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傳奇,結束】

【光武傳奇,結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光武傳奇】的演義篇章,就到這裡結束了。
四十五回,十六萬字。
雖然大概高達九成的情節,都是出自《後漢書》,並非虛構。
但整個重組的因果關係,以及包含劉秀在內的每個人物性格,都只能說是我個人的角度。
「小說家言」是也。

一般對劉秀的認識是什麼呢?
戰爭高手。
位面之子(誤)。
眷念舊情。
寬宏大量。
仁民愛物。

這些都是形容詞。
同樣的形容詞,在不同的人腦中,形成不同的畫面。

我的劉秀,其實出發點是「自私」。
這個自保能力高超的劉秀,第一個天賦就是善於揣摩人心。

但為了走在歷史線上,我不想要一個「智多近妖」的劉秀。
然而,善於猜測他人以為應對的劉秀,很早就碰上了另一個跟他有類似替身能力,性格卻相反的人。

這我真的寫到後面才發現。

那個人就是馮異。
大樹將軍是也。

大樹將軍的渾號是真的。
祭遵的鐵面將軍就是假的啦,不過他臉上有傷跟鐵面無私的性格,那是真的。

十全鐵面當然也是假的,借十全呂布的梗而已。

隨著馮異離開劉秀身邊,「信任」這個主題也隨之展開。
很多讀過這段歷史的人也知道,劉秀並非一帆風順,總是不停的在進攻與平亂兩頭忙個沒完。

在四十五回的故事裡,劉秀並不是唯一靠著「知人而自保」的人。
第一先鋒馬武,還有背叛劉秀的龐萌,都被我安上了相同的特性。

但馬武因為信賴而成長,龐萌因為信賴而敵對。

劉秀對這兩個人展現的信賴,遠大於真正有能力的馮異。
(題外話,我覺得馮異比耿弇更像韓信)

我想有一部分就是因為,劉秀知道自己比那兩個人更優秀。
但他其實是馮異的手下敗將。

面對一個比自己更優秀的屬下?
這恐怕是亂世梟雄們共同的難題。

這個年代,天水隗囂跟公孫述都沒辦法用馬援。
東天子劉永,也駕馭不了齊王張步。

大家比較熟悉的三國時代,曹操手下的荀彧,孫權手下的陸遜……
都是這樣的難題。

劉玄德反而死豬不怕滾水燙。

有一種君臣,叫作劉備跟諸葛亮。
這算是奇行種了。

我並沒有深入去探討馮異的內心世界。
內心戲最多的到底是主角劉秀。

在這個【光武傳奇】裡,只能夠看到劉秀對於信任不信任之間的變化。
臣子的忠誠不忠誠?
只藉由龐萌寫了一點點。

真的是一點點的角度。

劉秀本人在這段歷史中,只是一個三十歲的青年。
真的「只是」。

一般來說,人要到四十歲之後,才會開始反芻自己的人生。
四十之前,就是往前進。
特別多數在三十到四十之間,抵達巔峰的狀態。

雲台二十八將的年紀多數不明。
但像是馮異,鄧禹這些人,基本上應該是比劉秀都還要小的。

河北起義之前,跟劉秀接觸過的中年人,頂多是看好他,不會頭腦一熱就賭身家給他。

但這個青年集團不會很屁,也不會不受到別人信賴。
劉秀是個鬍子男,美髯公。

其實你就算撇開所謂的漢代審美觀。
一個鬍子漂亮的男人,比起嘴上無毛或者虯髯客,確實都會給人較好的感覺。

回到馮異,很可惜沒有給他太多的內心糾葛。
但即使只是劉秀軍中最堅定,最強壯的將領,也相當迷人了。

另一個可惜的是在統一戰最後的奸角:延岑。

《後漢書》沒有這個人的獨立傳也是很可惜,以至於我一開始沒有注意到。
最終的三雄鼎立,其實公孫述只是個傀儡。

延岑才是那個轉戰千里,能謀能打,跟劉秀拚鬥到最後一刻的男人。

越到後面,越覺得各種不足跟可惜。

總之,對於東漢初年,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後,《新漢演義》會慢慢回到原本的寫法。

avatar-img
阿前的沙龍
278會員
92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來到歷史之壁的面前,不需要太多裝飾。 即使我們每次都希望關羽能夠逃出生天,希望茱麗葉不要錯過羅密歐。 劉秀終將一統天下。 最後要留給大家的,只是一個問題:劉秀成功了,他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好或不好的定義是什麼呢?一個皇帝能做的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總是把功過歸於領袖,那麼歷史將永遠不會讓我們學到教訓。
前進!前進! 天下一統,只餘成蜀。 可惜,此時能出征的大將,已經屈指可數。 除了先逝的,更多人需要擔負起鎮守地方之責。 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 蛇無頭不行,擒賊,自是要先擒王! 漢軍兵分兩路,直指成都,但不幸的是,對方,更了解這句話的真意……
犧牲了親密的戰友,更堅定劉秀打造太平盛世之心。 前漢方立之時,分封諸王對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原本打算把希望寄託在雲台二十八將上,但人世無常。 劉秀決定,先行動手,消滅未來可能的危險。 然而,一個弄不好,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他,也可能再次陷入分裂的窘境……
來到歷史之壁的面前,不需要太多裝飾。 即使我們每次都希望關羽能夠逃出生天,希望茱麗葉不要錯過羅密歐。 劉秀終將一統天下。 最後要留給大家的,只是一個問題:劉秀成功了,他會是一個好皇帝嗎? 好或不好的定義是什麼呢?一個皇帝能做的又是什麼呢? 當我們總是把功過歸於領袖,那麼歷史將永遠不會讓我們學到教訓。
前進!前進! 天下一統,只餘成蜀。 可惜,此時能出征的大將,已經屈指可數。 除了先逝的,更多人需要擔負起鎮守地方之責。 創業維艱,守成更是不易。 蛇無頭不行,擒賊,自是要先擒王! 漢軍兵分兩路,直指成都,但不幸的是,對方,更了解這句話的真意……
犧牲了親密的戰友,更堅定劉秀打造太平盛世之心。 前漢方立之時,分封諸王對王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原本打算把希望寄託在雲台二十八將上,但人世無常。 劉秀決定,先行動手,消滅未來可能的危險。 然而,一個弄不好,三分天下有其二的他,也可能再次陷入分裂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