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挑戰30日】第2天:珪藻土地墊可能會致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珪藻土超強吸水力是真的嗎?

大家有沒有在出了浴室之後就覺得濕搭搭的,會把家裡採的都是水漬。於是就會在浴室門口放一塊地墊,讓出入浴室的人可以把腳上的水弄乾再離開。

raw-image

材質

說到地墊的材質真的是很多,效能也都不一樣以下為各位舉例

  • 珪藻土:可隨時保持乾爽
  • 超細纖維:清洗後可快速風乾
  • 棉質:經濟實惠、方便使用
  • 麻布:成分天然、 吸水速乾
  • 毛圈類型:可帶來舒適的肌膚觸感
  • 蓬鬆類型:可溫柔地包覆雙腳
  • 格狀類型:不會產生潮濕感
raw-image

眼花撩亂的看了一圈,是不是覺得都很棒,以上都是說優點的部分。缺點我就不再一一贅述,今天的主角是《珪藻土》,那就讓我針對他好好的讚美攻擊一下吧!

當初會買下這塊地墊是真心看上他的吸水力,剛開始用的時候不得不說,他的吸水力是很棒的。外觀也很美簡約大方,隨時保持乾燥,相當的不錯用。

吸收力

使用久了以後就會發現,吸水力開始明顯下降,到最後根本不吸水

起初在使用的時候會很明顯的感覺到,腳底的水分很明顯的被硅藻土吸收,到後期站在硅藻土上面,水卻完全積在周圍吸收不了,要等好一陣子他才會慢慢的吸收進去(我都懷疑是不是自然風乾了)。

raw-image

抗污力

確實剛開始使用美觀大方,可是人走來走去肯定會帶些髒污,踩在地墊上之後,珪藻土吸水力強,於是通通都吸起來。很快地就會看到地墊上面髒髒的,這時候你就會拿出磨砂紙,將其打磨讓他恢復原本的光彩。



磨的越多,人就吸入更多石綿,對你的肺造成傷害

這是在2020年底發生的事情,不知情的我有稍稍打磨過一次,之後就沒在打磨了。
想知道詳細情形的朋友這邊有傳送門

歸類為-無用的物品

知道這件事情之後更加確定我要處理掉珪藻土地墊

  • 沒有珪藻土地墊我不會覺得很困擾
  • 有珪藻土地墊確實可以增加我生活的方便性,提升生活品質。(前提是全新的)
  • 現階段來說,珪藻土地墊對我而言已是無用的物品,使用久了:吸水力差、髒污、不能打磨(會傷身)。

下次購買地墊真的要三思啊!

至於其他材質的地墊,我目前也沒有要購買的想法。先嘗試看看不要使用地墊,或是用其他方式,讓水漬不要印得到處都是,這樣就省下一件物品多出一個空間拉!



人生有各種可能性,不斷地去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因為生活就是不斷發散到收斂的過程。

化身人魚的我能對世界對人們幫助得更多,使之美好,這是我無比榮幸的時光。

我很感恩現在這個當下能與你分享『生活、自由潛水、美人魚』

一起珍惜每一次『呼吸』的瞬間吧!

