疑,找使者把這三大臣分別帶來詢問。

董忠的護軍機警,認為事情已經洩漏,應該殺使者先發制人,但董忠表示:「國師公說天意時機未至,不宜輕舉妄動。」
結果三大臣就被一網打盡。

王莽非常低調的收拾了三個親信兼朝廷核心,內外交煎,覺得沒一個大臣也不行,就想叫王邑來聊聊。
但身旁親信說,王邑生性小心,又很怕您。
您如果只說要他前來,只怕他馬上就造反了。

幹有道理耶,王莽想了想,就下詔給王邑說:「我想來想去,你最適合治理天下。別推辭了快來吧。」

王邑收到,快馬加三鞭趕來,立刻受封大司馬。

而王莽封了新三公跟國師和衛將軍之後,憂愁並未稍減。
整日食不下嚥,努力研讀兵法,也不上床睡覺,看累了就靠著桌子打個瞌睡。

兵書有答案嗎?
怎麼可能會有。

結果想來想去,王莽還是只會弄些祥瑞符命。

這時候,除了他自己,也騙不了誰了。

王莽的結局,就留到後面再說。
先回頭看看綠林軍的內鬥,跟劉秀的成名之作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917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劉縯,字伯升。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哥,也是新末舂陵劉氏起義的領導人。 其短暫而燦爛的一生,一如西楚霸王項羽那般華麗。 成於軍事,敗於政治。 且看劉縯如何串起荊州三方勢力,巧計迎戰新莽朝廷大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新莽末年,群雄並起。 在預言的操作下,劉秀被李通說服,決定帶領族人起義。 然而,身為朝廷命官的李家,一舉一動沒能躲過王莽耳目,竟遭滿門抄斬。 無奈之下,劉秀只能跟著大哥,一起加入當時荊州最強盛的綠林軍旗下。 說是最強,也不過萬把人。而得知反賊動向的新朝大軍,正源源不絕開往荊州……
新朝,天鳳五年。 天氣的異變,光臨了荊州的南陽郡。 所謂的荊州富饒,是晉代以後開發的結果。 先秦兩漢時期,荊州絕大部分的糧食產出,都來自於南陽郡。 緊依關中地區,來往便利又豐饒的南陽,不但是王莽的封地,也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 劉秀如何從一介平凡青年,走上亂世爭霸之路? 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劉縯,字伯升。 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大哥,也是新末舂陵劉氏起義的領導人。 其短暫而燦爛的一生,一如西楚霸王項羽那般華麗。 成於軍事,敗於政治。 且看劉縯如何串起荊州三方勢力,巧計迎戰新莽朝廷大軍一波又一波的攻勢!
新莽末年,群雄並起。 在預言的操作下,劉秀被李通說服,決定帶領族人起義。 然而,身為朝廷命官的李家,一舉一動沒能躲過王莽耳目,竟遭滿門抄斬。 無奈之下,劉秀只能跟著大哥,一起加入當時荊州最強盛的綠林軍旗下。 說是最強,也不過萬把人。而得知反賊動向的新朝大軍,正源源不絕開往荊州……
新朝,天鳳五年。 天氣的異變,光臨了荊州的南陽郡。 所謂的荊州富饒,是晉代以後開發的結果。 先秦兩漢時期,荊州絕大部分的糧食產出,都來自於南陽郡。 緊依關中地區,來往便利又豐饒的南陽,不但是王莽的封地,也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鄉。 劉秀如何從一介平凡青年,走上亂世爭霸之路? 這,只是剛開始而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劉秀南定鄧奉後,光武中興三天王(西馮異、南岑彭、東耿弇)之一的岑彭,這位「自方城以南建方面之號,戰功實為大焉」的東漢南軍總司令終於正式出場了。 鄧奉平定後,劉秀就給岑彭留了三萬人,讓他去滅南郡自立為王的秦豐。 為啥就給這麼點人? 因為瞧不上。 去年鄧奉反了之後,吳漢被打殘,部隊被撕裂兩半,北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馮異、寇恂呈報戰果,劉秀大笑:我就知道寇子翼沒問題! 將領們紛紛向劉秀祝賀,趁此機會第一次集體請求劉秀即皇帝位。 劉秀表示:不行! 馬武勸諫道: 「大王雖然謙虛退讓,可是皇家祭廟跟天地祭壇,託付給誰?最好請先定尊位,再行征伐,尊號如果不早日確定,咱們這打了半天,到底誰是盜,誰是匪?」 劉秀道
Thumbnail
