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現實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對於投資很有興趣,目前手頭有X萬的閒錢可以運用,預計每年扣除各種開銷花費後,可以多投入Y萬作加碼…」
這個X萬的初始本金(和之後每年Y萬持續注入的現金流),決定了你與財富自由之間的距離,以及你所適合的投資標的選項清單。

我們與財富自由的距離

「人的一生究竟要存到多少錢,才是達到財富自由?」
好一個被討論到爛的問題。
如果是打算靠被動收入,領股息或利息過活,那麼你需要滿足(以領股息為例):

股票資產市值 x 股利殖利率 = 年開支費用 + 稅款



上式故意寫得很含糊,原因在於對於每個人而言這些數字差異會非常大,且這些數字也隨不同時間點而變動。其中股票資產市值可以是數年間的平均值、股利殖利率則是投資組合中各標的股利殖利率的加權平均,一樣可以是指數年間的平均水準。
長期而言,儘管資產市值未來因為通膨而持續看漲,但股利殖利率卻可能因為低利率趨勢而逐年下降,更不用說年開支費用亦隨通膨而增長,而稅款則具有不確定性,此與財政的擴張或緊縮有關。年開支費用中可能包含保費,考量到適用費用級距的變化、保險金或扶助金等的購買力等因素,保費應該也是逐年上升。
除非是養老生活容易在生活上撙節開支且可接受賣股套現,上面這計算式其實讓人有非常大的不安感。若是目標為中年退休(甚至還有小孩要養),這並不是穩妥的方式。
這裡先不討論倍數放大資產的方式,即槓桿。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透過貸款、融資,向親友借錢等手段來放大本金,而能透過此方法撐到財富自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多數人會因為多次虧損累積,或突如其來的意外(突然需要大筆支出、突逢股價大幅修正等)而中途敗下陣來。
上述的討論還有個弔詭的點就是,我們沒有討論如何累積到足夠的資產市值
先簡單點來看,如果你聽過「72法則」,便知道即便給你平均每年「稅後10%」的複利,也需要7.2年的時間才能將本金翻倍;如果要將50萬的本金翻至3000萬實現財富自由(假設這是你的目標),你需要約40年的光陰(將本金翻60倍,約等於實行72法則6次)。上面這段話的每個前提實際上都很難達到,要貫徹並實現它更是難上加難。
上述的10%假設怎麼來的?我們可以看一下近幾年的台股主要指數的走勢以及年化報酬率。其中台灣報酬加權指數上市指數的差異在於前者把現金股利配發造成的指數蒸發涵蓋進去了,也因此算出來的年化報酬率總是高於上市指數約4%,反映的即是現金股利報酬。
個人主觀認為疫情前的股市走勢是較貼近長期趨勢的,從2012年初至2019年底這八年間的年化報酬率來看,台灣報酬加權指數報酬率(稅前)為11.2%。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整理@財經M平方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整理
回過頭來,為了避免透過被動收入達到財富自由而內心不自由,以及討論資產放大的可能性,我們還是應該試圖在理財投資上主動下功夫才是,並用盡手段盡可能縮短所需的年限,縮短「我們與財富自由之間的距離」。這方面的細節會在下一篇論述,目前只要先知道,我們考慮的手段是:
  • 足夠的初始本金(X):以上例來說,初始本金由50萬增加至100萬,可以節省7.2年;試想為了增加這50萬透過薪資收入和撙節開銷你需要幾年?
  • 持續挹注現金流作投資(Y),關於這項我們還沒細說。
  • 追求更高的報酬,而且要考慮的是不透過槓桿操作下如何達到這點。
  • 維持上述狀態的能力,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項。為了讓投資走得長久,你必須確定不論未來盈虧如何都無礙於日常生計和存款緊急動支;你也必須確認有足夠的毅力和耐性撐過不順遂的時期,而要及早擺脫不如意的日子你必須持續的學習和思考,好好地投資自己。注意在投資能力不純熟之下,槓桿的運用也很容易讓你違反這一項,它在「時間」和「空間」(指價格變動範圍)上設下了很多限制,讓你在長線行情大好之下做多仍可能慘賠出局。

投資標的選項清單

我假定會做如上論述的人是尋常小資族甚至是在學生,除了本金不多之外(有一百萬閒錢就已經不容易了),會考慮的投資管道為大眾取向,資訊取得也具有即時性。因此買進公募基金(或稱共同基金)、ETF、股票(普通股與特別股)、可轉換公司債(CB)、期貨、選擇權、權證、外幣(如保證金交易),或虛擬貨幣等都有可能。這些投資商品為了盡可能吸納各方資金,逐步調降投資門檻與交易費用以加強吸引力,然而,在選擇上仍有些應當注意的地方。
首先,部分標的提供的是固定收益或是長期平均貼近大盤表現的獲利,如果只是希望得到優於定存的被動收入的話是沒什麼問題,但如果仍帶有一絲多賺的野心的話往往後來會讓人不甚滿意(尤其是在每年繳所得稅之後),其次,多數標的伴隨著槓桿的操作,很可能讓你在成功放大資產市值之前就先被掃出場甚至破產,因此在悟出了一套「長期穩定」的獲利法則之前不宜考慮。最後,投資時的最小單位會影響操作彈性,例如高價股其實很容易造成資金緊繃而很難打造理想的分散投資與加減碼策略,股價下跌時若未即時出場則被套牢後將很難因應,而以零股買進高價股多半會遇到流通性不足而墊高成本(例如買賣價差的產生)的問題。
以我個人而言,認為合適價格範圍內的股票是最理想的標的,ETF的搭配使用則因時因地制宜。股票的選擇上,除了不同公司的基本面與所屬產業之外,交易量與流通籌碼是很重要的因子。如果我們把不同股票都視為一串跳動的數字(專業點的說法:時間序列)好了,那麼,備受廣泛研究的股票其價格與基本面之間的走勢會很緊密、交易量大流通籌碼也多的股票流動性佳,這樣的標的非常適合吸納大量的市場資金,除非極端行情發生影響市場心理,否則多半會很接近常聽到的效率市場假說。反之,不好研究或不被青睞的股票往往藏著許多潛在機會,容易被市場錯誤定價,因此當受到市場注目的那一刻開始股價容易出現大幅度的變動;然而,因為這樣的股票多半籌碼流動性不佳,也很容易受到市場主力刻意作價,此為一大風險。