了解更多的斑斕之海⬇

斑斕之海官方網站
YouTube頻道
facebook粉絲專頁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斑斕之海的沙龍
3會員
21內容數
身為極簡人,我已經整理過無數次,但總是沒想到要利用這個極簡挑戰。 有相當多的極簡主義者已經分享也有所成就。 那麼就讓我也來分享我的經驗吧! 隨著時間人也會對身邊的物品產生不一樣的信念。 就讓我帶著各位,一起努力成為極簡人吧。
斑斕之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8/30
大家有沒有許多的分裝罐呢? 浴室-直接擺洗髮乳沐浴乳太醜了,我要換成有質感的補充罐。 廚房-調味料的瓶罐不統一看起來很亂,我要買一系列的瓶子分裝,看起來美麗又整齊。 旅遊-總是要帶大罐的化妝水、乳液、盥洗用品,我要分裝成小小罐,方便旅遊的時候使用。
Thumbnail
2021/08/30
大家有沒有許多的分裝罐呢? 浴室-直接擺洗髮乳沐浴乳太醜了,我要換成有質感的補充罐。 廚房-調味料的瓶罐不統一看起來很亂,我要買一系列的瓶子分裝,看起來美麗又整齊。 旅遊-總是要帶大罐的化妝水、乳液、盥洗用品,我要分裝成小小罐,方便旅遊的時候使用。
Thumbnail
2021/08/26
據我所知,外國人喜歡噴香水,大部分是因為他們體味比較濃郁。需要用其他氣味掩蓋,才會經常經過大部分的歐美人士身旁,經常聞到香水味。 不得不說香水真的是很迷人的東西,不同的香味總能激起人們不一樣的面貌。 時而溫柔、時而撫媚、時而狂野、時而寧靜 今天就來聊聊要斷捨離的物品『香水』 CK、BOSS、氣味
Thumbnail
2021/08/26
據我所知,外國人喜歡噴香水,大部分是因為他們體味比較濃郁。需要用其他氣味掩蓋,才會經常經過大部分的歐美人士身旁,經常聞到香水味。 不得不說香水真的是很迷人的東西,不同的香味總能激起人們不一樣的面貌。 時而溫柔、時而撫媚、時而狂野、時而寧靜 今天就來聊聊要斷捨離的物品『香水』 CK、BOSS、氣味
Thumbnail
2021/08/16
水杯、茶杯、馬克杯、玻璃杯、保溫杯、水壺、環保杯 你有沒有想過一整天你拿起的杯子,最常用的到底是哪一個?
Thumbnail
2021/08/16
水杯、茶杯、馬克杯、玻璃杯、保溫杯、水壺、環保杯 你有沒有想過一整天你拿起的杯子,最常用的到底是哪一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綠建材-塑木 種類運用廣 塑木是一種環保的 #綠色建材 它是由再生塑料和木質纖維混合製成的一種人造木材 塑木具有許多優點 包括#耐候性好、#防腐、#易清潔 #不易變形、#不易褪色、#不含甲醛 等 因此在建築、家居裝飾、園林🏞️景觀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Thumbnail
綠建材-塑木 種類運用廣 塑木是一種環保的 #綠色建材 它是由再生塑料和木質纖維混合製成的一種人造木材 塑木具有許多優點 包括#耐候性好、#防腐、#易清潔 #不易變形、#不易褪色、#不含甲醛 等 因此在建築、家居裝飾、園林🏞️景觀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Thumbnail
什麼是塑木材質?優點大揭密‼ 塑木 是 #可回收的塑膠 與 #木頭纖維或顆粒 利用各種不同的技術合成 常見的技術有 擠壓、平壓或射出形成的一種環保♻️建材 🏆優點🏆 1.塑木耐用性高 塑木具有較高的 #耐候性 和 #耐腐蝕性 不易受潮💦、變形、腐爛🏚️等問題
Thumbnail
什麼是塑木材質?優點大揭密‼ 塑木 是 #可回收的塑膠 與 #木頭纖維或顆粒 利用各種不同的技術合成 常見的技術有 擠壓、平壓或射出形成的一種環保♻️建材 🏆優點🏆 1.塑木耐用性高 塑木具有較高的 #耐候性 和 #耐腐蝕性 不易受潮💦、變形、腐爛🏚️等問題
Thumbnail
在市集上常聽到「這是什麼黏土?紙黏土嗎?還是加熱會融化的那種土」 我在使用的黏土為「樹脂黏土」 他是一種延展性、柔軟度較高的土, 和我們認識的紙黏土在乾燥後會龜裂的觸感和材質不太相同喔! 很多人也會誤認為是使用軟陶, 但樹脂黏土在乾燥過後不需要像軟陶一樣進入烤箱乾燥,只需要自然風乾即可硬化
Thumbnail
在市集上常聽到「這是什麼黏土?紙黏土嗎?還是加熱會融化的那種土」 我在使用的黏土為「樹脂黏土」 他是一種延展性、柔軟度較高的土, 和我們認識的紙黏土在乾燥後會龜裂的觸感和材質不太相同喔! 很多人也會誤認為是使用軟陶, 但樹脂黏土在乾燥過後不需要像軟陶一樣進入烤箱乾燥,只需要自然風乾即可硬化
Thumbnail
使用布棉前,海苔醬跟多數人的疑問一樣,拋棄式衛生棉用得好好的也很方便呀,那為什麼會突然會想嘗試布做的衛生棉呢?布棉雖然可以清洗重複使用,但不會覺得有點不衛生嗎?外出時要替換布棉時,用過的布棉要一直帶在身上,不會覺得很噁心嗎?萬一有奇怪異味飄出來那不就超尷尬的?
Thumbnail
使用布棉前,海苔醬跟多數人的疑問一樣,拋棄式衛生棉用得好好的也很方便呀,那為什麼會突然會想嘗試布做的衛生棉呢?布棉雖然可以清洗重複使用,但不會覺得有點不衛生嗎?外出時要替換布棉時,用過的布棉要一直帶在身上,不會覺得很噁心嗎?萬一有奇怪異味飄出來那不就超尷尬的?
Thumbnail
一.為何使用竹纖維做成被套 1.優異的吸水性,悶熱OUT! 台灣是一座海島型氣候,空氣濕度比較高,一旦溫度高了以後很容易產生悶熱的狀況,而溫度一高以後會很容易地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品質,相信很多的朋友在夏季睡午覺時都曾經有過被熱醒的感覺,並且醒了以後就難以再入睡。 的確,被熱醒後睡不著的
Thumbnail
一.為何使用竹纖維做成被套 1.優異的吸水性,悶熱OUT! 台灣是一座海島型氣候,空氣濕度比較高,一旦溫度高了以後很容易產生悶熱的狀況,而溫度一高以後會很容易地影響到我們的睡眠品質,相信很多的朋友在夏季睡午覺時都曾經有過被熱醒的感覺,並且醒了以後就難以再入睡。 的確,被熱醒後睡不著的
Thumbnail
黏土是我們的日用品之一,我們可以拿來做美勞做品、做陶器等等,那大家有想過黏土為什麼會沾黏在手上又會吸水膨脹呢?究竟是什麼樣的結構使它充滿黏性?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做什麼?我們將在本次的主題為大家做解說。
Thumbnail
黏土是我們的日用品之一,我們可以拿來做美勞做品、做陶器等等,那大家有想過黏土為什麼會沾黏在手上又會吸水膨脹呢?究竟是什麼樣的結構使它充滿黏性?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性做什麼?我們將在本次的主題為大家做解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