赤眉離開黃河南岸後,劉秀對這股力量的最終方向異常敏感,當得知赤眉開始西行後,劉秀準確的做出了判斷。 劉玄完了。 其實劉玄完蛋是早晚的事,這個劉秀看的比較清楚,劉秀更關心的是,劉玄完蛋後,他所占領的兩座古都,尤其是關中的歸屬。 去長安留過學的劉秀知道這座古都的政治信號,再加上關中的沃野千里與四塞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當族人和大戶們看到平時膽小謹慎的劉秀都扮上行頭,旗幟鮮明的站在大哥身邊後,大夥漸漸的感覺到,劉演可能真有點門道,也許這次舉義會成功。 他家老三從來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這次他都入股了,看來有戲。 劉演這旗子是扯出去了,下面的問題來了,第一步該咋走。 雖然此時鬧得挺大的新市、平林兩路起義人馬已經進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劉秀開國之時,他面對的情況是這樣的: 王莽腦袋當球踢;天下群雄並起四分五裂;儒家從國教跌下神壇。 當年強秦二世而亡崩潰後,法家成為了替罪羊,隨後西漢開啟了七十年黃老之治,成為了時至今日人們少數記得的幾段封建好日子。 無論是「亂世用法」還是「休養學道」,在天下大亂滿目瘡痍之時,再打起儒家的大旗
Thumbnail
在劉秀隗囂手寫情書兩年後,28年冬,馬援作為革命信使來到了洛陽,第一次見到了劉秀。 劉秀並沒有像公孫述那樣擺足了譜,而是親切握手交談,對馬援說:你遨遊於兩個皇帝之間辛苦了,今天見到你,真好。 馬援在此時說出了那句光武開國時代逼王之王的一句話:「當今之世,非獨君擇臣也,臣亦擇君矣。」 我去公孫述
Thumbnail
劉秀南定鄧奉後,光武中興三天王(西馮異、南岑彭、東耿弇)之一的岑彭,這位「自方城以南建方面之號,戰功實為大焉」的東漢南軍總司令終於正式出場了。 鄧奉平定後,劉秀就給岑彭留了三萬人,讓他去滅南郡自立為王的秦豐。 為啥就給這麼點人? 因為瞧不上。 去年鄧奉反了之後,吳漢被打殘,部隊被撕裂兩半,北
Thumbnail
繼劉楊、彭寵、鄧奉三個大分量叛變革命後,我們先來整整隊,討論下為啥劉秀的這次「光武中興」,會有這麼多的背叛。 縱觀幾千年的改朝換代,只要是打下來的天下,很少見像劉秀這種一邊打前邊,一邊平後面沒完沒了層出不窮的叛亂的。 而且叛亂的成分包括一方大員、地方豪族、本家心腹、賊寇流民全方位囊括,可謂品種齊
Thumbnail
劉秀那邊希望鄧禹趁熱打鐵,但政委覺悟比較高,認為現在聲勢看似很大,人數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上戰場有戰鬥力的,還都是從河北帶過來的老弟兄們。 人家關中本土是不會幫你的,投奔你的都是過不下去尋求你保護的,真正牛的豪族們都在自己的地盤挺著呢。 而且我們現在的後勤很成問題,糧食軍需都不夠,相反人家赤眉剛剛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馮異、寇恂呈報戰果,劉秀大笑:我就知道寇子翼沒問題! 將領們紛紛向劉秀祝賀,趁此機會第一次集體請求劉秀即皇帝位。 劉秀表示:不行! 馬武勸諫道: 「大王雖然謙虛退讓,可是皇家祭廟跟天地祭壇,託付給誰?最好請先定尊位,再行征伐,尊號如果不早日確定,咱們這打了半天,到底誰是盜,誰是匪?」 劉秀道
Thumbnail
赤眉離開黃河南岸後,劉秀對這股力量的最終方向異常敏感,當得知赤眉開始西行後,劉秀準確的做出了判斷。 劉玄完了。 其實劉玄完蛋是早晚的事,這個劉秀看的比較清楚,劉秀更關心的是,劉玄完蛋後,他所占領的兩座古都,尤其是關中的歸屬。 去長安留過學的劉秀知道這座古都的政治信號,再加上關中的沃野千里與四塞
Thumbnail
綠林軍在接連大勝後,犯了見識格局上的問題,這幫連一個郡的省會還沒弄下來的起義軍要成立自己的政權了。 所幸大錯中蒙對一步,綠林軍上下對新皇帝的方向還是正確的。 這個皇帝還得是劉家的。 既然興復漢室,就要立老劉家的後裔,但這個後裔卻並非是呼聲很高的劉演。 新市、平林兩軍,軍紀放縱,一直害怕劉演軍
Thumbnail
當族人和大戶們看到平時膽小謹慎的劉秀都扮上行頭,旗幟鮮明的站在大哥身邊後,大夥漸漸的感覺到,劉演可能真有點門道,也許這次舉義會成功。 他家老三從來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這次他都入股了,看來有戲。 劉演這旗子是扯出去了,下面的問題來了,第一步該咋走。 雖然此時鬧得挺大的新市、平林兩路起義人馬已經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