總結

  1. 持有的資產市值、可得的平均複利報酬率、未來的年均預期支出決定了與財富自由之間的距離。在通膨環境下,儘管資產評價會水漲船高,但對應的低利率環境下會致使報酬率降低,而年均預期支出也是長期趨勢向上的。
  2. 達到財富自由的年限應想方設法縮短,例如提高本金並持續挹注、追求高報酬,並透過改善自身條件來提升貫徹實現的成功率,要避免各種「不得已」打壞了原先規劃。
  3. 投資的商品類型,除了考量報酬率之外,不同大小的本金也會有合適的標的選擇,必須考慮加減碼和分散投資的彈性流動性不足造成的額外成本和風險,以及在沒有「長期穩定」獲利的交易策略之前避免使用槓桿

文章縮圖來源:咖啡柚子
本文最新版本:2021.8.4
本文初版發布:2021.8.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36內容數
這裡沒有致富聖杯與操盤建議,有的是一套分析決策的心法用以面對龐大雜亂的資訊量。點滴取自於個人經歷的歸納整合,灌溉於股票理財,以期日後在投資績效與人生成就上結實纍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元大臺灣50的投資結果顯示長期投資加上複利效應,能夠大幅增值資產。不同投資額的成長計算以及七二法則均呼籲聽眾早日開始投資,利用時間與複利增值資產。
Thumbnail
退休、財富自由對每個人而言,所需金額各有不同,但可依據4%法則來計算。除了儲蓄外,「開源」和「節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此外,保險規劃也應被重視。提領退休金時,需考慮通膨因素,以維持生活品質。並在市場波動時調整生活支出,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篇談談投資學有名的「72法則」,如何算出讓資產翻倍所需的報酬率?
在退休的方程式裡,我們要注意的2 個數學,一個是72法則,另一個是4%提領率。 (一) 72法則 所謂72法則是指,如果你投資了一個商品,假設是 100萬,每年有6%的報酬率 (稱為年化報酬率),而且每年這6%的獲利你繼續投入,那麼在 72 / 6 = 12 (年) 後,你的投資會從100萬變成
Thumbnail
根據「生命投資週期法」,在收入穩定及投資報酬率穩定的前提下,年輕的時候預借未來幾年的收入,有利於投資收入的提升。因為投資收入=本金*報酬率,適當的提高本金,即使選股的報酬不高,也能獲得可觀的報酬。本文分享個人操作營建相關股票:新美齊、隆大、憶聲、順達之心得。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我想這是我最近比較有感觸的,在談論預期報酬、買賣時點、技術分析、風險控管、生活平衡或財務自由等主題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評估當下的環境現況,以及掌握最終的目標。 個人現況 我在股市中浮沉多年,績效與單純持有大盤指數的表現差異頗大。當然,有些時期特別好,例如去年12月,我靠著美國小型股,
假設現有100萬收入,試以投資或存錢來準備30年後所需的退休金: 投資:取年收入的30%用於投資,每年實質報酬率以3%計算,30年後約擁有7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手中仍留有70%的收入可自由支配。 存錢:取年收入的50%存起來,每年通貨膨脹率以3%計算,30年後僅剩約20萬的退休金,且目前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是一種被廣泛認可的長期投資策略,假設年化報酬率為7.2%,大約可以每10年使資產翻倍。這意味著,如果在35歲時投入900萬台幣,到55歲時大約可以增值到3600萬台幣,而到65歲時則可以增值到約7200萬台幣。然而,這種投資策略在現實應用中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資金的初始投入和資金的使用時機
Thumbnail
元大臺灣50的投資結果顯示長期投資加上複利效應,能夠大幅增值資產。不同投資額的成長計算以及七二法則均呼籲聽眾早日開始投資,利用時間與複利增值資產。
Thumbnail
退休、財富自由對每個人而言,所需金額各有不同,但可依據4%法則來計算。除了儲蓄外,「開源」和「節流」也是非常重要的議題。此外,保險規劃也應被重視。提領退休金時,需考慮通膨因素,以維持生活品質。並在市場波動時調整生活支出,以確保退休生活品質。
Thumbnail
本篇談談投資學有名的「72法則」,如何算出讓資產翻倍所需的報酬率?
在退休的方程式裡,我們要注意的2 個數學,一個是72法則,另一個是4%提領率。 (一) 72法則 所謂72法則是指,如果你投資了一個商品,假設是 100萬,每年有6%的報酬率 (稱為年化報酬率),而且每年這6%的獲利你繼續投入,那麼在 72 / 6 = 12 (年) 後,你的投資會從100萬變成
Thumbnail
根據「生命投資週期法」,在收入穩定及投資報酬率穩定的前提下,年輕的時候預借未來幾年的收入,有利於投資收入的提升。因為投資收入=本金*報酬率,適當的提高本金,即使選股的報酬不高,也能獲得可觀的報酬。本文分享個人操作營建相關股票:新美齊、隆大、憶聲、順達之心得。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